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沒有上學之前,在家裡受到父母的百般愛護,但是這種情況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不同了,上學以後孩子首次踏入一個"小社會"裡,那裡有其他小朋友,面臨著不同的人際關係,如果寶寶在幼兒園裡被小朋友欺負了怎麼辦?
細心的寶媽一定不會忽略這個問題,尤其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在幼兒園裡被人欺負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小侄女恬恬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恬恬雖然聰明活潑,但個性較弱,最近她對於上幼兒園表現得很抗拒。在她媽媽的細問之下,才知道是因為在班裡總有小朋友欺負她,搶她的玩具。
事實上,幼兒園裡小朋友"霸凌"的現象還是相當多的。一所幼兒園曾對家長做過問卷調查,有九成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園裡和其他小朋友有過爭執,甚至有被欺負的經歷。
當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時,大約60%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要對之反擊;25%的父母會讓孩子遠離那些霸凌的同學;剩下15%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妥善處理。
可見,很多家長正陷於處理"幼兒園暴力"的難題之中,本文在分享解決此難題的技巧之前,首先聊一聊幼兒園裡小朋友間的暴力和欺負等行為。
首先,集體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小誤會和衝突不一定是"欺負"
我們可以先了解"欺負"的定義,通過查詢資料:欺負是指用態度、動作、語言等途徑對他人的身體或者精神造成傷害的不良行為,通常性質惡劣。
由於幼兒園裡的孩子年紀尚小,很多時候根本不可能會有意去攻擊對方,某個小夥伴對別人表示友好,可能他的力氣比較大,又不知道把握分寸,就讓對方會錯了意,以為是不友好的舉動。像這種情況,嚴格來說就不能算是欺負。
對於以上的情況,家長就要對孩子說:"小朋友間要相互包容,下次還可以一起開心地玩。"當然,如果是對方有意欺負自己的孩子,家長則應該要採取直接合理的處理方式,不要留下後患。
當發生孩子被欺負的現象時,家長解決問題的技巧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帶娃走出負面情緒很多家長在發生事情時,總是慣性的先從孩子的方面找原因:是不是孩子什麼事兒做得不對,導致被人欺負?
我們不提倡這種做法,柏拉圖曾經說過: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很難更改。
因為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前,家長先入為主的草率定論,往往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爸爸媽媽不相信我"的感覺,這種感覺越多,孩子和父母的心理隔閡越大,孩子的家庭安全感和自信心就越薄弱。
因此,家長面對此現象時,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表述,向孩子表示父母對他的理解,絕不應該帶給孩子來自父母的"第二次傷害"。
如果像文章開頭的恬恬一樣,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不願意去上學,家長就應該積極開導他,使他走出陰影。
比如,幫助孩子回憶幼兒園裡美好、快樂的東西,和藹可親的老師等等,讓他知道陰影只是很小的部分,美好快樂才是幼兒園裡的主調。
現在很多的幼兒園都會拍攝幼兒玩耍和學習的視頻分享到家長群裡,家長可以拿這些小視頻給孩子看,看著這些有趣、快樂的視頻,孩子很容易就忘掉不開心的事情了。
二、營養均衡,強健體質,從根源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看起來弱小無助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是被人欺負的主要類型,而那些身體強壯的孩子則根本沒有這個煩惱。
所以說,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不被欺負的最直截了當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強壯。
要強壯,首先得多吃一些,吃得好一些,所以孩子的飲食一事父母一定得多多操心。再就是要做適量的運動了,對於孩子讓他自律的去進行體育鍛鍊肯定是不行的,這點家長在空餘時間可以多陪伴孩子。至於睡眠一項,對於孩子顯然不用很操心。營養好了,也運動了,把孩子養得壯壯實實,也就不怕在幼兒園裡其他小朋友欺負他了。
三、出現狀況,及時和老師溝通
本來,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和對方家長溝通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很可能會出現一種尷尬的情況"熊孩子的家長不認為自家孩子有錯"。這時候,解決的方法是應該及時告知老師相關事情,然後讓校方出面來解決,這個方式通常是公正而有效的。
四、告訴孩子被欺負時要"勇敢拒絕"
雖然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但是他總不能一直待在父母的保護傘中,他總有單獨面對的時候,並且總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所以必須培養他獨自面對和承擔的能力。
我們從各種校園或社會侵害事件中發現,那些屢次被欺負的人多是選擇忍氣吞聲,懦弱不敢反抗的。如果遇到強硬的拒絕和抗爭,很多的欺凌實施者將無法得手。所以,當發生這類事情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要勇於面對,勇敢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