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喀喇沁旗:中藥材種植有了「鐵幫手」

2021-01-15 網易

2020-06-23 22:38:13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舉報

  

  挖藥機正在採挖桔梗。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3日電(記者魏婧宇)6月的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隨處可見夏播板藍根的繁忙景象。一臺臺藥材播種機在田間穿梭,在翻好的土地中播下種苗。農戶們悠閒地坐在田埂上,盤算著今年種藥收入又能增加多少。

  「藥材的播種採挖有了這些『鐵傢伙』幫忙,省了我們不少事。」喀喇沁旗錦山鎮西溝村村民謝懷東說,以前人工種植板藍根,一天最多種半畝地,現在用上播種機,每天可種30至100畝。

  喀喇沁旗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之一,盛產北沙參、桔梗、黃芪等藥材,被稱為「北沙參之鄉」。如今,當地的中藥材播種、採挖、加工等環節都用上了先進的農機具,機械化不僅推動了中藥材產業發展,還幫助謝懷東等貧困戶脫了貧。

  在喀喇沁旗推廣機械化種植中藥材的是返鄉創業青年郝彥波。他的家鄉西溝村種植中藥材已有30多年的歷史。種植藥材是個苦活,尤其挖藥時要一直彎著腰,郝彥波父母的腰腿都因此落下了毛病。「當時沒有中藥材採挖的機械,我想著要能發明一個,可以幫大家減少很多勞動。」郝彥波從技校畢業後,回鄉研發挖藥機。

  

  郝彥波正在調試智能化挖藥機。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2005年底,郝彥波研發出第一臺挖藥機。3年後,他成立機械廠,一口氣生產了20臺挖藥機,但是賣出去的第一臺挖藥機卻頻頻出問題,剩餘機器再也無人問津。經過兩年的研發改良,郝彥波在2010年推出的改良版挖藥機終於受到市場認可,一年賣出13臺,機械作業開始逐漸取代人力。郝彥波再接再厲,陸續發明了深松旋耕機、藥材播種機、藥材烘乾機等機械,獲得11項國家發明專利,累計銷售中藥材農機具4000多臺。

  機械化種植減少了中藥材生產的勞動力投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郝彥波發現,很多種植戶沒有能力購買大型機械,便於2018年成立了淇藝中藥材機械化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進行機械化作業。目前合作社有種植戶300多戶,其中貧困戶169戶,各類中藥材農機具680多臺。

  合作社組建了機械服務隊,社員可以購買農機具交給合作社託管,也可以加入機械服務隊成為一名操作手。謝懷東一家用扶貧產業周轉金購買了一臺挖藥機,兒子謝天彬經過合作社免費培訓成為機械操作手,隨著合作社的機械服務隊到各處作業,每年可收入2萬元。

  每年藥材播種和採挖季,謝懷東一家三口忙得經常見不上面。謝懷東在家經營7畝中藥田,老伴在合作社的中藥材示範園打工,兒子駕駛著挖藥機遠赴遼寧、河北、甘肅等地採挖藥材。辛勤的勞動帶來了紅火的日子,謝懷東一家於2019年順利脫了貧。

  

  郝彥波向中藥種植戶介紹農機具。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成立兩年來,淇藝中藥材機械化種植專業合作社已幫助169戶貧困戶增收68萬元。機械化種植中藥材,不僅幫種植戶過上了好日子,還改變了傳統的藥材種植方式。「村裡的山坡地存不住水,無法種中藥材,種玉米每畝只能收入三五百元。」郝彥波說,「我們發明了全膜覆蓋機,為山坡地覆蓋上地膜保存土壤中的水分,更利於藥材生長。」合作社流轉了320畝山坡地建立中藥材示範園,試驗覆膜播種中藥材的新方式,每畝地比種玉米增收1500元。

