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人,文明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2021-01-15 蕉城區融媒體中心

爭當文明市民

從踐行文明行為做起

文明有禮

優雅如你

文明寧德推出

文明禮儀知識專題

【文明有禮】

讓我們一起說文明話、行文明事

做文明人、創文明城

文明餐桌篇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俗話說,明以食為天,吃飯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餐桌文明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可是節儉的傳統美德卻慢慢被遺忘,在餐桌上,浪費的現象變得十分普遍。

01

餐桌禮儀--入座禮儀

餐前準備

吃飯之前,可以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主座留給長輩。

請長輩先入座,讓長輩先吃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古訓

「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弟子規》

《弟子規》給出的答案,吃飯的時候要長者先坐,比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飯菜上桌,也是長者先動筷子,這叫先後有序。

02

餐桌禮儀--餐具使用

正確使用筷子

中華禮儀,筷子的使用也有很多講究,父母可以和孩子講講筷子的起源,教給孩子正確使用筷子的規矩。

比如:筷子不能插在碗裡;在飯桌上和人聊天時,不能用筷子點人;不要越過別人去夾菜;不能舔筷子;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時,要用公筷公勺。

餐桌禮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使用公筷公勺,既是衛生健康的文明用餐方式,也是促進文明禮儀的一大助力。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可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混用餐具最大的隱患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筷子的涵義

筷子看起來簡單,但就是簡單的使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這種餐食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也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03

餐桌禮儀--進餐禮數

盛飯的時候一次不要盛太多;吃菜用筷子,不能用手抓;喝湯要用勺,端著碗慢慢喝也可以。

已經夾到盤子裡的食物不要再放回去。

進餐要講禮,不抱怨別人辛苦準備的飯菜,不做沒禮貌的評論。

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感恩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美味,感恩辛苦烹飪的家人。

04

餐桌禮儀--用餐禮儀

就餐時的舉止禮儀

吃菜、喝湯不出大聲音

若進餐時打嗝、打噴嚏,說聲「不好意思」、「對不起」

不在餐桌上當眾剔牙

正確使用餐桌上的小毛巾和洗手盅淨手

吃魚需翻面時,宜說「順一下」或「正一下」 (代替「翻面」 )

不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光碟行動)

吃飯時端坐,不抖動身體(晃腿)

不宜在咀嚼食物時講話

在吃到魚頭、魚刺、骨等物時,不隨便往外吐或扔地上,需放在自己餐碟裡,或放餐巾紙上。

上菜「魚不獻脊,鴨不獻掌,雞不獻頭」

上魚應「頭左尾右腹朝前」 ,擺放於主賓面前。

吃自助餐不要多取,一次適量取餐,不浪費(光碟行動)

典故

魚不獻脊:有春秋戰國時期「 專諸劍刺王僚 」典故。

專諸事先將劍藏入魚腹,獻魚時順手將劍抽出,將王僚刺死。以後「獻魚不獻脊」便成規矩。另外,魚腹刺少肉嫩,味鮮美;脊背有鰭、刺多, 肉質硬,不肥美,因此「獻腹不獻脊」也表示對客人恭敬。

