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攻下印軍倉庫,我軍戰士穿印度軍裝,吃印度罐頭,猛追逃敵

2021-01-11 網易

2020-06-29 19:02:01 來源: 怡然情

舉報

  近些時間來,印度在邊境地區的種種行為,不經讓讓人感慨,難道印度忘記了上世紀60年代所發生在中印邊境上的那場慘敗嗎?對於印度為什麼不吸取歷史的教訓我們不得而知。可在上世紀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上卻有一很有意思對的一幕。解放軍在一次攻陷了印軍倉庫後,穿著印度的軍裝,吃著印度的罐頭,對印軍逃兵窮追猛打。

  

  眾所周知,對印自衛反擊戰以解放軍獲勝,印軍慘敗而落幕。眾人皆知我國解放軍的英勇,卻不知我國解放軍在當時無論是身上穿的還是嘴裡吃的都遠遠不及印度。而我軍當時身上的穿著都還是抗美援朝時期的棉大衣,可能有人會覺得,棉大衣在西藏高原地帶不是非常保暖嗎?為什麼穿的不好呢?其實當時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規模十分有限,部隊大多執行的是穿插作戰的任務,而棉衣厚重不輕便會對任務造成影響。而且一旦環境變得複雜,棉衣如果被刮破,裡面的棉花也會掉出來。所以在當時這些擔任穿插作戰的解放軍衣服全部都是破破爛爛的。而印軍的軍裝都是毛呢料子,不怕刮擦,比我軍好上不少。

  

  而在一次行軍的過程中,步兵11師發現了德讓宗軍事基地,於是解放軍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這個基地,並打開了倉庫,發現了各種皮製大衣和營養豐富的補給品。於是11師相關的指揮員便下令士兵們全部換上印軍的軍裝,享用印軍的罐頭來補充能量。完事之後便又對逃跑的印軍大肆追擊。俘虜了許多的印度士兵。

  

