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還在沾沾自喜嗎?

2021-01-09 可可老師育兒

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也希望孩子可以有禮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最討人喜歡的。但我國存在著一些傳統的中國式禮貌,雖然已經流傳多年,其實對孩子並沒有好處。不過有些家長還把這些禮貌當成真理,最終只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案例

有位學生以前是班裡的中等生,但在期末考試時卻考了第一,家長會上,很多家長都向這位同學的媽媽請教,為什麼孩子會進步得這麼快。

沒想到,這位媽媽不僅沒有給孩子任何正面評價,甚至說孩子不夠聰明,這次考得這麼好也只是碰巧而已,聽到這樣的話,其他家長也不好再說什麼。

謙虛也是種禮貌,但過分謙虛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講禮貌不僅是尊重別人,也能體現出自己的修養,很多人都知道應該講禮貌,可不是所有的講禮貌都是正確的,如果採用了不適當的禮貌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請父母們儘快幫孩子改掉

一、總是責怪大的孩子

孩子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矛盾,尤其是大孩子和小孩子,如果這兩個孩子起了衝突,估計大多數的家長都會選擇去責任大點的孩子,認為他就應該去讓著弟弟或妹妹,甚至有些家長都不問事情的緣由,直接上來就把大孩子給罵一頓,這會讓孩子覺得很不公平。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年齡大的就應該去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種情況在我國非常普遍,總覺得小的孩子會受到欺負,即使做錯了也不會去責怪,這樣不僅讓大孩子感覺負擔很重,對小孩子的教育也是不正確的,這樣他們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家長應該不分年齡,而是根據事情的對錯來懲罰,不是只讓大孩子承擔責任。

二、逼迫孩子打招呼

在大人們看來,小孩子要懂禮貌,見了長輩子就必須要打招呼,否則就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有些孩子出於內向,或是覺得跟長輩比較陌生,見了面後怎麼也不願意打招呼,這時家長就會特別著急,責備孩子,甚至有些家長還會打罵,但孩子仍然不打招呼。

想必不少家長都存在這種心理,其實孩子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也不能太勉強他們,更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以適當的去引導,比如把對方介紹給孩子認識,讓孩子可以有個心理準備,如果仍然沒有效果,可以讓孩子離開時說聲再見,這也是個不錯的表現,什麼事情都得一步步來。

三、過于謙虛

就像上面的那個例子,孩子的成績進步很大,本來是該表揚下孩子,但那位媽媽卻說只是湊巧,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會怎麼想,他會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就算考得好了也得不到媽媽的認可,這對孩子的心理打擊會非常大,甚至還會讓孩子有逆反的心理。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當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家長就會表現得很謙虛,確實謙虛在我國是種美德,也是種講禮貌的行為,但過于謙虛就不行了,這對孩子沒有一點好處,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讓孩子覺得沒面子,時間長了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卑。

其實家長應該分清點,該懲罰的時候孩子也受到了懲罰,當他們做得好時,也要適當地去誇獎,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自信,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認可,孩子在受到稱讚以後,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以後還會繼續努力。

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懂禮貌、高情商的寶寶,但我們要避免「中國式禮貌」的誤區。

3-8歲是孩子情商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做情商啟蒙,引導孩子,讓孩子慢慢學會懂禮貌,養成好性格,這對於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老師推薦的這套網紅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國內很多知名幼兒育兒專家都在使用,最近一直在讀給自己的孩子聽,寶寶很喜歡,效果很顯著,分享給大家。

全套共20冊,原價320,限時優惠,現在購買只需79,平均一冊不到4塊錢。專門針對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編寫,用真實的生活題材來感染和引導孩子學會獨立、勇敢和自信,幫助養成好性格,學會懂禮貌。

有需要的父母點擊上面連結即可購買,也可點擊連結進入店鋪選購更多育兒專家推薦的精選育兒圖書

總結:孩子懂禮貌是件好事,但以上這些中國式的禮貌要避免,看似都是一些講禮貌的行為,其實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家長應該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給孩子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

