敘詭筆記|端午節:從金蠶蠱到城隍爺捉鬼

2020-11-23 澎湃新聞

端午節將至,在我國古代,這實實在在是個「避毒節」,不信且翻書去。就說《帝京歲時紀勝》吧,提到五月朔日和端陽日,一會兒是「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餘則塗抹兒童頰耳鼻,並揮灑床帳間,以避蟲毒」,一會兒是「俱不汲井水,於預日爭汲,遍滿缸釜,謂避井毒也」,感覺從身邊到地底已經被「毒」覆滿……

造成這一現象,大約是因為從農曆五月初五開始,天氣陡然炎熱,各種瘟病漸漸發作起來,加上包括蟾蜍、壁虎、蠍子、蛇、蜈蚣等等毒物都頻繁活動,導致病死或被蟄傷咬傷的人逐漸增多,因此人們認為這是「惡月惡日」,發明了很多克制的方法,從中可見我們今天過端午節很多習俗的源頭。如《後漢書》中寫:「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即桃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如《清嘉錄》中寫:「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再如《燕京歲時記》所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闢祟惡。」俱是如此。

《帝京歲時紀勝 燕京歲時記》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古代筆記中端午節煉出的「萬毒之毒」——金蠶蠱。

一、金蠶蠱:養蠱是樁「要命的事」

先來說說金蠶。

提到此種奇物,大部分讀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還是《倚天屠龍記》中,蝶谷仙醫胡青牛對張無忌痛陳華山派掌門鮮于通的卑鄙無恥:「有一個少年,在貴州苗疆中了金蠶蠱毒,那是無比的劇毒,中者固然非死不可,而且臨死之前身歷天下諸般最難當的苦楚。我三日三晚不睡,耗盡心血救了他,和他義結金蘭,情同手足,又把我的親妹子許配給他為妻。哪知後來他卻害死了我親妹子……」

金庸先生博觀古今,言下之物往往由來有自,金蠶蠱毒亦不例外。此物在古書中偶有記載,比較有名的是歷史學家談遷在《棗林雜俎》中的一則記述:「金蠶,閩中有之,形似蠶,色黃。」如果在路上看到這種蠶,往往附近會有遺落的金子,但是最好不要撿,一旦撿了必須將金蠶一起帶回家飼養,否則,金蠶就會緣足而上,無論怎麼都扑打不掉,「延及身手,膠手掣足,聵耳窒鼻,兩目眊眊,頰無色澤,四肢百骸,惝怳若失,而死迫矣」。關鍵是帶回家後,如果不好好養它,家裡每天都會死一個人,「無論親疏怨德,觸之必死,死必其日所首觸者」。想將金蠶請出家門,必須拿出好幾倍的金子放在最初撿到金蠶的那塊地方,「否則不出也」。所以閩人有不知道厲害的,「偶拾其金以歸」,等到知道了,雖然後悔也拿不出幾倍金子將之禮送出門的,或者雖然知道它的厲害但是又貪圖那塊金子的,「往往育是蠶雲」。

《棗林雜俎》

至於怎麼養,《棗林雜俎》中沒有說,而曾衍東所著筆記《小豆棚》中則給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答案——用「人命」養。

按照《小豆棚》中的解釋,「金蠶」並非蠶的一種,而是「蠱」的結果:「端午日,取蛇蠍蟆諸毒物,聚於一器,聽其自咬。將盡死,獨一物生,則毒之尤者矣。以時飼之,雛匹三年,雜以五色綾錦,裂而餌之。」這樣的「毒之尤者」,名曰「金蠶」。這與《本草綱目》中的制蠱之法相類:「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

煉出金蠶或許不難,伺候金蠶才是費勁至極的事,活像往家裡請了個活祖宗回來,「奉之者凡一動一作,皆尊承而不敢稍狎於心,否將不利」。但飼養金蠶的獲利也是豐厚的,「祈求糧米銀錢,無不如意」,而飼養的「食物」則是活人,「按月必蠱一人以為饗蠱者」,下毒的方法則是取金蠶的糞便摻在食物或飲品中,受害者觸之即亡。

