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文脈所系

2021-01-09 澎湃新聞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文學是最值得自豪的瑰寶。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分三個展廳,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遼博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觀眾見面。那麼,這三大展廳是如何陳設與布展呢?

澎湃新聞獲悉,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垂千載」即從「文脈所系」開始。可以說,無論是文物書畫,還是古籍,「文脈所系」正是這一展覽的核心所系。​​​​​​

展出現場 瀋陽網 圖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 遼寧博物館 圖步入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廳,一張設計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猶如一紙巨大的書畫長卷緩緩鋪展開來,無論是片紙片金的清宮舊藏唐代韓愈詩文集《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還是在書跡中品賞蘇東坡與友人泛舟江上的詩畫天地,都讓觀眾一步步走近唐宋八大家質樸平實而又超逸的中國文化的境界。

宋刻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遼寧博物館供圖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12月2日的展覽開幕式上表示,「唐宋八大家是中國文學史的高峰,他們先進的古文運動,兼有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雙重意義。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弘揚和宣傳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生平事跡和家國情懷,對於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開幕式現場 遼寧日報 圖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蘇軾、蘇轍、蘇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韓柳歐王曾三蘇」概括。

「唐宋散文八大家」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介紹說,唐宋八大家是一個文學概念,這次用文物展覽的形式把唐宋八大家呈現給觀眾,可以說是創新,「這次展覽中我們在策展理念上有很多創新,遼博收藏有不少國寶級文物,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觀眾見面。」

「文垂千載」展廳現場 遼寧博物館供圖

展覽現場遼寧博物館供圖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分為三個展廳,分「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每個部分下又設立若干單元,展出了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再輔以視頻等多種方式介紹「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傳遞他們的精神世界。

對於此次展覽的展品陳列,不少觀眾表示十分用心,展陳設計也賞心悅目,更主要的是名跡眾多,「可謂大飽眼福。」

也有藝術界人士表示,用文物或書畫釋讀「唐宋八大家」,難度很大,從呈現的作品看,策劃確實用心,「不過個別展品的貼切性還值得再斟酌,如果展品選擇更貼切一些或許會更加出彩。」

展廳現場。第一部分文垂千載:呈現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

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文學是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先秦時期,文學還沒有獲得獨立的地位,概念也很多義、模糊。兩漢以來,才漸漸擺脫經學附庸地位而獨立,其審美特質得以彰顯。魏晉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的地位逐漸被承認,「建安文學」引領一時。魏晉時期是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鼎盛的時期,文向詩靠攏,出現了詩化的駢文,由於堆砌辭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文體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

「唐宋八大家」有感於魏晉六朝以來駢體文內容空虛、形式浮靡的不良文風,提出恢復古文文風,繼承周秦兩漢的散文文風,自由、樸素、不受拘束,文章不刻意要求辭藻華麗,而是求立意深刻,內容有益世道,從實際出發,主張文道合一,即「文以明道」。韓愈的理論得到了柳宗元的支持,北宋六家緊隨其後,他們一起帶領唐宋文風走進了新時代,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學風尚,使散文重新走上了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的道路。此後「唐宋八大家」古文熠熠生輝,影響直至今日。

唐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燦爛時代,李唐王朝開疆拓土,在國力強盛的大背景下,唐文化呈現出異彩紛呈、兼容並蓄的宏大氣象。這也是一個詩歌創作空前活躍的時代,可謂群星璀璨,照耀古今。與含義闊大、氣象萬千的唐詩不同,兩宋繪畫富於瀟灑高邁之氣與優雅細密、溫柔恬靜之美,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同時宋代制瓷工藝也達到了繁榮昌盛的時期。

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局部此次展覽的第一部分「文垂千載」即從「文脈所系」「古文生輝」「雄唐雅宋」三個單元,以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唐風圖》、南宋高宗趙構《章草書洛神賦》、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元刻蘇轍《東萊標註潁濱先生文集》、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北宋景德鎮窯影青瓷刻纏枝花紋執壺等國寶級文物,輔以新媒體的形式講述唐宋八大家倡導古文運動的文學背景、文學風尚及取得的文學成就。

其中,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繪人物、山水、龍魚、車馬、神物,小楷書賦文於畫面空白處,本卷是目前所知六卷《洛神賦圖》中唯一在畫面中書寫有賦文的宋摹本。人物細緻生動,衣紋秀逸,山石以勾染為主,樹木多夾葉,稍加點染,很大程度保留了顧愷之繪畫的藝術特點。南宋初藏於內府,明代經葉鈳、項元汴等遞藏,清初經王鐸、梁清標遞藏,後入內府,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顧愷之(約345—409),字長康,小字虎頭,無錫人,博學多才,擅繪畫,人物畫尤具點睛之妙。

