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是生育高峰期,預計全國每年出生人數2000萬左右

2020-11-30 民主與法制網

  新年前後是二孩出生的高峰期。圖為在安徽省阜陽百佳婦產醫院病房內,5歲的凡若雯來看元旦出生的小妹妹。
  王 彪攝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以來,至今已滿一周年。「全面二孩」是繼「單獨二孩」之後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完善,是中央基於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政策落地後,我國人口出生走向如何?遇到了哪些新挑戰新問題?從今天起,我們推出「二孩政策一年追蹤」系列報導,近距離探問「全面二孩」給中國社會和家庭帶來的影響,敬請關注。

  ——編  者

  

  ■一年間多出生100餘萬人,產科床位緊俏

  2016年出生人口預計超過1750萬,大致相當於2000年前後的出生人口規模,與全面二孩政策出臺時的預判基本吻合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第一年,加上又是猴年,孕婦比往年要多。找熟人、半夜刷屏掛號成了不少孕婦建檔的方式。北京市朝陽區某事業單位職工楊女士找了人,才在一家知名大醫院建上檔。在北京某醫院掛號大廳,一位懷孕約7個月的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半夜在微信上掛到號的。

  月嫂、月子中心也跟著火爆起來,價格水漲船高。記者在醫院旁邊找了某家政公司,接待人員說,月嫂價格從8800元到15800元不等,全都有證,金牌月嫂價格最高。一家位居北京東五環的月子中心,價格為68000元,工作人員稱這個價格在業內只能算中等水平。

  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三甲產科專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的分娩量一直高居榜首。在過去的一年裡,醫院每月迎來1200至1400名新生兒,12月份出生人數最多,2016年全年分娩量比2015年增加22%。

  1月5日,該院開設南院區,將大部分婦科業務遷至南院區,騰出空間給產科。據院長助理徐銘軍介紹,該院此前已騰挪部分閒置新生兒科、與產科有關的急診科床位50張,每月增加300名建檔名額。招聘、抽調人員充實產科,建立院內多學科聯合會診制度和團隊,全方位應對生育高峰。

  據統計,2015年11月以前,北京市每月孕婦建冊人數平均不超過2萬人。2015年12月起,連續數月建冊人數在3萬人左右。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市醫管局局長於魯明介紹,市醫管局推動北京友誼醫院等12家市屬助產機構調整增加產科床位340張。

  北京只是一個縮影,去年各地二孩相繼出生,帶動全國出生人口比2015年多了100萬人以上。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根據計劃生育、住院分娩統計和各省出生人口與孕情資料綜合研判,2016年出生人口將超過1750萬,大致相當於2000年前後的出生人口規模,與全面二孩政策出臺時的預判基本吻合,比2015年多出生100餘萬人。

  ■高危病例增多,醫院全員忙翻

  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人群中,35歲以上的女性佔了2/3,屬於高齡產婦,加上一半是剖宮產後再孕,增大了孕產風險

  在廣州一家國企工作的張瑜已有一個5歲兒子,去年懷上了二孩,還有兩個月就要生了。張瑜36歲,臨床上屬於高齡孕產婦,比懷一胎時多做了不少檢查,比如唐氏篩查、糖耐受量檢查等,還要時刻注意飲食,不能長得太胖,就怕患上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

  像張瑜這樣的高齡孕產婦是醫院「重點關照」的對象,也是「全面二孩」的主要生育人群。數據顯示,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女性中,35歲以上的佔了2/3,給孕產安全帶來很大風險。

  2016年12月15日上午,北京婦產醫院產科主任醫師陳奕和20名同事一起做了一臺艱難的剖宮產手術。來自河北的產婦小朱剖宮產後再孕,當地醫院診斷其為兇險型前置胎盤並伴有胎盤植入,兩天前轉入北京婦產醫院。經過3小時的醫護全力搶救,小朱終於娩出胎兒,轉危為安。

