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物醫生」 參與新津觀音寺壁畫修復(圖)

2021-01-08 大眾網

  在新津城南,坐落著一座小而美的明代古廟——觀音寺,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佛教十二圓覺壁畫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觀音殿內明代塑像「飄海觀音」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孕育積澱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諸如觀音寺等眾多歷史資源的保護與挖掘,得以讓人領略一二。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由於年代久遠,觀音寺的牆壁出現了空臌、起甲、龜裂等病害,危及壁畫與泥塑,亟待修復。預計下月,包括敦煌研究院在內的國內各界文物保護巨擘將為觀音寺壁畫、泥塑會診,擬定維修方案。這一處天府文化的瑰寶有待重放異彩。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參與成都文物保護,未來可能還會在四川建立基地。

  歷史瑰寶

  新津明代觀音寺 內藏「東方蒙娜麗莎」

  明代觀音寺,坐落在成都以南的新津縣。從新津往南,沿著蒲江河行駛約7.5公裡,到了永商鎮,往山間一拐,沿著村道行駛幾分鐘就到了。

  邁過山門,經過清代的木構建築彌勒殿、接引殿,便是始建於明代的毗盧殿和觀音殿。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繪製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位於毗盧殿左右兩壁,人物造型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豐滿細膩,神態端莊,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其中,清靜慧菩薩描繪得最為精緻,身披以珍珠粉勾勒的薄如蟬翼的輕紗,透過輕紗可見肌膚的豐潤和衣飾的優美,被譽為比達·文西的傑作早36年的「東方蒙娜麗莎」。而4幅觀音寺壁畫入選了1988年版的《中國美術全集》。

  據了解,壁畫繪製於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畫共有7鋪,面積94平方米,分為上、中、下三層。其中最精妙的壁畫,是十二圓覺菩薩、二十四諸天及十三個供養人像,被譽為觀音寺的「鎮寺之寶」。

  早在1939年,梁思成進行川康考察時,便贊過觀音寺壁畫「工整秀麗、備極妍巧」。1940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見到觀音寺壁畫後,於《新津遊記》中對其作了專門介紹,贊其「莊嚴肅穆」,呼籲進行保護。在毗盧殿之後的觀音殿內,完成於明成化十八年的系列泥塑,造型生動準確,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飄海觀音」最為精美,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東方維納斯」。1956年8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專家觀點

  敦煌壁畫「治病」方案 不能簡單移植成都

  記者從新津縣文管所獲悉,由於年代久遠,觀音寺的建築牆體已經出現空臌、起甲、龜裂、粉化等較為嚴重的病害,危及舉世聞名的壁畫與泥塑安全,亟需尋找高明的「文物醫生」。今年年初,「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館舉辦,以數十年時間成功攻克敦煌壁畫病害的敦煌研究院引起成都文物部門的關注,希望能夠邀請敦煌研究院為新津觀音寺壁畫、泥塑「治病」。

  在敦煌大展上,敦煌研究院也對修復觀音寺壁畫表示出濃厚的興趣,不過,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蘇伯民博士表示,敦煌氣候乾燥,而觀音寺位於西南地區,環境的溫度、溼度都與敦煌有很大的區別,不能簡單地將敦煌壁畫的「治病」方案移植到成都,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近日,應成都文物部門的邀請,敦煌研究院的文保團隊在觀音寺展開了連續3天的前期觀測工作,不僅對塑像進行了數位化掃描和歸類編號工作,還在殿內外、地面與地下布置了15個環境監測探頭,收集觀音寺一年四季的溫度、溼度等環境數據。據介紹,需要在一年的觀測之後,才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津觀音寺制定科學的文物保護方案。

  記者獲悉,為了確定新津觀音寺的修復單位與修復辦法,新津縣文體廣新局擬於今年9月邀請全國知名文保專家前往觀音寺,現場舉行壁畫、塑像文物保護專家論證會,共同會診觀音寺壁畫、泥塑的「醫治良方」。

  成都晚報記者 汪蘭

  (圖片由新津縣文體廣新局提供)

  觀音寺明代壁畫與泥塑

  1、明代繪製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

  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

  2、清靜慧菩薩描繪得最為精緻

  被譽為比達·文西傑作早36年的「東方蒙娜麗莎」

  3、4幅觀音寺壁畫

  入選1988年版的《中國美術全集》

  4、明成化十八年的系列泥塑之一「飄海觀音」最為精美

  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東方維納斯」

  原標題:敦煌「文物醫生」參與會診觀音寺壁畫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16日凌晨消息,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在6月份連續第五個月增持了美國國債,從而重新成為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比利時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比利時經常被視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買賣美債的中轉站)在6月份下降至983億美元。[詳細]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16日20時51分在東海海域(北緯28.69度,東經127.94度)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80千米。[詳細]

