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藍天保衛戰西安發布任務清單 涉及11大類59項

2020-11-25 央廣網

  4月22日,市政府發布《西安市 2019 年藍天保衛戰工作任務清單》,明確11大類59項具體任務。

  「兩高」行業產能控制

  《任務清單》明確了壓減煤炭產能、壓減水泥產能、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或關閉、化工園區整治等具體任務。將對全市煤炭生產企業開展排查,對發現存在煤炭生產的企業依法退出或關閉。完成壓減西京水泥有限公司產能 30 萬噸;制定西安藍田堯柏水泥有限公司到 2020 年底前的產 能壓減計劃,2020 年底停止生產。

  完成陝西魯泰防水保溫工程有限公司、西安林瑞節能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等8 家企業改造、搬遷或關停工作。嚴禁新建新增任何專用化工園區,強化對全市 17個重點建設縣域工業集中區的督導檢查,禁止私自變更集中區使用屬性。發現一家依法依規整治一家。

  工業企業錯峰生產

  按照行業績效排名,分類實施錯峰生產,錯峰生產措施必須細化到企業生產線,並按要求組織實施。對全市涉及水泥(含特種水泥,不含粉磨站)、磚瓦窯(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等重點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工作清單。分行業確定停產、限產企業名單。

  產業結構調整

  制定《西安市 2019 年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方案》,全年分四次組織開展摸底排查;對經整改 後仍不達標的企業列入本地區年度淘汰落後產能工作計劃或工作方案,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

  強化「散亂汙」綜合整治。各區縣、開發區要將「散亂汙」 企業發現、排查納入網格化管理。 6月30日前全市完成不少於 275 戶(50%)的整治任務。

  工業汙染治理

  我市將推進各類園區升級改造、深化工業汙染治理、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並開展火電企業深度治理、工業爐窯專項治理、VOCs 專項整治、燃氣鍋爐綜合整治、燃煤鍋爐綜合整治。

  其中,對不同性質園區加強分類指導,鼓勵創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對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未達到《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相關規定企業,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建立管理臺帳。完成西京水泥廠迴轉窯關停工作。全市所有燃氣鍋爐全面完成低氮燃燒改造並達 到排放標準要求,改造後的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於 80 毫克/立方米。繼續對 35 蒸噸以下燃煤鍋爐進行排查,發現一臺,拆改一臺。

  煤炭管控

  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面,成立專項督導組。開展燃煤散燒治理專項檢查行動,確保生產、流通、使用的潔淨煤符合標準。依法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行為。非採暖季期間,每季度對潔淨煤經營單位組織一次檢查,依法清理取締非定點煤炭銷售網點。

  清潔能源替代

  《任務清單》明確了清潔取暖、發展地熱能、統籌推進「煤改氣」、加快農村 「煤改電」、推進散煤治理、合理布局潔淨煤配送網點、優化熱源點規劃布局、完成城市智能電錶改造、推進農村建築保溫化改造、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等多項任務。

  其中,全市城區清潔取暖達 90%以上,縣城和城鄉接合部達到 70%以上,農村地區達到 40%以上,完成全市民用散煤補貼辦法修訂工作。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大力宣傳峰谷電價相關政策。具備條件的新建建築全部採用地熱能;新建單體建築面積 2 萬平方米以上,有集中供暖製冷需求的,應採用地熱能。

  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於城鎮居民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點推進「增氣減煤」。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設施等可中斷用戶,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項目。

  對已完成城市地區「煤改電」用戶電取暖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因電網負荷無法滿足的,制定提升改造計劃並組織實施。禁止新建燃煤集中供熱站。推動熱電聯產富餘熱能合理覆蓋範圍內的燃煤集中供熱站退出。繼續開展城市智能電錶改造工作,對未完成的區縣,加大督辦力度。

  機動車汙染防治

  我市將加強在用機動車管理、完善機動車 I/M 制度建設、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嚴格新車環保檢驗裝置、柴油貨車繞行西鹹北環線管控、高排放機動車汙染治理、加快油品質量升級。