05

餐桌禮儀--離席禮儀

餐畢離席前應主動與家人(主人)或同桌打招呼,說明情況,並請大家慢用。

若是被宴請,餐畢離席前須向主人表示感謝,請主人有時間到自己家中做客,以示回敬。

文明贏得尊重禮讓從我做起

來源:寧德文明網綜合網絡

·End·

責任編輯丨何巧銀

值班主任丨林翠慧

相關焦點

  • 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認為這不符合餐桌禮儀,也不衛生。你吃飯時會用筷子反覆扒拉嗎?對此,記者就該話題採訪了多位市民,看看他們怎麼說。觀點1分菜品,江湖菜不扒很無趣肖先生(22歲 大學生):扒拉不扒拉得看菜品,像辣子雞、尖椒兔這種江湖菜,不扒拉就只有吃辣椒和花椒,而且下面的肉不吃就全被浪費了。
  • @廣寧市民,文明禮儀十二時辰,你做到了嗎?
    @廣寧市民,文明禮儀十二時辰,你做到了嗎?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每個人都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我們每天的文明言行就是在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如何做一個文明肇慶人?
  • 【圖說】@肇慶市民,文明禮儀十二時辰,你做到了嗎?
    【圖說】@肇慶市民,文明禮儀十二時辰,你做到了嗎?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每個人都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我們每天的文明言行就是在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如何做一個文明肇慶人?
  • 為什麼中國人不學西方餐桌禮儀?網友:西方不見得比中國好,驚訝
    為什麼中國人不學西方餐桌禮儀?網友:西方不見得比中國好,例如,吃飯時不要滿嘴食物說話,不要發出聲音,這些都是很好的餐桌禮儀。為什麼中國人不學習西方的餐桌禮儀呢?首先這是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最早用筷子吃東西的時候,中國人的習慣是吃飯時正常地聊天,在熱鬧的餐廳愉快地聊天,這與行為和禮儀的文明不矛盾,這些外國網友對這個問題怎麼看?以下是他們的答案。1、因為中國和日本的社會都有自己的禮儀,請考慮一下話的不同,為什麼大多數西方人都沒有基本的東方餐桌禮儀呢?
  • 「倉廩實而知禮節」,品盛世大唐的餐桌禮儀,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
    但是,其中另有乾坤你知道嗎?面對你真的會「吃」嗎?的疑問,我們該怎樣答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孔穎達曾說過:「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被稱為夏,而夏有含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所以叫做華。一句簡單的話我們可以中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禮儀文化的尊崇。
  • 吃飯看出孩子人生狀態,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父母不容忽視
    吃飯後,離席應打招呼,最好可以養成清理餐桌、清洗碗筷的習慣。這樣孩子的表現才足夠得體。餐桌禮儀是一門學問,所以無論是「心」還是「行」,都需要家長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有所失誤便覺得無可救藥。耐心對待孩子,孩子能夠給你帶來的驚喜還有很多。那麼在教授時,我們也需要再注意幾點。
  • 「紅白喜事」表演隊變身文明禮儀宣講隊
    5月28日,石柱南賓鎮紅衛社區,居民展示社區發放的印有文明禮儀宣傳知識的撲克牌。記者 崔力 攝華龍網訊 (通訊員 顏若雯)「大家欣賞完藏族舞蹈,聽我說段快板要得不?」「要得!」「言談舉止要牢記,不要亂穿馬路亂扔垃圾,人人做個好公民……」5月27日晚,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良玉廣場上,一支表演隊伍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65歲的隊長馬澤碧一連表演了3個節目,贏得陣陣掌聲。馬澤碧的這支表演隊伍名叫「廣場大家唱文藝演出隊」,組建於2005年,30多名隊員全為已退休的老大爺老大媽。「剛開始,我們只為『紅白喜事』演出。」
  • 「吃相」文雅 小餐桌秀出大文明
    記者 龍易強 攝  夜市餐桌旁就有一個垃圾桶,食客吃完美食順便將垃圾入桶;餐廳裡,人們大多量力而行,按需點餐,吃不完的打包帶走已成習慣……無論是平民夜市還是高檔餐廳,一幅幅文明就餐的畫卷已經徐徐鋪展開來,舌尖上的文明成為椰城一種社會新風尚。  餐桌文明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 我們只知道西餐禮儀,但是你知道中餐禮儀嗎?感受中西餐禮儀
