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微軟在中國挖了一條河

2021-01-12 品玩

1998年夏天,李開復最初來到北京開始組建研究院的時候,帶著一個艱巨的任務:微軟要在6年內投資8000萬美元,尋找到100個最傑出的研究人員。

推動這一決定的」上峰命令「,可以追溯到時任微軟公司CEO的比爾 蓋茨。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995年比爾蓋茨新婚,帶著妻子來到中國度蜜月,看到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機會。他也走訪了大學,看到中國有這麼多聰明的學生,學生們又都願意做高科技、科學、工程這方面的東西。當年蓋茨提出,微軟的研究院要繼續擴充,目標之一在中國。

微軟在1975年成立,16年之後決定啟動微軟研究機構。首家研究院於1991年成立於微軟在雷德蒙德(Redmond)的總部園區,第二家微軟英國劍橋研究院於1997年成立。

而推動」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的另一關鍵人物是時任微軟雷德蒙研究院院長凌大任,凌大任也來到中國對北京、上海的大學進行了訪問,跟很多學生和老師做了深入的交流,盛讚中國學生的聰慧和對知識的渴求。

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日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這也是微軟的第三家研究院,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那時,人們生活的環境和今天完全不同。錄像機剛剛普及,「數字媒介」是一個陌生感很強的詞彙,人們習慣把事情寫在檯曆上,例如在某一天約了什麼人在哪兒見面,還有對方的電話號碼。送孩子出門上學之後,人們會順便從街邊的早點鋪帶回油條和豆漿,然後一邊吃早點,一邊從收音機裡了解世界的動態。「當時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臥室裡唯一的數字產品可能只有一臺數字顯示的小鬧鐘。」微軟全球高級副總裁沈向洋回憶到。

1998年的秋天,中國正值改革開放20周年。人們一邊歡喜總結著過去20年的成就,同時又在展望未來如何向世界開放——尤其是如何和這些大公司們進行互動。

倉促成軍

時任微軟研究院研究員的洪小文從微軟美國雷德蒙德飛到了中國北京,這一天是1998年11月5日,他此行的目的是來支持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的活動。

11月的北京秋風蕭瑟,午後的陽光映著紅林,在離北京長安大街、北京火車站不遠的國際俱樂部內(現北京瑞吉酒店),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成立典禮就在此舉行。

這一天賓客滿堂。根據當時活動上的「來賓籤到簿」記載,這一天來者約300人,均為中國計算機業的成名人物,包括18位院士、56位教授、4位大學校長、9位系主任、27位研究員、7位所長、一個總工程師、一個高級工程師和一個總裁,還有29個政府官員和美國駐華使館的一位外交官。

洪小文在跟PingWest品玩(公眾號:wepingwest)回應當天的情況時,仍記憶猶新。他當天專程從美國飛到中國來支持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的活動,背著一個計算機頂尖視覺設備到中國來展示,活動當天他還幫助北京團隊面試了研究員。當時亞洲研究院就沒幾個員工,「就李開復一個人在這邊,我們都是來幫助他的,沈向洋算是李開復招的第一個研究員。」

有一張成立當天拍攝的照片廣為流傳,在照片中,後面是1998年11月5日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的背板,而畫面中兩排共計15個人。在畫面中有微軟研究院的創始人、時任微軟高級副總裁的裡克雷斯特(Rick Rashid),有時任微軟雷德蒙研究院院長的凌大任,有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據記載,在當日新成立的微軟中國研究院內,它的全部成員其實不過6人。

1998年11月5日,微軟供圖

李開復擔心賓客與微軟員工不對等的問題,他特意從美國雷德蒙微軟總部請來若干高級管理與研究人員助陣,其中就包括微軟美國研究院的華人學者黃學東、洪小文、沈向洋和劉自成。

成立的當天,有關政府部門領導、合作夥伴與媒體濟濟一堂。來到活動現場支持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的中國最高官員是科技部部長,她大讚微軟中國開辦研究院「提供了開放的環境」,而聽說裡克雷斯特和李開復也曾專程去信息產業部拜訪,但信息產業部部長還是沒有來到現場。

「我們不能等待人才找上門來,我們應求賢若渴,三顧茅廬,」 李開復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典禮上說。而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初衷,強調的是「匯聚中國本地的優秀人才和微軟公司自己的專業人才,匯集其思想」。他特別提到,這個機構「只花錢不賺錢。」

