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
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這件作品是已知僅存兩幅蘇軾傳世畫作之一,想一睹該國寶風採的觀眾要記好國寶 " 駕到 " 遼博時間。
據介紹,《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院,是蘇軾晚年書法精品,包括《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這件國寶級文物有著諸多特點,它前後總計 680 餘字,為蘇軾存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正文單字大小約如古錢,結體略扁,呈左低右高之勢,下筆從容,行筆流暢中見穩重,通篇精氣內蘊,隱現汪洋浩蕩之象。
兩篇文章均以 " 酒 " 為題," 洞庭春色 " 是以 " 黃柑 " 即柑橘釀酒;" 中山松醪 " 是以定州一帶的松樹枝幹結節釀酒。蘇軾尤其偏愛《中山松醪賦》,曾多次抄錄,據說有數十卷之多,但目前所能見到的真跡惟有這一卷。
關於這件文物最終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院也有著曲折的故事,它在清末入溥儀之手,被其攜至長春小白樓,日本戰敗投降後散入民間,於 1982 年發現於吉林市五中劉剛老師家中,後轉讓與吉林省博物院。
雖然這件國寶級文物已經撤展,但是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還將有重磅國寶級文物與觀眾見面,那就是《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這件作品是已知僅存兩幅蘇軾傳世畫作之一。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為北宋蘇軾創作的絹本水墨畫,正是其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現藏於中國美術館。其採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整幅畫作以瀟湘二水的交匯點為中心,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近水與雲水、蹲石與遠山、筱竹與煙樹產生強烈對比,讓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
這件國寶級文物將於 2021 年 2 月 2 日亮相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展出至 2021 年 3 月 2 日。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朱柏玲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