    小時候家長就經常告誡我們一些吃飯禮儀,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等,其實這些都算是中餐的餐桌禮儀。西餐禮儀比起中餐禮儀的著重點不同,中餐可以面對的更多是人,西餐面對更多的是食物。這一根本的差距就導致了,就餐的不同。
  • 西餐禮儀乾貨 | 你不可不知的西方用餐禮儀
    中西餐桌的禮儀差異,深受中西哲學思想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圍坐一起,共享一席,用的是圓桌,便於集體情感的交流,營造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氛圍。
  • 從「穿著就坐」到「刀叉使用」,英國的餐桌禮儀,繁瑣卻優雅細緻
    但提起餐桌禮儀,英國人肯定是舉世聞名的。《唐頓莊園》中的餐桌禮儀現如今,有能力出國留學、工作、甚至移民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那些初到英國的人,掌握禮貌且實用的餐桌禮儀是非常必要的,但英國的餐桌禮儀比較複雜,很多英國人都不太能搞清楚。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英國的一條龍餐桌禮儀,讓大家能表現出自己紳士範、淑女範。
  • 文明禮儀十二時辰
    文明禮儀十二時辰 2021-01-0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西餐禮儀夠好嗎?進來看看自己知道多少!
    西餐和中餐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到了一家吃西餐的餐廳,你卻沒有遵守吃西餐應有的禮儀,在別人眼裡,你就是個沒有禮貌的人。出席宴會、約會等場合時,免不了會吃西餐,用餐時該注意什麼呢?清楚掌握用餐的細節禮儀對你的形象會有很大加分。
  • 馬未都談筷子禮儀的視頻火了 這些規矩現代人「繼承」了多少?
    你真的會用筷子嗎? 最近,微博上一則關於筷子禮儀的視頻又火了起來。畫面中,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講述了筷子的使用方法、使用禁忌以及餐桌上的禮儀。和西餐刀叉的擺放及使用等規範一樣,中國餐飲文化也一套講究,吃貨們快來看看吧。 「筷子切忌拿得偏下,應該拿到大約2/3處。」
  • 別只會左手拿刀右手拿叉了,這些西餐禮儀文化,你知道多少?
    西餐的餐桌用具一般都會有刀、叉、湯勺和餐巾。其中,刀分為肉刀、魚刀以及前菜刀,而叉也分為有肉叉、魚和前菜叉,最後就是喝湯用的湯勺。一般來說,我們在吃西餐的時候只有一把刀和一把叉,同時還有用來擦嘴用的餐巾。那麼在我們吃西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禮儀,才不會鬧出笑話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
  • 身體力行,「揚」起餐桌文明
    突如其來、無孔不入的疫情讓大家重新拿起了「分餐筷」,用同一雙筷夾同一碗菜,不僅更健康、更文明,還讓關係更親密。倡導就餐光碟行動,守住「節儉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來,糧食就是民生大計,餐桌文明更是人類文明的縮影。近年來,「光碟」行動讓「舌尖上的浪費」有所改觀。但也要清醒認識到,餐飲浪費問題不僅是個人習慣,更是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
  • 餐桌禮儀要注意
    把筷子插在飯裡面算是祭祖的民俗了,是用來祭奠已經不在的人的做法,祭祖的時候會怎麼做,平時的時候多少會儘量避開。春節吃飯為什麼有不可以把筷子直插在米飯上傳統?餐桌禮儀要注意。而春節期間也有團圓之意,所以不少民俗在春節之前幾天也要祭拜祖先。
  • 「創城進行時」文明禮儀知識微黨課——公務禮儀素養
    (二)握手的禁忌1.戴手套與人握手。握手前務必要脫下手套。女士在社交場合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除外。2.戴墨鏡與人握手。在握手時一定要提前摘下墨鏡。3.用雙手與人握手。用雙手與人相握,只有在熟人之間才適用。與初識之人握手,尤其當對方是一位異性時,兩手緊握對方的一隻手,是不妥當的。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 西餐禮儀培訓課程講些什麼內容
    清楚掌握用餐的細節禮儀對你的形象大有加分。下文介紹了西餐用餐禮儀方面的知識和相關培訓課程。西餐用餐禮儀培訓:1、刀叉擺法刀叉的擺法是個信號,藉此告訴侍者什麼時候收走盤子。若刀叉置於盤子兩側時,表示仍在進行飲食中,相反地,刀叉平行擺放時,表示用餐完畢。另外一種擺法,在大眾化的餐廳用餐時,從頭到尾只用一副刀叉,盤子收走了,用過的刀叉還會留在桌上繼續吃下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