《宋人仿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局部)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繪夏日山林景色,峰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山林清曠。繪畫技法以勾、擦、染為主,還未顯現出典型的皴法。據南宋向水在跋文中敘述,此卷曾為宋英宗時樞密副使呂公弼所藏,後歷賈似道、鮮于樞、吳用誠、項元汴、梁清標收藏,後入清內府,《石渠寶笈》著錄。

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 局部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毛詩唐風圖》以《毛詩·唐風》十二首詩為題材,趙構書詩,馬和之繪畫,各幅相間。書法端謹有致,筆法老勁。繪畫構圖洗鍊,線條簡潔。此卷南宋時為曾覿收藏,入明經嚴分宜、韓世能、項子京等遞藏。清代先後歸耿昭忠等收藏,後入內府,經《石渠寶笈》著錄。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毛詩唐風圖》 絹本 設色 手卷 縱28.6釐米 橫827.1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趙構(1107—1187),即南宋高宗皇帝,字德基,在位三十六年,留心書畫,書法用功尤勤,對南宋君臣書法影響尤大。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另一件趙構的書法作品《章草書洛神賦》。

《章草書洛神賦》為趙構退位隱居德壽殿時章草書曹植《洛神賦》全文,格調古樸,運筆沉穩圓厚,草法謹嚴又富於韻致。字間不互相連接各自成形,但筆意貫通,仍有渾然一氣之感。曾經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張醜《清河書畫舫》、汪珂玉《珊瑚網》,清顧復《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及《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遼寧省博物館藏宋刻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韓愈詩文集,為韓愈門人李漢所編,全書散文三十卷,詩賦十卷,又宋人輯《外集》十卷。朱熹校理本韓集是韓愈文集中最重要、最權威的版本,此臨江軍學本是宋代軍學本之上品,可勘明清傳本之訛誤。本集為清宮舊藏,經《天祿琳琅》著錄。

「德行篤定」部分

德行篤定:講述唐宋八大家的人生經歷

「唐宋八大家」每個人都飽經滄桑,幾度沉浮。他們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但在從容與自信中,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在浩如煙海的文學著作中,八大家的傳記,對其成敗得失的評價和論述,不計其數。但透物見史,八大家的文章、人生經歷和遺留至今的書畫,卻刻畫著他們的高風亮節和光明磊落,展現著他們的人生軌跡與精神風貌,讓人們領略他們的人生高度和人生智慧。

宋拓 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德行篤定」這一部分分別以「豪健雄放」「枯淡崔嵬」「一代文宗」「語不徒發」「觸處生春」「汪洋澹泊」「超軼群妍」「不世之傑」八個單元,展現北宋徽宗趙佶《(傳)王濟觀馬圖》、東晉佚名《小楷書曹娥誄辭》、元趙孟頫《行書歐陽修秋聲賦》、宋拓 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明仇英《赤壁圖》、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2020.12.2——2020.12.22展出)、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2021.2.2——2021.3.2展出)、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元趙雍《墨竹圖行書王安石鐘山即事詩》等國寶級文物,再輔以幾件當代的碑刻拓片來講述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不盡相同,卻又都飽經滄桑、幾度沉浮的人生經歷。

其中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作於北宋紹聖元年(1094),是蘇軾晚年書法精品。前後總計680餘字,為其存世墨跡中字數最多的一件。正文單字大小約如古錢,結體略扁,呈左低右高之勢,下筆從容,行筆流暢中見穩重,通篇精氣內蘊,隱現汪洋浩蕩之象。卷後有元張孔孫,明黃養正、李東陽、王穉登、王世懋、王世貞,明末清初張孝思等諸人跋,《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局部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此帖行書68字,記載蘇軾與友人通信商量買田之事,字形結構雖鋒芒畢露,但又不失敦厚樸實,尚有《蘭亭》的筆意,又超越於刻意鍛鍊。略顯剛柔相濟之態,筆意婉轉,格調淡然,恰好能體現作者意欲歸退卻懷揣不安的心境。此帖經元郭畀、陸友,明沈周、崔深、項元汴等收藏,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以極富層次感的筆墨表現了近景拳石疏竹的雅逸清雋,遠景山水的煙靄朦朧,讓人在咫尺畫幅內如閱千裡江山,是以竹石山水寄託文人精神情懷的典範之作。圖左下位置有元代楊元祥題跋,拖尾有葉湜、錢復等元明題跋凡26家,題跋文字三千餘言。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傳)》(局部)1961年,鄧拓以《燕山夜話》所得稿費,加上變賣了手中24幅古畫所得的款項,從白堅夫手中購得,並寫《蘇東坡〈瀟湘竹石圖卷〉題跋》一文, 1964年,鄧拓將之捐獻給中國美術館。與此前拍賣場出現的蘇軾《木石圖》(傳)一樣,此圖也一直存在真贗爭論。