  在重點路段、區域對柴油車開展常態化的路檢路查,在集中停放地和道路通行地開展監督抽測。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 I/M 制度的溝通協調工作,實現對超標車的有效檢測與維護,嚴厲打擊I站檢測復檢弄虛作假等違規違法行為。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凡達不到《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規定的Ⅲ類限值標準的,6月1日起在城市建成區內禁止使用,10月1日起在行政區內禁止使用。每月至少開展1次在新車銷售、檢驗、登記等場所環保裝置抽查工作,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一致性。累計淘汰國Ⅲ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 37600 輛、老舊燃氣車 8100 輛。

  揚塵汙染治理

  在揚塵汙染治理方面,我市將完成深化「三場(廠)」 揚塵汙染治理、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實施降塵量考核、加強物料堆場揚塵監管、施工揚塵監管、建立標準化揚塵在線監控系統、加強兩類企業堆場揚塵監管、嚴格控制各類工地揚塵汙染排放、加強採暖季施工監管、嚴格道路保潔作業標準、嚴格監管渣土運輸車輛、提高城市道路硬化率、國省幹道和縣鄉公路揚塵監管、加強煤炭存儲揚塵監管等十餘項任務。

  其中,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嚴厲打擊偷採私挖、擅自擴大範圍的違法行為,對現有的3處露天礦山加強監督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依法限期整治,整治完成並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建立市政維護及非市政挖佔工地管理清單,每月30日之前更新,所有符合條件(工期超過 1 個月、佔用面積在 1000 平方米以上)的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

  此外,明確 159 家商品混凝土企業名單,在春秋兩季 加強執法檢查。採取「精細化管理+紅黃綠掛牌結果管理」模式,嚴格控制建設、出土、拆遷工地及「兩類企業」 揚塵汙染排放,嚴格落實「六個 100%」和「七個到位」管理要求。

  每年新增新能源道路保潔車輛(具備吸塵功能)不得低於新增保潔車輛的 50%,逐步淘汰幹掃式老舊設備。

  渣土運輸車輛必須全部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必須保持全過程密閉營運狀態,堅決杜絕超載、 拋撒等現象,每季度至少接受一次全密閉性能檢測,凡不合格的一律禁止營運。

  應急減排

  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細化應急減排措施。完善環境監測監 控網絡。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在春季開展揚塵和工業無組織排放,夏季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夏秋季開展秸稈禁燒、秋季開展工業窯爐、冬防期開展以涉煤汙染和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執行情況等專項執法工作。定期公布空氣品質。並強化科技支撐,開展「一縣一策」科技治霾試點。

  持續深化網格化管理

  4月底前,制定出臺《西安市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管理辦法》;完善鐵腕治霾網格化監管平臺建設,規範網格化閉環處置流程。

  日常督導檢查

  強化環境執法,可採取異地交叉執法、駐地督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未依法取得排汙許可證、未按證排汙的,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加強生態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

  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排放油煙的餐飲單位應全部安裝油煙淨化裝置並實現達標排放,凡達不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 (GB18483—2001)》排放限值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全面治理露天燒烤汙染,嚴防有煙燒烤「死灰復燃」;採取有效措施規範早市、 夜市等流動攤點油煙汙染。

  同時,加強露天焚燒汙染管控,重點區域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重點時段開展專項巡查。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必要時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 記者 康喬娜

