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謝家廟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2021-01-13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初夏的川東北驕陽似火,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謝家廟村的鄧大媽正在壩子上翻曬兩天前切好的檸檬片。這是謝家廟村駐村第一書記陸瑞陽給她「派的活」,把一袋子鮮檸檬洗淨、切片、曬乾,再由村裡統一包裝,通過村集體電商等渠道銷往各地,完工後鄧大媽能領到一份工錢。

鄧大媽今年71歲,老伴去世早,子女都不在身邊,她一個人在家,平時做點農活養點雞鴨。像她這樣的老人,村裡還有上百位,其中不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讓所有的鄉親脫貧不返貧,特別是沒有什麼文化和勞動技能的留守老人也有收入,這是陸瑞陽和村兩委幹部一直操心的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方面檸檬等農產品運不出去造成滯銷,另一方面對外出務工影響很大,不少村民只能留在家中等機會。面對這種情況,陸瑞陽一面幫助聯繫銷售渠道,藉助快手、抖音等平臺推廣,一面協調業主把檸檬存放在凍庫,組織在家村民利用閒散時間切檸檬片曬乾,並與村上的土蜂蜜一起搭配成「養生茶」銷售。這樣既解決了銷售難題,又調動了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的勞動力,讓留守婦女在家就能掙錢,陸瑞陽把這種小手工稱作「謝家廟手作」。

不只是檸檬,列入「謝家廟手作」的還有枇杷膏。枇杷豐收,吃不完賣不掉怎麼辦?四川老百姓都有熬枇杷膏的傳統,家家戶戶熬一點,留到秋冬泡茶,潤肺止咳。陸瑞陽索性以村集體經濟公司名義,組織各家按標準熬製,統一保存和包裝,組織村民選摘枇杷葉,經過去毛曬乾,與枇杷膏一起打造「止咳良品」組合。

其實,這些措施並不是針對疫情的特殊措施,而是村裡一直在探索發展的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謝家廟村貧困人口有95戶247人,山高溝狹,村集體經濟在2017年前規模為零。陸瑞陽與村兩委幹部合計,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的關鍵,利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生態圈,帶活一條產業鏈,打造一支務工隊。

「一個生態圈」,指的是山頂種花椒、半坡栽銀杏、林下搞養殖,村委會周邊種百香果、黃陂等並套種絲瓜,在低洼處利用氣溫差輪種羊肚菌、辣椒、空心菜,發動老百姓搞「庭院經濟」,將牛糞豬糞回田。同時,成立混合所有制村集體經濟公司,儘可能把撂荒土地利用起來。

「一條產業鏈」,指的是以羊肚菌種植為牽引,探索菌類初加工。除了賣鮮菇幹菇,還開發羊肚菌醬和湯料,利用「世界長壽之鄉」品牌,就地取材做大健康農產品。從金銀花茶、枇杷膏、檸檬片、玉米須這些農產品,到紅薯粉、米豆腐、桑葉面等粗糧開發,謝家廟村的扶貧禮盒越做越大,春節前就銷售了近1萬份。目前,正探索柏樹這一常見樹種的綜合利用,期待實現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在銷售領域,除了找單位尋求大訂單,還推出了公眾號並開始做電商,依託快手、抖音推廣,聯合物業協會進社區,推動訂單農業發展。2019年,村集體經濟公司銷售收入超過110萬元。

「一支務工隊」,指的是發展產業、建設項目從而創造一批就業崗位,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在家門口掙錢。例如,小蔣是村裡的運輸車司機,當過兵、能吃苦還是共產黨員,就把他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成立「產業突擊隊」。同時,依託本村群眾的「工程隊」「生產隊」也都陸續建立。解決好激勵機制、人盡其才,保證他們獲得比原先更多的收入,就能留住人才,打造有實力的務工隊伍。

