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兒子陳掖賢:拒領母親撫恤金,53歲自縊,身上刻三個字

2021-01-08 歷史回憶室

在近代民族解放運動時期,曾湧現一批救亡圖存的民族英雄,保家衛國時巾幗不讓鬚眉。有這樣一位蜀中巾幗女英雄,不圖名利,為了革命,甚至連兒子都只能託付他人照顧。

她就是近代民族英雄——趙一曼,1936年在東北的抗日鬥爭中,英年早逝,年僅31歲,用「青春換得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今天也有許多文藝作品在紀念趙一曼女士,歌頌中華兒女反抗獨立精神,「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英雄」,也算是對趙一曼等先烈最好的慰藉了。

不愛紅裝愛武裝

1905年趙一曼出生於四川宜賓,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趙一曼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8歲時進入私塾學習,13歲父親去世,1924年大姐夫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

年少時趙一曼思想就比較進步,她反對落後的封建舊俗,禁止纏足,甚至用菜刀剁爛裹腳布和小尖鞋。為了促進婦女解放,組織了「婦女解放同盟會」,為了擴大影響就在鬧市貼標語,用漫畫的形式把鄉紳們畫成狐狗魔鬼。

當地土豪鄉紳對她恨之入骨,揚言要用糞水潑她,但這並未動搖趙一曼革命信念,母親也曾想用女紅激發趙一曼的女兒心,讓她學刺繡。無奈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趙一曼竟然9個月沒秀出一朵花來,反而是讀了很多革命書籍。

趙一曼在宜賓女子中學讀書期間,按照當時封建禮儀要求,規定女校學生一律挽髻。當時新式思潮業已迸發,但是封建禮儀對人的禁錮仍然強大。

趙一曼為了反抗舊禮制,帶領幾個女同學去找到監學,「我們梳不來頭,挽不來髻,請你給梳、給挽吧!」傳統道學禮儀是對女性要求是講三從四德的,這些頑固的老夫子哪見過如此「放肆」的女娃娃。隨後趙一曼和同學們自己剪了短髮,當然也被封建勢力把持的學校開除了。

1926年加入我黨,積極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秋被派遣去莫斯科學習,一年後回國從事革命工作。

1928年,趙一曼與來自湖南的陳達邦結為夫妻,於次年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陳掖賢,小名「寧兒」。將寧兒養到一歲後,為了革命工作不得不將孩子寄養在丈夫的哥哥家中。

巾幗不讓鬚眉

在大革命期間,趙一曼進入武昌中央軍校女生隊,成為了中國近代第一批軍校女學員。後來在革命中軍校生編為獨立師,由葉挺指揮西進。當時趙一曼還在病床上,聞聲掙扎著要參加戰鬥,並她詩中寫道:「男兒若是全部好,女子緣何分外差?」

趙一曼在抗聯隊伍中擔任政委時,隊伍被敵人包圍了,需要人留下來掩護隊伍,她主動要求留下來,但是團長因為她是女同志就不同意。

平日和藹的趙一曼頓時變得嚴厲:「什麼男的女的!誰說女同志就不能打掩護!」趙一曼的思想十分超前,也非常進步,因為她是女同志,在革命中客觀上屬於少數,對她格外照顧也無可厚非,同志們也不會苛責。但她不僅追求女性的權利,也自覺履行該有的義務,實在讓人欽佩。

最大的尊重或許是不把女性看做附庸,也不是當做商品,也不是當做弱勢群體對待。當男女的性別差異僅僅在生理層面,而不是在社會層面時,應該是相對公平了。

趙一曼這種不服輸的勁頭,在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民族救亡圖存時期,具有格外重大意義。她既反抗帝國主義殖民剝削,也反抗「吃人」的封建禮教制度,作為一名封建脫胎的女性,還要反對男權對女性的壓迫。

封建制度或許是被埋葬了,但趙一曼這種反抗壓迫、追求獨立的自由精神,也永遠鼓舞著人們。只要人類壓迫剝削存在一天,反抗鬥爭的自由精神火焰就永遠不滅。

紅槍白馬真俠女

九一八事變之後,趙一曼到到東北從事革命工作,在瀋陽工廠中領導工人鬥爭。先是在哈爾濱滿洲總工會開展組織工作,後來又擔任哈爾濱總工會代理書記,參加領導哈爾濱電車工人反日罷工鬥爭。

