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的差距有多大?印度專家:中國趕超印度起碼需要30年

2020-11-27 娜娜食記

引言

眾所周知,印度不僅僅與我國相鄰,而且與我國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五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同樣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比如都是人口大國,又都曾在近代敗於西方列強之手,甚至印度獨立的時間與新中國成立的時間前後相差也不到兩年。

01

正是因為如此,不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中印兩國的官方民間都會下意識地把中國和印度拿來比較。那麼印度與中國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一位印度專家曾表示:中國趕超印度起碼需要30年。這樣的言論簡直就如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懷沙》中寫道的:「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印度專家照片

古印度文明最早發源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一度非常繁榮。但是隨著公元前175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奴隸制小國之後,古印度文明便消亡了,如今的印度文明其實來源於恆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在此後的幾千年中,印度一直不斷被外族入侵,經歷了孔雀帝國、貴霜帝國、莫臥兒帝國等時期,最後被英國殖民。

▲印度首都新德裡

直到1947年6月,英國頒布了實行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 後來,印度才得以獨立了出來,並於1950年1月26日成立了印度共和國,同時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而在此期間的1949年10月1日,中國也結束了國內的動亂時期,宣布成立了新中國。

▲開國大典舊照

由此看來,中印兩國在近現代幾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確實很有比較的價值,所以兩國也互有爭鋒。雖然印度共和國成立之後便隨之與我國建交,但是在1959年我國的西藏叛亂之後,印度與我國在領土和邊界問題上就出現了重重矛盾,關係一度惡化。即使在1976年後中印雙方的關係略有改善,可是印度又於1998年之時以「中國威脅」為藉口進行核試驗,導致雙方外交關係再度受挫。

02

或許,在印度國內上下國民的眼中確實早已將我國當成了競爭對手,畢竟中印兩國有著太多太多的相似之處,而且因為也兩國接壤,印度一直視我國為「眼中釘、肉中刺」,正如《續資治通鑑長編·太祖開寶八年》中所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珠三角核心城市廣州夜景

然而,很多印度的國民並沒有認清一個現實——即使印度憑藉其廣闊的土地和眾多的人口在獨立之後成為了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軍事力量也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而水漲船高,但是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可謂是巨龍騰飛,我國的長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都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其中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廣州更是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印度的發展速度跟我國的騰飛速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等量級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爬滿人的印度火車

03

如今,縱然印度國內的工農業和軟體開發領域確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可是也就僅此而已,在我國人民眼中早已沒有將印度當成競爭對手了,目光所及都是位於世界前列的大國、強國。恰恰是在這種時候,印度國內一位所謂的「專家」竟然在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至少還需要三十年才能趕上印度,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印度貧民照片

這個論斷剛出來的時候也著實令我國人民,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感到不可思議。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大多數印度國民還支持這個觀點。且不說印度國內的種姓之分至今沒有得到解決,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的不平等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僅僅是在城市基本交通和水電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都還與中國相差甚遠,完全沒有可比之處。

▲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召開會議

除此之外,如今我國早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但經濟穩定快速地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是在低端的製造業上,還是在先進的高精尖技術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就國際地位而言,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的威望和話語權也不是印度能夠相提並論的。所以究竟是誰落後誰30年,其實根本就不需多說。

結語

清朝時期的小說家蒲松齡曾在《聊齋志異·絳妃》裡寫道:「駕炮車之狂雲,遂以夜郎自大。」不過以如今科學技術,以及網際網路應用的發達程度來看,應該是不會存在如「夜郎自大」這樣因為無知而狂妄自大的事情了,除非印度舉國上下都從來不上網了解信息,或者是別有用心者以這種言論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參考資料:

《九章·懷沙》 《續資治通鑑長編·太祖開寶八年》

《列國志:印度》 《聊齋志異·絳妃》

相關焦點

  • 張維為:如果讓我評價印度和中國的現狀差距多少年……
    國際關係專家普遍認為,這一方面是印度借中美博弈之機,企圖從美國「騙取」好處,同時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背後也有印度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心態失衡的因素。心態失衡的印度,究竟能不能崛起?歷史遺留問題,是否能得到解決?2019年底,張維為教授在時隔11年後再次訪問了印度,帶來了第一線的觀察。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一年:做印度佔星行業的淘寶,不再拷貝中國
    放棄「中國模式」,尋找「印度模式」2017年國慶,我收到印度朋友的邀請,第一次去印度,以旅遊的名義走訪了孟買、德裡、古爾岡等城市,和出海創業的中國朋友和本土創業者進行了很多交流。從那時開始,我正式與印度結下緣分。當時,我還在快手負責產品,是快手的 217 號員工。快手給了我很好的視野、情懷和理想,但我還是很焦慮和迷茫,總是會想:我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 一夜間印度GDP被中國狂甩10年,莫迪噩夢開始了
    圖為疫情下的印度 此前印度一直在對外放狠話稱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超越中國,成為亞洲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但最近印度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夜之間印度的GDP被中國狂甩1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的一年:前快手員工,跑到印度做起了佔星業務
    放棄「中國模式」,尋找「印度模式」 2017年國慶,我收到印度朋友的邀請,第一次去印度,以旅遊的名義走訪了孟買、德裡、古爾岡等城市,和出海創業的中國朋友和本土創業者進行了很多交流。從那時開始,我正式與印度結下緣分。
  • 印度有了烈火5就敢對中國下手?俄專家:做夢,中國的優勢太誇張
    在印度成功試射烈火5飛彈後,印度媒體顯得十分機動,紛紛表示印度終於有了對抗中國的殺手鐧武器。然而近日俄專家卡申卻刊文表示,各界可能誇大了烈火5對中國的威脅,即便印度部署烈火5後,也只能對中國進行最小程度的核遏制,而中國的核武器與洲際飛彈更加強大。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做佔星行業的「淘寶」
    放棄「中國模式」,尋找「印度模式」2017年國慶,我收到印度朋友的邀請,第一次去印度,以旅遊的名義走訪了孟買、德裡、古爾岡等城市,和出海創業的中國朋友和本土創業者進行了很多交流。從那時開始,我正式與印度結下緣分。當時,我還在快手負責產品,是快手的 217 號員工。
  • 印度為什麼會被中國甩開那麼多?
    印度的歷史上,從開伯爾山口衝進來的猛男數不勝數,有記錄的小型入侵有300多次,大型入侵30多次,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突厥帝國、大月氏的貴霜帝國、薩珊王朝、阿拉伯帝國、突厥加色尼王朝、古爾王朝、蒙古後裔莫臥兒帝國等等,甚至唐朝時的吐蕃也跑過去修理過印度人。外族一次次的入侵印度,留下的遺產就是大大小小800多個土邦和1600多種語言。
  • 印度:中國軟弱可欺
    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把他們從佔領的土地上「徹底清除」!——尼赫魯(印度前總理)世人皆知1962年自衛戰的輝煌,卻不知其背後是天堂與地獄的結合,無數同胞慘遭迫害。1、陰謀1913年,中、英、藏三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聚首探討一個問題——藏區去留。
  • ...2020年10月1日,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印度主流媒體《印度教徒報》和...
    2020-10-01 11:26:43來源:FX168 【中國駐印度大使:中印關係面臨複雜局面,但友好合作趨勢不應改變】據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網站消息,2020年10月1日,中國駐印度使館在印度主流媒體《印度教徒報》和《商業前線報》刊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國慶專版,發表孫衛東大使國慶賀詞、中國2020年各領域發展成就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等文章,全面宣介中國疫情防控和各領域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呼籲增進中印民眾相互交流和理解,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
  • 本以為局勢對中國不利,印度卻發現……
    印度《印度教徒報》8月11日文章,原題:孤立中國,作為一種主張和現實  8月2日,印度和中國軍事指揮官舉行的最新一輪會談沒有取得任何突破。
  • 1980年,中國GDP是1911億美元,比印度只多48億,如今差距多少
    不過是人們的思想轉變還是政府政策的引導,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那個時候,位於南亞的印度,經濟總量並沒有落後中國太多,兩國相差不過48億美元。此外,兩國的社會發展也比較緩慢,人民還處於一種比較貧窮的狀態。四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足以讓一個國家從貧窮到富有。去年,國內GDP達到了14.3萬億美元,僅次於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可謂是很多國家學習和借鑑的榜樣。
