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也希望孩子可以有禮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最討人喜歡的。但我國存在著一些傳統的中國式禮貌,雖然已經流傳多年,其實對孩子並沒有好處。不過有些家長還把這些禮貌當成真理,最終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案例
有位學生以前是班裡的中等生,但在期末考試時卻考了第一,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向這位同學的媽媽請教,為什麼孩子會進步得這麼快。
沒想到,這位媽媽不僅沒有給孩子任何正面評價,甚至說孩子不夠聰明,這次考得這麼好也只是碰巧而已,聽到這樣的話,其他家長也不好再說什麼。
謙虛也是種禮貌,但過分謙虛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講禮貌不僅是尊重別人,也能體現出自己的修養,很多人都知道應該講禮貌,可不是所有的講禮貌都是正確的,如果採用了不適當的禮貌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請父母們儘快幫孩子改掉
一、總是責怪大的孩子
孩子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矛盾,尤其是大孩子和小孩子,如果這兩個孩子起了衝突,估計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選擇去責任大點的孩子,認為他就應該去讓著弟弟或妹妹,甚至有些家長都不問事情的緣由,直接上來就把大孩子給罵一頓,這會讓孩子覺得很不公平。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年齡大的就應該去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種情況在我國非常普遍,總覺得小的孩子會受到欺負,即使做錯了也不會去責怪,這樣不僅讓大孩子感覺負擔很重,對小孩子的教育也是不正確的,這樣他們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家長應該不分年齡,而是根據事情的對錯來懲罰,不是只讓大孩子承擔責任。
二、逼迫孩子打招呼
在大人們看來,小孩子要懂禮貌,見了長輩子就必須要打招呼,否則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有些孩子出於內向,或是覺得跟長輩比較陌生,見了面後怎麼也不願意打招呼,這時家長就會特別著急,責備孩子,甚至有些家長還會打罵,但孩子仍然不打招呼。
想必不少家長都存在這種心理,其實孩子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也不能太勉強他們,更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以適當的去引導,比如把對方介紹給孩子認識,讓孩子可以有個心理準備,如果仍然沒有效果,可以讓孩子離開時說聲再見,這也是個不錯的表現,什麼事情都得一步步來。
三、過于謙虛
就像上面的那個例子,孩子的成績進步很大,本來是該表揚下孩子,但那位媽媽卻說只是湊巧,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會怎麼想,他會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就算考得好了也得不到媽媽的認可,這對孩子的心理打擊會非常大,甚至還會讓孩子有逆反的心理。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當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家長就會表現得很謙虛,確實謙虛在我國是種美德,也是種講禮貌的行為,但過于謙虛就不行了,這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讓孩子覺得沒面子,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卑。
其實家長應該分清點,該懲罰的時候孩子也受到了懲罰,當他們做得好時,也要適當地去誇獎,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認可,孩子在受到稱讚以後,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以後還會繼續努力。
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懂禮貌、高情商的寶寶,但我們要避免「中國式禮貌」的誤區。
3-8歲是孩子情商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做情商啟蒙,引導孩子,讓孩子慢慢學會懂禮貌,養成好性格,這對於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老師推薦的這套網紅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國內很多知名幼兒育兒專家都在使用,最近一直在讀給自己的孩子聽,寶寶很喜歡,效果很顯著,分享給大家。
全套共20冊,原價320,限時優惠,現在購買只需79,平均一冊不到4塊錢。專門針對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編寫,用真實的生活題材來感染和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勇敢和自信,幫助養成好性格,學會懂禮貌。
有需要的父母點擊上面連結即可購買,也可點擊連結進入店鋪選購更多育兒專家推薦的精選育兒圖書
總結:孩子懂禮貌是件好事,但以上這些中國式的禮貌要避免,看似都是一些講禮貌的行為,其實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