在哈爾濱組織遭到敵人破壞後,她就到了珠河發動群眾,組織抗日自衛隊,以配合抗日主力部隊協同作戰,給日偽以沉重的打擊,牽制日寇力量。

在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期間,群眾親切地稱呼她為「瘦李」、「李姐」,當地戰士則把她叫做「我們的女政委」。連日軍都聽聞過趙一曼的大名,驚嘆其為「紅槍白馬」的婦女。

1935年秋,在與日軍的遊擊鬥爭中,腿部受傷的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被日軍俘虜,日軍為了收集有價值的情報,對其腿傷簡單治療後連夜審訊。

獄中日軍動用酷刑,用馬鞭狠刺她的傷口,趙一曼痛得多次暈厥,但是沒有透露一點關於革命的信息,仍堅貞不屈地痛斥日軍侵華的各種醜惡罪行。

雖然趙一曼意志堅定,毫不妥協,但是腿傷嚴重危及生命。日軍為了得到重要口供,送醫院進行監視治療。

在住院期間,趙一曼向看守她的警察和護士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思想轉變的兩人決定協助她逃跑。趙一曼先是被悄悄背出醫院,送往備好的汽車,幾經波折後到了董憲勳的叔叔家中,後來在前往遊擊區途中不幸被捕,再次落入日軍魔掌。

被帶回牢籠後,日軍對趙一曼施以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慘無人道的酷刑,但始終一無所獲。日軍最終放棄從她口中得到情報的希望,決定把她處死示眾。

1936年趙一曼被押送珠河,她被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途中一路高唱《紅旗歌》,鄉民無不痛哭流涕。8月2日,英勇就義,時年31歲。趙一曼曾以詩明志:「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趙一曼兒子陳掖賢

趙一曼臨死前寫有給兒子的紙卷,留下了對兒子思念:「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她對兒子既有疼愛,更多的是因為事業而不得不離開兒子遺憾與自責。同時也飽含母親對兒子深切的期盼:「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從小與兒子分別,雖然母子倆未相處不久,但是陳掖賢對生母的想念確實很深的。在知道母親英勇就義後,陳掖賢悲痛交加,但也因此倍感母親的偉大。

1955年政府得知陳掖賢是抗日名士趙一曼的孩子後,想給他發放一些撫恤金,但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不願拿他母親的英勇就義來換取撫恤金。

陳掖賢甚至還教育子女不能因為奶奶的英雄事跡自傲,要時時刻刻記住奶奶這種大義精神。

為了紀念母親,陳掖賢在他手臂刻上「趙一曼」三個字。1957年陳掖賢結婚,後來有了兩個孩子,但是夫妻間並不和睦。1960年就與妻子離婚了,但是兩人舊情未了後來又復婚。

在動亂時期,陳掖賢的父親入獄,為此他四處奔波,最後不但沒有救出父親,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住進了牛棚。

後來等到陳掖賢平反之時,妻子已經病故,這讓他精神上受到了極大打擊。1982年在家中自縊身亡,終年53歲

小結:

