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帶過孩子的人才知道究竟有多麼不容易,再加上現在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出來的,想要寶寶健康平安的成長真的是一項技術活,需要父母們不斷地探索、改進。
最近非常流行一種「新型把尿」的方法,就是給寶寶上廁所排一個固定的時間表,一到時間就給孩子把尿,不管寶寶有沒有尿意,直到寶寶尿出來為止。
朋友小君就很喜歡這種方法,一天她總是要給孩子固定把幾次尿。她還沾沾自喜地說,在臨睡前給孩子把尿不僅晚上不用起床了,還可以節省紙尿褲的錢,這樣何樂而不為呢?其實這種方法未必科學,這其中的弊端有很多,很大可能會給寶寶帶來身心上的傷害。
新型把尿對孩子的影響
1. 給孩子頻繁把尿容易引起疾病
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把尿,容易造成孩子肛部出現疾病。孩子排尿本是一件沒有規律的事情,強制孩子排尿容易使膀胱的儲尿能力減弱,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尿頻的現象,並影響孩子的排尿系統。
2.骨骼變形、移位
父母在給孩子把尿的時候會託著下半身,這種姿勢容易擠壓孩子的髖骨,孩子小的時候骨骼又比較軟,受到擠壓以後容易變形。長此以往髖骨移位、變形不僅難看,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走路姿勢。
3.孩子會有排斥心理
孩子明明沒有尿意,家長還非要逼著孩子尿,這會讓孩子對上廁所產生恐懼,嚴重的還會有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孩子自主排尿的能力也會比其他孩子低。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上廁所
1. 鼓勵孩子自己上廁所
父母要善於引導孩子自己上廁所,首先要從心理上讓孩子過了這關。可以用鼓勵、誇獎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進步,給他們準備屬於自己的專屬馬桶,告訴他們自己上廁所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2.要有耐心
當然家長也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尿褲子就責罵他們,避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孩子感覺到恐懼,就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所以家長要給孩子一些試錯的機會。
3.給孩子模仿的機會
現在有很多早教動畫片或者繪本都會有這方面的訓練,可以用趣味、易接受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道理。家長也需要耐心教會寶寶正確的步驟和動作,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
照顧孩子雖然麻煩,但家長不能為了圖省事,而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就比如上廁所這件事,雖然大人們可能會形成規律,有基本固定的事情,但那也是不斷養成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養成的過程,不要一開始就強制固定時間,這樣反而會給寶寶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畢竟誰都不喜歡被「強迫」,大家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