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挨欺負,餐桌上最好別說這話,多數「中國式父母」中招

2021-01-15 安安志向

父母對孩子的愛體現在方方面面,餐桌上的飲食習慣也是一個家庭教育模式的縮影。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英子母親控制欲極強,以至於她制定了「學霸飲食計劃」,但結果英子卻形成了逆來順受的性格,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任何快樂。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被欺負,你最好不要在飯桌上說這些

日本有許多有趣的綜藝節目,其中一個節目通過討論這個問題是真是假來反映我們日常教育中的許多問題。人笑起來是笑不出來的。

這個節目涉及的一些育兒問題主要是關於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討論。其中一個問題是,被父母教育不許在這裡吃飯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這個問題看似無稽之談,卻引發了更深層次的討論:飲食真的和孩子的性格有關嗎?

之前兩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仔細想想確實有些聯繫。

當我們總是對孩子說「這是不允許吃的」時,孩子更容易謹慎,養成謹慎的性格。先徵求母親的意見很難形成自己的看法。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必然會帶入自己的身份。回顧我們的日常生活,我似乎總是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被欺負,你最好不要在飯桌上說這些

美國育兒專家指出,在長期受到父母的過度照顧後,孩子可能已經到了很老的年紀,但他們仍然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吃東西和穿暖和的衣服,儘管吃東西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在日本和美國, 歐,餐桌上過度關注的情況也存在,這種情況在中國顯然更嚴重。

有了孩子後,很多父母自己都成了營養專家。每一餐都經過精心合理搭配,營養均衡,卻只忽略孩子的喜好和主觀願望,成為武斷的「中國父母」。

很多老人甚至用「冷」「發」這種莫須有的詞語來定義食物,告訴孩子「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禁錮了孩子的飲食和心靈。

為什麼父母越強調,越適得其反?

頻繁強調「這個不能吃」,不僅容易培養出只有諾諾的孩子,還容易產生「物極必反」的效果,而且招的大多是「中國父母」。

失去導師威嚴

經常強調可能導致孩子紀律麻木。例如,在日本動畫《蠟筆小新》中,美媽媽總是強調多吃青椒和花椰菜,讓小新少吃甜食,但結果是,小新不僅不喜歡青椒,還更頻繁地在媽媽背後吃薯片。

孩子的「更多挫折和勇氣」的心態

不要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沉淪。孩子除了聽天由命,還可能有相反的極端人格,即加劇對父母的反對,變得更失意更勇敢,變得更難教育。拓展閱讀:如何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兒童

人以食為天,一張小飯桌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餐桌上的小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好的傳統比如什麼都不說就吃,讓梨在孔融;現代倡議,如光碟行動,在餐桌上教孩子們生活的真相。

培養一個意志堅強的孩子,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給予孩子尊重和充分的理解。比如說到吃,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飲食偏好,在營養和美味之間找到平衡。