宜良有章姓夫婦,「赤貧」,家裡有三女一子,「無以為生,遂蓄一蠱,蠱成,家巨富」。然後重金買了很多小廝和奴僕,不知為何接長不短就會死掉一個,一開始外人還不明究竟,後來才打聽出來,這家人養金蠶,那些小廝和奴僕都當了金蠶的美食,這下子,家裡再窮也不敢賣兒賣女到他家了。「章雖多金,而門致可羅雀。」於是設酒肆於通衢,單等客人上門時將其「黑了」饗蠱,但不久又被人們知道了,於是酒肆也無客登門。眼看月底將至,「蠱之索食甚急」,而章家現在可真是求之去而不得矣。章姓夫婦盤算了一下家庭成員,大女兒荷珠嫁人了,女婿入贅,二女蓮珠、三女露珠都還待字閨中,還有一個兒子尚未娶親,盤算的結果是,大女婿做了金蠶的乾糧,消息傳出,蓮珠和露珠也嫁不出去了。而這月事了,下月如何,又是件令章家頭疼不已的事情。

《小豆棚》

二、捕金蠶:兩隻刺蝟擒一蟲出

有個名叫畢路的湖北人,來到雲南做生意,三十而鰥。被章家看中了,想招他贅之次女。畢路剛來不久,一看蓮珠貌美而嶽父多金,以為是撿到了個大便宜,十分高興。只是新婚之夜,妻子愁容滿面而嘆息不已,畢路問她怎麼了,蓮珠不說話,接著畢路見荷珠、露珠亦是如此,越發不解,再三問:「大姨、小姨,何覿面黯然而神傷也?」蓮珠還是不答。

這一天,畢路晚上回到臥室,搖搖欲倒的樣子,蓮珠一見嚇得臉色慘白,問他是吃了什麼?畢路說是嶽父請他喝酒,過了很久,蓮珠見他沒事,才放下心來。而畢路也覺察到這其中一定是大有問題,反覆追問,蓮珠才流著淚水吐露實情,告訴丈夫:招你入贅純粹是為了給金蠶做食物。畢路大驚,忙問怎麼辦才好,蓮珠說只能聯合姊妹,三個人一起千方百計防止父親給畢路的食物中下毒。這麼僵持了好一陣子,蓮珠想帶畢路逃出這個家,而章姓夫婦「亦如女之防其蠱之防其去,如是遂皆不安」,眼看月底將至,金蠶又待餵食了。

這一天,章某讓畢路代自己寫一封信寄給別人,「畢吮筆而書」,寫完回到自己的房中,蓮珠聽說後,掩面大哭,說我父親必定是把金蠶的糞便下在墨汁裡,待你含毫濡墨時便中毒了。果不其然,不久畢路毒發身亡,待餵食金蠶畢後,將殘體「藁葬於野」。

蓮珠悲愴不已,一咬牙一跺腳,跑到昆明府告官。昆明令朱某是個有膽有識的人,他查閱了史籍後,帶著一群差役包圍了章家。章某當然矢口否認養蠱之事,朱某遂讓人拿來兩隻刺蝟,當庭放掉,刺蝟「入其家周遭尋剔,凡榻下、牆孔,稍可匿之處,莫不聞嗅」。後來跑到大廳左柱間,開始打洞,一直打了三個時辰,「兩蝟擒一蟲出,如赤蛇一圈,無頭,臂大可圍」,正是金蠶!朱縣令立刻將章姓夫婦抓捕,他們在獄中供述為了飼養金蠶「掠騙毒殺,不可勝計」,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在古代筆記中,對金蠶的樣貌記載不一,《棗林雜俎》只寫其「形似蠶,色黃」,《小豆棚》中的這篇,像是「臂大可圍」的無頭蛇,而唐代的筆記中則記載其「屈如指環,食故緋錦,如蠶之食葉」,更符合蠶本身的模樣。

在這則故事的結尾,朱縣令打開畢路的棺材檢驗,發現「屍未損」,便把殺死的金蠶烹了,用甕萊汁灌進畢路的肚子裡,畢路於是甦醒,「腸作痛,瀉三日。視其穢,而死蠱大小糾結相纏,如鎖子環」。雖然是荒誕不經的情節,但想到這幕情景,還是令人作嘔。

《棗林雜俎》

三、捉紙鬼:巡街有如「定向越野」

金蠶的傳說跟巫蠱之術一樣,起源很早,細細想起,固然是偏遠地區因愚昧迷信而產生的一種民俗,但寫到文章裡則大有寓意:養蠱以富家,而稍不稱被養者之意,便有破家滅門之報,因此便必須以更多無辜者的犧牲來供奉之——這樣的養蠱者固然可恨,亦有可憐之處,但更可恨的乃是「蠱」本身。