相關焦點

  • 哭窮、承諾、欺騙,父母這3種行為,正在奪走孩子對你的信任
    每次出去上課的時候,家長們都常常抱怨孩子難管,怎麼說也不聽。其實,孩子難管教,說明親子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教育孩子就像投資,親子之間的信任就是教養的資本。信任度越高,教養的資本就越雄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也就越高。當你教育他的時候,不需要耳提面命,就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 女生最「反感」男生的6種行為,傻兄弟還在沾沾自喜,難怪單身
    對於男生來說,在和自己喜歡的女生交往時,就需要表現得成熟一點,千萬不要讓女生覺得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很幼稚,特別女生最看不慣男生做這幾種行為,會感到很反感,可能男生這時候還感覺沒事,自己還在沾沾自喜,殊不知異性緣正在離你而去,不要在傻傻的不知道了。
  • 「新型把尿」盛行,容易影響孩子排尿系統,年輕家長還沾沾自喜
    朋友小君就很喜歡這種方法,一天她總是要給孩子固定把幾次尿。她還沾沾自喜地說,在臨睡前給孩子把尿不僅晚上不用起床了,還可以節省紙尿褲的錢,這樣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種方法未必科學,這其中的弊端有很多,很大可能會給寶寶帶來身心上的傷害。新型把尿對孩子的影響1. 給孩子頻繁把尿容易引起疾病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把尿,容易造成孩子肛部出現疾病。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由於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因此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表現一: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的過程中往往不會體諒周圍的人,又吵又鬧,還經常上躥下跳,影響周圍的人吃飯。
  • 初入幼兒園,不適應的孩子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們都了解嗎
    每天早餐還沒吃完就迫不及待想要去學校,放學去接的時候還不是特別情願回來,當然,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這樣的。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雖然已經上學一個月了,但是還是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尤其是剛上幼稚園的孩子。初入幼稚園,不適應的孩子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們都了解嗎?第一,睡不好,幾乎每天都做噩夢一般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周末雙休,節假日照常放假。
  • 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看似是對的一句話,實際是一些把教育商業化的唯利是圖的商人搞出來的,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掙扎,讓家長們拼命掏錢,許多的對孩子的教育不過是拔苗助長而已。面對教育中層出不窮的謊言,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適應環境能力強,這點非常容易理解。但對於面對生人比較拘謹、不知如何相處的孩子而言,難道就只有強迫孩子,禮貌待人一條路嗎?即便是同齡人在一起,有些孩子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小朋友開口說第一句話。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膽子大一些的孩子開個頭,調劑一下氣氛,情況就會好很多。3、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保護自己的能力。德國教育學家克裡斯蒂娜曾經在其研究中指出,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到3歲,會經歷一個叫做「認生期」的過程,此時,孩子會對陌生人產生焦慮感,這也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
  • 經常「挖鼻孔」的孩子,將來可能會有這3種結局,家長別不當回事
    有時候孩子不經意間的行為,是非常沒禮貌的,比如抖腿、挖鼻孔、隨地吐口水等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可能看一遍就學會了,而且很樂忠於模仿。在孩子還沒有養成這些不好的習慣之前,家長應該及時制止,不然養成習慣將來很長時間都難改正過來。
  • 還在吼你的孩子嗎?家長「怒氣值」越高,孩子大腦受損越明顯
    不成熟的小孩子經常會給我們展示"熊孩子"的一面,有時他們會蠻橫固執,有時候又會調皮反叛;因此,很多家長就直呼:孩子,不好管!當你無法忍受孩子"惡魔"般地折磨時,你是否會因勢洩憤,甚至大吼孩子呢?但是,大人的"怒吼"真的有用嗎?不會適地其反嗎?