南京南站猥褻女童事件經揚子晚報官微官博及報章等全媒體平臺報導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就這次猥褻女童事件而言,如果發布信息的網民能聯繫上李炳鑫本人,聽聽他的說法,也不會鬧出這樣的風波。[詳細]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很奇怪,暴雨總是在不經意間突然出現,立秋之後,江蘇的雨水有點兒多,很多地方的天氣比黃梅天還要「黴」,未來幾天仍多陰雨天氣,其中雙休日部分降雨還比較強。」有無錫的網友說,當地天亮之前雨非常大,雷聲滾滾,吵得人根本睡不著。[詳細]

據外媒報導,在海底世界「飛行」是什麼滋味。近日,國外一名潛水員就親身體驗了一把。[詳細]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8月16日,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紀欣然遭搶劫後死亡一案的主犯被判終身監禁且不得保釋。16日,此案主犯安德魯·加西亞在洛杉磯刑事法庭接受量刑。[詳細]

相關焦點

  • 敦煌」指南,有!
    敦煌》發出的 敦煌本地文化探秘+吃喝玩樂最全指南 2021年 一起來場說走就走的文化探索之旅吧~ 這裡有上千年的星座圖
  • 千年古寺女壁畫師遭行家被疑毀文物 系修復公司實習生已離職
    壁畫修復地需開鎖參觀 一組修復文物的圖片炒紅了一位女孩,也讓山西廣勝寺這個著名的佛教聖地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廣勝寺位於距離北京700公裡之外的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東漢年間,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陽(今臨汾)一帶發生大地震,寺廟建築全部震毀,元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
  • 敦煌壁畫再現古代勞作場景:建塔磨麵烹飪等[圖]
    原標題:十餘幅敦煌壁畫勞作場景面世 呈現傳統勞動記憶(圖)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打鐵——榆林窟第3窟(西夏)。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時值「五一」小長假,敦煌研究院官方微信選取敦煌石窟中部分富有意趣的勞作場景,借其承載傳統勞動記憶。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此次選取的十餘幅壁畫涵蓋了北周、隋、唐、五代、西夏等不同歷史時期,有關民眾生活中播種、打鐵、伐木、汲水、建塔、磨麵、釀酒、烹飪、捕魚、收割、推磨、制陶、馴馬、屠房、修建房屋等富有意趣的多種勞作場景。
  •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四神雲氣圖》迎來數位化「新生」
    因年代久遠、做工精美被中外專家、學者讚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壁畫的主要內容為龍、白虎、朱雀、怪獸、靈芝及雲氣紋等。為更好地保護這件國寶級文物,1992年經過專家多次論證做出對壁畫進行整體揭取異地保護的決定。「將壁畫揭下來,在當時中國是沒有先例的,難度可想而知。」陳進良告訴記者,壁畫的厚度僅有2~3毫米,面積又有16.8平方米,整體揭下來是不現實的。
  • 敦煌星象圖 精確超過想像
    莫高窟第61窟甬道的壁畫上,繪有生動的九曜、二十八星宿星官圖   最近,一幅由1300年前中國天文學家繪製的敦煌星象圖在倫敦大英圖書館展出。英國學者研究認為,這幅星圖的繪製時間並非此前西方學界普遍認可的公元940年,而是649年至684年。  其實,早在1983年,我國學者已經得出星圖可能抄繪於公元705年左右的推斷。
  • 探秘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現場 一年修復242隻手(圖)
    2008年5月,國家文物局將千手觀音的修復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並組織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為主體,聯合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國內外十多家科研單位頂級文物專家集體匯診。去年4月,千手觀音開始啟動全方位修復,這也是歷代千手觀音修復工程中,規模最大、最科學系統的一次。時隔一年,備受矚目的千手觀音修復得如何?有什麼難點?
  • 神秘而壯闊的敦煌,正在慢慢消逝……
    120年前開始消逝1900年初夏,負責清理敦煌佛窟的王道士在助手的無意破壞下,發現了敦化壁畫下隱藏著的藏經洞。一個小小的房間裡,堆滿萬卷經書文物,而王道士只是一個稍微懂點文字的農民,因逃難才來敦煌當了道士。這浩瀚的佛教世界,在他眼中卻不敵200兩銀子。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 主編 趙聲良 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孫儒僩先生繪製的莫高窟第237窟單層木塔圖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劉玉權先生的手稿《敦煌藝術大辭典》壁畫類詞條百年之業敦煌,一個流光溢彩的名字。