  看著鄉親們操作著農機具在田野間忙碌,郝彥波又有了發明創造的新點子。「現有的農機具操作難度大,我正在研發可遙感操作、智能駕駛的智能化農機,使操作更易上手。」郝彥波說,智能化挖藥機預計明年就可投產,智能化播種機目前也在研發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農村一種常見中藥材,每畝利潤七八千塊錢,很適合在北方種植
    在我國北方有一種農作物,在農村種植特別簡單,很多農民在種植中藥材時都會優先考慮,在很多中成藥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這些年,隨著日用化工相關產品的研發利用以及外貿出口的增加,市場對其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每年都在穩步上升。雖然很多地方都在鼓勵農民擴大種植,但是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
  • 11月23日·內蒙古要聞
    據統計,截至11月19日23時,雪災造成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3個盟市18個旗縣4959人受災;倒塌房屋1戶1間,一般損壞房屋1戶1間,6000平方米廠房坍塌,部分牲畜棚圈、種植大棚被積雪壓塌,電力設施不同程度損壞;死亡大小牲畜318頭(只),死亡雞3000餘只。
  • 盟、旗、蘇木?內蒙古地名不一樣
    圖源.shutterstock自1981年後內蒙古實施盟改市以來,哲裡木、呼倫貝爾、伊克昭、昭烏達、巴彥淖爾、烏蘭察布分別改制成為地級市。目前內蒙古仍有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三個地級「盟」行政建制。
  • 內蒙古西烏旗:林地被佔未補償 兩萬四千棵楊樹去向成謎
    內蒙古西烏旗:林地被佔未補償 兩萬四千棵楊樹去向成謎《林權證》是重要的物權證件,記錄效果和《不動產登記證》相同。可是,在內蒙古自治區西烏旗,村民的《林權證》似乎成了廢紙一張。林權證記錄的樹木數量不被認可,去向成謎。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農村有種「扇子花」,根是中藥材,植株可觀賞,樹林間也能種植
    扇子花,顧名思義,這種植物長得像是扇子一般,記憶中,小時候的農村,扇子花只有在樹林裡才有零星種植,偶爾有野生的零星生長,炎炎夏日,上學路上的小夥伴,看四處無人,便偷偷拔掉一棵,掐頭去尾(將分散的尖梢部位掐掉,再將根須去掉),於是乎,一把天然的扇子就做成了,手中搖著這樣一把扇子,走起來搖頭晃腦的,儼然就是諸葛先生再世的模樣。
  • [公告]碧水源: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白音花灌區節水灌溉工程...
    旗人民政府駐天山鎮。阿魯科爾沁旗全旗公路達到1620km,其中國道259km,旗級公路680km,形成了以國、省幹線為主幹,以旗級公路為支線,以鄉級公路為補充的油路交通網絡。另外,阿旗境內有鐵路117.3km。已經通汽車的村莊佔90%,65條客運班線四通八達,交通運輸為阿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 內蒙古地區名字的含義,絕對漲知識!
    烏蘭浩特---蒙語意為紅色的城,故有紅城之稱,得名於其第一任首府之地位。1945年,中國首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爺廟成立了,因其是紅色革命政權,故將王爺廟更名為烏蘭浩特,即紅城。包頭――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意即「有鹿的地方。位於內蒙古中部,是新興的鋼鐵工業名城,有「草原鋼城」之稱。
  • 野草變中藥材,內蒙古草原上到處都是,但很多牧民卻不知道
    農村就是野生樹木花草資源比較豐富,路上、山間、河邊到處都可以看到各種野生的花草,有這樣一種野草,農村的朋友見過的不在少數,但是對於它的價值就不那麼很清楚了,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下這種植物。它的名字叫做長冬草,也叫野棉花、棉花子花等,屬於毛莨科草本植物,高大概在30到100多釐米之間,它的根呈淡紅褐色,枝條纖細,葉片有3片小葉相互生長,它的果期在9到10月份左右,由於它在農村還能用來編製成掃帚,故而它還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鐵掃帚。長冬草開花的時候特別的好看,就好像棉花開的花一樣,它的「野棉花」之名也由此而來。
  • 中藥材品質上乘取決於什麼
    目前我國的中藥企業在藥材種植上是怎麼做的?科技日報記者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採訪。  中藥就是「良心藥」  業內人士表示,中藥產生事關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已經到了危機的邊緣,亟待提高質量標準。  目前我國的中藥檢測標準大部分定性不定量。就是說,中成藥檢測只檢查藥中有沒有有效成份,不檢查有效成份的多少。
  • 中藥材成八井子農民「搖錢樹」
    近年來,八井子鄉積極瞄準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典型帶、科技推、政策扶、基地保」的發展思路,把種植板藍根作為一項富鄉富民的產業來抓,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之路。種植面積呈逐年上升之勢,由1998年試種幾百畝,至2001年年均種植5000畝以上,2002年以來年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成為全國三大板藍根基地之一。
  • 永安滿族鎮農民紮鐵掃帚掃鼓錢袋子
