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賁卦: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2021-01-09 歷史小蘿蔔

(二十二)賁卦

賁:享,小利有攸往。

《彖》日:「賁享」,柔來而文剛,故「享」。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日: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六五:賁於丘園,束帛戔戈,吝,終吉。

《象》日: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無咎。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解讀:禮儀修飾真有享通的作用,對促進事物的健康發展有利益。「賁」,貝殼的光澤,引申為裝飾。

象釋:內卦「離」是火,其意為文明;外卦「艮」是山,其意為止,引申為名分。以文明使人處於應在的位置,這是人類社會集體生活所必須有的禮儀修飾,所以命名為「賁」。

義理:禮儀修飾,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也是人類社會集體生活的美化,但它畢竟不能替代實質本身,而只是實質的附屬。注重修飾,但不宜寄予太大的期望。俗話說,山有脈、石有紋,有紋理的石頭便有了欣賞性。離卦的物象是雉,雉是一種明毛美麗的山雞,山(民)中有美麗的山雞,當然是對山雞的一種飾。也可以理解為,在火光的映照下,遠山更顯得明亮、秀麗。展示了能夠寬容原諒對待自己的身邊相處的人,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必然光彩照人。

是仗義執言?還是做好好先生?

原文:初九,責其趾,舍車而徒(裝飾打扮腳趾,捨棄車輛徒步行走)。

正確就說正確,錯誤就說錯誤,這種行為叫做正直。

天下之事,紛紛擾擾,事事交織,事事糾纏。也許人在這件事上可以正直,可在另外一件事上不能正直。不是人不明白事理,而是人不能明白事理;不是人不正直,而是人不懂得正直。就這樣,世界變得複雜了。人人佩服正直,理解正直。佩服是因為自己不敢正直,理解是因為自己不能正直。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沉默成了最大的智慧。

狄仁傑是唐高宗李治朝中的大臣,曾任大理丞。一次,有兩個武官誤砍昭陵(李世民墓)的柏樹,按律應削職為民,而唐高宗卻意氣用事,下令斬首。

按理說,皇帝的金口玉言臣民都應當執行,可是狄仁傑卻不肯執行。他說:所犯不是死罪,不應該殺頭。」李治說:「他們竟敢砍昭陵之柏、我若不殺他們,就是不孝」。

狄仁傑仍極力堅持不能處以死刑,李治十分惱火,命令他出去。狄仁傑說:犯顏直諫,自古以來都認為是很難的事。臣以為若遇上夏桀、商紂那樣的暴君,那自然很難;但若遇上唐堯、虞舜那樣的賢君,其實很容易。現在,按照法律來說兩人並沒有犯下死罪,陛下卻下令斬首,這是使大唐的法令失信於天下。這樣一來,人們將手足無措。如果因一棵柏樹而殺兩名武官,後代將如何看待陛下?臣所以不敢接受這樣的命令,是擔心使陛下陷於不道的境地!

高宗聽了,冷靜下來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收回自己的成命,同意狄仁傑的意見,按法令把兩名武官削職為民,流放到嶺南。過了幾天,高宗提升狄仁傑為侍御史。

在狄仁傑身上體現出一種崇尚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的高尚品質。今天,有些人由於經驗不足、思慮不足,偶爾會說錯一兩句話,但這並不要緊,只要是為了正義,敢於仗義執言,即使說得不盡善盡美,也不能與那些少說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語!「好好先生」奉行的是好人主義,是一種消極庸俗的處世觀,其要義是「言多必失」。那麼,怕「失」什麼呢?當然是個人的私利。由此可見,公心和私心之間判若鴻溝,是難以作比的。所以司馬遷早就為我們留下一句名百:「千人之謊謊,不如一士之諤諤。」

含棄乘坐車馬而徒步行走,這是因為按道義不該乘坐騎馬。處世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捨棄最珍貴的,又怎能得到更珍貴的東西呢?

忠告:負:之義為裝飾。飾有美、不美之稱,也象徵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如何,一種事業,一件東西是怎樣,好壞要區分清楚,這裡講求的是文,慎重,收斂和自持。人生能力高低,成就必有大小,與人的個人修養密切相關,素質即能力,能力即前途。也就是看看你自己個人的素質,如何注重提高。

所以在提高自己個人修養、自持自律時,應做到以道義為先,取法乎上,堅持道義,勿隨波逐流;注重實效,不計一時之得失,要知道修養的質不在文,返璞歸真。

提高個人修養應注重實效,不要計較一時之得失。人生的修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書本知識和社會生活實踐。沒有書本知識,你腦子裡只是一片空白;沒有生活實踐,不到一定的年齡,也無法領悟生活的真正含義。年輕人多的只是幻想,中年以後,才會真正知道應該怎樣去生活,其原因便在於此。經歷各種生活,飽嘗各種艱辛和快樂,才會成為真正的「人」。

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即不以功名富貴為懷,不以成功為懷。成則可喜,敗亦不餒,坦然處之。因為人生的成敗禍福、誰都無法預料。惟盡其心以為之,坦然以處之,才能在任何成功或挫折面前保持鎮定,而不致亂了心性。富貴於我如浮雲,並不是一句空話。