相關焦點

  • 孩子受同學欺負,你還在教他找老師,李玫瑾:你是在「毀」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受傷家長比誰都心疼,更別說孩子在外受欺負了。不過,孩子被欺負的事,相信每個家長多少都經歷過,那麼,孩子被欺負時你是怎麼做的呢?在我看過一個黑衣女孩女孩用鞋底打耳光的視頻後,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
  • 吃飯看出孩子人生狀態,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父母不容忽視
    吃飯後,離席應打招呼,最好可以養成清理餐桌、清洗碗筷的習慣。這樣孩子的表現才足夠得體。餐桌禮儀是一門學問,所以無論是「心」還是「行」,都需要家長保持耐心,不要因為孩子有所失誤便覺得無可救藥。耐心對待孩子,孩子能夠給你帶來的驚喜還有很多。那麼在教授時,我們也需要再注意幾點。
  • 孩子膽小懦弱,被欺負也不敢吭聲,做父母的很著急,如何解決?
    5-6萬錢,就讓一個孩子失去了生命。也許對一個高中生來說,幾萬塊就是天文數字,他根本不敢和父母說。他並不知道,父母會願意付出一切換他活過來。這種瞞著父母,不敢和父母傾訴的情況,屢屢皆是。孩子內心膽小懦弱,遇到困難就感覺電閃雷鳴天要塌下來,處理困難的方式往往容易走極端。 校園欺凌的事例常常被新聞報導,其中被欺凌者也多數是性格自卑懦弱的孩子。
  • 「不想拖累子女」是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而據介紹,其實老人之所以輕生,除了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總害怕「拖累子女」知乎上曾有個話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一刻對孩子感到愧疚?」「最害怕生病,增加孩子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孩子,成為孩子的累贅」……這些擔憂並非個例,而是多數老年人的擔憂。對於他們而言,比起年老,他們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孩子添麻煩。對父母來說,老了不給孩子造成負擔,不拖累孩子,才是讓孩子生活幸福的最好途徑。
  • 孩子內心最怕父母挑這些時候批評自己,沒面子不說,還容易記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父母是一個奮鬥者,那麼孩子就會是奮鬥的升級版。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處在成長中的孩子難免犯錯,總是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作為父母應該在合適的時間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如下四個時間點最好不要批評孩子,即便是再生氣,也要忍著。
  • 「孩子,你是我生命的全部!」世間所有父母,都值得最好的感恩!
    「我的孩子,是我生命中的全部!」這,是很多中國家長育兒心理的真實寫照。成為家長之前,他們是有自我、有個性的熱血青年;一旦為人父母,就迅速變身「寶貝守護神」——還是十項全能那種。洗衣擦地、營養搭配、作業輔導,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 「餐桌見人品」,如果孩子在餐桌是這種表現,長大後多半難成大器
    俗話說「餐桌見人品」,孩子在餐桌上的這些表現,預示著未來很難成大器,家長要及時糾正才是:1. 翻來覆去,光挑自己喜歡的吃——自私自利如果孩子吃飯時,在菜碗裡翻來覆去,有些胃口淺的人難免看著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輕則認為孩子不講究個人衛生,重則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有教養,即使表面上不說,心裡也會很不滿。
  • 知乎高分提問:當孩子大聲指出公交車上有人行竊時,作為父母應該...
    但漠視,也不對,就怕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過度的冷漠。在知乎上有一條評論上萬的問答。當孩子大聲指出公交車上有人行竊時,作為父母應該怎麼辦?博主講訴了自己年幼時在公交車上看到有人行竊,出於孩子天然的正義感他大聲的告訴了被偷的大人,大人把他推出了作證後,他又驚又怕的經歷。當他回家把經歷告訴父母后,這個博主的父親顯然做出了正確的教導。
  • 在家蠻橫無理,在外懦弱受人欺負,這樣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常常遇到父母兩人吵架打架。而父母更是沒有顧及到孩子感受,也不曾想過這種家庭氛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孩子有樣學樣,繼承了父母暴躁的性格,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時常大發雷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媽媽以前特別膽小,怕黑,怕蟲子……,生了你以後,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嗯,也不是,生了你以後,我害怕得更多了,怕你生病,怕你挨欺負,怕你不學好……」。「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說出了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心裡話,真的是養兒方知父母恩。看到女兒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摔了跤,腿破了……心是那個痛啊,此時此刻,真恨不得受傷的是我。
  •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還在沾沾自喜嗎?
    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也希望孩子可以有禮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最討人喜歡的。但我國存在著一些傳統的中國式禮貌,雖然已經流傳多年,其實對孩子並沒有好處。不過有些家長還把這些禮貌當成真理,最終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案例有位學生以前是班裡的中等生,但在期末考試時卻考了第一,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向這位同學的媽媽請教,為什麼孩子會進步得這麼快。
