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昕,中共黨員,我校醫學院年級辦主任。連年被評為山東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者;2003年被評為醫學院優秀教育工作者,輔導員評定為一等;2004年、2005年被評為校優秀輔導員。
在我校醫學院2001級學生的「散夥」宴上,剛剛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輔導員的該院年級辦主任戚昕敬了畢業生們三杯酒:「你們英語大學四級考試一次88%的通過率是當年的全省第一名。你們的考研達線率超過了40%是醫學院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祝賀大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十年後我們以朋友的身份再聚首」;「其實我是個性格很溫柔的人,但是我們兩個輔導員要管600多名同學,我不得不對你們嚴厲一點。」「老師,我要敬你一杯酒。」戚欣的話還沒落音,一位同學就舉起了酒杯,「我還記得大一來時發高燒是你把我送到醫院。」
向記者描述這個情景時,戚昕一臉幸福,儘管「我當時真的記不得這個同學了。」因為在她做輔導員的11年裡這樣的事簡直太多了……
結婚的時候,戚欣正帶著畢業班,婚假只休了一半就回到了工作崗位。懷孕的時候,正趕上與「法輪功」鬥爭的關口,她忍著妊娠反應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地與受到「法輪功」的蠱惑和利用的學生談話。2003年的「非典」被認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輔導員老師們又站到了第一線。一天晚上,學生打來電話,說有個女生發燒了,跟專家講到的非典特徵相像。戚昕毫不猶豫地說:「你們等著,我馬上過去。」可是當她放下電話的時候,看到三歲多的孩子正瞪著一雙小眼睛望著自己。那一刻作為一個母親她真想留下來,因為如果學生真的感染非典,那麼自己輕者要被隔離,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險。她緊緊地抱了抱孩子,在寶貝的臉上狠狠地親了一下,還是含著淚轉身走了。
十幾年來,戚昕很少休過完整的節假日,無論春夏秋冬,無論白天黑夜,只要學生有困難,有需要,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及時幫助學生度過難關。當學生或學生家長前來表達謝意時,她總是淡淡地說:「這是我的工作,這些學生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大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期向成年期過渡的始成年階段。他們在年齡和生理標準上已經達到成年,但是在心理和社會標準上還沒有達到成年。針對這個處於特殊而又尷尬階段的群體,戚昕使出了多項「絕招」。
堅持「學生為本」。2003年「非典」時期,她組織了全年級五百多名學生每人給家長寫一封平安信。後來有很多家長來電來信稱「我們很感動,孩子知道關心我們了,他們長大了!」很多同學非常自豪地表示,作為醫學院的學生,他們能為家人排憂解難了——給家人具體分析「非典」的症狀,告訴他們怎樣消毒;更主要的是讓他們明白了「愛是相互的,父母養育自己,自己也能以所學知識回報他們。社會給他們提供了成長和發展的環境,將來自己也要以精湛的醫術回報社會。」
針對醫學院貧困學生比例高的具體情況,主要通過物品資助、優先安排勤工助學崗位、發放貧困補助等方式進行幫扶;對學習後進生則在詳細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採取個別談心、籤定承諾書、跟蹤觀察等方式,區別原因,或在精神上激勵學生,或在行為上監督學生,以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對於心理壓力大的學生,多方了解情況,對症下藥,並充分利用學院的心晴心理諮詢中心,排解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為讓大學生的心理展現一片晴空,戚昕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幫助下,創建了醫學院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該中心已逐步成為一個健全專門機構,中心下設的志願者社團「心晴」也走進了同學們心中成為被廣大同學認可的品牌。戚昕擁有團體心理輔導培訓證書和YTL當代青少年問題教師培訓證書,定期接待前來諮詢者。有一年酷暑,她帶著2歲的孩子去探望了一個逆反情緒強烈的學生;還有一次接到一個想自殺的同學的電話後,她二話沒說晚上十一點趕到學校,平息了該同學的情緒時已經到了凌晨2點多。「看到學生情緒穩定的那一刻心裡真比吃了蜜還甜,但想到為我擔驚受怕的家人也真的很愧疚,感謝他們一直支持我的工作!」戚昕很動情地告訴記者。
戚昕還是名副其實的「教學研究型」輔導員。2004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山東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學位。她擔任過《修養學》、《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心理衛生》、《醫學心理學》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並探索性地在《修養學》的教學中運用案例討論的方法,在《大學生心理衛生》中嘗試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模式,將PBL教學法應用於《醫學心理學》教學。1999年戚昕獲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論文一等獎;2000年她獲醫學院青年教師授課比賽二等獎;2002年她被評為醫學院優秀教師。她作為副主編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讀本》的編寫工作,參加校級教學研究課題一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省衛生廳課題《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省教育廳課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矯治》,自己承擔教育部重點課題《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子課題一項,發表論文多篇。
記者的心靈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故事激蕩著,而當我每一次抬起頭用崇敬的目光凝視戚老師時,她的溫和、淡定和從容始終如一。「輔導員工作富於挑戰但也樂趣無窮,看到同學們一天天成長,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