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是誰保住了武漢,保住了長江中下遊?

2021-01-10 烏鴉校尉

最近,南方洪災的形勢非常嚴峻,從6月初進入汛期以來,大雨已經下了一個多月,已經有300多條河流發生了超警以上的洪水,中央氣象臺發布了90多次暴雨預警。

截止到7月10日,洪澇災害已經造成27個省3385萬人受災,141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695.9億元。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高考那天還因為暴雨不得不推遲了高考。

湖北黃梅縣有一批考生被洪水阻攔,最後是坐著挖掘機去的考場。

多個地方的橋梁都被淹沒了,有三座百年古橋被洪水衝毀了,多個水文站都破了1998年的歷史極值。

在武漢,江面高懸於沿江馬路,一牆之隔,水旱分離,防汛人員連夜裝填沙袋,封堵和加固閘口。

今年的洪災來勢洶洶,中國人民又要面臨一次大考了。

1

回想起來,似乎我們每一年或者每幾年,就會聽聞中國哪裡有洪災的消息。

人們好像就會留下一種印象:為什麼你中國老是遭遇洪澇災害,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似乎都沒有這麼頻繁的洪災?

其實自然災害,各國都難免,到目前為止想要靠人力完全抵禦洪水天災,還沒誰有這個能耐。

比如號稱「下水道良心」的德國,碰上洪澇災害,效果也是水漫金山:

今年咱們南方洪災的時候,日本也同樣飽受洪災襲擾,熊本縣受災嚴重。

不過,在洪澇災害的廣度、烈度和頻率上來說,中國的情況在全球的確是更突出的,這有地理上的因素。

首先,長江、黃河分別是全球第三、第五長河,本身就很長。

而且,我國是西高東低三級階梯地勢,兩條大河都是東西走向。

國外比長江黃河更長的尼羅河是南北走向的,河兩大分流分別位於赤道南北,跨了不同的緯度,所以不同流域汛期不同,相對較少出現短期河水暴漲的問題。

但中國的長江、黃河都是東西向的,緯度接近,上中下遊有時候會同時進入汛期,降水量同時暴漲,那中下遊的壓力就會劇增,今年就是這種情況。

千島湖在這次洪災期間水位暴漲,於是水庫開了9孔洩洪,是61年來頭一次,結果短短半個小時,洩洪的流量就可以灌滿一個西湖!

自古以來,怎麼治水就是中國的頭等大事。

在古代,一開始,治水的難點在黃河。

黃河中上遊挾帶大量泥沙流向下遊,在沒有人為強力幹預的時候,黃河在下遊幾乎完全沒有「約束」,肆無忌憚,常常泛濫、改道,形成了大面積的「黃泛區」。

古人被黃河水患逼著想了很多法子去調節黃河的水和沙,有的思路到今天還繼承了下來。

清末「開眼看世界」的魏源在他的《湖廣水利論》中就曾經寫道「歷代以來,有河患無江患」。

也就是說,古代中國是黃河多水患。

然而,他又寫道,「近代以來,(長江)告災不輟,大湖南北,漂田舍、浸城市,請賑緩徵無虛歲,幾乎與河防同患」。

為什麼宋明以前長江那麼「乖」?但宋明之後長江也出問題了呢?

看看這張圖就明白了:

宋、明之前,長江有著近乎奢侈的調蓄資源條件,九百裡雲夢、八百裡洞庭,那都是大水盆一樣的地方,即使降雨量大,這些地方也能接住、調節,黃河看著都饞哭了……

但是隨著宋明農業經濟的內捲化,土地緊張,必然要向內獲取更多的耕地,大家就開始圍湖造田。

到明清時期,堤壩由圍城、圍田慢慢推進,最終變成了「圍江」——沿江都是堤防,田地就在堤壩後面,長江水只能沿著被「安排」好的河道流。

結果就導致長江活成了黃河的樣子,雖然不像黃河的含沙量那麼恐怖,但被「圈」起來之後的長江,也會不斷淤積泥沙,抬高河床,結果就是堤壩的牆越修越高。

而從唐朝以來,中國經濟重心從北方南移的跡象愈加突出,長江中下遊沿岸的人口密度比黃河還高。

同時,從宋代到民國,墾殖者多地方土豪,當地官員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得罪,這就導致河湖調蓄洩洪能力逐漸減弱。