《舊京風俗志》寫京城每年五月初五端陽日,有一風俗名曰「都城隍爺巡街」。黎明時分,「先將所備之鑾駕、儀仗等類陳列廟外,如開道鑼、肅敬迥避牌、都城隍及別種封號之官銜牌、旗燈傘蓋、迎娶所用之金執事,莫不應有盡有」。上午十時左右,活動正式開始。首先是鳴放鞭炮,鳴鑼開道,然後將都城隍廟中的都城隍爺塑像,由神龕移置官轎——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國的城隍廟是朱元璋於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詔封的一個「平行官僚系統」,不僅首都有,各府、州、縣都建有城隍廟,而且也有明確的職銜,比如府城隍被封為正二品,州城隍是正三品,縣城隍是正四品……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成方街的都城隍廟,地位自然可想而知,是以「京中各廟神像均系泥塑,亦兼有木雕銅鑄者,惟此城隍像,為備出巡,特用藤條編制,再以布帛糊裱而成,然後加以衣冠,可以任意移動,亦不沉重,便於抬扛也」。

巡街正式開始了,在隊伍前面扮演神役的,是真的衙役牢頭,手執皮鞭、竹板、木枷鎖諸刑具,在前面負責開路,驅趕閒雜人等;又有妙齡少女,青年童男,身穿鮮豔的彩色衣服,手提青煙嫋嫋的香爐,扮演八仙人物,又有男女老弱,身穿囚服,披枷帶鎖,扮成罪囚,成群結夥行於轎前,他們大多是自己或親屬生病而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許願康復的信徒。此外更有戲班子隨行演奏,熱熱鬧鬧一路喧囂。「正值天氣炎熱,所有隨駕燒香之人,莫不喘息苦熱,揮汗如雨」,隊伍出發前,隨行的廟祝道士為了降溫,會在城隍爺塑像的神冠裡放幾塊冰,走上沒多久,「即有冰水由神冠邊津津流出」,於是圍觀群眾就會喊:「天氣太熱,城隍爺滿頭大汗啦!」愚昧男女們蜂擁而上給「城隍爺」扇扇子,卻擋不住城隍爺汗流滿面……這麼從西城到東城,再由東城繞一大圈回到城隍廟,整個巡街就算結束。

整個巡街過程中,最詭異的是「捉鬼」活動。「傳城隍之所以出巡者,乃稽查各處遊魂怨鬼、邪魔外祟」,所以沿線各街市及附近地方倘若有死於非命之人,往往會提前設置「替代」,供城隍爺捉拿。「如某處曾有一縊死之女人,即預先用紙糊一自縊女鬼之形,安置原處,某井內曾有一淹斃之男屍,亦須預糊一淹斃男鬼之形,懸於井內……」等到巡街隊伍走近時,已經提前得到消息的「神役」們便會像定向越野中的蓋戳般一擁而上,「手執拘牌,尋至安放紙鬼地點」,然後一邊大喊奉城隍爺諭派前來拿你,一邊出鐵鏈將紙鬼鎖住,帶回城隍廟一把火燒之,然後再公諸於眾,聲稱「此冤魂已經被城隍爺拘去,永久再無祟人之事矣」。

