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 香港一場危機的啟示:自助者 天助之

2021-01-08 金融界

來源:正解局

作者: 正解局

今天,星期二,但香港所有幼兒園、中小學生卻有學不能上,只能待在家裡。

從11月14日到現在,全港學校一直處於停課狀態。原因就是暴力不斷升級,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香港教育局網站登錄頁面的停課通告)

過去的這一周,香港風波升級到一個更嚴重的階段:公共運輸大規模癱瘓;大學被佔領,課程停擺,考試取消;70歲清潔工被磚頭砸中身亡,這也是第一例無辜平民死亡……

同時,香港GDP三季度下跌3.2%,全年將下跌1.3%,將是10年來第一次經濟衰退。

(香港科技大學關閉校園的公告)

這場風波該如何收場?現在,恐怕沒幾個人能預見到。

但21年前,才回歸祖國1年,香港就曾經遭遇另一場空前危機,最終卻安然度過。

這給今天很多啟發。

1.連續幹掉東南亞四國

如果說,今天香港面對的還是社會騷亂,21年前的危機則是,來自外部目的明確的攻擊:癱瘓香港金融經濟體系,從中漁利。

沒錯,這就是1998年,香港金融風暴。

當時對陣的一方是特區政府,另一方則是赫赫威名的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

不要以為索羅斯一個人,造不出多大的風浪。他可是國際金融市場名副其實的獵手。

1992年,索羅斯第一次出手,目標是:英鎊。沒錯,就是老牌強國英國的貨幣,他一舉打敗英格蘭銀行,淨賺10億美元。從此,名聲鵲起。

1994年,他又成功做空墨西哥比索,讓墨西哥金融體系倒退5年。

(索羅斯登上1997年9月《時代周刊》封面)

而且他瞄準的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而更重要的是,金融又是香港重中之重的產業。

這完全可以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香港一旦失敗,首先會是經濟大衰退,然後就是無休無止的社會問題和動蕩。

(金融業不僅具有基礎性地位,而且在香港經濟總量中佔據很大比重)

在香港回歸祖國之前,這場危機就已經在悄悄醞釀。

第一個國家就是泰國。

那時,泰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1美金=26泰銖)。而泰國又放任國際資本投資房地產、股市,造成經濟繁榮的假象。

1997年初,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商,突然對泰國發動攻擊:大肆拋售泰國貨幣泰銖。泰國政府不得不消耗外匯,去維持泰銖匯率。

但較量了四五個月後,泰國央行彈盡糧絕,耗空了幾百億美元的外匯,最終放棄固定匯率制。泰銖一夜之間,貶值了20%,42家金融機構被關閉。

這樣,索羅斯只花少量美元,就能還上先前借的泰銖。

一場完美的金融攻擊,索羅斯淨賺數十億美金,全身而退。

隨後,戰火不斷擴大。

7月11日、8月14日,菲律賓和印尼先後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8月16日,馬拉西亞,放棄保衛主權貨幣林吉特。這樣,「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全部在金融戰中淪陷。

「亞洲四小龍」也搖搖欲墜:中國臺灣主動進行貨幣貶值,新加坡、韓國股市大跌……

甚至,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也沒有倖免,日元兌美元,在1995年4月時大約是80:1,1997年底已經暴跌到130:1,到1998年8月進一步繼續跌到147:1。

2.香港才是最後目標

不過,幹掉「亞洲四小虎」只是第一步。

索羅斯有著清晰的規劃:先從虛胖的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下手,然後,攪亂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臺灣。這樣就造成一種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形成一種「羊群效應」。

多米諾骨牌一個個倒下,但香港才是他最終的目標。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在今年9月退休前,寫了一篇文章。他在其中回憶道,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樣走進花園道3號的辦公室,剛坐下不久,就接到泰國央行主管國際事務的官員的電話:泰國決定棄守泰銖,讓匯率自由浮動。

暴風雨馬上就要來了。

(剛剛回歸祖國的香港,就面臨一場「戰爭」考驗,

來源:hkcd.com)