  • 除了十二星座、孫悟空、峨眉山……敦煌壁畫中還藏著更多小秘密
    1980年代風靡一時的動畫片《九色鹿》,取材於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中究竟畫了些什麼呢?
  • 敦煌壁畫中的天馬
    敦煌壁畫中的天馬 2021-01-15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原來敦煌壁畫藏著那麼多我們熟悉的故事
    如果說,一塊塊畫像磚是古人生活的「照片」,定格了古人衣食住行、生產勞作的畫面,那一幅幅敦煌壁畫就堪稱是古人生活的「連環畫」,串起來就是一個以佛經為依據的故事。作為敦煌石窟藝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壁畫反映了各個時期的佛教文化、社會生活、神話傳說和開鑿歷史等方方面面,完整地呈現了敦煌文化發展脈絡。
  • 鬥圖不愁!這些「戲精」文物,又在撩人了
    一大波「戲精」文物來了。鬥圖?試試用這些「不正經」文物吧!畢竟,「物老成精」嘛。博物館裡這些年歲動輒以百千計算的文物們,保證讓你的圖好玩的同時,逼格又高一級。不信?看看,去年已「出道」被大家熟知的西漢「木舞俑」:
  • 敦煌壁畫解讀古代「秋分」:有牛為伴,篤定行遠
    敦煌壁畫中描繪了形形色色的「牛」之角色,圖為莫高窟第360窟中唐白牛。敦煌研究院供圖中新網蘭州9月24日電 (記者 崔琳)9月23日「秋分」這一天,晝夜時間均等,全國大部分地區白天夜晚各12個小時;氣候由熱轉涼,上半年的溫熱以及暑熱,開始轉向寒涼。
  • 敦煌藝術中的十二星座
    尤其是它的壁畫。 看過敦煌壁畫 才知道中國早就傳入了12星座 中國早在周朝初期就形成了自己的星座體系,而十二星座也很早就「穿越」到了中國。
  • 牛年觀牛,一起欣賞敦煌壁畫中各具神韻的大牛
    白牛 莫高窟第360窟 中唐二牛抬槓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牛在敦煌壁畫的眾多動物形象中佔有重要地位,可以看到敦煌壁畫中不但有勤勤懇懇的耕牛,還描繪了其他很多種類的「牛」的角色。受驚的野牛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山林中野牛篤定行走、受驚回首的形象被描繪在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畫上,畫師用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隻肌肉健碩、神態生動的野牛,它栩栩如生,幾乎要從壁畫裡跑出來了。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千年文化之約: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國家提倡「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常書鴻:敦煌的守護神
    1936年回國後,歷任北平藝專教授,國立藝專校務委員、造型部主任、教授,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1943年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1949年後歷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員,國家文物局顧問。 01 幽暗的光線抹在《河西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的馬蹄上,像敷了一層淡淡的霜。
  • 「敦煌女兒」樊錦詩:此生命定,我就是個莫高窟的守護人
    壁畫脫落掉至地面便會「粉身碎骨」,很難修復,最為致命;起甲就是壁畫白粉層及上面的顏料層發生龜裂,進而形成鱗片狀翹起。翹起的龜裂層,時間久了便會脫落。久而久之只剩下壁畫泥層,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壁畫消失;酥鹼被稱為壁畫的「癌症」,即壁畫地仗泥層黏結性喪失,泥土顆粒逐漸掉落酥粉。
  • 看,這些文物!
    首先,來看一下,元代所繪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北壁、南壁壁畫:敦煌壁畫中的星座。壁畫中,西方的這十二星座都處在一個圓圈中,浮於雲間。敦煌壁畫中的星座。敦煌壁畫版十二星座:1.白羊座:2.金牛座:3.雙子座:4.巨蟹座:5.獅子座:
  • 確認過眼神,是一起「面壁」的人:對敦煌的了解越深,就對它越發熱愛
    傳承者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研學事業科科長向麗君遇到過很多這樣的遊客——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在外留學,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日益生疏,於是送孩子來敦煌深度體驗、研學。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與外面的花花世界相比,沙漠中的石窟與壁畫顯得格外枯燥乏味,即使來了,也只是應付一番,草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