耐人尋味的是,整個端午節的都城隍爺巡街活動,承辦者「多系當步軍統領、刑部、順天府、大宛兩縣各營翼司坊之牢頭,皂隸」,即京諺稱之為六扇門兒的人,百姓又管他們叫「吃黑門坎兒飯」者,這些人「為京中官場最兇狠之職務,訴訟者多受若輩之凌虐,若輩亦知其行為惡劣,必得孽報,遂思獻媚城隍,以冀輕減罪狀」——在古代封建社會裡,這恰恰是一群窮兇極惡,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蠱」,偏偏又是他們,在端午節時扮演「捉鬼者」的角色,把那些實質上為蠱毒所害的冤魂再拖出來示眾一番,以證明養蠱的必要……只委屈了被迫當「託兒」的城隍爺,在那麼熱的天氣裡,頂著放了冰的神冠,照樣活活汗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敘詭筆記|雪中虎:「罪人子」是怎樣逆襲成直隸總督的
    今天這則敘詭筆記,說的便是在清代多部筆記中記載的「雪中虎」,看似玄奇無比,其實仔細品味,卻大有深意。一、車笠之交:每年徒步萬裡遙先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角——方觀承。方觀承字遐谷,安徽桐城人,他是清代雍乾年間的名臣,此人一生極為傳奇,稍作更改就是一部劇情曲折離奇的電視連續劇。
  • 敘詭筆記|《梵天廬叢錄》對霍元甲死因的「另類解讀」
    上面這段文字摘自《汪穰卿筆記》。汪康年作為著名報人,對時政要聞、社會熱點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而霍元甲在清末曾以迎戰歐美日等國的大力士和武術家而多次登上《申報》、《時報》等國內重要媒體,一時風頭無兩,當然也就會引起汪康年的關注。
  • 敘詭筆記|「紙錢莫追」的緣由,就藏在《夜譚隨錄》裡
    一、從白色紙錢到五色紙錢灑燒紙錢的風俗,據說起源於魏晉時期,唐朝天寶年間學者封演在筆記《封氏聞見記》中說:古代祭祀鬼神用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但這種「厚葬」絕不是平民百姓消費得起的,於是漸漸改成紙錢,「紙乃後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於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古埋帛,今紙錢則皆燒之」。
  • 敘詭筆記|楊貴妃真的養貓嗎?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此話一出倒引起了筆者鉤沉的興致,回到家中翻閱了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各種逸聞故事的隋唐五代筆記,諸如《明皇雜錄》、《開天傳信記》、《開元天寶遺事》等等,確實沒有發現楊貴妃養貓的任何記錄。不過,史料未載不能成為徹底否定的證據,那麼不妨從其他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楊貴妃養貓的可能性。
  • 金蠶蠱需要陰陽調和,女帝要涼?別擔心,還有這個辦法
    其次,好多人說金蠶蠱的使用需要陰陽調和才行,當時陸林軒在使用金蠶蠱時即是如此,因為陸林軒畢竟有夫君張子凡。所以女帝使用這個金蠶蠱就尬尷了,即使女帝對李星雲是深愛,但李星雲只愛姬如雪一人,所以大多數人覺得女帝沒救了,著急給編劇寄刀片,真替編劇捏把汗啊。不過我覺得畢竟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姬如雪不是一個不識大局的人,作為女帝的下屬,在陰陽調和這個辦法她絕不會猶豫的。
  • 敘詭筆記|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品德加分項」
    對於科舉考試而言,正史記錄得最多的是名字和名次,某朝某代某年某科,誰是狀元誰是榜眼誰是探花,而在古代筆記中,卻呈現出別樣的記載,那就是但凡能金榜題名者,大都不僅僅因為考生的八股文做得多麼好,還必然有「品德加分項」。
  • 長沙成功街十號舊事:張敬堯害死長沙縣城隍爺
    1920年6月20日正值端午節,按民國初期規定,端午節為夏節,放假三天,當時大部分教職員工和學生並未返校。此前長沙師範的學生已經匯報長沙縣知事公署,宣稱要收復原本就歸該校所有的校址。長沙縣知事姜濟寰勸告學生,暫時不要採取過激行動,政府會替他們解決校區問題。但,躁動的青年學生已經迫不及待了。
  •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城隍廟,那麼城隍爺到底是誰?為何人們要拜他?
    每個城市的城隍爺都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發選出來的,也就是說只有真正受到百姓愛戴的人才能做城隍,有時選出來的會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有時則是符合儒家標準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總之城隍爺在百姓心中是一個絕對正面的形象。有關城隍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而且最早的"城隍"是兩個詞。《周易.泰封》:"城復於隍城隍神,勿用師。"《易經》也有雲"城復於隍,其命亂也。"
  • 不良人下集預告用金蠶蠱救女帝,陰陽調和怎麼解決?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龍泉寶藏被打開之前,女帝其實已經受了重傷,而且時間非常的緊迫, 能救他的關鍵全部都在林軒身上的金蠶蠱上面。我們在下集預告裡面,也看見了林軒已經取出了自己的金蠶蠱。但是我們都知道金蠶雖然可以治內傷。但是他需要陰陽調和,真的會便宜給李星雲嗎?個人認為並不可能。下面就來說一下我的觀點。首先就來說一下金蠶。