  對印自衛反擊戰進行到後期時,由於我軍戰線拉長,印度在軍裝和夥食和後勤上都要優於我軍,可最後還是一敗塗地。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解放軍的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堅定的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1962年印軍潰敗之際,我軍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為何宣布停火
    馬克斯維爾所描述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10月17日印軍首先挑釁,10月20日我軍發起全線反擊。11月20日我軍就把印軍打回到1959年9月7日實際控制線以南。此時,在印軍潰敗之際,勢如破竹的解放軍已經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然而11月21日零時,指揮部卻命令,宣布我軍停火撤退。
  • 1987年差點爆發第二次中印戰爭?我軍調集三個集團軍,印度突然慫了
    1982年,印度的第一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批准了一份印度陸軍的軍事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擴大中印邊境地區的兵力規模,以增加在中印爭議地區的軍事優勢。 這一項計劃是為英迪拉·甘地提出的「重新審議印度的安全局勢」政策量身定製的軍事計劃,也表明著,從1962年以後,印度再度拾起了向北擴張之心。
  •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軍隊僅一天時間,殲滅印軍精銳王牌部隊
    1962年10月20日,在印度不接受談判,大量侵佔中國領土,氣焰十分囂張,忍無可忍的情況,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這是中國邊防部隊針對印度軍隊在邊境上的多次挑釁和入侵行為進行的一次反擊作戰
  • 1962年印軍一般人學不了,睡覺能夢到據點已丟,被我軍炊事員俘虜
    但在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期間,有這麼一支印軍「精銳」,居然在戰爭期間白天睡覺,而且睡到連據點有沒有在自己手裡都不知道,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葩。▲被我軍繳獲的印軍槍枝彈藥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西北的班公湖,是中國和印控克什米爾的界湖,總面積約604平方公裡,其中中國境內的是淡水湖,面積約佔68%,印度境內的是鹹水湖,面積約32%。
  • 中印邊境對峙轉折或現,印度撐不下去了
    在戎評之前的文章(《解放軍服役黑科技裝備,印軍部隊多名士兵已慘遭凍死!》)中,戎評詳細的列述了中印兩軍在邊境對峙中的詳細態勢。  即,相較於我軍前線官兵高漲的軍心士氣以及充沛的裝備物資等現代化軍事集成,處於對峙一線另一側的印度軍隊,無論是從組織調度還是物資供給來看,都可謂悲慘!
  • 日本投降,我軍打開日軍倉庫看到這樣東西,戰士們氣得失聲痛哭
    日本宣布戰敗投降後,我們作為戰勝國將日軍戰俘全部遣送我國,而日軍遺留下來的戰爭物資因為無法帶走全部留在了我們國家,當時我軍戰士清點日軍倉庫的時候,在裡面看到了一樣東西,頓時所有戰士們都氣得失聲痛哭,因為這十四年抗戰無比艱苦,然而日軍的軍用物資卻是最好的,和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印軍唯一補給線被切斷,30萬士兵缺衣少食,有人活活凍死!
    就吃的方面來說,30萬印軍的口糧並沒有完全到位,前陸軍中將、第14軍前軍長拉克什·夏爾馬指出,「更大冬季儲備必須儘早完成」。 此前也有印度媒體的視頻流出,顯示對峙前線的印軍吃不上熱食,儘管分發了果汁和土豆以及罐頭,但由於缺乏燃料和電,根本無法對食物進行加熱食用,果汁凍成冰坨,而土豆拿軍刀都砍不動。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解放軍戰士優待印軍俘虜給他們和自己一樣的夥食截圖自《黎明前的拉達克》但是總體而言,印度拍攝的有關印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邊境發生衝突的電影,基本上都遵循著「印度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解放軍兇殘,人海衝鋒,不惜士兵生命,排隊被打死」的「黑中通用」模板。
  • 1987年中印邊境衝突,印度武器裝備居然領先我們一代
    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之後,對於慘敗的結果印度心裡落差很大,畢竟自詡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可是在這場衝突中交手沒幾回合就全軍覆滅。這場巨大的失利深深挫傷印度大國自尊心,隨後幾十年間用各種小動作不斷挑釁,極力想撫平脆弱的心理創傷,理想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復仇找回面子。
  • 196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印度至今念念不忘?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雖然前段時間的印巴衝突讓印度方面失了面子,但是從印度方面的表現來看,似乎還並未曾把巴基斯坦放在眼裡。這一點也在印度空軍的前任司令阿尼爾-蒂普尼斯發表的一篇相關文章中就可以看出,在文章中,他特地強調了巴基斯坦並不足以成為印度的對手。而印度真正的敵人,就是在1962年曾經擊敗過他們的那個國家,他在文章中還表示,悲劇只能上演一次,絕不會再有第二次敗仗上演。那麼196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印度至今念念不忘呢?
  • 印軍倉庫離奇著火,前線物資匱乏,士兵趴雪窩裡凍成冰人
    儘管從印媒的宣傳報導來看,前線印軍將士士氣旺盛,似乎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但一張在印度網絡流出的照片,卻顯示印軍前線士兵的狀況其實相當不妙。據印媒的報導,最近一張2名印度士兵臥雪而眠的照片在印度國內的網絡上走紅,據稱當時這兩名印度士兵所處的環境,已經是零下50攝氏度,在雪窩裡凍成了冰人。
  • 印度禍不單行!與中巴對峙讓印軍吃盡苦頭,國內又爆發大規模抗議
    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25日報導稱:「印軍已將數千名士兵派往了拉達克地區搭建的新崗哨中,但由於士兵們過冬裝備不足,因此只能從陸軍儲備庫中臨時找出部分舊睡袋禦寒,長期駐紮恐將影響印軍戰力發揮。」顯然,在這一時期被派往邊境哨所,那將是一件「高處不勝寒」的苦差事。如今中印邊境寒冬未過,印度國內又爆發大規模抗議,也讓原本就處於內憂外患的印度雪上加霜。
  • 印教科書稱62年打敗了中國這樣看62年戰爭
    最近啊,一則消息真的把璐璐雷到了:印度在其教科書中宣稱,印度才是1962年戰爭中的真正贏家。此言一出,引得群眾紛紛感嘆,印度這是何來的自信?那好,今天璐璐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關於62年那場戰爭的結果,地球人都知道。
  • 印度邊境傳來噩耗,打了印軍一個措手不及,再不撤走恐全軍覆沒
    這不,印度邊境克什米爾又傳來了一個噩耗,這給印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當然,這次出手的不是任何國家和武裝分子,而是雪崩,對此很多人表示印軍再不撤走的話恐怕得全軍覆沒。    就前兩天,印度的媒體就報導了,克什米爾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場雪崩的情形,就在印軍駐守的地區附近,山上的雪崩下降的速度異常之快,印軍們來不及躲閃,其中,有兩名士兵在這場雪崩當中身受重傷
  • 印度報告:每年死於自殺和「自相殘殺」的印軍士兵,比戰死的還多
    印軍士兵資料圖。(PTI)日前,由印度聯合服務機構(USI)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擁有超130萬兵力的印度軍隊中,超過一半的人「似乎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報告指出,印軍每年因自殺和「自相殘殺」而死亡的士兵,甚至比在對抗敵人時戰死的還要多。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勝利後,中國主動撤軍的原因分析
    最近中印邊境摩擦再起,這又讓人屢屢想起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那場戰爭,我們都知道解放軍大敗印軍,取得了輝煌戰果。給印度人留下了至今無法磨滅的陰影。但是戰爭勝利後,我國卻突然宣布單方面停火,並後撤。甚至撤出了剛剛奪回的被印軍非法侵佔的藏南地區。讓國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讓世界大跌眼鏡!關於這場戰爭的前因後果,已經有很多文章描述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 1961年一場戰爭的勝利,令印度軍隊膨脹了起來,結果慘被中國教育
    常年的和平狀態令中國民眾對我軍的真實戰鬥力開始有些懷疑。但很多人卻忘記了57年前,我軍可是只用輕武器就將印度軍隊打回了老家,而且給印度政府好好上了一堂反霸權主義思想教育課。1962年,印度尼赫魯政府不斷派兵騷擾我國邊境線,而且妄想讓中國政府承認英國侵略者留下的「麥克馬洪線」,但是那時的中國政府已不再是軟弱無能的國民政府了,我國政府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直接出兵對「迷路」的印度軍隊進行了反擊,不僅摧毀了印度軍隊的多個火力據點,還殲滅了印軍3個旅,擊斃敵軍將近5000人,俘虜3968人,繳獲了5架戰機,數百輛坦克汽車以及大量的通訊設備。
  • 印媒稱中印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對峙 印專家威脅開戰
    (環球時報7月4日報導)「印中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對峙」,《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3日稱,印度和中國軍方在洞朗地區的對峙已經接近一個月,雙方都已增兵,印軍士兵「槍口朝下,進入非戰鬥模式」。多家印度媒體連日都在譴責中國的「咄咄逼人」,分析該地區對印度如何重要,印度不能「拋棄盟友不丹」。
  • 印度:中國軟弱可欺
    ——尼赫魯(印度前總理)世人皆知1962年自衛戰的輝煌,卻不知其背後是天堂與地獄的結合,無數同胞慘遭迫害。1、陰謀1913年,中、英、藏三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聚首探討一個問題——藏區去留。時下北洋政府孱弱,自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天朝積弱遭受列強瓜分,整個國家風雨欲來,分裂在即。覬覦中華已久的英國也想趁機分一杯羹,掠奪更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