  • 中國式父子:我愛你,但我不告訴你!
    不久之前在《我是演說家》的舞臺上,毒蛇主持人馬丁演講的一篇題為《父與子的戰爭》的文章打動了很多人。馬丁用這篇寥寥數千字的演講稿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式父子關係。看到這個演講的第一眼,你可能會覺得疑惑或者詫異:父子之間怎麼會有戰爭呢?當時的我和你的想法一樣,可是看完視頻之後,我發現,馬丁父子之間不僅有戰爭,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馬丁和父親之間甚至存在了一輩子!
  • 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你只會罵孩子膽小?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才重要
    當孩子從小學會自我保護,或是小孩從小就知道愛護尊重他人,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少了很多的霸凌案例。當孩子在幼兒園時被同學欺負,不要只會指責孩子膽小,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才是最重要的。說到在校園中被欺負的事件,我們經常能聽到身邊人抱怨自己家小孩在學校時被某個「小霸王」打了,家長嘴裡罵罵咧咧,一邊推搡孩子不會反擊,但也沒有絲毫行動教會他自我保護,等到下一次孩子又被打時,才氣憤打電話給班主任,我要告訴這些家長,這樣的行為壓根就沒有用。在幼兒園裡,當孩子遭受霸凌的時,家長要學會教孩子擁有自我保護技能。「你為什麼那麼膽小,一點用都沒有。」
  • 孩子幼兒園遭欺負,父母該如何應對?4個妙招搞定「幼兒園暴力」
    寶寶在沒有上學之前,在家裡受到父母的百般愛護,但是這種情況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不同了,上學以後孩子首次踏入一個"小社會"裡,那裡有其他小朋友,面臨著不同的人際關係,如果寶寶在幼兒園裡被小朋友欺負了怎麼辦?細心的寶媽一定不會忽略這個問題,尤其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在幼兒園裡被人欺負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
    父母日常的三句「口頭禪」,實際上最傷孩子,你是否還在說呢?人們在生活中都會有自己的口頭禪,為人父母當然也是一樣,可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無意中對孩子傷害很大,看看你自己是否有中招呢?1.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全感是必不可少,而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父母要是常說「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語,很容易讓孩子感覺不到安全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這樣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
  • 寧願上一個月班也不想帶一周孩子,真的好累,二胎我是真不敢想!
    生兒育女是很多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但是有很多父母都沒有盡到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尤其是生養女兒的家庭,很多父母仍然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一些父母認為生女兒比生兒子更省錢,因為不用給女兒買房子,買車子。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幾個星座善於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好榜樣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呵護,雖然孩子讀書受教育的時光大部分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但是身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其實對孩子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 「有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孩子受了欺負的時候,應該打回去嗎?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在學校被別的孩子欺負了,你會怎麼辦?或者說你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對孩子說些什麼?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小寶貝,也沒有父母會願意見到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但是這卻是一個避免不了的事情,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總要自己一個人去經歷去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就免不了會有各種各樣的磕磕碰碰。
  • 易烊千璽媽媽一句話,惹2000萬人淚崩:為人父母,最怕這件事
    怕你生病,怕你挨欺負,怕你不學好……」「那你現在最怕什麼呀?」「怕失去你唄。」0 1這是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故事,真實又戳心。韋一航(易烊千璽飾),18歲,腦癌患者。他很膽小,不願出去玩,不敢交朋友,活得特別喪。因為他覺得自己隨時會死掉。而比他更喪更絕望的,是他的父母。
  • 中國餐桌上的轉盤,對老外來說就是神物
    初次體驗餐桌轉盤的外國旅行團無不表露出驚嘆,宛如嘉年華的趣味進食方式沒想到卻如此好用。仿佛有一雙無形之手服務於眾人。以動襯靜,快慢相間,你可以選擇何時跳過何時停下,你永遠不會錯失任何一道菜。「高效而文明,和筷子一樣,中國餐廳將幾何哲學運用的如此完美。」皇后區球友俱樂部的幾位鐵漢決定在運動後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