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常被認定除了購物美食,
便無甚看頭,
錯!錯!錯!
在香港這個現代化水泥森林內,其實藏著不少香火鼎盛的廟宇建築,不少更有百年歷史,與高樓大廈的景色對比可大呢!下次來港,在購物和吃美食的空檔,抽空到以下特色廟宇看看民間生活,抓拍大都會的古色古香吧!
香港最具代表性廟宇之一
文武廟
數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鬧市廟宇,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的文武廟,肯肯定是其一,曾多次出現於電影場景中,包括梅豔芳的《胭脂扣》、劉德華的《五億探長雷洛傳》,甚至梁朝偉的《新難兄難弟》等,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呢?
建於香港殖民年代初期,由華人富商出資,於1847年至1862年間落成的文武廟,其實是一個廟宇群,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所組成,廟內掛滿塔香,滿布歷史文物,除了是名氣景點,更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主要供奉著文帝和武帝;列聖宮則是供奉諸神的聖殿;至於「公所」,則比較特別,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類似現在的「法庭」吧!
在香港開埠初期,法制尚未如現在般完善,而在港英政府的批准下,該區華人得以在這裡裁決華人間的糾紛,並且進行中式宣誓法:斬雞頭,燒黃紙。時至今天,各界名人每年仍會在這裡舉行秋祭,酬拜文武二帝,為香港祈福,有時間來看看吧!
宏偉非常過萬座佛像
萬佛寺
佔地六萬五千呎的萬佛寺,位於沙田排頭村後方的萬佛山上,依山而建,共建有5個佛殿、4個亭、1條廊道及1個佛塔。而之所以稱為「萬佛寺」,原因是寺內共置有大大小小的佛像約12,800個!!
早於上世紀30年代末,來自廣州的月溪法師來到香港弘揚佛法,於1949年獲香港著名菸草商人簡玉階先生捐贈私人產業「晦思園」,以作興建寺廟之用。月溪法師事事親力親為,除擔鐵運石外,還親手塑造了萬餘尊佛像,非常壯觀!想一訪這秘景,由沙田鐵路站附近的排頭村起步,行到萬佛寺只需約20分鐘,沿途滿布真人大小的金色羅漢像,還可俯瞰沙田全景,值得一遊!
三行工人必到
魯班先師廟
香港基建多,從事「三行」的人多不勝數,小編不少同學的父親,都是「三行佬」呢!其實「三行」即是木工、瓦工和油漆這三個行業的統稱,為了保佑工作順利平安,從事三行的,一般都會到位於西環的魯班先師廟參拜。
建於1884年的魯班先師廟,是香港唯一拜祭魯班的廟宇。魯班是誰,相信不用我多介紹吧?既然被稱得上是木匠的祖師,廟宇的雕刻工藝當然甚有看頭,不論脊飾、浮雕、泥塑、石刻、題字和壁畫都屬上乘佳作,當中壁畫數量更多達26幅,且內容十分多樣化,山水、花鳥、人物和書法均有,喜歡細賞精細工藝的不容錯過。
有求必應黃大仙
嗇色園黃大仙祠
以「有求必應」聞名的嗇色園黃大仙祠(下稱「黃大仙祠」),相信是最著名的香港廟宇之一,不少中外遊客到港,都會到供奉儒、釋、道三教的黃大仙祠開開眼界。在香港,篤信黃大仙的人可多呢,遇有大事均會來此求神問卜,小編身邊不少即將結婚的朋友,在定下大婚日子前,必會來此摘日,圖個吉利;而每年的農曆大年初一,善信們更會來此搶頭香,務求來年大吉大利,是香港人傳統賀歲習俗之一。
祠內的建築乃是依「五形」作布局來設計的,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行,足見傳統建築智慧。
居民集資興建
灣仔北帝廟
商業大廈林立的灣仔區,早於香港開埠前,已有華人聚居,區內擁有不少富嶺南建築風格的舊式住宅大廈,同時也建有不少利民設施,原名玉虛宮的北帝廟便是其一。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北帝廟,由灣仔區的居民集資興建,採四合院形式設計,內裡供奉著道教中的玄天上帝(北帝),故此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北帝誕,北帝廟均人來人往,香火鼎盛!遊覽時記得看看主殿內的北帝銅像,它的歷史比百多年的廟宇更老,鑄於明代萬曆年間(1603年),高3米,重約六百多公斤滴!
