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論男女,自古皆然,但是時至今日,卻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本來挺好的一張臉,只因為有一絲絲的小瑕疵,便千方百計的去整容打美容針,結果,有人因此而被毀容,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本質,得不償失。
象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文飾顛倒的人,弄錯了文與質的本末關係,所以其結果就很令人惋惜,如果他們學習了《易經》賁卦的知識,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毀容的悲劇了,因為賁卦會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文飾的關鍵所在。

賁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二卦,為下離上艮異卦相疊而成,為山下有火之象,全卦闡述的是文與質的辯證關係,教會人們在面對需要文飾的時候,什麼才是真正的重點與關鍵。
為什麼叫賁,因為本卦下卦為離為明,上卦為艮為止,為山下有火之像,山中本來草木繁盛,山下有火,則可以照徹而使草木耀其光彩,所以叫賁卦,是接上卦噬嗑卦而來,《序卦傳》中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故受之以賁。

本卦屬三陰三陰之卦,與噬嗑卦相同,噬嗑之上卦來居本卦之下,噬嗑之下卦來於本卦之上,離為陰,艮為陽,故而有「柔來而文剛」之像,離明於內,而艮止於外,有以上援下之象,故又有剛上而文柔之像,剛柔相雜,文質交錯,一以體言,一以德言,離火明於內,艮山止於外,是以山止火之像,所以說是小利有攸往。
離者火也,山下有火,若不及時制止,則火燒燎原,禍不可止,故應及時止熄,艮者山也,山若無火來使草木耀其光彩,則素有所憾,故聖人效天之文飾,以定人事之明,以全天地之德,何為天之文飾,天本素也,而飾之以日月星辰,則素而有彩,增添其益,人們因此而效法天地,制定人事之文明。

何謂人事之文明,道之以禮樂,教之以詩書,化成天下,以使人們進退有止,卻不因此而文過飾非,失去文明的內涵,如果用人來比擬的話,那麼就是人應該以注重自己的德行修養為首要任務,只有自己的德行智慧皆如天地一樣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然後再飾以一定的名聞,自然也就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如果自己的德行智慧沒有可取之處,卻希望通過名聞來顯赫自己,那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不足以使人效法,就像人們為了使自己更美而去做整容手術一樣,是不知萬事皆有度的愚痴行為,結果雖然慘痛,卻已經無法挽回了,所以應該效法賁卦的智慧,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弄清楚什麼是質,然後才去加以適當的文,那樣才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文飾過了頭,將質掩蓋住了,那就是典型的文質顛倒。

由此可見,世人認識文飾的關鍵,就是在這剛柔相雜的關係中,找到學習的那個本質,然後再加以適當的文飾,知道了文質的關係,自然也就知道了剛柔相濟而行的真正內涵,該明則明,明而知止,該止則止,止而益明,止明兩益,如珠玉受琢益增其彩一樣,則文飾的關鍵已得之矣,人世之事,至此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