當時,香港雖然擁有660億左右的外匯儲備,彈藥還比較充足。但香港經濟也有很多軟肋:樓市泡沫巨大,家庭負債(主要是房貸)佔GDP比重高達48%,開發商也在大量貸款,貿易赤字已經佔到GDP的3%。

後來,《經濟參考報》研究室主任葉奇元(當年他在香港跑經濟條線新聞)就回憶,當年港交所有個規矩,恒生指數每漲1000點,大家就在交易大廳開一瓶香檳慶祝。而在1997年回歸前的七八個月裡,他就遇到過3次開香檳的場面。

香檳伴著泡沫噴湧而出,8月7日恒生指數衝上16820.3點。

而泡沫背後,正是投機者等待出手的機會。

一邊是剛剛回歸祖國,才成立的管理團隊,一邊則是國際投機巨頭。

進入8月,投機商們開始了。

8月14、15日,他們利用期貨做空港幣。港幣對美元匯率下跌到7.75:1,而這是金融市場重要的心理關口。

一旦突破,那後果不堪設想。

香港金管局,通過收緊銀根、提高同業拆息等手段,予以回擊。

8月20日,香港市場恢復平靜。

3.要把香港股市打到4000點

但這只是一次聲東擊西的進攻。

香港畢竟擁有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像打泰國、菲律賓那種手法,對付香港顯然是太難了。

所以,索羅斯在香港的目標不是港幣,而是香港股市。

索羅斯設了一個連環計:在外匯、股票、期貨市場靈活穿梭,多處設下陷阱。

10年後,在官方組織編寫的《香港回歸十年志·1998》中簡單地進行了解釋:

港幣實行聯繫匯率制,聯繫匯率制有自動調節機制,不易攻破,但港幣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將影響股市大幅下跌,這樣的話,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做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數暴跌,便可像在其他國家一樣獲得投機暴利。

1997年10月21、22日,索羅斯等國際炒家拋出460億港幣;1998年1月初,繼續拋出230億港幣;6月10、12日,又拋出120億港幣。

而此時,香港利率已經在不斷上升,銀行同業市場利率一度飆升到驚人的300%。

利率上升,股市下跌(也就是索羅斯設計的第二步)。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股市就迎來「黑色星期四」,一天下跌1211點,跌幅高達10.4%。

10月28日,再跌去1438.31日,跌幅13.7%。

11月,恒生指數更是一路狂跌。

進入1998年,恒生指數在經過2月份小幅修復後,繼續掉頭向下。

香港恒生指數暴跌,這時索羅斯先前買下的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就賺到600%的利潤。

香港成了一架「超級提款機」。

但最危急的時刻,發生在1998年8月。

香港二季度經濟下跌5%,失業率上升到4.8%。於是,像這次一樣,不少港媒也在「幫忙」:聲稱香港股市和聯匯制度註定要崩潰……整個金融市場和公眾一片恐慌,索羅斯全面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成熟。

從8月5日開始,索羅斯等國際炒家接連拋出460億港幣。

8月11日,港股跌破7000點。

整個香港一片動蕩。

樓市泡沫也被不斷上漲的利率擠爆,一年下跌30%以上。

時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說道:

恒生指數每下跌1000點,他們(索羅斯等投機商)就賺得40億港元。

4.1180億救市

而且,金融戰一旦潰敗,後果不堪設想。

東南亞國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泰國、印尼近80家金融機構關閉,韓國全國排名前20家企業4家破產。發生危機一年後,泰國失業人數高達270萬,印尼更是達到2000萬。

經濟危機還帶來政治危機,泰國聯合政府垮臺,印尼執政32年的蘇哈託倒臺,馬來西亞執政17年的馬哈迪把副總理安華當作替罪羊革職……

(遭到襲擊的部分國家經濟表現,

來源:Wikipedia)