    東北網綏化12月16日電今年,北林區永安滿族鎮3000畝鐵掃帚又獲大豐收。時下,各種植戶正忙著整理加工已經收穫的鐵掃帚,等待各地客商上門收購。  永安村村民康新華原來是種玉米戶,經營著自家分的十幾畝地。從年初忙到秋,也只是弄個孩子老婆的口糧。1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外出,他看到種植鐵掃帚是個致富門路。於是,他回來後,就把決心下了。
  • 中藥材天地網《2020年中藥材行業藍皮書(前三季度)》正式發布
    圖:成都天地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袁橫戈宣講2020年藍皮書       藍皮書從消費端、政策端、工業端、流通端、種植端提取上萬條有效數據,再整理、匯總、多方法分析比較後,通過對產業現象的捕捉,輸出中藥材行業趨勢。
  • 中藥材白芨長根用什麼肥料?葉面噴什麼好?根莖塊膨大用什麼好?
    中藥材白芨以塊莖供藥用,具有止血、消腫、尿血、便血的功效,外用有治外傷出血、燒燙傷的功效。那麼,白芨用什麼肥料根莖塊膨大?白芨提高產量的種植方法有哪些?一起往下看看吧!一、中藥材白芨種植方法中藥材白芨具有喜溫暖、陰涼較陰溼、不耐寒的特點。
  • 據說大部分內蒙古人只知道3個 知道10個以上就是專家!
    「呼圖格沁」產生於清代嘉慶年間,世代口口相傳,連綿不斷,是一種集歌、舞、戲劇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為敖漢旗所獨有,被專家稱為「蒙古族戲劇的起源」。腦閣「腦」是方言,意思是將物品或人高高地扛起,所謂「閣」就是一個捆綁焊接得結結實實的特製鐵架子。
  • 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產銷有路實現多重創收
    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產銷有路實現多重創收。伴隨中藥材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市場價格也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正是在如此可觀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大量採挖野生珍貴中藥材,再加上政府的保護及重視力度不夠,讓這些野生資源越來越少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工種植項目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 伏來旺當選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圖/簡歷)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協內蒙古自治區十屆委員會副主席。  1968.09—1972.09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四家堯公社插隊知青   1972.09—1974.08 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學生   1974.08—1981.01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將軍堯中學、旗團委、旗工會、旗委組織部、旗農業局幹部   1981.01—1986.02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其間:1983.09
  • 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一心一意提供更好服務
    農民是自古以來的中國最重要的一個階層,也是中國立國的根基,農業是中國第一產業,是中國立國的根基,也是中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根基,自然農民、農村、農業這"三農"問題是中國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立國的根本,讓農民發展好、強,也就是使國力強,使國家的凝聚力強,那麼有一個中藥材的種植項目,就是幫助農民朋友們強大自己的,它就是貴州中科農經寶靈聖草金線蓮種植。
  • 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形成中藥材地方標準133項_滾動新聞...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田曉航)記者21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下稱「試驗區」)啟動建設以來,通過實施中醫藥標準化項目,形成中藥材地方標準133項。甘肅是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460多萬畝,素有「天然藥庫」的美譽。
  • ...媒體關注」烏蘭察布日報——大六號鎮:大棚種植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大六號鎮祥輝合作社給她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其收入,又方便其照顧家人,幫助她解決了生活實際困難,也讓其學習到了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像史文華這樣的村民還有很多,合作社提供的務工機會,切實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合作社長期務工的有20多人,季節性務工的有10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能達到3000元左右收入。合作社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致富奔小康有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