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覽】古建築——西安孔廟之景雲鍾

2021-01-0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西安孔廟戟門內兩側,有兩件國寶級文物。其一是位於西側的大夏石馬,其二是位於東側的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唐景雲銅鐘。

景雲鍾因鑄造於唐睿宗景雲二年(711)而得名。相傳這一年,唐睿宗李旦巡遊至周至,夜宿行宮,夢見霞光滿天、祥雲繚繞,以為吉兆,遂下令鑄鐘以志。

景雲鍾重6噸,口沿為六角弧形。鐘頂端趴有一隻神獸,名曰蒲牢。傳說它是龍的九子之一,喜歡嘶鳴長叫,於是古人就將它鑄造於鍾鈕之上。

整口鐘分為上、中、下三段,每段又分六格,每格都鑄造有不同的圖案,有飛鳳、走獅、祥雲、仙鶴、獨角牛、飛天等。鐘上還均勻地分布有32枚圓形鍾乳,十分對稱,起著裝飾和調節韻律的作用。鐘身從上往下數第三格正中,鑄刻著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駢體銘文,共292字,18行,每行17字,空格14個,字體為稍參篆、隸的楷書。內容以宣揚道教教義為主,闡述了景龍觀的來歷、景雲鐘的製作過程,以及對鐘的讚揚。李旦傳世的書法作品極少,此段銘文為其中之一,故歷來為研究書法史者所珍視。

此鍾起初被懸掛在剛落成不久的唐景龍觀(位於唐長安城崇仁坊西南隅,今西安下馬陵一帶)裡的「行三重樓以憑觀」的鐘樓上,所以,這口鐘也被稱為「景龍觀鍾」。明洪武十七年(1384),在唐長安城鐘樓舊址上建了一座鐘樓,以保存這口富有神話色彩的景雲鍾,並用來報時。據說,每天撞擊景雲鍾報時時,全城都能聽到它清亮悅耳的鐘聲。萬曆十年(1582),擴建西安城,將鐘樓遷往今天西安鐘樓的位置。據負責遷移鐘樓任務的陝西巡撫龔懋賢所撰《鐘樓東遷歌》碑記載,當鐘樓移建工程完結,把景雲鍾搬來,懸掛起來之時,這鐘卻怎麼也敲不響,只好又把它送回原處。民國初年,景雲鍾曾在西安亮寶樓展出,後長期存放於此,供人觀賞。抗日戰爭爆發後,民國政府將景雲鍾拆卸外運,埋於鄉下避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才將景雲鍾迎回古城,於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建亭保存景雲鍾。

1964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名鍾大賽中,景雲鍾憑外形和聲音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還對景雲鍾鐘聲進行錄音,於每年除夕之夜作為辭舊迎新的「新年鐘聲」進行播放,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年底,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第一套《中國古鐘》紀念郵票中,就選用了景雲鍾。

附:景雲鍾銘文

原夫一氣凝真,含紫虛而構極;三清韞秘,控碧落而崇因。雖大道無為,濟物歸於善貸;而妙門有教,滅咎在於希聲。景龍觀者,中宗孝和皇帝之所造也。曾城寫質,閬苑圖形。但名在騫林,而韻停鍾簴。朕翹情八素,締想九玄,命彼鼓延,鑄斯無射。考虞倕之懿法,得晉曠之宏規。廣召鯨工,遠徵鳧匠,耶溪集寶,麗壑收珍。警風雨之辰,節昏明之候。飛廉扇炭,屏翳營爐,翥鶴呈姿,蹲熊髮狀。角而不震,侈而克揚,庶其曉散靈音,鎮入鵷鸞之殿;夕騰仙韻,恆流鵲之闈。聾俗聽而鹹痊,迷方聞而永悟。洪鈞式啟,寶字攸鐫。其銘曰:紫宸御歷,青元樹因。傾巖集寶,竭府收珍。杜夔律應,張永規陳。形包九乳,儀超萬鈞。上資七廟,傍延兆人。風嚴韻急,霜重音新。自茲千歲,從今億春。懸玉京而薦福,侶銅史而司辰。景雲二年,太歲辛亥,金九月癸酉金朔,一十五日丁亥土鑄成。

(原載於《風雨滄桑九百年:圖說西安碑林》 西北大學出版社)

