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行藏
編輯:微小遊
地點:汝州市風穴寺景區
門票:免門票,憑身份證進入
河南省平頂山汝州市的風穴寺
我這是第二次來了。
上次來的時候豔陽高照。向光的紅磚牆紅得醉人,背陰處的古碑龍影綽綽,那是一種大開大合,古意蒼蒼的感覺。
第一次來看到的古碑模樣,這次已經被蓋上了玻璃罩
這次來呢,天氣多雲,但云層這邊厚點,那邊薄一些,透出不同的亮度,這種天氣下的風穴寺又多出了幾分厚重與神秘。
望見宋代古建真跡懸鐘閣
風穴寺歷來被古建築專家評價為
「中國古建築博物館」
這裡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真跡140餘處,尤其是以「唐塔宋鍾金大殿」為三大鎮寺國寶,還有玉佛殿的漢白玉佛像也是充滿傳奇的色彩。想想看,在古都洛陽,圍繞著一座唐代風格、清代又重建的文峰塔作為靈魂,就配套打造出著名的洛邑古城文化園, 倘若這風穴寺的唐宋元明清的古建築真跡隨便哪個出現在城市區,那會引起怎樣的重視與熱度呢?沒辦法,在日益現代化城鎮化的今天,有歷史的古建築真跡——尤其是完整的地面遺存,是何等的珍貴!
唐代的完整真跡七祖塔——中國現存六座唐塔之一
這不僅是城市曬資本一個虛名,真正有價值的,是這裡能讓每一個華夏子民,感受到真正純粹的中國古建築文化。
當凝視那些碩大簡潔的鬥拱時,沿著的脈絡清晰的搭接層次,你能真切地感覺到那每一根構件對力量的傳遞分擔,每一根都那麼必不可少。不像許多現代的仿製品,僅僅仿製到了清代建築的繁複綺麗的裝飾風格,卻做不到這種大道至簡的簡潔、力與美和諧統一而產生的恢宏與個性。
金代大殿的梁枋與鬥拱
正是因為風穴寺這蔚為大觀的古建築文化與歷史悠久的佛教傳承,為了避免商業化開發掐滅這千年古剎的純淨煙火,讓更多的民眾進入這個佛教文化的大本營和傳統文化的集散地,市領導決定了正式取消風穴寺門票,不做商業開發包裝,終讓這方淨土保持了質樸而厚重。
一進白雲禪寺——也就是風穴寺的大門,迎面就看到了這個垂花門古建築。
風穴寺又名香積寺、白雲禪寺、千峰寺等多個名稱,每個名稱的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或傳說。
中佛殿——鎮寺三寶的金代木構建築真跡。一座座鬥拱結構出踩多重,把簷角遠遠的送出,每根構件受力的均衡,讓木材發揮出了最大的承載潛力,風吹日曬千百年仍古麗錚錚巍然挺立。
中佛殿建於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單簷歇山式建築,它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築。
鎮寺之寶的首位——七祖塔乃是唐代真跡,為九層方形密簷式磚塔,外廓呈梭形曲線,每層均懸掛風鐸。整個塔造型優美,比例勻稱,是中國現僅存的7座唐塔之一。
塔身石匾上還刻著曾經的名字——貞禪師塔。
懸鐘閣——鎮寺三寶之一,建於宋代,閣子中的大鐘重9999斤,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
懸鐘閣基底由石塊壘砌而成,風雨不磨。空中閣子的大門上懸著門匾。有點遺憾的是,今天閣子仍舊不開放,無法登臨更無法聽到鐘聲悠揚。不過很能理解,這宋代國寶真跡如果允許每日隨意攀登,確實不利於保護
繼續向後山行走,就能看到一系列的古建築真跡。
觀音閣
漣漪亭——是河南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
亭邊的龍泉水質清澈,富含礦物
恩波亭——十二根柱子的碩大亭子,看看這深遠的出簷!猶如欲要振翅高飛的鷹隼~
望州亭——風穴寺的至高點,為明代真跡~
俯瞰風穴寺
高鳥飛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