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積上面來說,木星要比些恆星還大,為什麼它沒有成為恆星?
木星是我們人類早太陽系當中,比較熟悉的行星,因為木星是太陽系當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其實就可以比較清晰地觀測到,所以在我國古代的天文資料當中,有大量關於木星的記載,木星也是我們早在注意的天體之一,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於木星有了更多的認識。
木星雖然距離我們地球比較遠,但是我們還是朝著木星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極大的幫助了我們,了解木星的整體情況,在整個太陽系當中,木星是除了太陽之外,最大的天體,當然還太陽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只達到了太陽質量的1%,但是不要小看這1%,事實上,太陽系的所有的天體,加起來的質量也沒有木星大。
也正是因為如此巨大的質量,木星產生的引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都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太陽系,比如整個太陽系的質心,因為木星引力的作用,使得質心遠離太陽將近10萬公裡不止,而從體積上面來看的,木星在宇宙當中,甚至要比一些恆星的還要大,比如我們目前知道的最小恆星EBLM J0555-57Ab。
EBLM J0555-57Ab位於一個三恆星體系之內,這個恆星系當中的其他兩個恆星的大小和太陽差不多,而EBLM J0555-57Ab的體積卻要小上很多,幾乎只有木星體積的80%,如果光從體積來看,EBLM J0555-57Ab根本就不配成為一顆恆星,而木星的體積要大於EBLM J0555-57Ab,為什麼木星最終沒有成為恆星呢?
從構成的成分來看,木星的成分和太陽也相差不已,主要都是氫和氦,而比例差不多都是3比1,兩者之間的元素密度也差不多,但是有一點,卻註定了木星無法成為恆星,那就是質量,木星的質量在太陽系當中,已經算得上是比較大的了,但是想要成為恆星,還有這很大的差距,正是因為質量不足,使得木星的內部根本無法產生足夠的溫度,去使氫產生氫核聚變。
就拿EBLM J0555-57Ab來說,雖然在體積上面要遠遠小於木星,但是在質量上面,卻是木星的80多倍,所以EBLM J0555-57Ab的內部能夠產生足夠的溫度,使得氫產生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了一顆不斷釋放能量的恆星,而對於木星來說,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只能成為一顆在太陽系內比價特殊的行星。
當然,這和木星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係,從本質上面來看,木星的形成和恆星是完全不一樣的,恆星往往誕生於一團原始星雲當中,星雲在不斷的坍塌過程當中,因為引力的原因,使得星雲當中的物質不斷的積累在一個點上面,當達到一定的質量之後,就會發生氫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恆星,而剩餘的物質,就成為行星、衛星、小天體等等,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恆星系,而且因為恆星輻射的原因,使得恆星不會再吞噬恆星系內其他天體。
太陽就這些形成的,而木星的形成方式完全不一樣,木星是在太陽形成之後,才緩慢形成的,一開始也僅僅只是太陽系當中一些小巖石,圍繞著太陽運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木星不斷的吸收太陽系當中的其他物質,慢慢地成為了一顆行星,而且在不斷變大的過程當中,也開始吸收太陽系當中的一些氣體,從而成為了今天的氣態行星。
直到將木星周圍的物質基本上都吸收,木星才停止了吞噬的過程,於是就成為了今天的木星,從吞噬的角度上面來說,主要是沒有物質給它吞噬了,因為太陽系當中的大部分物質都屬於太陽,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質讓木星吞噬成為恆星。
但是從本質上面來說,木星依舊是先天不足,因為恆星基本上都是原始星雲當中誕生的,而想要成為恆星,那麼最低的質量標準都要比木星大上10倍左右,而木星僅僅只是一顆靠後天吞噬變大的天體,而這樣的形式形成的天體,達到現在的質量,已經是一個極限值了,也就是說,即使給木星再多的物質,它也無法再進行吞噬變大了。
這是由於天體的先天造成的,所以從一開始,就可以知道,木星只能成為一顆行星,根本就不可能成為恆星,早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已經決定了最終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