8月13日,香港恒生指數再跌到6660點,創下5年新低,相比1年前,跌去約10000點。

而索羅斯的目標是,把恒生指數打到4000點,幾乎只有一年前的1/4,也就是說一年內,股指要跌去75%,對於高度金融化的香港,後果不堪設想。

8月14日,港府發動大反擊。

當天,金管局動用外匯資金入市,直接進場買股票,當天把股指推高1200點,達到7800點。

但索羅斯也不甘示弱,公開表示,香港處於衰退期,並且承認在進攻香港金融市場,並且一定能打敗香港政府。

金融市場是信心、聲勢、意志和勢力的綜合較量。

經過反覆拉鋸,到8月27日,股指維持在7800點。

28日,雙方進入大決戰。

開市後5分鐘,股市成交額突破39億港幣,半小時後,超過100億,上午達到400億,已經接近一年前港股創下的歷史最高成交記錄。

下午一開盤,做空力量有增無減,投機者賣賣賣,金管局就買買買。

一天下來,香港股市成交額激增到790億元,創下新的歷史記錄,並把股指維持在7800點以上。

港府入市兩周,動用了約1180億港幣。

國際炒家做空恆指8月合約,遭到巨虧。

最終,索羅斯在香港損失約8億美元,大敗而歸。

到1999年7月,港股回升到14000點。隨後,港府資金又平穩有序撤出香港股市,還賺了980億多港幣。

香港度過金融風暴。

5.自助者,天助之

21年前,這場金融風暴如果應對不當,對剛剛回歸祖國一年的香港,無異於是一場滅頂之災。

香港之所以沒有重蹈東南亞國家的覆轍,在我看來兩個因素缺一不可:

一是有大陸的堅定支持。

1998年全國人代會後的記者招待會,大陸最高決策層公開表示:

萬一特區需要中央幫助,只要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後來,有個傳言,據說索羅斯在電視機前聽到這句話時,手中茶杯一下跌到地上,摔得粉碎。

儘管到現在,有不少香港人不願意承認大陸當時在1998年金融風暴中給予的支持。

但其實,我們知道,金融市場有時就是一個比拼信心的地方。到1998年8月,香港外匯儲備達921億美元,排名世界第3,而中國大陸更是高達1406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

有大陸的支持,索羅斯等投機商再有錢,也打敗不了香港+大陸。

任志剛在總結香港應對金融風暴時,也表示香港有著大陸支持的巨大優勢。

二是香港主動作為。

政府出手救市,直接去買股票,在我們今天看來稀鬆平常。

但要知道,在當時的環境下,香港要走出這一步是非常非常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在近1年後才救市的原因)。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於觀念。這就和今天香港部分人對某些西方理念的執迷一樣。

那時,香港作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自由港,奉行的是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甚至可以說,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那就是香港的立港之本。

再看香港的執政團隊,都是英美教育背景,比如特首董建華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政務司司長(也就是那位陳方某)畢業於香港大學,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畢業於香港大學……

源自於1980年代主張放任自由的柴契爾—裡根主義風頭正盛,要這樣一個團隊做出救市的決定,是十分艱難的。

據說,8月13日做出救市決定後,當晚,曾蔭權就哭了。一方面是壓力,一旦失敗,「輸掉香港人的錢,就算『跳樓』也無法挽回損失」,另一方面,其實是對自己信念的背叛。

陳德霖後來就寫到:

伴隨這次絕不尋常的入市行動的是來自四方八面、鋪天蓋地的批評,主要論調是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府有能力成功託市,任何試圖令股市止跌的政府干預行為都被視為違背自由市場原則。

當時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就公開指責,香港救市是幹預自由市場,使香港自由經濟的形象受損。

對於因自由港而存在的香港來說,格林斯潘的這種指責,分量是十分嚴重的。

即便是成功救市,救市大戰的前線指揮任志剛後來仍然說到,「港府1998年入市,這代表了自由經濟市場的失敗,給我的衝擊很大,像是我心愛的人傷了我心。」

但好在,香港還是邁出了那正確的一步。

而今,政府救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已成為十分常規的操作了。

回到當下,香港面對的不再是來勢洶洶的外來侵略者,而是內部的搗蛋鬼。

根據《經濟日報》估計,香港過去5個月損失的經濟收益或高達4000億港元,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合計失業率飆升到4.9%,是兩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場風波該如何收場?

