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縣,是江蘇南通市下轄縣,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秦漢以前縣境為長江口沙洲,故稱扶海洲。
這裡的馬塘是蘇中革命老區,這裡誕生了南通地區第一位共產黨人吳亞魯,孕育了如東第一個黨支部,締造了如皋(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戰爭年代,這裡曾是江蘇省委蘇北特委所在地。梁靈光、姬鵬飛、陶勇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戰鬥過,這裡曾被譽為蘇中地區「小延安」。在黨的領導下,馬塘人民積極投身到反對反動勢力、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去,譜寫了一曲曲革命鬥爭史歌。成千上萬名優秀馬塘兒女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出現了白桐本、顧尊三等著名革命烈士,全鎮被批准為革命烈士的有407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顧尊三:
顧尊三,又名顧俊賢,1904年10月生於如東縣馬塘北鄉北菱村。1941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如皋(東)縣農抗會副會長,並當選為專署和縣參議會參議員,還兼任區、鄉農抗會會長和陳家鄉鄉長。
黃玉章:
黃玉章,1928年6月出生於江蘇省如皋縣兵房鎮(現屬如東縣大豫鎮),194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8月參加工作,1945年8月入伍,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將軍銜。曾任國防大學副校長。歷任團政治處組織幹事、連黨支部書記、連指導員、營政治指導員、解放軍軍事學院副博士研究生、教員、研究員、訓練部副部長、解放軍國防大學科研部部長、副校長等職。在戰爭年代參加了楊泰線、靈甸港、蘇中七戰七捷、漣水、魯南、萊蕪、泰安、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立過三等功四次,四等功一次。發表軍事著作數十篇,榮獲軍事學院一等獎,二等獎,模範工作者稱號各一次。多次獲學術成果獎。
曾擔任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軍事思想學會會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
管惟炎:
管惟炎,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1928年8月生於江蘇如東掘港。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三任校長(1984年9月至1985年4月為代理校長)。1957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同年撥推薦為蘇聯科學院物理問題研究所研究生。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國務院學位評議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固體物理卷主編,《低溫物理》雜誌主編等職。
劉季平:
劉季平,原名劉煥宗,筆名力花、滿力濤等,中國近現代教育家。1908年5月16日生於江蘇省如皋縣東鄉雙甸鎮人(今屬如東縣)。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副市長兼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副市長兼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部長,中共山東省委、安徽省委書記處書記,教育部副部長、代理部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文化部顧問。
康平:
康平,江蘇南通如東人,曾名貽俊,字漢傑。當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上世紀五十年代與陳之佛、傅抱石、楊建候、陳大羽等常相往來,相互切磋,受益良多,人物山水花鳥皆擅,有「田園雅士」之譽。歷任江蘇省文化局美術工作室副主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南通書畫院院長、如東縣文化局副局長等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南通市花鳥畫名譽會長。
吳亞蘇:
吳亞蘇,又名吳印,字抑之,化名劍波,江蘇如皋潮橋(今屬如東縣)人。1923年秋,隨兄吳亞魯至徐州讀書。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南通特委委員、農委書記、如皋縣委書記等職。1929年6月15日在如皋南鄉的陳家市被捕,8月3日在如皋西門外大校場就義。
王範:
王範 ,原名張庭譜,字賢普,江蘇省如東縣上漫鄉(今飲泉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委員,江蘇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
葉胥朝:
葉胥朝,江蘇如皋曹埠(今如東縣曹埠鎮)人。光華大學肄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如皋縣區委書記、如皋縣縣長、蘇中九專署副專員、兩淮市副市長、南通市市長。建國後,歷任南通專署專員,中共蘇北區委統戰部、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江蘇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和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姚遷:
姚遷,1926年3月出生於江蘇如東縣雙甸鎮東周鄉桂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1931年就讀於雙甸鎮小學,1939年先後,在私塾研讀古文,1940年考入邱升中學,期間參加青年先鋒隊,並任隊長,戰亂之際,校址遷徙不定,遂改名「姚遷」。1943年夏,高中畢業。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從事文教工作,擔任過兒童團輔導員、文教科督學、小學教導主任、校長、師範教員,全國解放後,擔任江蘇興化、邗江、江都等縣文教科科長、蘇北行署教育處小教科副科長、江蘇省文化局文化科科長、處長等職。1958年調任江蘇省歷史研究所任副所長。1962年到南京博物院任副院長、院長。1984年自縊身亡。
兼職有:國際博物館理事會會員(中國僅六人)、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江蘇省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江蘇省紅樓夢學會會長、江蘇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太平天國史學會副會長。編撰著作有《長徵故事[新善本]》、《南朝陵墓石刻》、《六朝藝術》、《中山陵》、《太平天國壁畫》、《桃花塢年畫》、《江蘇文物總錄》等。
錢靜人:
錢靜人,原名德鶴,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潮橋人。1938年在上海就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的派遣回到家鄉參加通如地區的武裝鬥爭和政權建設,先後擔任區長、區委書記、縣長、地委專員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化局局長、江蘇省文聯主席、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江蘇分會會長等職。他的名字,對年輕人來講,可能是陌生的,但在老一輩人的心中,卻是永不磨滅的。他的傳奇故事至今仍在家鄉廣泛流傳。
徐述夔:
徐述夔,原名庚雅,字孝文,江蘇如東栟茶人,乾隆年間中過舉人,後官知縣。他因其所著《一柱樓詩》等書中,被指多有「懷念前明、詆毀滿清」之語,故釀成詩案文字獄,在死後遭剖棺戮屍之禍,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毀。
《一柱樓詩》案發後,一柱樓隨之寥落。清光緒年末,徐宅輾轉售「栟茶市公立啟秀兩等小學堂」,該樓為學校圖書儀器室。一柱樓位於栟茶鎮中市街啟秀巷(今栟茶小學校門西側斜對面)內,辛亥革命後,該案平反昭雪,一柱樓整修,清末狀元、民國首任實業部長、通人張謇題匾「古一柱樓」。該樓惜於1947年拆毀,現已蕩然無存,幾番拆建,原址已成為居民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