於是,漸漸地,長江的洪災取代黃河河患,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患風險,烈度和破壞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代王朝覆滅,很多都和水患有關聯,比如漢末黃巾起義、北宋末方臘起義、元末農民起義等等。

但封建時代和民國的統治者們,是不可能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問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把老百姓當回事,為了打仗,為了利益,動不動決個口,炸個堤,簡直家常便飯。

民國的蔣委員長就幹過炸花園口大堤擋日本人的事,結果戰略目標沒達到,倒是人為造成了上千萬人受災,數十萬人慘死。

所以說,古代的洪災既有天災,也有人禍,老百姓本質上不是被水患折磨,是被騎在頭上的三座大山折磨。

(1938年5月19日,花園口決堤)

2

過去,洪流席捲了幾千年,區區人力,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如此地徒勞無力,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下定決心,要大力治理水患。

中國水患嚴重的地區中,長江中遊地區顯得格外突出,所謂「萬裡長江,險在荊江」。

長江從三峽奔湧而出,順流而下,到湖北荊江河段,則開始九曲迴腸,綿延400多公裡,如遇上連日大雨,往往會衝垮彎折的水道,形成洪災。

洪水如果在荊江沒有蓄住,一路狂奔,就會淹掉在下遊的武漢。

建國早期,我們的工業能力不夠,阻擋洪水難之有難,一開始,我們選擇的方法是「分洪」,就是主動開一個口子有導向地讓洪水洩往危害較小的地方,人員提前撤走,防止洪水衝破大堤淹沒人口眾多的中心城市。

1950年10月,毛主席聽取匯報之後,與劉少奇、周恩來共同商定,建設荊江分洪工程。

1952年4月5日,荊江分洪工程破土動工。

4萬工人,16萬農民,10萬解放軍,從全國匯聚,30萬建設大軍爭分奪秒,僅僅用了75天,荊江分洪區主體工程就建成了。

儘管這是新中國首個大型水利工程,然而,人們對荊江分洪工程最美好的祈願是——永遠備而不用。

分洪畢竟是舍小保大,會損失一部分群眾的財產,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用。

只是天不遂人願,荊江分洪工程竣工後的第二年,就迎來了歷史性的考驗。

1954年,長江出現罕見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荊江大堤、江漢平原、武漢三鎮和京廣鐵路全面告急!

政府當時的決心是竭盡全力,搶救危關,「可以有1931年的洪水,不許有1931年的武漢!」

為什麼說不許有1931年的武漢呢?

因為1931年洪水的時候,武漢整個就泡在了水裡,國民政府的救災能力實在不敢恭維。

當時的《國聞周報》刊登過這樣一幅照片:在漢口市繁華的中山路上,濁浪滾滾,漫無邊際。高樓、電桿泡在水裡,各種船隻在通衢大道上往來行馳。

街上到處是漂浮的死屍,狀況慘不忍睹。

洪災過後,附帶的霍亂、傷寒、痢疾等疫病蔓延。在許多災民區,餓死、病死的災民根本來不及掩埋,隨便挖幾個坑就往裡堆了埋了。

據當時的湖北水災急賑委員會等從8月到次年4月的統計,他們掩埋的屍體達32605具,實際死亡人數可能要更多。

這段歷史絕不能重演!