  徐銘軍告訴記者,二孩生育高峰到來,該院接診的高危產婦大量增加,佔比超過80%。「全年開展產婦大搶救約270多次,最高齡產婦達到53歲。雖然沒有發生一例孕產婦死亡,但是醫院的壓力相當大。」剖宮產率全國平均為46.2%,生二孩人群年齡大,且一半是剖宮產後再孕,導致剖宮產率居高不下。

  高齡加上剖宮產因素,增大了孕產風險。陳奕告訴記者,高齡孕婦胎兒發生染色體異常、畸形的機率會增加,尤其是此前有過不明原因流產、胎停育病史的孕婦,孕期容易發生流產,同時容易並發一些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低等。由於高齡孕婦精力、體力均不及年輕孕婦,生產時更可能發生難產,剖宮產機率也會增加。一些高齡孕婦在妊娠期、產後會精神焦慮,甚至患上抑鬱症。

  剖宮產再孕面臨的風險更大。「剖宮產的第一胎,兩年內也不建議懷孕,容易發生子宮破裂。」陳奕說,剖宮產後子宮留下了疤痕,如果疤痕癒合不良,再次妊娠中晚期可能會「撐破」子宮,即子宮破裂,如果胚胎剛好著床在瘢痕上,則更加危險,甚至危及生命。

  徐銘軍介紹,高危病例出現的時候,醫院多學科團隊必須介入,有些學科甚至提前介入。比如失血產婦,麻醉醫師需要提前介入,守護高危產婦生產全過程,熬夜、吃不上飯、加班加點,非常辛苦。

  迎接二孩的婦產醫院,簡直全員忙翻天。然而,這僅僅是開始。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告訴記者,2017年、2018年才是落實全面二孩政策之後的人口出生高峰期,預計每年出生人數2000萬左右。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孕產婦死亡率比往年增加。如何減少高危孕產風險,減少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成為二孩時代的新課題。

  2016年4月,國家衛計委印發《關於切實做好高齡孕產婦管理服務和臨床救治的意見》,要求各地加快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健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轉診、會診網絡,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2017年底前,省級要建立若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市、縣兩級均要建立至少1個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上海市要求全市助產機構均設立產科安全管理辦公室,由分管業務的副院長負責,協調孕產婦救治轉運事宜。

  ■建檔難不會存在太久,2019年之後出生人口規模將恢復常態

  絕對供需緊張疊加結構性因素,使建檔難上加難。如何整合孕前、孕期、兒童保健內容,適應公眾需求,亟待進一步創新和探索

  打算生二孩的家庭都想去最好的醫院生產,以確保母嬰萬無一失。在北京等大城市,絕對供需緊張疊加結構性因素,使建檔難上加難。

  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中國人口學會常務理事楊成鋼認為,我國婦幼健康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產科醫師短缺,尤其是助產士非常短缺,很多產科醫師既當醫生又當助產士。三級醫院技術一般較好,對孕產婦、新生兒健康都比較有保障,所以人們希望到好醫院生孩子。但是從服務可及性來說,一二級醫院應該發揮作用,分流普通的孕產婦,減輕三級醫院建檔負擔。「如何保障服務能力供應,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原新分析,建檔難主要是指優質三甲醫院建檔難。一方面醫院應該挖掘潛力,調劑科室餘缺,增人增床儘量接納。但從長遠來看,建檔難不會存在太長時間,未來產科床位過剩是大趨勢。他說:「事實上,現在出生的仍以單獨二孩為主。很多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人群,需要時間做各種孕前準備,比如停止使用避孕技術等。2019年之後,出生人口規模會恢復常態,年出生人數將逐步減少。」

  「需求是無限的,供給卻是有限的,緩解供需緊張,需要調整政策,及時出臺配套政策保障供給。公眾也應該多了解孕產保健知識,減少高危因素。」徐銘軍說。

  2016年10月,國家衛計委等五部委出臺《關於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 爭取達到每千分娩量產科床位數17張,並提出了分級建檔等分流措施。2016年,已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29.1億元,支持45個市級和202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

