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老子曾說過:「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從古到今,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的習慣的好壞,很有可能就直接預示著未來能否成就一番事業。
從一餐飯就能看出孩子將來能否成大器
這天,萌萌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7歲的孩子明明很活潑好動,嘴巴也很甜,萌萌對這孩子印象很不錯。到了晚飯時間,朋友留萌萌在家吃飯,可明明的表現讓萌萌大跌眼鏡。
朋友剛端上兩個菜,明明就趴到桌子上,拿勺子在碗裡翻騰起來:「媽媽,我要雞腿!」朋友忙阻止兒子,可明明卻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
大家都開始吃飯了,明明仍然邊吃邊玩,一會看看電視,一會玩玩手機,朋友提醒後,明明才開始吃兩口。眼看著,菜剩得不多了,明明就端起一盤香腸全部趕到自己碗裡。
朋友生氣地說:「萌萌阿姨還沒吃呢!」明明反駁道:「阿姨會留給小朋友吃的,對吧?」萌萌只好應和著笑笑。
萌萌好奇地問明明:「怎麼不用筷子吃呢?」明明調皮地說:「不用就不用。」朋友解釋說,這孩子學不會用筷子就再也不肯學了。大家都快吃完時,明明還剩下大半碗飯,只見這孩子端著碗到處玩,最後一不小心把碗打翻了,湯汁濺得到處都是。朋友氣得對孩子大打出手,萌萌只得尷尬得離開。
回家路上,萌萌心裡很不是個滋味,沒想到剛開始活潑可愛的孩子,飯桌上卻讓人很是厭惡。
俗話說「餐桌見人品」,孩子在餐桌上的這些表現,預示著未來很難成大器,家長要及時糾正才是:
1. 翻來覆去,光挑自己喜歡的吃——自私自利
如果孩子吃飯時,在菜碗裡翻來覆去,有些胃口淺的人難免看著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輕則認為孩子不講究個人衛生,重則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有教養,即使表面上不說,心裡也會很不滿。
其實孩子翻來覆去無非是為了挑自己喜歡的食物吃,但是這是一種極不雅觀的行為。因為中國人在聚會時常常使用桌餐,菜都是大家共享的,光挑自己喜歡的東西吃,意味著把不好吃的東西留給別人,這樣的孩子骨子裡自私自利,未來很難有朋友,事業自然不會順利。
2. 不會用筷子,還放棄學習——缺乏鑽研精神
「筷子」是中國人專用的飲食工具,用筷子不但可以鍛鍊手腦的協調能力,還有研究證明,使用筷子需要手部幾十塊肌肉參與,能夠有效促進大腦的發育。
有些孩子動手能力非常強,很小就學會了用筷子,有些孩子卻不想學,甚至吃麵條都用勺子。這樣的生活小事都不願意學習,更何況未來終身學習之路呢?
不學習用筷子的孩子是缺乏探索精神和鑽研精神的,這樣的孩子未來很難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上有所突破。
3. 邊吃邊玩——缺乏專注力
「食不言寢不語」可謂是中國的傳統家訓,可有些孩子吃飯磨磨蹭蹭,邊吃邊玩,一頓飯吃一兩個小時,最終把飯吃得冰冰涼,不但對身體不好,也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
缺乏專注力的孩子,做事常常三心兩意,不但做事效率低,也很難取得滿意的結果,未來將會被認為是做事態度不端正,能力低下的人。
4. 自己愛吃的就一網打盡——缺乏合作意識
明明看到菜不多了,就把香腸全部趕到自己碗裡,完全忽視了旁人的感受,更何況家裡還有客人呢。在客人在場時,明明就這樣絲毫不顧及,可見如果沒有客人時,一定會更加隨意放肆。
現代社會是需要合作和共享的,這樣的孩子缺乏合作意識,未來也將缺乏團隊意識,很難得到融入到社會之中。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慣,俗話說「家長不管熊孩子,那就讓社會教育熊孩子」,為了避免孩子今後在社會上吃虧,家長應該及時糾正:
①引起重視。
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吃飯是小事,長大了自然會懂得餐桌禮儀。可是習慣是會成自然的,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習慣,越大將越難以糾正。
②循循善誘。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吃飯時的不良習慣,總是以吼罵管教,明明的媽媽也是這樣,但孩子都有叛逆心理,這樣的吼罵只會讓孩子覺得沒有面子,就是要和父母對著幹。
家長不妨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跟孩子講講餐桌禮儀,好的情緒才能有助於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③以身作則。
另外,家長也要反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如今有些成年人都拿不好筷子,怎麼來要求孩子呢?也有不少成年人邊吃飯邊看手機,孩子當然也學得不專注。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示範。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的娃吃相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