相關焦點

  • 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的「仁裡速度」
    「我們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將4000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山東魯望農業發展集團,集團投資2億元建設種養循環生態農場,發展綠色循環產業,村集體增收12萬元……」齊河縣仁裡集鎮大田村黨支部書記胡繼錄說。
  • 古丈縣|州委組織部調研組到龍鼻嘴村調研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
    新湖南客戶端3月18日訊(通訊員 梁雪琴)3月16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組織部調研組一行到古丈縣默戎鎮龍鼻嘴村調研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縣委組織部和默戎鎮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在召開的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就村集體經濟組織化、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據了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龍鼻嘴村與湘西墨戎苗寨鄉村遊有限責任公司通力合作,建立相關利益聯結機制,為該村全體村民代繳新農村合作醫療費用72萬元,為該村大學新生發放獎補金4.2萬元。
  • 博興縣曹王鎮:念好「三字訣」,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司元媛 記者 孫菲 李夢竹博興縣曹王鎮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建強隊伍、合理謀劃、優化環境三項措施,念好「三字訣」,有效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10萬以上村達85%以上。
  • 安慶宜秀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字訣」
    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始終把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全鄉全年工作「一號工程」,作為書記抓黨建考核的「首要指標」,牢牢把握「黨建核心、『兩山』引領、三治同行、三創驅動」總要求,高昂「咬定目標、堅定執著,搶抓機遇、發揮優勢,迎難而上、破難而進」的精氣神,狠抓工作落實,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一村一品特,特出高顏值;發展勢頭好,好出高質量。
  • 樂清下山頭村:村企共建 提振鄉村發展新動能
    中國小康網 董科娜 通訊員 陳裕傑 溫州樂清下山頭村坐落於雁蕩山北麓,村域面積約2.1平方公裡,全村人口共計630戶。近年來,在能人志士方玉友的帶領下,下山頭村通過「村企共建」的方式,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以及鐵皮石斛示範基地的優勢,把曾經的「三無村」打造成「三金村」,全面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全面發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發展集體經濟 雪山腳下的這個...
    發展集體經濟,甲子村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雖然依靠旅遊反哺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起來了,但村組要持久健康地發展下去,還是得摒棄「等靠要」的思想,找一條自力更生發展的新路子。  2016年,村「三委」換屆時,和世堅當選為甲子村黨總支書記,他認為,發展集體經濟才是甲子村的未來。
  • 【國家扶貧日】丨第一書記與山棗潭村的故事
    帶領山棗潭村新一屆村支兩委赴寧鄉縣金洲鎮關山村開展參觀踐學活動。先後帶領大家參觀了關山古鎮、葡萄種植基地、無花果種植園等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成果。二是加強組織建設,落實好扶貧攻堅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通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高認識、凝聚共識、團結力量;三是勇開拓求創新,因地制宜共謀發展。
  • 西安高新區殿鎮村:敲響八卦鑼鼓 村民日子好紅火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於高新區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十個一」工程,自集賢鎮殿鎮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實施以來,一場美麗的蛻變,正在殿鎮村上演。改善村民精神風貌 讓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盛夏時節,走進殿鎮村,村民們走在花草掩映的村道上,文化廣場上有村民跳舞健身,活動中心有村民看書下棋,其樂融融。村容整潔、民風淳樸,整個村都洋溢著樸素又幸福的氣息。
  • 古丈縣龍鼻嘴村:探索創新之路 助力鄉村振興
    該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突出村民自治,加強自主管理,努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做到了小事矛盾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三是推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建立以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核心的量化考核體系,把黨員在工作中的表現與先鋒模範作用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年終按照大評小獎的原則給予先進黨員適度獎勵,激發所有黨員爭先創優的進取心。