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 紙本 行書 手卷 縱50.25釐米 橫1024.7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行書王安石《題侍郎山水》《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示元度》《奉酬約之見招》4首古詩,是鮮于樞為方君錫所作,時年46歲。此卷字體結構嚴謹,筆力飽滿,筆法清爽勁利,行筆瀟灑自然,氣勢雄偉跌宕。原藏方君錫家中,後落入吳澄手,明初入藏興化府儒學等處,入清後進入內府,經《石渠寶笈》著錄。鮮于樞(1246—1302),字伯機,號困學民,漁陽人,寓居揚州。官至太常寺典簿。能詩賦,精鑑賞,擅書法,行、草皆工,與趙孟頫齊名。

仇英《赤壁圖卷》(局部)明仇英《赤壁圖》此卷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畫蘇軾攜友泛舟夜遊赤壁。本幅布局爽朗、明媚,用筆工細綿密,敷色淡雅清麗,技法純熟穩健,具有筆致墨韻,為仇英佳作。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擅繪畫,尤工仕女,偶作花鳥,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家國情懷:唐宋八大家對人文理想的堅守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裡,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唐宋八大家」作為中國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在對儒家道統的維護,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文理想的堅守,對國家統一和民族大義的維護上,始終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至今仍滋潤著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家園。

「家國情懷」部分以「文以明道」「修身以學」「孝慈齊家」「為政以德」「心憂天下」五個單元,展現南宋佚名《摹孝經圖》、南宋朱熹 《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南宋高宗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元趙雍《澄江寒月圖》、南宋馬和之《月色秋聲圖》、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圖》等國寶文物,來呈現唐宋八大家對人文理想的堅守。

南宋 佚名《摹孝經圖》(局部)其中南宋佚名《摹孝經圖》畫根據儒家經典《孝經》所繪,計十八章,內容主要論述封建道德,宣揚宗法思想。此卷經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孫承澤及《石渠寶笈》皆以為褚遂良書、閻立本畫,鑑定組定為南宋人作。從避諱字來看,「敬」「讓」二字均未缺筆,而第十六章「慎」字缺筆,避南宋孝宗趙昚諱,第十七章「匡」字亦缺筆,可見此卷最早應為南宋孝宗時所作。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是傳世的《毛詩圖》各卷中較好的一卷,其人物的畫法和形象特徵與《唐風圖》基本一致。每段高宗正書在前,馬和之補圖其後。由於卷中多以祭祀活動和場面為主,所以作者有意突出其莊嚴肅穆的氣氛。宋元時收藏不詳,元明之際曾入洪武內府,又先後歸朱棡和項子京收藏。入清經安歧和梁清標所收藏,後入清內府。曾著錄於明顧復《平生壯觀》、清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

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由《復允夫糾掾書》手札和《大學或問誠意章》文稿組成,運筆迅疾,前後呼應,轉折自如,行筆中稍斂筆鋒,摻以隸意。卷前有佚名繪肖像,卷後有元朱公遷、明文徵明等11人題跋。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人,寓居建陽。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官至煥章閣待制,為南宋理學的奠基人和發揚者。書法早年學鍾繇,善行草,尤善小字,書風沉著典雅。

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遼寧省博物館藏

朱熹書翰文稿卷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是馬麟的傳世名作之一,以傳神之筆再現了南宋時杭州西湖的夏日盛景。圖繪柳岸、橫橋、遊船,湖中荷花吐香,沁人心脾。橋上士人信步,碧波之上舟船穿梭,水鳥或飛翔或遊弋,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此圖對景西湖寫生,景物遠近和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卷後有清高士奇跋,曾經《石渠寶笈》著錄。馬麟(生卒年未詳),錢塘(今杭州)人,「南宋四家」中馬遠之子,畫承家學,用筆勁挺,畫風秀潤處過於乃父。