  • 想要追上中國軍力?印媒:印度軍費佔比更高,但中國總量太大
    ,印度方面似乎也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來對待,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印度都想全面超越中國;而且印度總理莫迪十分善於調動民粹情緒,目前印度民眾反華情緒高漲。  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在軍費上的支出逐年遞增,相比之下佔GDP的比例比中國更高,但是總體數據仍舊不如中國。2019年中國軍費支出高達1776億美元,這一數額是印度方面所無法企及的,印度方面的軍費支出不足中國1/3,在這樣投入較少的情況下,妄圖追趕中國,顯然是無稽之談。
  • 印度「自力更生」幾個月,從中國進口卻不斷增加……
    >莫迪宣稱要讓印度「自力更生」,此舉被廣泛視為想減少印度的對華依賴。但這一努力貌似正陷入困境。自5月份相關口號被提出後,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實際上在不斷增加。中國不僅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新發布的官方數據還顯示,中國在印度整體進口額中的佔比從上個財年的13.7%增長到截至9月之前6個月的18.3%。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印度的進口性質相關,印度的進口產品中有超過一半用於製造製成品。莫迪的口號或許朗朗上口,卻難以付諸行動。今年以來,印度推出一系列舉措,旨在限制中企在該國的經濟存在。
  • 中國創業者在印度做佔星行業的「淘寶」-虎嗅網
    放棄「中國模式」,尋找「印度模式」2017年國慶,我收到印度朋友的邀請,第一次去印度,以旅遊的名義走訪了孟買、德裡、古爾岡等城市,和出海創業的中國朋友和本土創業者進行了很多交流。從那時開始,我正式與印度結下緣分。當時,我還在快手負責產品,是快手的 217 號員工。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再加上黨派、宗教甚至個人利益的影響,印度軍工的藍圖就只能東拼西湊。據悉,印度不少武器採購計劃都受累於腐敗案件。其中陸軍裝備,特別是火炮屬於重災區。Theprint網站稱,1986年印度與瑞典福博斯公司籤訂採購 FH-77B牽引式榴彈炮的合同,但後來腐敗醜聞被曝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印度陸軍在接下來的30年裡一直沒有引進新的榴彈炮。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勝利,印度從叫囂到沉默,世界各國啥反應
    1962年的中印戰爭在今天的部分人看來,性質和當初的鴉片戰爭有一定的比較。印度敢於轉變以往的態度,發動這場戰爭,理由在哪裡呢? 先不看印度背後的「大佬」,我們回顧歷史到1913年至1914年,從13年的十月份到次年的7月份,曾經匯聚了英國、中國和印度三方國家一起討論西藏的地位問題。如果不清楚這場會議也沒有關係,但就此衍生出的麥克馬洪線卻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一員。
  • 我們都被印度騙了,購買軍事武器從不吝嗇,其實不是花自己的錢
    也許在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中國民眾看來,印度既往的印象是很窮很窮、經濟發展和軍事實力都發展不好。但印度真如我們所想的這樣麼?印度的人口總量將要趕超我們國家、印度的貧富差距是兩極分化、印度等級劃分嚴格、大部分印度民眾的生活還是較為貧困,但印度的軍事實力卻很強,在全球排名也是靠前的,有人會說:印度可能把錢全部都花在了建造軍事力量上,那麼社會民生建設就肯定跟不上了。印度的武器大多是從美國和俄羅斯進口來的,在這兩國中間,俄羅斯份額要佔的多,兩國的武器交易額高達740億元。
  • 印度上將又口出狂言,不自量力挑戰中國和巴鐵的底線!
    意思是,完全有能力應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線戰爭,而且還能同時解決國內「半線」軍事衝突!客觀講,就連美國都不敢說這種話,只能說有能力應對兩塊局部戰爭,而印度軍方竟然能大言不慚的說出這種話,可見其自大程度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事實上,如果中國和巴鐵同時在邊境上向印度發難,印度別說應對,恐怕都有被滅國的危險,還要加上解決國內衝突問題,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 比姆·布特爾:一切如中國所願,印度跳不出中國的手掌心?
    【文/比姆·布特爾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的印度戰略一直都在順利實施。正如北京所料,形勢一直在發生變化。換句話說,無論中國希望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通常外界很難預測中國的長期戰略和短期戰術,要做到這一點,外界就需要依靠中國的官方媒體,或者還可以依賴中國智庫的報告和中國媒體偶爾發表的文章。
  • 印度專家竟口出狂言:陣風擁有20年實戰經驗
    印度頂級專家竟然如此娛樂!把印度購買的第4代半中型的"陣風"戰機,對比中國第5代重型殲-20戰機,還號稱陣風更強!印度總共從法國的達索公司手中購買了36架陣風戰鬥機,合同總金額達到了接近90億美元,也就是說單價為2.5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