時任微軟高級副總裁的裡克雷斯特補充說:「這個研究院將只進行基礎性研究,並不做產品開發,科研工作方式是開放性的。」李開復說:「微軟中國研究院將支持中國政府在發展信息產業方面的舉措,幫助吸引本地的優秀人才開展高水平的基礎研究,防止人才外流。」

媒體們聽到這句話,於是當時就有了個比喻是「微軟中國不光賣產品,還要買人。」

蓋茨:中國應該要負擔至少1/4的創新

早在1991年,比爾蓋茨在西雅圖創立微軟研究院的時候,就提出了他對於人工智慧的願望——讓計算機能聽會講,能看會想,還能理解人類。同一年,沈向洋剛剛考進美國計算機專業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 師從著名計算機專家拉吉·瑞迪(Raj Reddy)教授,研讀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專業。

1996年,沈向洋作為研究員加入微軟研究院,從事計算機視覺研究。那時正值人工智慧的「寒冬期」——現實世界中的基礎性研究枯燥乏味、進展緩慢,與之前人們所想像的「未來科技」相去甚遠,行業內悲觀失望的情緒,讓當時的很多投資人和研究機構都對人工智慧研究避之唯恐不及。

但對沈向洋自己而言,加入微軟研究院,卻是一種幸運,讓他有機會與世界頂尖的天才為伍。「直到今天,我仍清楚地記得,剛到微軟研究院的那個星期,我發現自己離計算機圖形學領域的傳奇人物Jim Blinn只隔著4個辦公室,我難以抑制心中的興奮,迫不及待地抓起電話,語無倫次地把這個發現驕傲地分享給了我的太太。」

沈向洋1996年加入微軟研究院,1999年回到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並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計算組主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的1998年還是個很特別的年份。那一年,亞馬遜開始搭建基於人工智慧推薦算法的導購系統,蘋果賈伯斯已經在開發original iMac,並開始提倡蘋果的簡潔設計;那一年,Google成立。在中國,騰訊那一年誕生。

就算是放在全球任一國家,在那個時間段,成立一家計算機基礎科學研究機構都是創新性的、略帶風險性的,更別提是在中國,更別提是「只花錢不賺錢」。

洪小文在向PingWest品玩描述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當天的情景時,用了「倉促成軍」這個詞,而沈向洋回憶到加入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第一份兒工作,是為新公司挑選地板顏色。

2004年,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發技術登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沈向洋在機場轉機興奮地把雜誌攤上全部的MIT Technology Review都買下來了,微軟供圖

沈向洋提到:通常跨國公司在中國都是先建立銷售團隊、產品本地化團隊,再部署產品開發團隊,最後是研究團隊。但微軟走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我們先有研究、再到產品開發、技術及團隊孵化。

洪小文對PingWest品玩回憶:,「當時微軟中國銷售部門,和我們所謂現在的R&D(研發,Research &Develop),當時也沒有D,辦公室有一個小的團隊在做本地化的工作。所以我們是歷史上可能僅有的跨國公司,不要說跨國公司,全世界的公司一定先做產品,然後有銷售部門。」

他們願意把微軟公司分為三個主要部門。銷售部門,賣今天的產品,賺今天的錢;產品部門,做未來的產品,要賺明天的錢;而研究部門就是為未來技術做儲備,不做產品,所以,要賺後天的錢。可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中國顯然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走的。

「如果今天的錢和明天的錢還沒有賺到,所以不可能去賺後天的錢。所以,沒有一個公司是先做R的,一般跨國公司,包括你說今天BAT到海外去,第一個是先去搞銷售,能夠賺錢,再看看能不能做當地開發的一些產品,然後才會放一個研究院在那邊。」

這種做法不光得到了微軟總部的認可,似乎還收穫了意料之外的驚喜。

90年代的微軟的企業形象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受歡迎,就連比爾蓋茨也在全世界遭受到不少「壞名聲」。「Windows 95」發布以來,微軟的形象一度變成了「商業手段霸道」、「技術創新少」。在不少公開報導中,微軟被描述成一個「罪惡的帝國」,攻擊者認為微軟的成功根本不是依靠自己的發明,而只不過是追隨了別人的發明。還說,微軟的戰略中「暗藏著一種惡魔似的企圖」。

相反,那個時期微軟在中國的企業形象則相對緩和的多,在那個時候,比爾蓋茨在中國大學演講裡收穫的更多是「英雄」般的形象。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後,比爾蓋茨已經在自豪的和很多微軟美國高管說,「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有世界一流的多媒體方面的研究專家。」