一筆寫成的鵝字
九龍城侯王廟
香港有不少侯王廟,可是「侯王」到底是誰?至今仍未有定案。有人說是南宋功臣楊亮節,也有人說侯王其實是曾為宋帝昺醫治失眠的楊姓村民,更有人認為侯王是曾協助宋兵抵抗元人的楊姓人,勿論結果如何、你是否侯王的信眾,位於聯合道的九龍城侯王廟,也是非常值得一遊的!
這座建於1730年的廟宇,已經擁有二百多年歷史,廟內保存了大量極具文化藝術價值的古文物,包括陶塑(屋頂上其中兩個陶塑人像是穿洋服的!)、石灣浮雕、鑄於道光年代的鐵香爐、多塊歷史悠久的匾額,還有極具特色,以一筆寫成的「鵝」及「鶴」字石刻,很考功夫呢!
轉動風車求好運
沙田車公廟
先前說過,到黃大仙祠參拜是香港人過農曆新年的節目之一,而在大年初三到訪車公廟拜車公,則更受香港人歡迎。傳統大年初三屬「赤口」之日,不宜拜年,分秒必爭的港人,便會改拜於前一天(大年初二)頭誕的車公,順道替來年求個好運。據數據顯示,車公廟每年的參拜人數多達五十萬,絕對是香港最多人參拜的廟宇之一!想轉運的,可在拜車公前擊鼓,讓車公知道有客來訪,拜過車公後,記得依照順時針方向轉動銅風車,如想運氣繼續轉,還可購買風車回家應節!
年度巡遊
譚公廟
在筲箕灣「美食街」東大街的盡頭,有一所供奉著譚公的廟宇,內裡的譚公神像,外表居然活像小孩!相傳譚公練成了長生不老之術,故此雖然年邁,可外表依然像極小孩,下次吃飽喝夠,記得來看看這位於筲箕灣地位超然的神明。
據說筲箕灣一帶以漁民居多,當中不少均祖籍惠州,故把惠州的「譚公」信仰帶來了香港,譚公廟不僅成了拜祭神明的地方,還是附近居民議事之地,早年更曾設立學校,故此於筲箕灣地位超然!而於每年四月初八的譚公誕,筲箕灣更到處是神功戲和巡遊等慶祝活動,超級熱鬧!
欣賞仿唐木建築
志蓮淨苑
創立於1934年的志蓮淨苑,本為佛教僧侶清修的場地,後來更開辦義學、非牟利孤兒院及安老院等,幫助附近木屋區居民,最後因政府興建大老山隧道而遭清拆。經各界齊心協力籌款後,終得以重建,並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風格為主,結合周邊的斧山公園和仿唐園林「南蓮園池」,成為香港罕有的仿唐大型木建築群,即使不來參拜,也可來個建築朝聖!逛得累了,還可在「龍門樓」嘗一嘗素菜,又或在「松茶榭」內品茗,來個清雅優遊!
天后廟內借庫?
筲箕灣天后廟
香港是沿海地區,保佑航海順利、風調雨順的天后廟自然為數不少,當中又以始建於1873年的筲箕灣天后廟最受歡迎。相傳該廟建成後不久,即經歷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強烈的颱風,風災災情嚴重,唯獨筲箕灣只有輕微損毀,一眾筲箕灣居民均認定是天后娘娘保佑,立即籌款對廟宇作出大型修建。此廟同時也供奉呂祖及觀音,因此每年農曆正月廿六,也有不少信眾來向觀音「借庫」,務求財運亨通,不知你有否留意,不少本地電影和電視劇均有借庫情節,而且觀音出手豪爽,往往借你千萬甚至億元不等!可是借歸借,記得還神啊!
以上圖片來源:
Hanchi
瓦中
Baycrest
William Lau
CPJoseph
家明
SmallXi
Eden Man
Chong Fat
喜
QE3
Jeffrey0717
Mk2010
背包客棧
蘋果日報
ssl.pamoramio.com
聲明: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編輯部
微信ID:ying430106
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