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局部

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局部在展覽的尾廳,還設置了「文創產品售賣區」,力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衍生品和品種繁多的展覽出版物,讓觀眾留住對展覽的記憶。隨著展覽的開幕,面向公眾的學術講座,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製作精良的展覽圖錄、特色鮮明的文創產品也會陸續和廣大觀眾見面。同時,還將舉辦「唐宋八大家」文創大賽,並擬於展覽中期組織召開「唐宋八大家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遼寧省圖書館、瀋陽故宮博物院、旅順博物館、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柳宗元紀念館等單位協辦。

據介紹,本次展覽已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

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3月2日。

展覽現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文脈所系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分三個展廳,共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遼博有30多件文物首次和觀眾見面。那麼,這三大展廳是如何陳設與布展呢?  澎湃新聞獲悉,其中第一部分的「文垂千載」即從「文脈所系」開始。可以說,無論是文物書畫,還是古籍,「文脈所系」正是這一展覽的核心所系。
  • 國寶文物如何呈現「唐宋八大家」,遼博公布「山高水長」目錄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韓柳歐王曾三蘇」概括。展覽現場清 唐宋八大家像 (從左到右依次而下為:韓退之像、柳宗元像、歐陽修像、蘇洵像、蘇軾像、蘇轍像、曾鞏像、王安石像) 國家博物館藏據主辦方介紹,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文學以先聲和先行的作用推進時代發展。
  • 「唐宋八大家」今起展出:品讀韓愈和蘇軾的時代
    澎湃新聞獲悉,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的主題文物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今天起在遼寧省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展廳場景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 北宋雜談:遊俠蘇洵,少年不羈,中年發奮,終成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我們都對「一門父子三詞客」的三蘇非常熟悉,尤其是蘇東坡,寫下了非常多有名的詩詞。作為蘇軾的父親,蘇洵少年時是個遊俠,放蕩不羈,等到年紀中年才發憤圖強,寫出好文章,最後入選唐宋八大家。少年蘇洵就是這樣的少年,仗著家大勢大,變得叛逆放蕩,不但不好好學習,還熱衷於學習劍術,遊走四方。蘇洵成為啃老一族後,有數十年的時間奔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謂之遊學,其實就是遊玩。等到二十七八歲的時候,眼看就要三十而立了,蘇洵遭遇了落榜的命運。作為官宦之家出身的蘇洵,肯定是受不了落榜這樣丟人的事情,於是開始發奮,努力學習。
  • ...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明年2月2日將亮相「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何詩歌很少選入課本?原來是不敢用
    眾人只知韓愈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卻少知他還有「文章巨公」與「百代文宗」之名,更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又是「廣東古八賢」之一,死後被追諡為「文」,史稱韓文公,又稱韓昌黎。在唐宋歷史上,韓愈的文名是最響亮的,然而在他現存的700餘篇詩文中,被選入課本的卻是寥寥無幾:文章尚有《馬說》、《師說》,而詩歌好像僅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與「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二首。作為唐宋文壇的領軍人物,為何課本卻不喜歡他的詩?
  • 熵基科技雲上展廳讓你和產品、方案零距離接觸
    #熵基科技#熵基科技搭建的線上展廳共分為四個板塊,分別為雲展廳、直播間、明星產品、套包專區,旨在全景式的展現當前熵基科技全系列產品以及核心解決方案,充分凸顯其在生物識別核心技術賦能、智慧出入口「人、車、物」軟體平臺賦能、ZKTeco+智慧辦公雲平臺賦能三大業務領域的發展成果。
  • 興安縣靈渠展示中心(興安博物館)開館 有1個序廳5個常設展廳
    建築包括1個序廳、5個常設展廳、1個臨時展廳、庫房、多功能報告廳、遊客服務中心、會議室以及辦公區等。展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其中,一樓為靈渠展示中心,按照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採用多種先進展陳手段進行展示,分為開山鑿渠、千秋偉業、灕湘風韻、情系靈渠四大單元,重點突出靈渠的歷史文化價值。