2003年,比爾蓋茨已經習慣於把一些強烈讚揚的詞彙用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這群中國青年身上,像獲得了意外的收穫:「絕妙」、「完美無瑕」、「傑出的人才」脫口而出,而他們當中的大部分正是來自於中國校園。

比爾蓋茨後來對洪小文說過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蓋茨說,「中國佔了全世界1/4人口,對於未來的發展中國應該要負擔至少1/4的創新,這樣全世界也會更好。」

論文比武

對於微軟來說,微軟亞洲研究院能夠獲得國際認可,主要還是靠研究實力。

洪小文在一篇自述稿件中提到,2000年,沈向洋博士領導的小組在計算機科研領域最富盛名的國際圖形學年會SIGGRAPH上發表了重要論文,隨後又相繼在計算機科學的不同領域實現了系列突破,成績可喜。2005年,SIGGRAPH收錄了9篇來自於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論文。

2005年,SIGGRAPH大會上的論文微軟已經佔了10%,10篇裡面有1篇都是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出來的。

在洪小文看來,微軟亞洲研究院歷史上經歷了幾個重要的技術節點。洪小文2004年來中國,看到的更多是搜索。

2007年-2011年,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展起來的是跟搜索、數據挖掘有關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做很多搜索的一些工作,研究員得打第一炮。

2007年到2011年連續五年,在搜索最紅的時候,也是跟Google打的最火熱的時候,微軟在世界第一流搜索最頂尖的學術會議上每一年都佔10%。2005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了第一個搜索技術中心。而2007年,也正是因為搜索技術做得太好,沈向洋調任搜索研發部門,重回微軟美國,離開微軟亞洲研究院。

2009年到2013年,微軟亞洲研究院開始做系統跟Network。「系統跟網絡通常報導的少,因為它是屬於後臺的技術,很難演示,每一個你們現在看到了不起的,不管是社交網絡,搜索,雲,後面都是靠系統跟網絡支撐的。」

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在人工智慧領域進行主動探索。洪小文回憶說,「我們做AI至少從1991年到現在也算有二十幾年了。」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微軟供圖

如今,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工作已經實現了技術轉移。沈向洋提到微軟亞洲研究院五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點領域:網際網路和搜索、網絡和系統、機器學習和智能、語音和語言、視覺和圖形。

而從桌面PC時代的Windows、Office、Xbox遊戲平臺,到「智能雲、智能邊緣計算」時代的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365、人工智慧服務及工具、必應搜索、Hololens混合現實平臺,無不包含著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完美技術和創新智慧。

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一條河

每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周年慶,都會流出一張微軟亞洲研究院英雄譜,放出耀眼的光芒。在中國各大網際網路公司都能看到微軟亞洲研究院院友的影子。

馬維英,2001年4月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負責信息檢索、網際網路搜索技術、移動信息瀏覽等方面技術的研究。2017年,辭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職務,現任今日頭條副總裁,負責今日頭條人工智慧實驗室。

湯曉鷗,2005年至2008年期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2014年以創始人身份創辦商湯科技,其學生徐立、楊帆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出身,他們出任商湯聯合創始人。而目前商湯科技整體估值超60億美元。

就連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幾任院長——第一任李開復,離開微軟後加入Google,留下的是中國網際網路圈不可忘卻的一筆,現在是創新工場CEO;第二任張亞勤,加盟百度出任總裁,建立了百度公司的技術體系和國際化業務;第三任沈向洋,1996年從微軟雷德蒙德的研究員,經由微軟亞洲研究院,一路擢升至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微軟供圖

人們常問,微軟亞洲研究院究竟有什麼秘密武器?是什麼在驅動微軟亞洲研究院提供人才?它內部存在什麼樣的文化?