  • 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 等於沒到過大上海但城隍廟不是上海獨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去過多少次熱鬧的城隍廟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俗稱城隍爺▽冥界地方官職位≈陽界市長城隍爺的工作內容繁雜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
  • 歷史上城隍廟的由來,百姓為何都會拜他,那城隍爺究竟會是誰呢
    歷史上城隍廟的由來,百姓為何都會拜他,那城隍爺究竟會是誰呢。中國不管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文明都一直在延續下來,所以古代的中國的文明被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羨慕的很。古代那四個文明的大國最後也就剩下了一個我們國家留存,其他不是滅亡了就是瓦解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得益於我們代代相傳的精神傳承。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夢幻西遊》2016中元節活動網址 捉鬼競速賽玩法技巧
    夢幻西遊中元節活動捉鬼競速賽怎麼玩?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本次中元節捉鬼競速賽活動! 活動時間:2016年8月16日12:00至2016年8月... 七月半,鬼出門。鍾馗來到長安,招募三界勇士擒拿惡鬼。夢幻西遊中元節活動捉鬼競速賽怎麼玩?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本次中元節捉鬼競速賽活動!
  • 雍和宮驅鬼有典故楞爺捉鬼變打人 看老北京「鬼」事二三則
    這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冊子,從古代筆記小說裡選了幾十篇和各種鬼怪鬥智鬥勇的故事,70篇,6萬多字,表面上看,編選者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而實際上還有一位不掛名的「天字第一號特約編輯」——毛澤東。作為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一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毛澤東終生不怕鬼、不畏神,《不怕鬼的故事》從編選,寫序到正式出版,他始終參與,表達著自己人定勝天的思想和精神。
  • 《探靈筆記》小孟怎麼樣 屬性技能分析
    導 讀 小孟是《探靈筆記》中的鬼,小孟是以打魄為主的鬼,技能和LOL皇子很像,可以穩定守住兩個陣眼,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探靈筆記小孟屬性技能分析,大家可以來看一看
  • 清代筆記中的兩起「六指人冤獄」
    本期的「敘詭筆記」,我們就來說說發生在清代的「六指人冤獄」,了解一下兩起堪稱「標本式」的冤案是怎樣發生和落幕的。  柴火堆下的屍體  中學學近代史「洋務運動」一節,必然會提及薛福成。  薛福成是個做實事的人,所以文章也很少空談,尤其是筆記,往往兼有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史料筆記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庸盦筆記》(薛福成號「庸盦」),採錄了不少晚清政治、經濟及社會習俗等方面的資料,也記述了不少饒有風趣的遺聞軼事,「六指人冤獄」即是其中的一篇,詳細描寫了發生在嘉慶年間的一起真實的冤案。
  • 夢幻西遊:五開玩家捉鬼的福利,只有老玩家知道如何免費獲取天眼
    夢幻西遊捉鬼是五開玩家最穩定也是最高的收益來源吧!只要夢幻不坎捉鬼的收益,五開依然可以活!我相信大部分的五開,捉鬼的收益是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吧!那麼捉鬼其中也會有一些必要的消費!首先就是藥錢,這個可以不考慮,一本成型的五開,一輪鬼住一次店也花費不了多少,然後就是鄉錢!半小時一個!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獨·具匠心|《港詭實錄》:富有特色的中式恐怖遊戲
    另外,作為一個恐怖遊戲,嚇到玩家是必要的,但通過穿模等bug來造成恐怖效果就可以但沒必要了。我後來看了幾個UP主的視頻和評論,基本上都會有穿模或者卡bug的情況,所以這應該不是個別問題。由於玩家對遊戲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美術留下的,所以這兩者品質上的「割裂」從一定程度上導致玩家對它的評價開始出現分化,雖然大部分不在意建模瑕疵的玩家認為《港詭》還原了香港老建築和舊風物,再結合它的劇情,呈現出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但依舊會有一些對建模、貼圖、光影、特效、優化等方面有著較高要求的玩家卻覺得遊戲過於粗糙,完成度不夠,畢竟這是一款促銷期都要賣到50元的遊戲。
  • 端午節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關於端午的那些傳說
    於是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水怪發現有人住的屋簷下都掛著一束像寶鏡。原來那天決鬥後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下推。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這就是端午節懸五彩線的意義。端午節也分五種類型,清木水土火,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疾病纏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