暴徒一邊抓,一邊放。沉默的大多數,只是觀望,卻不敢發聲。大學淪為暴徒的避難所……

21年前,剛剛成立的特區政府的救市一戰,也許能給出一個答案:

來自大陸的支持一直都在,因為,沒有人比全體中國人更關心香港的前途命運。

但自助者,天助之。

相關焦點

  • 2019賽季泰達球員盤點——劉洋:天助自助,中興希望
    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為大家盤點2019賽季出戰的泰達球員,今天為大家帶來的球員是左中衛劉洋——天助自助,中興希望。2019賽季,讓天津球迷最為興奮的不僅僅是泰達提前多輪成功保級,還有就是泰達今年的中衛組合開始讓人放心了,除了U23球員楊帆外,另一個常備的主力中衛就是今年新引進的劉洋。
  • 16年前的那一晚,人類曾面臨一場「滅絕危機」,卻被木星輕鬆解決
    但受制於技術與思想的落後,古人習慣用神學解釋問題,於是出現了「天上十個太陽(接著后羿射日)」與「天破了個窟窿(接著女媧補天)」等傳說,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也屬於人類滅絕危機。傳說固然是傳說,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或許遠古時期地球上確實出現了一些危險事件。
  • 自助者,天助之
    自助者,天助之!下面的故事好像有點意思一個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菩薩撐著傘走過,年輕人趕緊說:「觀音菩薩,普渡一下眾生,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菩薩說:「你在簷下,我在雨中,簷下無雨不需要我渡。」年輕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說:「我現在也在雨中,你該渡我了吧!」
  • 香港自助旅遊完全攻略
    香港人工作緊張繁忙,使整個城市都呈現著一種忙碌和快節奏,走在街上,到處都是匆匆趕路的行人。香港地少人多,公共運輸網絡完善,車輛24小時川流不息,香港的地下鐵路、海底隧道幾乎都是世界最繁忙的交通網絡之一。  緊張工作之後需要一個放鬆發洩的環境,這也造就了香港的娛樂業的發達。香港人對賽馬的狂熱舉世無雙,賽馬活動的個人平均投注額是全球之冠。
  •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原因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
    [關鍵詞] 次貸危機 原因分析 啟示  一、美國次級債市場概述  美國房地產貸款系統裡面分為三個層次,即優質貸款市場、次優級的貸款市場、次級貸款市場。然而從2004年6月以來,美國進入了加息通道,到2006年6月美聯儲第17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購房者的負債壓力迅速上升,直接導致美國房價下挫。由於抵押品價值的相對下降,對於大部分困難家庭來說惟一的選擇就是停止還款、放棄房產,最終釀成抵押貸款市場危機。
  • 甲午戰爭慘敗帶來的幾點啟示
    在甲午戰爭爆發120周年祭日到來之際,《解放軍報》刊發中國地緣與能源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李慶功的文章提出,我們追憶這場浸透著中華民族痛惜和悲憤的戰爭,遙祭120年前那個甲午為國捐軀的中華英烈們,反對一切形式的侵略戰爭,捍衛世界和平,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  在回顧這場戰爭時,專家也談及其帶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 疫情後需要一場全民心理危機疏導
    >十四億人需要一場心理危機疏導! 武漢新冠狀肺炎疫情對中國是一場全國性的大災難,疫情造成的公民心理陰影會長期存在,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心理危機疏導如果沒有跟上,甚至會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影響國運!而且,各種心理陰影會伴隨受害者很長時間甚至終生,嚴重者還會因此自殺。
  • 這部7年前的災難大片,說透了中國16年前的一場瘟疫
    從爆發、擴散,到疫苗出現、死亡減少,導演帶我們見證一場觸目驚心的瘟疫之戰。格溫妮斯·帕特洛演了一名出軌的妻子。她是一切的起源,是病變和故事的開端,戲份不多,並且很快死去。在去香港出差的路上,她滯留芝加哥,會了多年未見的老情人,順便感染了不知名的病毒。
  • 《最強蝸牛》啟示之眼怎麼獲取 啟示之眼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啟示之眼怎麼獲取 啟示戒指優先合成什麼,如何快速獲取啟示戒指,啟示戒指有什麼作用,想知道啟示之眼入手價值怎麼查看,不妨詳細了解下九遊小編帶來的新內容吧