  目前,有些地方開始探索整合、配置婦幼健康服務資源。北京在各區縣婦幼保健院設立孕婦建檔服務中心等,協調解決孕婦建檔困難問題;江蘇省組建市和縣、縣和基層衛生機構之間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推動婦幼健康項目分級服務和基層婦幼健康門診規範化建設。

  專家指出,未來如何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兒童保健、兒童計劃免疫和計劃生育內容,如何適應公眾需求、保障人口孕產安全、提供優質規範的優生優育全程健康管理和服務,仍有待進一步創新和探索。

  《 人民日報 》( 2017年01月13日 19 版)

相關焦點

  • 上海今明兩年各增18萬寶寶 出生拐點預計在2017年
    上海人口工作新特徵全市出生人數持續處於高位;外來人口生育數逼近戶籍人口生育數;已婚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略微上升;已婚育齡婦女的綜合避孕率略有下降。東方網10月27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上海今年預計新添嬰兒18萬人,為2000年以來最多,「兔寶寶」的數量將超過「奧運寶寶」、「世博寶寶」,而明年「龍寶寶」預計也將達到18萬人。昨日,市人口計生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全市出生人數持續處於高位,來滬流動人口的生育數量已經逼近戶籍人口的生育數量。
  • 日本新生兒年出生人數首次跌破100萬人
    原標題:日本新生兒年出生人數首次跌破100萬人日本新生兒年出生人數首次跌破100萬人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NHK新聞網12月22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推算稱,2016年一年間日本國內出生的嬰兒數量為約98萬人。
  • 為什麼2018年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200萬?
    黃匡時:回顧歷史,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並不稀奇。2000年以來,我國曾有六次出生人口低於1600萬,介於1500萬-1600萬之間。這些年份分別是2003年的1599萬、2004年的1593萬、2006年的1585萬、2007年的1595萬、2009年的1591萬和2010年的1592萬。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預計在1500-1600萬之間。
  • 我國出生人口持上升態勢 將迎人口小高峰
    會議透露,一個新的出生人口小高峰正如期而至。2014年出生人口達到1687萬人,比2013年增加47萬人;預計2015年受單獨兩孩政策等影響,出生人口將保持上升態勢。考慮到生育政策的逐步調整完善,出生高峰還會延續5年~8年,各方應全力做好公共服務的準備。
  • 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32萬
    本報北京1月20日電(記者董偉)今天,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司負責人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出生人口數據發表評論稱,之前根據全國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和全國婦幼活產統計數據,對2015年出生人口進行了測算,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基本一致,2015年出生人口比2014年有所下降。
  • 2018國民經濟成績單| 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 統計局:人口數據要...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 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1758萬人 二孩佔比過半
    但記者對比發現,與2016年相比,2017年我國新生嬰兒數減少了88萬。據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2016年全國住院分娩嬰兒活產數為1846萬,是自2000年以來人口出生最多的一年,二孩及以上佔去年全年出生人口超過45%。值得注意的是,公報並未公布2017年我國總和生育率數據。總和生育率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的生育子女數,是人口決策重要參考依據。
  • 新年生肖郵票的預言故事:從兩隻猴到三隻小豬,2019年生育政策將...
    不過,我認為2019年很有可能全面放開生育,因為全面二孩實施三年來,除了第一年出生人口增加以外,其餘兩年的出生人口連續下降,去年出生人口更是整整減少了200萬人。」1月31日,人口與生育問題的專家何亞福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口形勢非常嚴峻,儘快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是當務之急。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中國人政策生育潛力估計》中也分析,如果2015 年放開單獨二孩,出生人口堆積與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相比增加100萬左右,超過200萬的可能性很小;如果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補償生育期間,每年會比政策不變多生600萬左右,加上正常出生1500萬,出生人口規模在2100萬人左右(也遠低於翟振武、蔡昉所預測的4995萬、4700萬人),高峰總人口約為14.39 億左右。
  • 有2000萬資產,算是什麼水平?
