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宋八大家,我們都對「一門父子三詞客」的三蘇非常熟悉,尤其是蘇東坡,寫下了非常多有名的詩詞。作為蘇軾的父親,蘇洵少年時是個遊俠,放蕩不羈,等到年紀中年才發憤圖強,寫出好文章,最後入選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文人受李杜的影響頗深,尤其是李太白仗劍走天涯的事跡,更是激勵了不少年輕人的豪邁氣概。少年蘇洵就是這樣的少年,仗著家大勢大,變得叛逆放蕩,不但不好好學習,還熱衷於學習劍術,遊走四方。蘇洵成為啃老一族後,有數十年的時間奔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謂之遊學,其實就是遊玩。
等到二十七八歲的時候,眼看就要三十而立了,蘇洵遭遇了落榜的命運。作為官宦之家出身的蘇洵,肯定是受不了落榜這樣丟人的事情,於是開始發奮,努力學習。他先是燒掉了以前寫的文章,表示要重頭來過,之後苦讀論語史記,諸子百家,甚至能夠倒背如流。從這可以看出蘇洵確實是痛改前非,開始認真讀書了。
有了輸入就有輸出,認真讀書後的蘇洵寫的文章也變好了,不再是他燒掉的那種普通文章。他寫出的論政文章得到了很多當權者的認可,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恰逢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前往京城應考並中了,於是皇帝對蘇洵來了興趣,讓他也來考試,結果蘇洵拉不下臉面,撒謊說有病去不了。
雖然兩位兒子的成就比自己來得快,但蘇洵還是沒有被埋沒,他得到了權臣韓琦的舉薦,被任命為一個縣的主薄。有意思的是,直到他的仕途結束,蘇洵的官職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完全比不上自己的兒子蘇軾。所以,蘇洵在仕途上稱不上成功,但是在文學上,他卻是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寫的文章被廣受認可。
蘇洵最出名的一篇文章就是《六國論》了,在我們的課本上就有這篇文章,當時還被要求全文背誦。而在當時,蘇洵的這篇文章被拿出來與賈誼的《過秦論》相提並論。由此可見,蘇洵在文學上已經取得了成功,獲得了當時文學屆的認可,這也是他能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之一。
其實,小編覺得蘇洵還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那就是培育了蘇軾和蘇洵這兩位兒子。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少年的宿老泉雖然放蕩不羈,但好在浪子回頭不晚,終是肯低下頭苦讀,相信這些都影響了蘇軾兩兄弟。也正是蘇洵的教導有方,讓這兩兄弟在文學上取得了不低於父親的成績,成就了「一門父子三詞客」的美名。
少年啃老做遊俠,中年回頭髮奮讀書,晚年仕途做小官,這就是蘇洵的一生,後世還被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雖然沒有波瀾壯闊,但卻精彩紛呈,給當代的我們帶來了正的能量。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