相關焦點

  • 《易經》——賁卦:文明以止,人文也!
    《易經》——賁卦:文明以止,人文也!先來看賁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原文,如下圖:賁卦由艮卦和離卦上下組合而成,艮卦在上離卦在下。其卦辭為:賁,亨。小利有攸往。賁,裝飾、修飾、美飾。亨,亨通、順暢。小,小量、一些。利,有利於,在這裡表示「有助力」。攸,所。往,去。
  • 易經「賁卦」可能另有所指——傳統解讀對「賁」的解釋值得商榷
    賁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第二十二卦。傳統的解讀認為:1. 賁,音bì,意思是,文飾、修飾;2. 這個卦的主題是:離為火為明;艮為山為止,文明而有節制;3. 這個卦論述文與質的關係,以質為主,以文調節,展示了「賁」的形勢下各種變化的可能性;4. 這個卦飾外揚質。
  • 《周易全解》之賁卦(一)
    山下有火,文明以止,有文之象。就卦變看,柔來文剛,剛上文柔,剛柔上下相錯,亦有文之象,所以這一卦叫做賁。  儒家講究賁之道,重視質與文的關係問題。儒家認為人類社會不可沒有文飾;若質勝文,沒有文飾或文飾不足,社會便不可能發展;若文勝質,即文飾過了頭,本質被削弱了,社會也要出問題。荀子批評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就是以這個道理為依據的。
  • 讀易之《周易注-賁卦》
    賁卦 22 (離下艮上) 山火賁賁:亨,小利有攸往。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1),天文也(2),文明以止,人文也(3),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4)。
  • 山火賁卦,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釋】賁亨,柔來而文剛:文飾而能亨通,六二以柔來居內卦之中,文飾下卦之陽剛。分剛上而文柔:下卦的陽剛之氣分而向上文飾上卦之陰柔。剛柔交錯,天文也:陽剛和陰柔相互交錯,是上天的文飾之道。文明以止,人文也:內卦為離卦,象徵著文明,上卦為艮卦,象徵著抑止。文明而有抑止,是人的文飾之道。
  • 12月15日周二,賁卦年子月頤周期賁卦日
    籀文(是「賁」的變形,用一個「止」代替三個「止」的「奔」,眾人奔向財寶)(攴,持械打擊),表示人群疾速奔行,奮不顧身爭奪財寶,不惜撕打械鬥。造字本義:動詞,突然發現的財寶,招致暴發的人群,奮不顧身,疾奔爭奪。
  • 學習《易經》賁卦,感悟賁卦隱藏的人生哲理
    賁卦上艮下離,為山火賁。上卦艮為止,表示天道光明有止,太陽落山傍晚來臨;下卦離為火,人們在日落西山時點起了燭火,此象就叫做「賁」。賁卦表示夜晚到來時,火帶來了光明。給人類晚上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從認識火到應用火,人類得以擺脫原始的生活方式,走向文明,賁卦為文明之象。
  • 《易經》:讀懂了賁卦,你就懂得了文與質的關鍵
    象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文飾顛倒的人,弄錯了文與質的本末關係,所以其結果就很令人惋惜,如果他們學習了《易經》賁卦的知識,或許就不會發生這樣毀容的悲劇了,因為賁卦會告訴他們,什麼才是文飾的關鍵所在。賁卦圖賁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二卦,為下離上艮異卦相疊而成,為山下有火之象,全卦闡述的是文與質的辯證關係,教會人們在面對需要文飾的時候,什麼才是真正的重點與關鍵
  • 淺論賁卦卦象
    天文也(天上的各種現象,藍天白雲,星光燦爛等)。文明以止,人文也(把美好留在人間,讓美好在人間長存)。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天象,察時,察風雲變化,天氣預報),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明而治,辨美醜,識好惡,教化人們之所向)。
  • 《易經》揭秘22之賁卦:怎樣回歸事物本質,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更受精英學子青睞的「人文英語」是什麼?
    提到Humanities人文這個詞,不知道大家腦海裡浮現出來的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或許聽過這個詞,卻不了解何為人文。人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除此之外,宋代程頤《伊川易傳》也對人文作出了解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這些古文無一不在講述著人文對世界的重要性。
  • 教你如何更美·《周易》山火賁,君子以明庶政——賁卦第二十二
    賁卦的演化,是人類原創審美意識的產生,為中華文化系統奠定了美學基礎,具有人文初創的偉大意義。賁卦與萬物的關係,其實是質與文、體與形、內在美與外在美的關係。道家老子主張內在的質樸美,反對美言害質;而儒家主張在內在充實的前提下,注意外在的適當修飾,是有益無害的。二者所見各有道理,儒道兩家的主張互補可以更完美的闡釋美的意義。一、本經:卦辭和爻辭卦辭:賁 亨。
  • 白話講易經,第二十二卦,山火賁卦,裝飾有道,文明而有節制
    賁指貝殼的光彩,古時候人們把貝殼當做美麗的裝飾品,這裡是說,人們聚集在一起生活,必須有秩序、講禮儀、創文明。所以噬嗑卦講武治,賁卦講文飾,這二者對於人們的安居樂業同樣重要。 來看一下賁卦的卦象,上卦為艮卦,艮為山,下卦為離卦,離為火,所以賁卦的全名就叫做山火賁卦。
  • 《賁卦》之卦圖破解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爻辭(兼象傳):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 山下有火、柔來文剛,是為山火賁,易經六十四卦解析第第二十二
    賁卦,亨通,有小的利益,有所交往。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辭說:賁卦亨通,柔爻來文飾剛爻,所以亨通。分出剛爻到上邊去文飾柔爻(即泰卦變賁卦之意),所以只利於小的行動(即六二爻)。
  • 寒露節氣的天象能量,《易經》一語道破中國禮樂修身文化真諦!
    生命是被動接收能量,而在生老病死中存在並輪迴,其中一部分掌握天地變化的規律,主動接收陰陽能量從而開智進入文明時代。37賁卦象辭的「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說的就是文明的演進方式。而這文明的演進,靠的是「厚德」,即接收天地的陰陽能量而來,這就是「禮樂修身」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