景雲鍾

景雲鍾移入西安碑林現場老照片。

景雲鍾

景雲鍾銘文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國寶級文物。「皇后之璽」是迄今為止,唯一發現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大西安,博物館和文物包羅萬象,其中蘊含的厚重歷史文明更需要認真鑽研,細細品味。可想把所有文物都看遍,難度可能有點太大。
  • 十三朝古都——西安,旅遊必去的十大地方!
    說起陝西西安那可就有的說了,長安自古帝王都,聽名字你就能知道這是一個長治久安的城市。西安自古就是風水寶地,要不為啥古人總是在西安建都,然而這裡不僅僅是地理條件有優勢,文化,經濟,都有獨到的特點,西安發展至今那可是一個旅遊寶地啊,同樣也成了各大網紅的打卡之地,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西安有什麼好玩的值得去的地方。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中國被稱為「禮樂之邦」,陝西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
    中國被稱為「禮樂之邦」,陝西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  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 原樣遷移至西安市中心的建築,其存在價值居我國同類建築之首
    藉助於現代科技手段,這座重達2600噸的古文物建築,完成了76米的「遷移」之旅,創造了全國最大的文物建築遷移記錄。的確,在設備技術等現代工具成熟、完備的今天,整體遷移到一個建築物上,也許並不難,但可能會非常費力,更何況古代沒有任何現代技術手段,想想都覺得工程難度不一般。
  • 創新·創業看碑林|用數位技術讓文物「活起來」~來自產業帶的創業...
    從陝西的大小雁塔、鐘鼓樓永寧門、西嶽廟、岱祠岑樓再到山西的五臺山大悲殿浙江麗水橫樟村包氏祠堂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和工布江達秀巴古碉樓從陝西出發西安舦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復活」以古建築為核心的不可移動文物從而讓它們「講述」自己背後的故事
  • 倉頡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項目
    一、項目名稱:倉頡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  二、項目承辦單位:白水縣文物旅遊局  三、項目承辦單位簡介:該局是主管全縣文物、旅遊事業的行政單位。下設文物管理委員會、倉頡文物管理所等單位。  四、項目條件:倉頡廟位於陝西省白水縣史官鄉境內,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陝西省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十四座,陝西西安小雁塔
    該塔建於唐中宗李顯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也是有關聯的。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簷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
  • 走入西安碑林博物館:尋找碑林前世今生
    西安碑林裡的文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載了許多年無人傾聽,因為他們都不會說話,默默等待千年,只為與懂它的人再次相遇。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有驚天破地的故事,每一件都那麼與眾不同。今天讓我們走入碑林博物館,尋找碑林的前世今生。西安碑林因碑石林立而得名。
  • 《長安十二時辰》終於更新了,想二十四小時玩轉西安,看這裡!
    西安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都,早點的花樣吃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先來上一碗油香氣、蔥花、姜沫味十足的油茶麻花,或者點一碗入口麻為先、辣為輔的重口味胡辣湯,幸福的一天從早餐開始!還記得劇中突厥人爭奪的坊圖嗎?就如下圖所示,地圖上標記的唐長安城「三大內」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現如今就數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保存最為完好!吃完早飯,咱就進宮去!
  • 追跡攻略|陝西寶雞市2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這一帶是周的發祥地,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迄今共已出土文物數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出土數量多、銘文多、考古價值高著稱,這裡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1976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與西北大學、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聯合在此進行一系列規模較大的發掘。
  • 民國老照片:1933年的西安古城,還有大唐的模樣嗎?
    快到西安,前方出現了一座古橋,橋的兩側都是高大的牌樓,這就是著名的灞橋,始建於春秋秦穆公時期,歷代多有重建。灞水之上,古橋如龍,橫貫幾千載,作為東出西安的最重要的一座橋梁,詩仙李白曾有一首《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道盡名人高士的離別之愁。
  • 西安原樣遷移至市中心的建築,其存在價值居我國同類建築之首
    但是古城西安的市中心不僅有缺乏現代工具的明朝,還有我國現存的同類建築物中最大、建築年代最長、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它是西安鐘樓。對世界歷史名城西安來說,這以前的13萬億制度擁有的名勝古蹟數不勝數。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小大雁塔、天宮宮殿、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的大明宮等)。但是有古蹟,古往今來都是西安的象徵,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存在。
  • 為什麼鹹陽離西安那麼近,反而被寶雞超越了?誰能坐穩陝西第三?
    寶雞是炎帝故裡,青銅器之鄉,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大盂鼎,毛公鼎,還有散氏盤,以及虢季子白盤。寶雞處在西安,成都,蘭州,以及銀川四個省會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優越。寶雞到西安的距離,170公裡左右。
  • 大佛寺石窟、秦鹹陽城遺址……鹹陽37處文物遺址攻略請收藏
    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順陵批次:第一批類型:古墓葬地址:渭城區 底張鎮韓家村順陵,是武則天之母楊氏之墓,楊氏死於鹹亨元年(670年),先以王妃禮安葬。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追封楊氏為孝明高皇后,改墓稱陵。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陝西考古博物館明年9月開放|A級通緝犯落網,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洛陽日報) 公安部A級通緝犯落網,倒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兩年前,劉繼園因倒賣舍利、銅虎等國家珍貴文物相繼被陝西、安徽警方網上追逃,隨後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江蘇句容警方出動大量警力輾轉陝西、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近日,民警通過其發小陳某某的行為軌跡終於將劉繼園抓獲。
  • 陝西:文化魅力穿越時空 文化底蘊潤澤心靈
    近年來,西安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創新文物工作思路,在加強城市考古、大遺址保護、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博物館之城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推進城市建設、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還是著名的古老建築群
    曲阜孔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