    全國總共是4.3億戶,可以算出來,全國1000萬資產的家庭總數佔總家庭數量的0.467%,也就是全國99.533%的家庭資產不超過1000萬元。  全國2000萬以上數量的家庭肯定更少了,如果推算的話,可能只佔到2000萬家庭的一般左右,也就是全國擁有2000萬資產的家庭大概在100萬戶左右。
  • 韓國9月新生兒數量創新低 出生率持續低迷
    原標題:韓國9月新生兒數量創新低 出生率持續低迷韓國統計局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9月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2.2%,創韓國1981年按月統計以來9月份出生人口新低。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根據官方數據,韓國今年9月有23566名嬰兒出生,去年同期是24090名。
  • 2019年出生人口僅1465萬,出生人口為什麼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筆者是這樣認為的,2020年的出生人口是不會跌破1000萬的,雖然我們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從80年代的20‰左右下跌到90年代的17‰左右,再下跌到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12.3‰左右,到了二十一世紀進一步跌破12‰,這個過程是逐漸實現的,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是10.48‰,對應的2019年新出生的人口為1465萬。
  • 金豬年生育高峰調查:生個孩子至少花4萬(圖)
    攝影季禾子從「千禧寶寶」到「金豬寶寶」,2000年爭生跨世紀寶寶的擁擠場面,同樣在2007年初就被複製:孕檢、分娩、月嫂預約……處處排起的長隊,已經把吉祥的「金豬寶寶」,同各種各樣的「難」聯繫在一起。在業內人士的預測中,2000年「千禧寶寶」近4.2萬人的出生量和1999年相比高出10%左右的增幅,將在今年再次重現。
  • 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 專家:與公眾對生肖偏好有關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馮會玲)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出生人口1655萬人,比2014年減少了32萬人。專家分析認為,出生人口下降與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公眾對生肖偏好有關,出生人口數量符合預期。  從2008年到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
  • 為什麼你身邊那麼多天蠍座的人|天蠍座|生育|懷孕|星座|已婚_網易...
    ,從1999年11月到2000年10月的數據顯示,仍然是11月為出生的高峰期。[2]出生人數排前十的省份的各月份出生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報告,作者自製圖如果我們再看一下2000年以前的情況,發現還是11月為人口出生高峰期。
  • 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一覽(含歷年出生人口數)
    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一覽(含歷年出生人口數)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全國出生人口為1655萬,比2014年小幅減少32萬。  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認為,在單獨兩孩政策已經實施,並且有一部分單獨兩孩在2015年已經出生的情況下,出生人數不但沒有繼續上升反而略有下降,恰恰反映了人口結構的新變化。  翟振武說,由於生育旺盛期婦女人數的大量減少,我國出生人數出現了回落。
  • 未來5年可能多出生111.54萬個孩子
    未來5年可能多出生111.54萬個孩子     省統計局發布分析稱,「單獨」家庭的二胎生育能量將主要集中在2014-2018年間釋放,明年將達峰值    本報訊 (記者 曾小清 董世梅
  • 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1、出生人口大幅下滑,人口危機漸行漸近2019年出生人口繼續下滑,基本持續創1949年以來新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行後,當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萬,2017、2018年分別降至1723萬、1523萬,2019年再下降58萬至1485萬,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持續消退。
  • 《2020施政報告》香港優才每年配額從1000增至2000!
    報告中明確表示:——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從2020年9月起,每年的配額從原來的1000名增至2000名!今年香港優才進行了2次甄選,共計獲批735個名額,換句話說,在今年年底前,還剩餘1000多個香港優才空餘名額!配額充裕初期,審核也必定寬鬆,如果還沒遞交申請的朋友們,趕快捉住時機啊!
  • 6月15日全球疫情觀察:全球60國確診人數過萬 智利現最大增幅
    本文轉自【海外網】;圖源:美聯社 海外網6月15日電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月15日21時左右,包括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在內的至少10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其中巴西新增17110例,美國新增22757例,印度新增11502例,俄羅斯新增82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