  • 書法家如何挑戰中華藝術宮八米高的展廳?來看鮑賢倫的答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林梢青如果一位漢代的書法家想在巨大的摩崖石刻上留下書寫,他該如何選擇內容與風格?有一點是一定的,周圍的地理環境會對他的作品產生重要影響。一千餘年過去,當今天的書法家在為藝術館構思作品時,落筆時內心所真正關聯的,也並非是眼前的紙張,而是展廳那面巨大的牆。
  • 城市文脈豈容「非文物即可拆」?
    「虹口徵收」紅圈遍布的外牆,一條簡易的封鎖線,兩道鎖加持的黑色鐵門,坐落其中的「海乃家」正靜靜等待著自己的最終命運——被保留還是被拆除?「海乃家」,是上海迄今發現的最大日軍慰安所。虹口區新聞辦負責人回應稱,很早就知道海乃家及其原來的用途,但是它並不是文物保護建築,也不在歷史性建築的登記名單上,所以拆除不存在任何問題。
  • 2018重慶小學必備文學常識積累:唐宋時期
    2018重慶小學必備文學常識積累:唐宋時期   由於隋代十分短暫,文學的發展也不夠典型,所以我們直接進入唐宋時期   1.初唐四傑指()、()、()、()   答案.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   2.「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這裡的「李杜」指的是()和()。
  • 瀋陽黨建展廳設計方案該如何評斷好不好!
    瀋陽黨建展廳設計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莊嚴的,大部分為紅色風格,對於許多展廳公司來說,紅色文化展廳設計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風格中,那麼專業的展廳公司如何能在統一的紅色風格中脫穎而出呢?怎麼能讓黨建展廳做到有內涵有深度呢?接下來悅揚傳媒就跟大家聊聊,如何評斷黨建展廳設計方案好不好!
  • 生產現場如何管事:方法、環境、信息和時間的管理要點與方法
    大家好,我是許栩,歡迎來到我的專欄《生產現場管理基礎知識與技能》,本篇是專欄的第4篇文章,生產現場如何管事。前兩篇文章,我分別介紹了生產現場如何管人、生產現場如何管物,本文,我接著講解生產現場管什麼的第三部分,生產現場如何管事。
  • 假如江南文脈能用一種顏色來描繪——
    正如《收穫》文學雜誌主編程永新所說,現代漢語建立在普通話的基礎上,小說則是語言表達的一種藝術方式,南北方差異不僅表現在文字裡,也表現在敘事倫理、比喻、情感表達方式乃至心理活動的構成中。「這其中的區別顯而易見,不僅是以往批評家所概括的南方作家筆下陰柔的氣氛和意象等,其還有很值得探討和觀察的。」
  • 顏華火龍果酵素酒丨中國八大名酒
    後來這八種就一起成為了約定俗成的中國八大名酒。今天顏華火龍果酵素酒聊一聊中國八大名酒的特性和優點。1.茅臺酒:它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也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茅臺酒特點為「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風格來自於歷經歲月積澱而形成的獨特傳統釀造技藝。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余光中: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我們不妨看看白先勇和余光中是如何評價餘秋雨的。白先勇認為餘秋雨的散文在當代成就最高,他是這樣說的:「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國華人社區的讀書會讀得最多的作品。他創造了中華文化在當代世界罕見的向心力奇蹟,我們應該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 江蘇文脈工程交出亮眼「期中成績單」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編纂出版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組織編纂出版《江蘇文庫》這樣的地方歷史文獻,不僅對延續地方文脈、弘揚地方文化具有重要價值,也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寶貴的地方經驗。程章燦介紹,2020年「文獻編」中「經部」推出的《陸氏草木鳥獸蟲魚疏疏》,《江蘇文庫》所採用的是清代揚州學派代表人物焦循的親筆稿本,現收藏於南京圖書館;「文獻編·史部」中的《資治大政記綱目》,作者姜寶是明代的江蘇丹陽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 木木美術館給了8位收藏家一人一間房,各自布置了一個藏品展
    但我們如何讓最大規模的受眾看到我們收藏的藝術?這個星期五木木美術館開幕的新展覽,為分享收藏提供了新的可能。這個展覽造了很多房間,8位收藏家每人分一間,自己來安排布置,不僅有藝術品,還有各種生活擺件,共同打造了一個充滿自己藏品的小天地。
  • 專家批駁"屬羊命不好" 系因慈禧屬羊而世人惡之
    原標題:專家批駁"屬羊命不好" 系因慈禧屬羊而世人惡之  北京晨報訊 (記者張璐)「『十羊九不全』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十二生肖均有吉祥寓意。」昨天,理論家走基層活動走進廣內街道,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民俗專家趙書 「羊年說羊」,向居民講述了中國源遠流長的年文化和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