  • 施冬健教授:中國式家長,號稱天底下最無私,骨子裡最自私
    作為父母,你自私嗎?估計沒有一位父母願意承認。今天這一講,就來揭開中國式父母的自私。向老鷹學母愛鷹媽媽築巢的時候,先銜一些荊棘鋪在巢底,再在荊棘上鋪一層尖銳的小石頭;然後在石頭上鋪上羽毛、枯草之類柔軟的東西。度過艱辛的孵化日子,小鷹雛從蛋裡破殼而出之後,鷹媽媽叼回食物細心餵養,在媽媽的呵護下,小鷹慢慢長大,羽翼漸豐。可是小鷹還是貪戀著溫暖的巢。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第二種情況:就是家裡來客人了,有些客人出於對孩子的喜愛,就會主動靠近孩子,去摸他的頭、拍他的臉。
  • 孩子的小九九,身為家長的你知道嗎,這幾點越早糾正越好
    如果家長,你知道嗎自私自大:"女兒要有錢"這句俗語讓很多家長盲目愛撫孩子,這一切都取決於孩子的性格,這導致了孩子自私、傲慢的性格。很多謊言:孩子們不知道小時候撒謊有多糟糕。是。如果父母不及時管教孩子,孩子嘗過謊話後就撒謊。親愛的。他們千方百計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是家長們不願看到的。隨風而去:如果他們能像年輕時一樣想到很多孩子,他們就更有可能去玩詭計。
  • 還在通過手指來預測孩子的身高?有經驗的家長都看這3個地方
    孩子的身高一直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很多父母都會特別在意孩子的身高,特別是那些自己身高不是特別高的父母,雖然說孩子的很多東西都取決於父母基因的遺傳,但是父母還是希望通過後天來彌補,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個子要高一點。
  • 用猶太人「海沃塔」聊天法,聊出優秀的孩子來,每個家長都該掌握
    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那上小學的女兒正在嘰嘰喳喳的跟我分享她學校裡的趣事。看著她,我心想也許過個幾年,孩子也會用這幾個簡單的回答來打發我跟她的聊天。那麼造成這種「死亡聊天」局面,問題是不是出在孩子的身上?比如青春期、叛逆期什麼的?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孩子有這3種「懂事」行為,家長別盲目高興,多半是情商低的表現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懂事,因為這樣方便自己管理,而且家長們也相信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聽進別人的教導,相比較現在的熊孩子而言,懂事的孩子仿佛是一股清流。但是大家知道嗎,很多孩子「懂事」的行為,可能也意味著情商低。雖然現在的家長很重視培養孩子的智力,但是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受同學欺負,你還在教他找老師,李玫瑾:你是在「毀」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受傷家長比誰都心疼,更別說孩子在外受欺負了。不過,孩子被欺負的事,相信每個家長多少都經歷過,那麼,孩子被欺負時你是怎麼做的呢?在我看過一個黑衣女孩女孩用鞋底打耳光的視頻後,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難帶」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有帶孩子經驗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認識,那就是孩子在2~3歲的時候會忽然變得「難帶」起來,原先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對爸爸媽媽非常依戀的小傢伙,在短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就變成了家長打又打不得,管又管不通的「小惡魔」,這種和家長完全對著幹的操作,讓很多家長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都要口中默念「親生的、親生的」來壓抑怒火。
  • 不怕孩子長的醜,就怕孩子臉上沒有幾種美人線,很影響顏值
    其實大部分孩子小的時候,真的無法用美醜來界定孩子的顏值。因為每個人的長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不斷發育,發生很大的變化。不過,如果孩子臉上有這幾種美人線,那麼長大後的顏值肯定在線。    孩子有這幾種美人線,顏值不用擔心  "美人尖"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髮際線",髮際線對顏值還是有很大的影響。
  • 想毀掉自己的孩子很簡單,每天陪著他就夠了,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這張圖片寫滿了文字,在講述孩子做作業時,應該獨立進行而不是喊自己的媽媽幫助自己完成,看完這段話的時候,我發現這段宣傳語,真的很符合讓現在的家長看。有多少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要看著孩子寫錯字,寫錯拼音或者是明明會做的題也要寫錯答案。出現這樣錯誤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們知道,自己的爸爸或者是媽媽在旁邊看著自己,即使自己寫錯了他們也能及時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