趙一曼一生是思想進步,積極進取的一生,一直都在為了反抗封建落後制度,反抗帝國主義的剝削壓迫,也在為婦女的解放事業而鬥爭。

雖然英年早逝,但是她對事業獻身精神已經深深地刻在後人的腦海裡,鼓舞后人為消除不平等的事業而奮鬥。

她沒有為家庭留下什麼,甚至為了革命事業犧牲了太多家庭,「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光耀後世,「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理想主義者為理想的終生奮鬥是可敬的,思想的力量幻化成物質力量才能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他是趙一曼的兒子,拒領母親撫恤金,身上刻有三個字
    他是趙一曼的兒子,拒領母親撫恤金,身上刻有三個字今天小編想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時間跨度有點長,但是故事內容卻很讓我們動容,故事的主人公是抗日英雄趙一曼和她的兒子。趙一曼的兒子叫做陳掖賢,陳掖賢在成年之後將他母親的三個字刻在了身上並且拒絕領取撫恤金。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了三個字
    ——陳毅1930年,趙一曼眼含熱淚,抱著自己年僅一歲的孩子去到了自己丈夫的哥哥陳嶽雲家中,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他。她看著一臉天真的孩子,眼中的淚怎麼都止不住,端詳了好一會兒之後,趙一曼轉頭就走,再不回頭。她有很重要的任務要做,那就是參與救國救民運動,而帶著兒子她會心有顧慮,無法安心報國,因此,小小的陳掖賢就這麼被寄養在了自己叔父家裡。
  • 趙一曼的兒子:拒領媽媽的撫恤金,胳膊上刻了三個字,自縊而死
    短短十幾個字,直接道出了戰爭的殘酷。「戰亂出英雄」,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總會有人挺身而出,他們不懼生死,英勇頑強。在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女性,趙一曼就是其中一個。趙一曼的所作所為給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給後人留下了精神財富。所以,她的兒子後來拒絕領取了母親的撫恤金。
  • 趙一曼致子書(1936年8月2日)
    △趙一曼臨刑前給兒子寧兒寫下的遺囑(寧兒手抄)這封家書是趙一曼於1936年8月2日在被日寇押往珠河的火車上,寫給兒子陳掖賢的遺書。趙一曼被捕後,敵人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
  • 趙一曼寧死不屈,其後人也是鐵骨錚錚,孫女:不接受日本兵的道歉
    此前小天有跟大家提到過女英雄——趙一曼。許多網友都表示,對趙一曼女士的事跡特別感興趣。於是,小天又繼續給大家帶來趙一曼女士的事跡了。趙一曼,原名李坤泰,是咱們四川省的宜賓縣白花鎮人。青年時期,趙一曼獨自北漂,22歲就來到了當時前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而在那裡,趙一曼便邂逅了自己的愛人陳達邦,花前月下,兩人只是度過了一年春秋,便在黨的號召下回國了。
  • 兒子不喜歡和53歲的母親逛街,只怪她太年輕,被人誤認為是女朋友
    導語:有很多人在提到他們提起自己的母親時,他們一定會想像自己母親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在母親的臉上能看到歲月侵蝕的痕跡。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有一位母親,雖然她現在53歲了,但臉上沒有被歲月侵蝕的痕跡。不僅如此,連自己的兒子都不願意陪她逛街,但當問到原因時,兒子說她看起來太年輕了。
  • 「啃老」兒子加重父母負擔,母親帶病照顧孫子去世後,終幡然醒悟
    他們為什麼把一個只有三歲的孩子獨自放在家裡呢?童童的父親叫孫曉陽,今年只有24歲,卻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父親,結了婚又離了婚。離婚之後他帶著三歲的兒子,事發的時候他竟然和朋友在現場看足球比賽,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才發生了這場傷害。當童童的爺爺得知這一情況,不由得老淚縱橫,心中連恨帶悔。悔的是自己當年教子無方,恨的是如今竟然連累到自己的親孫子。
  • 日軍用盡金木水火土各種酷刑,對待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因日本是從東北開始入侵中國,所以東北軍民也是最早開始抵抗日本侵略者,期間湧現出無數抗日英雄,比如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日軍用盡金木水火土各種酷刑,對待抗日女英雄趙一曼!1935年冬天來得格外冷。面對前來「討伐」的日軍,趙一曼女士把生的希望留給大多數,毅然在隊伍突圍後率領幾個人殿後。在激烈的槍戰中,趙一曼的手腕負傷。
  • 七歲兒子寫詩找父親要錢,全詩20字沒一字提錢,好友:我要把女兒嫁他
    黃雲鵠有個兒子名叫黃侃,出生於1886年,當時黃雲鵠已經67歲了,晚來得子,對這個兒子自然很是寶貝,黃侃4歲時跟隨父親返回原籍湖北蘄春,彼時黃雲鵠已經辭官,但由於為官時清廉,所以並沒有多少積蓄,於是黃雲鵠便在好友的介紹下去了江寧,在江寧尊經書院教書。
  • 60歲母親為找兒子整容,他們的命運在親人走失那刻改寫了