  • 香港的葬禮:逝去者,接班者,收稅者
    兩年後,新鴻基掌舵人郭炳湘離世,參加弔唁的多以豪門二代為主:李嘉誠之子李澤鉅,霍英東之子霍震霆,黃廷方之子黃榮祥和李兆基之子李家誠,政界人物則是致函唁電的多,出席葬禮的少;而2個月後李嘉欣公公許世勳去世,出席的富豪就只有95歲的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了。政商通吃的老一輩富豪,才能享受頂級的葬禮待遇。
  • 亞洲金融危機二十年:人類從不以史為鏡
    7月2日泰國宣布泰銖自由浮動,當日泰銖立即大跌,貶值近17 %,泰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兵敗如山倒,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模式雷同,經濟命門也相似。泰銖倒下後,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接著,危機波及到臺灣、香港及韓國等地區和國家,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 吳彥祖承認有禿頭危機 曬16歲舊照希望頭髮長回來
    2018-10-27 15:21:01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前,一場酒會讓這次危機出現轉機
    1997年7月1日,英國結束對香港156年的殖民統治,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中,最重要的歷史時刻之一。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馬振崗至今心潮澎湃——當英國的國旗在香港徐徐落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億萬中國人沸騰了。通過電視直播,遠在英國的馬振崗和使館工作人員更是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之情。
  • 1957年前出生者或對甲型H1N1流感免疫
    2009-05-21 11:53:26 來源: 網易探索 舉報
  • 香港航空命運即將被裁決!撤牌危機仍在,6000人生計命懸一線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記 者丨朱麗娜、高江虹12月5日晚間,香港空運牌照局表示已經收到香港航空就牌照局於2019年12月2日對其牌照附加兩項新條件的回覆,正審視有關資料,並會於12月7日或以前公布是否取消其牌照的決定。
  • 香港黃大仙算卦 中國隊世界盃之行一場夢
    中新網5月14日報導:中國隊歷史性打入世界盃決賽周,成敗難料,喜歡求神拜佛的香港人也別出心裁的希望求得一些「前兆」。香港「東方日報」記者為此還特地前往黃大仙廟,替中國隊此行求籤,結果求得第二十三籤「古人盧生夢」。
  • 香港24小時 | 8月21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香港8月21日(昨日)發生了什麼?一文速覽↓↓ · 王毅:各方應對香港局勢採取客觀公正立場在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期間,韓國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分別向中國外長王毅詢問當前香港局勢,對其在港企業和僑民安全表示了一些擔憂。王毅對此作出了回應。
  • 邀你看展 | 2021中國自助與智慧零售展觀眾登記系統升級上線!
    八月盛夏,HOTEL PLUS酒店及商業空間博覽會旗下系列展會——中國國際自助服務產品及自動售貨系統展覽會
  • 1997年 香港回家
    國人相對平靜地接受了他的離去,沒有21年前毛主席去世時那種莫名的恐慌,這也是拜他之賜。 更多的人遺憾的是:他沒有等到香港回歸那一天。 圍繞著小平病危和將在秋天召開15大,那些曾經喜歡用一把尺子,丈量「姓資姓社」的人們,開始活動拳腳——幾份「萬言書」始在京流傳」。
  • 鄭永年:21世紀的政治秩序危機
    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1日文章 原題:鄭永年:21世紀的政治秩序危機美籍日裔作家福山在1989年發表《歷史的終結》一文,中心觀點很簡單,即西方式自由民主是人類歷史的最終政體形式。蘇東共產主義解體讓福山的觀點不僅在西方聲名大噪,被視為經典,也很快傳播到那些仍然是非民主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