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進萬家日曆(年鑑)出版五年以來,在全國引起來了強烈反響。成為落實文化藝術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很多書畫藝術家通過這個平臺走向了全國,獲得了極佳的口碑,也成為了書畫藝術交流的有效手段,更成為人民群眾案頭翻閱的常備品,特別是在文化藝術界成為了標誌性文化讀物。今年中國文化進萬家日曆編輯部開創性地把「中國文化進萬家日曆」與「中國書畫藝術年鑑」有機融合,把日曆的紀年紀事特點與年鑑的記載收藏功能有機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它的厚重感和傳承感,增強了他的收藏性和學術性,進一步拓展了它的受眾面。
2019年12月15日,《中國文化進萬家庚子年日曆(年鑑)》在北京正式發布,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副會長肖良平,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王闊海,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將,中央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原政治委員、正軍少將王成志,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丁嘉耕,國防大學原聯合指揮學院政委郭尊先將軍,原總裝備部某基地政委劉克仁將軍,周恩來總理生前秘書、武警指揮學院原副院長紀東將軍,總參謀部四部原部長,軍隊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原主任戴清民,原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原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張華山等幾十位中央部委有關負責人、中央媒體記者和全國各地300餘代表出席了發布儀式,現場反響強烈。
現場,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武振江和北京市寫作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傳統文化研究會主任張振海分享了日曆的編撰過程。本次日曆(年鑑)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中國文化進萬家日曆(年鑑)的首次合體,從2020年庚子年日曆開始,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將採用合體的方式出版發行。增加了日曆的內容含量,增強了年鑑的可閱讀性和紀實功能。
二、首次把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全部翔實的放在了日曆中。其中,侯是時令名,大家了解的不多,五天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素問·六節髒象論》「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編輯過程中,經過多次協商,徵詢了北京市寫作協會副會長、著名民俗專家張振海老師的意見,在日曆中把「氣」和「候」做了精確的描述,並且把氣候歌也專門進行了錄入。這個事情也對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業務帶來了啟發,在編輯過程中讓書畫和氣候深入融合,一個是跟著氣候變化,推選書畫家和書畫作品。另一個是,根據氣候變化來倡導與書畫藝術創作,把創作過程中的優秀作品評選出來,入編日曆,既可以把入編工作貫穿到平常,又可以很好的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對於傳統的文化的繼承上更具用實際利用價值,可以更好的指導大家的生活。
三、在校對工作上,編輯部邀請到了資深校對谷紅欣老師進行了專業的校對。這個事情避免了只看重書畫作品,而忽視規範使用文字、語句、標點等工作。經過篩查過濾,幾乎每個老師的文字介紹都存在問題,谷老師不辭辛苦把工作順利完成。根據這個問題,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提出了:「藝術評論員」標準,邀請專業人士對藝術家來進行採寫。特別是「人民藝宣網」是專門為藝術老師專業解決藝術介紹評論的平臺。編輯部將聘請專業的記者、編輯、作家、評論家來參與到其中,為書畫藝術家留一份專業的介紹,為書畫藝術留一篇專業的評論,為書畫藝術家留一個專業的人物採訪。人民藝宣網積極倡導規範專業的藝術服務,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問題,倡導每位每位藝術家、每個單位都應該有一份規範的介紹,可以更好的傳播傳統文化。(萬家宣)
轉自:人民藝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