    冷暖人生 《尋找的故事》 1 這次我要一口氣採訪三個人,難度挺大的。他們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生命主題,就是尋親。李豔霞,今年60歲,甘肅敦煌人,找兒子找了16年。2003年5月,北漂的兒子打來最後一通電話,告訴她將來一定會去中央臺演唱,之後便杳無音訊。看相冊的李豔霞王玉明,72歲,甘肅徽縣人。
  • 22歲男生家中自縊 生前曾在24家借貸平臺借款-明明,貸,借貸,自縊...
    原標題:22歲男生家中自縊 生前曾在24家借貸平臺借款出事的前幾天,他的微信、QQ、簡訊上的未讀信息全部都是催債信息    對於家住興平市的劉先生來說,這條消息來的太遲了,就在消息發布的當天下午,他22歲的兒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縊身亡。在劉先生看來,逼兒子走上絕路的就是「校園貸」……    突發悲劇:身高近1.85米的孩子家中自縊    昨日上午,劉先生家籠罩著悲痛的氣氛,一截紅黃相間的繩子還留在客廳和臥室之間的走廊處。
  • 75歲兒子照顧96歲母親渡難關!
    本文轉自【蘭州晚報】;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俗語,然而,家住蘭州互助巷的劉月桂老人自從4年多前生活不能自理以來,卻在兒子李家禎和兒媳何金環的精心陪護下順利渡過了一道道難關。如今,75歲的兒子攜手65歲的兒媳仍然堅守在96歲高齡的母親劉月桂床前,履行著為人兒女的責任。12月23日,記者慕名採訪了李家禎夫婦,傾聽了他們對母親四年如一日的關心與照料。 01細緻入微地照顧老母親連日來,對於75歲的李家禎及其老伴何金環來說,照料母親劉月桂的日常生活是一點兒都不敢怠慢的事情。
  • 含辛茹苦的母親
    母親35歲生我大姐,一連生了我們五個姑娘,兩個小妹還是雙胞胎。母親年齡大,沒有奶水,我們五姐妹都是餵大的。父親1964年從部隊轉業到鄭州,還沒等我們長大,父親就在1969年因腦溢血病逝。當時我大姐13歲,小妹才7歲。母親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家庭婦女,沒有工作,拉扯我們五姐妹在一個沒有親戚、離老家一千多裡的異地生活是多麼艱難。父親去世後,全家靠父親幾十元的撫恤金生活。
  • 夢見母親
    今日刊發範小紅的《夢見母親》以及閻連科的《思念刺痛—讀範小紅散文〈夢見母親〉》原文,以饗讀者。母親給我穿上棉襖,我突然止住哭泣幫她擦了淚水:「娘,很快我們又能見面了。娘,請您記住我永遠都是您的兒子。」在黑暗中醒來,我開啟手機,顯示的時間是4:53。我驀然意識到母親離開我們已經7個年頭了!
  • 53歲愛健身的媽媽,少女外表紅遍全網,兒子擔心被誤會找不到女友
    導語: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50歲的年齡臉上應該早已有歲月斑駁的痕跡,想要保持一張不老的少女臉是十分困難的。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部分保養得很好的明星,在50歲的年齡依舊風華正茂。但是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主婦而言,想要保養得這樣好,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位擁有少女外表的媽媽,深受大家的喜愛和敬佩。
  • 這個母親了不得,兒子、女婿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女兒是副國級領導
    葛健豪生三男三女,除大兒子、二女早亡外,其餘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大兒子蔡麟仙於1907年患白喉病死去。次子蔡麓仙,蔡和森的二哥,蔡麓仙曾考入黃埔軍校,葛健豪60歲生日時,他給母親祝壽信中表明志向:「一定要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而奮鬥終身!」1926年,蔡麓仙在省港大罷工中為中國革命壯烈犧牲。
  • 53歲媽媽酷愛健身,少女身材火遍網絡,兒子擔心被誤會找不到女友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一位主人公是一位53歲的媽媽,她來自於印尼的雅加達。53歲的年紀,在大家的印象當中,應該在臉上能夠看到歲月的痕跡了,但是在這位媽媽的身上卻完全找不到,皮膚非常緊緻而且滿滿的膠原蛋白,「衰老」這個詞似乎在她身上根本不存在。
  • 《陰陽師》10月4日燈籠鬼猜謎答案分享 久次良在船上刻了哪打三個字
    久次良在船上刻了哪是哪三個字?陰陽師在近期開啟的燈籠鬼猜謎活動於10月4日進入了第五日的環節。今日的問題是「久次良在船上刻了哪」是哪三個字。答案可以說是非常的簡單哦。小夥伴們想到了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四川母親背殘疾兒上學十年 兒子:你是我的腿
    母親您是我的驕傲……我一定會更加認真讀書學習,以後好好孝敬您!」婦女節前夕,宜賓市江安縣江安鎮南屏學校學生羅宇偷偷準備了一張寫給母親的字條,準備在節日當天念給母親聽,感激媽媽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  羅宇今年17歲,正在讀初二。今日上午,四川新聞網記者見到羅宇時,這是他上午的最後一節課。由於長期患病,羅宇的雙肩、脊柱已嚴重變形,一直斜著肩膀坐著聽課寫筆記。
  • 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
    導語:母親去世三年,兒子夢見母親喊他回家吃飯,凌晨趕回後,兒子落淚天還沒有完全亮,胖二嫂就著急的挨家挨戶的敲門說:「快來呀,黃家嬸子去世了,大家快去幫忙搭把手!」過了一會兒,張小花的院子裡面集齊了很多人,有人打電話報喪事,有人趕緊幫忙做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