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當代文學家,餘秋雨是繞不過去,無論你喜不喜歡他的作品,他的散文都是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我相信再過個幾百年之後,他的作品依舊會有人讀。
他的小說儘管不出名,一部長篇《冰河》毀譽參半,但散文卻是真正大家手筆,無論是早期的《文化苦旅》,還是後來的《山居筆記》,都是經典之作,裡面的每一篇都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很多人對於餘秋雨的評價是很不負責任的,不能因為他的私生活就否定了他的成就,這樣的評價多多少少帶點個人情緒,沒有從作品出發。我們不妨看看白先勇和余光中是如何評價餘秋雨的。
白先勇認為餘秋雨的散文在當代成就最高,他是這樣說的:
「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國華人社區的讀書會讀得最多的作品。他創造了中華文化在當代世界罕見的向心力奇蹟,我們應該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從這句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得出,白先勇是非常欣賞餘秋雨的,另外他還說餘秋雨的散文重塑唐宋八大家,意思就是說餘秋雨的才華堪比唐宋八大家。從某個層面來說,雖然餘秋雨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高度,但他的作品放在當下,卻是獨樹一幟的。
余光中則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那麼在余光中的眼中,餘秋雨散文的水準是和朱自清和錢鍾書是一樣的,這一評價非常到位,讀過餘秋雨散文的都知道,他的文風清新脫俗,寫得也是很有韻味,每一篇散文都是從文化的大框架出發,不僅思考了文化,同時也重新定義了歷史,這在文學史上確實是獨一份。
餘秋雨的散文有一種獨特的情懷,那就是尊重文化,敬畏文化,對於一個有良知的人來說,應該是要做到這些的。讀餘秋雨的散文,能讓人自然而然的去思考,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一扇門,進去之後,自然會參觀裡面的風景。
無論是《文化苦旅》還是《山居筆記》讀完之後都會感慨餘秋雨是一位真正的學者,是一位思想家,文章寫的是行雲流水,生動有趣,同時又不失內涵。他寫一篇文章,都要去實地考察,為的就是呈現出文學的真實性。
散文的創作很講究,同時也很靈活,怎麼寫都可以,但一部有內核和乾貨的作品才是真正能打動讀者的,餘秋雨就是這樣,在寫作手法上他也有所突破。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暢銷至今。推薦《文化苦旅》的原因很簡單,餘秋雨特有的輕快筆調寫作,不會讓你感到晦澀難懂,輕鬆中帶領我們暢遊在歷史長河中。餘秋雨不光用眼睛來欣賞,他還把對歷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到其中。
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借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
余光中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白先勇說:「餘秋雨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或者說,他重塑了唐宋八大家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金庸則把他和魯迅並立,「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文化苦旅》中的不少篇章,被選入到語文教材中,也是中小學的閱讀推薦書目,這也讓餘秋雨的文字影響了一代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