從1954年4月開始一直到7月,武漢層雲密布,足足籠罩了三個月,每天不是大雨滂沱,就是陰雨連綿,江面上動不動颳起六級以上北風,捲起1米多高的巨浪。

全國各地緊急馳援武漢,調來大量麻袋、草袋、抽水機等防汛物資,當時全國唯一的一輛發電列車也派往武漢。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洪水當前,土,成了最好的武器彈藥,為了阻止洪水,武漢市周邊的赫山、梅子山、祁家山、陳家山等荒地,全部變成了採土場。

其中,陳家山愣是被武漢的軍民挖成了平地,後來乾脆改名為「陳家坪」。

愚公移山在現實中上演了。

如果說當年有流行詞彙排行榜的話,在1954年裡,南方最流行的詞彙必然是「上堤」。

「上堤」是指在河道的堤防上,執行駐守、巡查、施工等任務。

在當年,「上堤」很光榮,但也很危險,因為那時中國的水利工程不如現在,一旦決堤,人瞬間就會被洪水捲走。

武漢市有150萬人口,30萬防汛大軍為了保護大家,死守兩江四岸。

1954年7月21日晚,形勢到了緊要關頭,為了保住武漢,荊江分洪工程被啟用。

晚上10點,大江口禁止通航,幾百名啟閉閘工人緊張地忙碌著。次日凌晨2點多,綠色信號燈一亮,千鈞巨閘緩緩開啟。

長江洪流越過閘口,發出雷鳴巨響,激起滔天巨浪,荊江分洪區開閘分洪。

在分洪之前,縣防汛分洪指揮部提出的目標是——不能淹死一個人!

分洪區一共搬遷了16萬人,但老百姓不少人抱有僥倖心理,每次遇到水位回落,有的人就往回搬,或者把東西藏在房屋夾壁,或者跟幹部「打遊擊」。在門上上一把鎖,看上去是人去樓空,可只要幹部一走,馬上又回到原地。

為了勸說群眾,基層幹部們是費盡了口舌。縣又組織木船成立救護隊,到各灣、村巡查,一旦發現有居民,即刻送往安全區。

此前三百年,荊江大堤潰堤了足足34次,但1954年的這次百年一遇的洪水,靠著分洪成功防住了。

只是,分洪區的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犧牲。

據《荊江分洪工程志》記載,滯留在分洪區的洪水在4個月後退去後,分洪區內僅82%的耕地可耕種;區內的房屋基本水毀倒塌,農作物當年全部絕收。

直到四五年後,荊江縣才重建完家園,恢復生產。

抗洪勝利以後,毛主席欣然提筆:「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幾十年後,多災多難的中華再次迎來了特大洪水。

1998年夏天,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突發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其勢之猛、流量之大,世所罕見。

7月20日,武漢暴雨下了1.5個東湖,城區最深積水1.6米。

放眼望去,整個城市似乎都快要被洪水吞噬,而當時的全國,更有2.23億人處在危險之中。江漢平原、武漢三鎮乃至整個長江中下遊再次告急。

8月13號上午,長江第五次洪峰逼近荊州,沙市水位已達44.84米。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隨時可能發生決堤。

關鍵時刻,那個男人來到了荊州,他一下飛機,就直奔荊江大堤,望著在泥漿裡與洪魔抗爭的萬千軍民,發出了決戰長江、決戰決勝的總動員令。

那次國家防總的總指揮,是溫家寶副總理,他要對啟用不啟用荊江分洪區進行最後的定奪。

在科學家們的計算下,溫家寶最終做出了不分洪的決定,百萬官兵用血肉長城頂過了最高的洪峰,整個過程驚心動魄。

這一次是兩全其美,不僅保住了武漢,保住了長江中下遊,也保住了荊江洩洪區30多萬的家。

如果沒有那時的決斷,荊楚腹地的膏腴之地,可能至今依然還是投資荒漠。

但這個結果,是一些解放軍用年輕的生命換來的。

李向群烈士,時年20歲,非常年輕,他有百萬家產,卻毅然選擇參軍,98年抗洪,他帶病頑強拼搏,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後,又拔掉輸液的針管上堤戰鬥,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

在歷史的照片裡,潰堤之時,總是有軍人用血肉之軀去堵堤口。

在九江這種情況很多見,比起荊江的險死還生,九江是直接破壩了,是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了缺口。

「江上所有民用船都會被攔下來,拉到指定地點,有電焊工把船鑿穿,讓它沉下去,縫隙裡打鋼管。那些士兵就趴在鋼管上,擋住水浪,浪一來,幾個人被衝下去,過一會,浪又來,又衝下去幾個人,死的活的不知道。」

後來,有一首叫做《為了誰》的歌傳唱大江南北,專門紀念這場特大洪水中那些抗洪的英雄: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望斷天涯不知戰友何時回。你是誰~為了誰~我的戰友你何時回。你是誰~為了誰~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誰最美,誰最累,我的鄉親,我的戰友,我的兄弟姐妹!