「微軟亞洲研究院堅持了最高的學術研究標準,(當時)國內的大學一般都做不到。」地平線CEO餘凱告訴PingWest品玩。餘凱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後加入百度創辦了深度學習研究院(IDL),開創了百度的學術研究體系。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楊帆告訴PingWest品玩,微軟亞洲研究院出現的時間點,也正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新技術,對企業如何用技術創新加速企業的發展,有迫切的需求但缺乏方法論指導的年代——「所以它能夠集結那個年代最優秀的一批科研人才,能夠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展現這樣一個優秀的結果。而在今天,當中國的整個創新創業企業的發展走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走入這麼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的時候,它這麼多年所孵化和沉澱人才,就在這個過程中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楊帆提到,微軟亞洲研究院自身的目標也是做十年後的技術,未來的事情,眼光更長遠。雖然也有很多企業在倡導技術優先,但更多講的還是最近兩三年,能夠快速落地、實踐,能快速產生價值的技術。它同時和全世界的頂尖科研群體也有大量無縫交流,相對而言,這樣的環境導致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人在技術上具備更好地把握預判中期發展趨勢乃至終局的能力,而這種終局思維和時間點判斷預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保持開放性」是他們的秘密武器——20年前,在中國,由企業開設研究院本身就是新鮮事,特別是20年前的中國,微軟亞洲研究院不但打造出了開放的研究環境,並且還將取得的很多研究成果拿出去跟別人分享,這在當時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事情。「比如我們從研究院第一年開始就在堅持開放的研究氛圍,不斷地邀請全世界最了不起的計算機科學家,其中有很多的圖靈獎獲得者,包括John Hopcroft教授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宣傳交流計算機科學的最新成果的想法。在當時,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會一直堅持下去的。」沈向洋說。

同時,微軟公司從CEO開始都對研究抱有極高的信任,對於做科研懷有極大的決心。蓋茨以後,從鮑爾默到薩提亞,微軟對研究一直不斷加大投入。

最讓我們好奇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鑄就的其實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驅動成員創新,而它已經不僅僅是學術界的思維,它如今已經和眾多研究機構,和產業界聯繫在一起。

自2002年起,微軟便通過與中國教育部合作的「長城計劃」,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為平臺,共同探索中國計算機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過去20年間,清華大學有200多位校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過,有1300多名清華學生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過。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8位副院長中有3位副院長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微軟亞洲研究院還孵化出了多個工程院,推動微軟產品的開發和落地。

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生去西雅圖蓋茨家做客Intern Party出發前,微軟供圖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生總數往往比研究員還多。在研究院會呆上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畢業後他們走向廣大的世界,去不同的企業機構和工作崗位,發揮出更廣泛的輻射效應。

沈向洋還提到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科研文化。科研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敢於質疑過去,不斷創新。前人做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事情,而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有質疑過去的精神。「畢竟,並不是說有了牛頓三定律,愛因斯坦相對論,這個世界的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研究院多年來一直堅持到今天,也是靠著這種挑戰前人的精神。」

如今,人們已經習慣把微軟亞洲研究院稱作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黃埔軍校」,而硬幣反面的含義也非常明顯——「出走」。

此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如今已經進入到阿里巴巴達摩院的一位科學家對PingWest品玩提到,「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一個純學術機構,更像是一所大學。而這裡(達摩院)做研究可以有很多商業思維,更能轉化成產品。」

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向工業界,楊帆的感受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對這種變化是非常積極去看待的。微軟也在2016年成立了院友會,目的是為了與院友們保持溝通合作,並且為院友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

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友已逾7000名,遍布世界各地,活躍在科技創新各領域,成為引領人工智慧、雲和大數據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其中,200多位院友在世界各地的頂尖高校執教;25位院友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或美國人工智慧學會(AAAI)會員;25位院友入選中國「千人計劃」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和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如阿里、百度、小米、今日頭條、海爾、聯想擔任總裁或CTO;眾多院友投身雙創大潮,成為如商湯、曠視、依圖等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或技術領導者。

沈向洋提到,我們會從管理和文化的角度,盡最大的可能賦予研究院以更大的"磁性",使之能夠對人才發揮更大的吸引力。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我們會確保環境自由,鼓勵跨界交流,合理評估績效,倡導多元與包容,確保研究員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追隨自己的理想去選擇研究方向。

在學術界,微軟亞洲研究院是一個標籤符號,但它又像是一個精神歸屬。微軟亞洲研究院或許也成了一些機構引入中國人才的學習樣本。而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來的學生,也像是幾任院長那樣,走出了不同的路——有的走進了大學成為教授,有的留在微軟,又或「出走」成為了中國創新的重要力量,但他們之於微軟而言,是一種榮耀。

我們所謂的「出走」,洪小文更願意說「聚作一團火,散作滿天星」。而沈向洋更想說「水是流動的,流動的水才是活水。」

如今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微軟亞洲研究院20周年,回望過去,人才是沃土,改革開放成了「開閘放水」。1998年,微軟在中國挖下的這條河,水依然在流動。