  • 駐村守初心 實幹謀發展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我市以「因村派人,因人選村」為導向,把派出單位的職能優勢和農指員個人特長與派駐村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對派駐村進行動態優化調整。    寧海深甽鎮大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村級集體經濟薄弱。    2019年3月,作為市科協派駐大洋村的農村工作指導員,洪陽第一次走進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
  • 於勝濤在唐口街道醋劉莊村就整頓軟弱渙散村情況進行調研並開展...
    >begin--> 9月15日,區委書記於勝濤到唐口街道醋劉莊村就整頓軟弱渙散村情況進行調研並開展「民意5來聽」活動,強調要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解決民憂,積極主動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真情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 五洩鎮西皇村:鄉賢共建13個美村富民項目
    該民宿由村裡廢棄的西青學校改造而成,沿用學校空間格局,保留建築歷史風貌,一期投資290萬元,激活閒置房屋800平方米,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0餘萬元。西皇村不等不靠,發揮鄉賢優勢,共建共享美麗家園。「去年以來,西皇村鄉賢共建13個經濟發展和民生實事項目,其中10個項目已落地,其餘3個在規劃設計中。」楊新偉說。為了發揮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西皇村積極探索「農業+旅遊」的融合發展新路。去年,鄉賢楊林回鄉成立千佳嶺生態農業園,利用流轉的300畝土地,建設一家集生態農業開發、田園觀光、休閒體驗、農產品批發零售於一體的企業。
  • 博愛縣金城鄉:念好「三字訣」抓實軟弱渙散村整頓
    河南經濟報記者 楊紅波 通訊員 劉瑞瑞 吳昆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高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博愛縣金城鄉念好「準」「實」「嚴」三字訣,通過確定整頓對象、解決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抓實見效。
  • 中館驛鎮果園村: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環境美心更安
    中館驛鎮果園村,由原果園村、大堰村、西河岸村三村合併而成。近年來,果園村「兩委」一班人,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辦實事,促進大別山電廠、華新水泥等重大項目落戶該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齊心協力把果園村建設成富村強村。抓支部建設,讓組織更強。
  • 河南博愛縣:金城鄉念好「三字訣」抓實軟弱渙散村整頓
    河南縣域經濟網焦作訊 為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提高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博愛縣金城鄉念好「準」「實」「嚴」三字訣,通過確定整頓對象、解決突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確保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工作抓實見效。
  • 「第一書記」司福智:帶著妻子駐村,讓貧困村摘帽
    修路、重修村室、打井、規劃修建糧倉,資金是關鍵。為此,司福智多次向省公司領導匯報,並多方籌措資金。三年來,司福智幫助凹郭村引來專項資金105萬元,新修村內道路4200米,徹底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新建深50米灌溉機井36眼,農田抗旱灌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爭取襄城縣扶貧資金46萬元,為村新建光伏發電項目。
  • 四川8個村成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01 四川8個村成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11月13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示了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經地方推薦和專家審核,擬推介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六渡河村等260個村落為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 西戌鎮沙河村:香菇棚裡孕育脫貧夢,結出致富果
    精準扶貧的關鍵是帶領貧困群眾精準脫貧,西戌鎮沙河村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以香菇種植為抓手,成立香菇扶貧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變「輸血」為「造血」,成功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基地工人大都是附近村的貧困戶,工資實行按勞分配,平均一天可掙50多元,年收入1.5萬元左右。此外,基地還吸納了沙河村和雞鳴鋪村59名貧困戶入股,每人每年還可以分紅。截止目前,59名貧困戶已全部脫貧。沙河村脫貧戶 江月梅「在家也沒事幹,我們村建立了一個廠子,來這幹點活也挺好的,很高興,在家閒著也是閒著,有事幹,挺好的來掙個錢,減輕家裡的負擔。」
  • 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決心成事、用心...
    【實踐者說】「決心成事、用心謀事、盡心幹事」講述人: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 顧瑞利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琳、張潔採寫
  • 昭通:樂居鎮中河村多舉措建設民主法治村
    為了使「民主法治村」建設工作順利有序地開展,社區成立了以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遊光平為組長,村「三委」幹部為成員的建設工作小組。把創建活動作為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統一組織、分級實施、層層負責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