1998年9月10日,幾十萬市民走上街頭,從荊江大堤輪渡碼頭起,紮起了10多座凱旋門,掛上了1萬多條橫幅標語,手拿彩旗鮮花和標語牌,送別抗洪官兵。

9月15日清晨,數十萬九江市民揮淚送別子弟兵,淚珠如豆,顆顆落下。

靠近道路的民眾,向著車輛激動地伸出雙手,而車輛上的士兵也面帶微笑,俯身與數百隻手一一握別。

還有的市民知道解放軍不收群眾的東西,就趁著解放軍撤走的時候,把牛奶、零食等一箱箱丟到解放軍的車上,表達自己的感激。

3

1954年和1998年的洪災教會了中國很多,隨著工業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也一直大力在各個地方興修水利,同時不斷完善基層的應急響應措施。

水火無情,人類面對特大的自然災害,想要完全不受損失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在汛期面對洪水時,我們就有了很多水利工程,可以幫助調節洪峰,儘量減少群眾的損失。

這一次,南方的大雨仍在持續,212條河流發生洪水,汛情直逼1998年!

洪災總是出其不意地到來,但人們的劇本卻從來沒有變過。

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位於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是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島,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防汛壓力巨大。

當地留守的多是老人,青壯年人手只有1000人,完全不夠,於是當地政府發布召集令,號召在外的遊子返鄉抗洪。

沒想到,很多老鄉們看到家鄉號召,紛紛響應,不到兩天,竟然有2000多人主動響應號召,回鄉幫忙抗洪!

在江西鄱陽湖沿岸的防汛抗洪工作中,一支平均年齡50+的「阿姨團」尤其賣力。

隊長餘鳳英說,她們是廣場舞的「舞友」,「洪水來了,廣場舞也沒心思跳了」,想為修堤抗洪儘自己的力量。

扛不了沙袋,她們就裝沙袋;修不了圩堤,她們就協助巡護。

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汛情,人們不像過去那麼擔心了。

在武漢,官方只是提醒大家在江灘公園遊玩時注意安全,不要嬉水和垂釣。

猶記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無數人為了建設中國,夜不能寐,寢不能安,翻遍史書規劃未來。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無數工程師發奮讀書,專研工程,他們用自己點點滴滴的努力,為我們換來了現在的安全。

無論是54年的荊江防洪工程,98年以後固若金湯的三峽大壩,還是如今的北鬥衛星高精度地災監測預警系統,都讓我們堅信,洪災雖然可怕,但不是不可以制服。

中國的水利工程,也許還遠遠達不到完美,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次南方的水災,也許還沒有到最可怕的時候,按以往的經驗看,8月中旬極有可能還有一波;