(本報導是PingWest品玩「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報導)

參考資料:《追隨智慧》凌志軍

相關焦點

  • 老照片:漸漸遠去的京城記憶 1998年夏
    北京風景·1998年6月【ixxidust】北京風景·1998年6月【ixxidust】1998年,是中國農曆戊寅年、虎年。1998年6月11日~7月12日——1998年世界盃在法國舉行。1998年6月25日——微軟公司發布Microsoft Windows 98作業系統。
  • 讓每條河都歡快地流淌(我與一條河)
    葉 桓攝(影像中國)溫州市會昌閣前龍舟競渡。楊冰傑攝長沙市圭塘河風光。熊其雨攝臨汾市汾河公園。王一霖攝「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一首《我的祖國》,為什麼久唱不衰?因為,它用質樸的語言,唱出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條河流。
  • 改名大師:微軟
  • 中國中易歷經兩年告倒美國微軟 微軟不服判決
    □ 本報記者 張曉琳  北京中易中標公司訴美國微軟公司和微軟(中國)公司侵犯我國企業自主智慧財產權一案已經打了兩年半的時間,北京市一中院終於在2009年11月16日開庭宣判美國微軟公司和微軟(中國)公司敗訴,判決微軟侵權成立。
  • 張繼鋼說,每個人都有一條河,你心中的那條河是什麼樣的?
    張繼鋼:國家一級導演;中國舞蹈界唯一「世紀之星」稱號獲得者;「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獲獎人 ; 北京 2008 年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 ,帕運會開閉幕式執行總導演 ,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總導演。
  • 反壟斷是微軟的持續性水逆 本周CEO將親自赴華討論
    微軟發言人周二表示,公司CEO薩提亞·納德拉於本周正在北京訪華,這也是繼蘋果CEO庫克之後,這一個月內第二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科技公司高管。 但與庫克不同的是,納德拉的訪華並不是為了推銷自己產品。消息稱納德拉本次訪華是為了與相關政府官員會面,就反壟斷調查一事進行討論。
  • 抖音一座山一條河是什麼歌 安與騎兵紅山果完整版歌詞介紹
    抖音這個APP現在可以說是火了非常多不熱門的歌曲,玩抖音的朋友應該經常能在上面聽到「一座山一條河」這句歌詞,那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抖音一座山一條河是什麼歌 ?抖音一座山一條河是什麼歌  最近在小編在抖音上經常能看到很多抖友用「一座山一條河」作為背景音樂,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紅山果》,是由安於與騎兵演唱的。  安與騎兵,中國內地音樂唱作組合。由主唱兼木箱鼓手安靜、主唱兼吉他手騎兵組成,組合成立於2010年9月22日。
  • 1998年,是誰保住了武漢,保住了長江中下遊?
    多個地方的橋梁都被淹沒了,有三座百年古橋被洪水衝毀了,多個水文站都破了1998年的歷史極值。在武漢,江面高懸於沿江馬路,一牆之隔,水旱分離,防汛人員連夜裝填沙袋,封堵和加固閘口。今年的洪災來勢洶洶,中國人民又要面臨一次大考了。1回想起來,似乎我們每一年或者每幾年,就會聽聞中國哪裡有洪災的消息。
  • 1998年農曆1月26日出生剛滿月既被遺棄在貴州省黔西縣東門大橋洗車河旁的楊露航尋親
    尋親類別:寶貝尋家尋親編號:471140姓    名:楊露航性    別:女現身高:158cm出生日期:1998年1月26日(農曆,準確,聽養父母說的)遺棄時間:1998年2月26日(農曆,準確,聽養父母說的)失蹤地點: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東門大橋洗車河旁邊失蹤人所在地: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
  • 1971年11月,蒙城人民挖下了茨淮新河第一鍬
    該河1971年開挖,開挖時動員民工達181.55萬人,1981年完成土方工程,1984年通航,1991年完成配套設施建設,前後歷時20年。1971年11月,茨淮新河懷遠段開工,時任蒙城縣委書記王英帶領蒙城民工,在懷遠縣上橋村召開誓師大會,隨後,蒙城人民挖下了茨淮新河第一鍬。今年73歲的徐振祥是立倉鎮薛廟村人,是當年的挖河勞模。
  • 微軟公開發布Windows7測試版_網易科技
    1993年微軟發行了在Windows 3.1x的基礎上支持一些網絡功能的Windows for Workgroup的3.1和3.11版。OS/2是由微軟和IBM聯合研製,分為微軟的Microsoft OS/2 NT與IBM的IBM OS/2。由於雙方在協作後來不歡而散,微軟把OS/2 NT的名稱改為Windows NT,並在1988年11月開始了對於「WinNT」的產品研發。
  • 微軟:改名大師!
    因此,微軟也迅速做出調整,將2010年10月發布的Windows Phone取代了Windows Mobile。這位元老級功臣從此銷聲匿跡了。不過Windows Phone的出現沒有改變微軟在移動市場的窘境,很快就被微軟拋棄。今年,微軟宣布Win10系統將囊括手機、平板和筆記本等設備,以Windows Phone命名的系統也正是落下帷幕。