相關焦點

  • 打贏藍天保衛戰|1月1日-10日,江蘇發現重點涉氣環境問題25項
    「1月1日-10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各駐市環境監測中心累計出動監測人員140人次,完成檢查177點·次,發現重點問題25項。根據省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涉氣重點排汙單位反饋超標督辦單31條。」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十三五」的「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意味著觸及矛盾和問題的層次更深、領域更寬、要求更高,要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深入「提氣降碳」。2021年,江蘇如何深入打贏藍天保衛戰?省大氣汙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部署了4項重點工作:加快分解年度目標任務。
  • 全面推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實錄(文+圖)
    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甘肅省汙染防治攻堅方案》等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方案》中要求的31個專項行動方案,目前已制定完成並印發實施28項。  一是著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城市空氣品質總體趨於穩定。
  • 2019年陝西平均優良天數為265.3天 西安「氣質」提升
    黨田野 攝   中新網西安3月20日電 (黨田野)記者20日從陝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陝西省13個市(區)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為265.3天,同比增加1.3天。全省主要河流中,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水質繼續保持優。
  • 合肥市財政局:「卯足勁」打贏藍天保衛戰
    合肥市財政局:「卯足勁」打贏藍天保衛戰   今年以來,合肥市財政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積極發揮財政職能,著力在增投入、調結構、轉方式上下功夫,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 ...新成就】碧水、藍天、淨土,六字告訴你這5年鐵嶺環境拾掇啥了……
    截至2020年8月,我市10個國控斷面水質提升30個百分點,達標率90%,較去年同期地表水質達標率上升10%,全面消滅劣V類水質。全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釗賢:打好升級版汙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
    青島市著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實現持續改善。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2020年,青島市空氣品質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多項指標創近年最優水平,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天」更多了,朋友圈曬「青島藍」也成為一個常態。「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5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31天,在山東省、全國北方城市都居前列。」
  • 宜昌這樣解讀碧水藍天
    建立長江大保護聯動執法機制,統籌市直和中省在宜涉江監管部門的執法力量,實現巡查全面覆蓋、執法快速響應,查處無縫銜接。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市內183條河流、11個湖泊實現了管理全覆蓋,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完成流域立法,2018年市人大頒布實施了《黃柏河流域保護條例》。
  • 11月北京PM2.5首次進入「30+」,歷史同期最好
    11月份,北京市全面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聚焦重型柴油車、揮發性有機物(VOCs)、揚塵和汙染應急應對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及年度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收官
  • 全國首份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爐 涉13個門類31個行業
    原標題:全國首份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出爐 涉13個門類31個行業 共159項特別管理措施9日,上海正式發布全國首份服務貿易領域負面清單,共列出159項特別管理措施,涉及13個門類,31個行業大類,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 截至今年11月15日 遼寧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66天
    11月27日,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全省的環境數據。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6%;優良天數266天,同比增加8天。經過治理 遼寧空氣品質整體改善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建立了重汙染區域整治機制,按照空氣品質排名,將21個區域劃為重汙染區,全面分析汙染原因、細化治理措施、嚴格治理管控,並實行動態更新;大力實施火電和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將淘汰燃煤小鍋爐納入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工作;開展了揮發性有機物攻堅行動,排查確定650家重點管控企業、48個工業園區和7個產業集群清單
  • ...答卷|石景山2020年1-11月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49天,同比增加21天!
    首次動態進入「30+」2020年1-11月石景山空四項汙染物三降一平細顆粒物(PM2.5)累計平均濃度38μg/m3首次動態進入「30+」同比下降9.5%優於年度目標5μg/m3PM10、SO2和NO2累計平均濃度分別為63μg/m3、4μg/m3和30μg/m3同比分別下降13.7%、0.0%和21.1%空氣品質達標天數249天同比增加21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衝刺之年區領導高位統籌,科學謀劃制定藍天保衛戰工作計劃
  • 截至11月15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2.6% 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11月27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大氣汙染治理及秋冬季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情況。據介紹,截至11月15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8微克,同比改善2.6%;優良天數266天,同比增加8天。
  • 西安遠郊5區縣16項交管業務可就近「一窗」辦 群眾大讚省時省油
    這5個區縣40個派出所可辦交管業務  這16項交管業務就近辦  11月24日,西安交警支隊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西安市三大類交管業務進駐派出所戶籍窗口具體情況。  11月24日下午,在西安交警支隊新聞發布會現場,交警支隊政委馬步理介紹了基本情況,為進一步提高遠郊區縣公安交管服務水平,縮短服務半徑,在前期充分調研和在閻良分局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將在臨潼、高陵等五個遠郊區縣推行公安交管和戶籍業務「一窗辦理」服務模式,將3類16項公安交管業務辦理權限下放到目前具備條件的40個戶籍窗口,實行車駕管、戶籍業務「一窗辦理」,破解遠郊區縣服務窗口少、群眾進城路途遠
  • 鐵腕治霾 成都見到的「藍天」勝去年
    新華社成都12月12日電(記者 陳地)記者12日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截至11日最新統計顯示,今年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達到239天,超過今年235天的「藍天目標」。記者12日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2017年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35天,年優良天數增幅位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