但就像從前那樣,無論面對何種困難,中國人都將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1998年同期
    7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次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強降雨落區與前期重疊度高。四川盆地東北部和南部、重慶北部、陝西東南部、湖北東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累計降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  6月1日至7月13日,長江流域中下遊幹流流域大部面雨量大於500毫米,漢口至九江流域面雨量超過800毫米,超過1998年同期。
  • 新冠痊癒後,武漢1998年抗洪「老兵」再上長江大堤
    江城武漢的戰疫還未結束,長江洪水又滾滾而來。7月14日,郭剛勇在辦公室值了一夜的應急班。幾天前,這個參加過1998年抗洪的退役老兵,又站上了長江白沙洲大堤,擔負起日常巡檢的任務。
  • 每天2.9個武漢東湖!三峽水庫減少下洩流量 緩解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每天2.9個武漢東湖!三峽水庫減少下洩流量 緩解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2020-07-09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98年特大洪水:4150人死亡,警鐘長鳴
    1998年特大洪水另外,長江洪水泛濫是長江流域森林亂砍濫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遊圍湖造田、亂佔河道帶來的直接後果。1998年的長江洪水無疑在向人們示警: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已危機四伏,它隨時可以給人們帶來新的巨大災難。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6月1日至7月13日,長江流域中下遊幹流流域大部面雨量大於500毫米,漢口至九江流域面雨量超過800毫米,超過1998年同期。預計7月14至16日,長江中下遊幹流大部面雨量達50~100毫米,長江上遊幹流宜賓至宜昌段面雨量達40~60毫米。4、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 三峽水庫連續兩日調減出庫流量 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當日長江中下遊水位持續上漲,幹流監利以下全線超警。預計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江段、洞庭湖湖區、鄱陽湖湖區水位未來幾天仍有1米至1.5米的漲幅,城陵磯江段水位將接近保證水位。,全力減輕長江中下遊防洪壓力。
  • 1998年,那一年的大水有多大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報導中除了說明水災的情況,也總是會提起和98年的洪水相比較,那麼98年的那場洪水到底有多大,它的起因和背後的故事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那一年的故事!1998年,那一年我13歲,70后里最大的28歲,60后里最大的也才38歲,這樣一算,似乎是很遙遠的往事了,但洪水卻一直沒有遠離。
  • 執政十二年的工黨能否保住執政地位
    已經執政12年的工黨能否保住在英國的執政地位?保守黨會不會取而代之?定於今年上半年舉行的英國大選將回答這個問題。眼下,大選投票日期尚不明確,但主要政黨之間的選戰早已開鑼,「火藥味」越來越濃。目前,工黨的支持率低迷。最新民意測驗顯示,工黨的支持率落後於在野的保守黨十個百分點左右。
  • 2018年5月4日全國天氣預報:周末長江中下遊再迎暴雨 多地氣溫起伏
    今天(4日),南方強降雨將暫時停歇,明天起,新一輪強降雨又將拉開序幕,長江中下遊一帶會再現大範圍暴雨,還會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適逢周末,建議上述地區的公眾儘量減少外出。同時,不少地方氣溫起伏明顯,需及時增減衣物。
  • 長江中下遊幹流超警12天,太湖超警19天……雨下不停,淮河也將漲水!
    今年梅雨季入梅偏早出梅偏晚也已成定局據統計,1951年以來,歷史上入梅最早的日期是5月25日,入梅最晚為6月26日,出梅最早6月23日,最晚為8月4日;梅雨季節時間最長的為1954年59天,也正是梅雨「超長待機」的那一年,長江流域發生了歷史性的特大洪水。
  • 長江中下遊地區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米字型」結構特徵
    長江中下遊地區構造體系分布圖構造體系是地質力學理論的核心內容。作者: 呂古賢,張寶林,呂承訓,胡寶群,王紅才,馬立成,焦建剛,畢珉烽DOI: 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0.065引用格式: 呂古賢,張寶林,呂承訓,胡寶群,王紅才,馬立成,焦建剛,畢珉烽.長江中下遊地區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米字型」結構特徵.現代地質.