  • 滬延安路:入夜以後車燈匯成一條河 蜿蜒著穿過城市
    入夜以後,站在浦西的高點,能看到延安路高架上的行車密匝,車燈匯成一條河,蜿蜒著穿過城市。然而在過去的40年裡,實實在在改善了上海人「交通難、住房難、綠化難」的重要規劃——延安高架建造、延中綠地設計、市中心老城廂改造、公交線路調整與中運量的建成……都發生在延安路上,它不僅是一條連接城市東西兩頭的通衢,更成了人間戲劇的舞臺,是宏大敘事和市井悲喜的交響。  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馬路呀,上海的記憶和憧憬都被嵌進一路街巷的角落裡,就像秘密被藏在手心的紋路裡。
  • ——從一條河的改變看豐都生態文明建設
    這些新近發生在龍河沿岸的故事,都與這條河的變化有關。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在豐都採訪時發現,曾經以鬼城聞名的豐都,如今正在探尋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龍河的改變,豐都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可見一斑。停產化工廠變成河畔風景線深冬時節,龍河河水清澈見底,在沿岸的雙路鎮花園社區,沿河步道、綠植和緩流的河水相映成趣。
  • 微軟中國版 Bing 推出「國際版」服務,主要面向英文用戶
    微軟在今天於烏鎮舉辦的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宣布,Bing 搜索麵向中國用戶推出了一項「國際版」服務。這個 Bing 國際版並非海外版 Bing 搜索,它依然會提供經過濾的搜索結果,不同的是,它搭載了微軟小冰,並結合了微軟 Bing 在英文搜索方面的技術,主要用來幫助中國從事學術和科研的專家、學生及其他英文用戶使用。
  • 河直好還是河彎好
    譬如改河 —— 把一條穿山越野,彎彎曲曲,千百年來自然流淌的河川拉直。這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更無任何人工智慧技術的年代,該要投入多少人力和時間、流下多少辛勤的汗水,甚至難免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先輩們還是要幹,組織者們樂此不疲。其個中緣由,如果只從河道彎曲的壞處、將它改直的好處中去尋思,似乎難有準確的答案,有的甚至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 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1998年已經是改革開放的第20年個年頭了,國內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3678.7億,而到了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79553億,短短20年時間增長了21.6倍。雖然1998年有1萬存款的家庭已經很多了,但是想要存下這1萬元也並不容易,1998年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只有7479元,折算下來每個月的工資也就只有623元,一個人如果省吃儉用的話也要3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存下來,如果一個家庭省吃儉用的話,那麼也要近2年才能存下1萬元。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2020年「沿蘇州河而行」小組共組織了8次漫步活動,從外白渡橋到外環,每一段路程中都能令人發現獨特的城市圖景。在體驗蘇州河兩岸濱河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引發了漫步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回憶與思考。在2020「沿蘇州河而行」全程結束之時,漫步者們回顧了這一年的步行感受,並分享了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蘇州河關鍵詞。
  • 微軟研究了5年的實體聊天機器人,到底多牛?
    近日,微軟就宣布了這一消息。研究了5年的實體聊天機器人正式商用。這個機器人命名 :「Xiaoice」。 多年來,Xiaoice吸引了一些人工智慧方面的頂尖人才,並超越中國進入了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區。
  • 誰來阻擊微軟黑屏
    這是能源源不斷為微軟這個蓄水池輸入金錢最重要的兩根水管,一臺電腦購買微軟的 windows作業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需要花費四五千元,而如今一臺電腦的售價不過如此。即便在今天,兩者的收入仍是微軟公司最為穩定的收入,方興東測算,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兩類產品的收入佔到了微軟總收入的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