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聞,一確診病例密接者曾坐高鐵從廈門到冠豸山!哪裡,冠豸山?什麼山,堂堂本科畢業,竟然不認識這個字,趕緊查了字典,不查的話不過是一個生僻字,一查才知道,原來冠豸山大有名堂。
道教名山:冠豸山
冠豸山,舊稱東田石,又稱蓮花山。位於福建省連城縣城東郊1.5公裡處。冠豸山平地兀立,柱石林立,險峻而奇幽。山腰間有一塊巨石,形狀如獬豸的頭部,因而得名。寓含剛正廉明之意。
現在這裡也是重要的旅遊景區,集山、水、巖、洞、泉、寺、園諸神秀於一身,雄奇、清麗、幽深,與武夷同屬丹霞地貌,被譽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
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豸」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遊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
冠豸山是道教名山,靈芝峰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後人建有大量道觀,著名的有定光道場、三君子堂、三元殿等。
道教文化在南方源遠流長
在我國的歷史中道教一直都是出世的哲學文化,並不是清修就可以習得,還需要一定的天分、格局和悟性,尤其是歷代帝王對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宮觀遍布我國各地,它們雖然規模不等,形制各異。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講得更加明確:「天與地法,上下相應:天有子,地也有子;天有午,地也有午;天有坎,地也有坎;天有離,地也有離,其相應若此矣。是故醜未者,寅之後宮也。申者屬卯,侯王之婿也。」
經中將天地與人事相互對應的「天人對應」思想,是道教宮觀建築和布局的重要依據,所以道家的山一般風景都格外秀麗,當然冠豸山也不例外。
景區由獬豸冠、石門湖、竹安寨、九龍湖、旗石寨等九大遊覽區組成,包含三疊潭、香榔幽谷、老虎巖、觀音峰、丹梯雲棧、一線天等百餘個景點,琳琅滿目。區內奇峰比肩,山水相應,以「雄奇」、「秀美」著稱。
客家人的祖地
龍巖,冠豸山……那是客家人的祖地。
日前走訪連城冠豸山,品嘗到當地特產白鴨蛋,白鴨蛋加枸杞蒸熟,淋上客家米酒、蜂蜜,真是叫一絕,冠豸山農家炒制的土茶有自然的香味,苦中有甘,也回味無窮。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這個地方或依然低調的不為人知,沉寂而幸福的過著最美好而太平的日子。
嫪毐禍國殃民,淫亂後宮嗎?不,他或是秦王統一天下的第一大功臣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曾有三次機會王霸天下,你知道是那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