  •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武漢,陸東福、應勇共同為...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武漢,陸東福、應勇共同為公司揭牌 2020-12-21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犯太歲的生肖第三季度要怎麼保住財運?
    那麼今天來看一下犯太歲的生肖第三季度要怎麼保住財運?生肖蛇對於屬蛇的朋友而言,在豬年犯太歲,自己上半年的收入並不好,做事情成功的機率也都很低,所以生活方面很拮据,所以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希望能夠有所改善。那麼第三季度來臨,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財運,建議適當的減少投資,否則自己的財運還是會有所損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儲蓄,先讓這一年過去之後再選擇新的投資,這樣能夠降低我們財運的風險,同時還能夠有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
  • 武則天被奪位後,做了兩件事,保住了她以及整個武氏家族的命
    事實上,武則天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即使在她年老的時候,她也還是很有智慧的,可以說,當時她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使她能好好保住自己,保住武氏家族的平安。在武則天當政期間,對李氏家族進行了殘酷的屠殺,特別是迫害。因此,她殺死了不少李氏家族成員。他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武則天都把他們弄得狼狽不堪。李顯有個生日,甚至連湯餅也不能再吃了。
  • 高潮:會盡力保住國安名字,用成績回報球迷
    虎撲12月29日訊 近日,被北京球迷親切稱為「二大爺」的前國安總經理高潮參加了北京電視臺《足球100分》節目,在節目中高潮表示,俱樂部會盡力保住「國安」的名字,將用更好成績來回報球迷。在武漢封城前,我們俱樂部建立了詳細的工作表,一線球員的生活軌跡每天都要報,預備隊也要每天掌握行蹤,目的就是保證球員不要受到任何影響。我們是在不確定賽程和賽制的情況下做準備,包括外教和教練團對每個球員做詳細的訓練計劃,也是為了疫情減輕後比賽做充足的準備。中國足協為中超在今年如何正常開展,做出了許多工作。
  • 倒黴蟾蜍被猴耍好歹小命保住了 全球最兇殘動物揭秘
    後來獼猴的幾個「好夥伴」開始爭搶蟾蜍,不過幸運的是倒黴蟾蜍被猴耍後小命保住了。    對於「倒黴蟾蜍被猴耍」的消息,眾多網友表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其實與戲耍倒黴蟾蜍的獼猴相比,水虎魚、琵琶魚等動物要兇殘的多。現在就來看看全球最兇殘動物。(郭子)
  • 遼寧男子與人聚餐醉酒,睡在自家小區裡四肢凍僵,醫生:夠嗆保住
    遼寧男子與人聚餐醉酒,睡在自家小區裡四肢凍僵,醫生:夠嗆保住!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卻很少有人能夠輕易的遠離它。就比如近日遼寧這位男子,晚上與人聚餐醉酒,吃完飯後直接睡在自家小區裡,知道被人發現時他的四肢早已經被凍僵,醫生說:夠嗆保住了!在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男子雙手緊握成拳,雙手已經非常的蒼白沒有血色,而他的雙手早已經凍僵了。視頻中一位醫生在說:實在不行脫不了,就把衣服剪掉吧!醫生這樣說完全是因為這名男子四肢被凍僵,已經無法通多他人的幫助脫去衣服了。
  • 98抗洪20年——聆聽,那些老兵的抗洪記憶
    1998年長江流域抗洪,是渡江戰役以來我軍在長江沿岸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動。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這場戰役中,人民群眾給了子弟兵最高的禮遇和擁戴。賽城湖老大媽趙金娥,兒子女兒家都被水淹了,但她首先想到的是讓兒子把家裡的豬殺了,全家出動去慰問部隊;九江國棉廠的18名女工,自發組建了「下崗女工擁軍服務隊」,每天到部隊駐地為戰士們洗衣做飯、縫補軍裝。
  • 武漢VS鄭州,誰先建成米字高鐵網?
    武漢和鄭州交通區位對比,究竟誰能率先建設米字形高鐵網?鄭州居然處於領先地位!小米、東風、富士康、360齊聚武漢和鄭州兩市,看看落戶武漢和鄭州的知名企業。湖北武漢和河南鄭州同為中部地區的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兩者一南一北,是中部地區的龍頭城市和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
  • 城建|武漢新建一座長江大橋,10月開工
    「雙柳長江大橋何時開工?何時建成?走向如何?」有關雙柳長江大橋的話題網友們已在市網上群眾工作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熱議了3年時間近日,最新消息來了!記者楊榮峰截圖9月9日,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該環評公示稱:該項目計劃於2020年10月開工,2024年10月建成,全線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橋面採用雙向8車道設計,主跨1360米。 雙柳長江大橋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