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的守護神——文昌帝君

2021-01-18 無錫市太湖三山道院

      文昌,本是星宮名,包括閃顆星,即鬥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代星相家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謂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所以二神逐漸合而為一。

文昌星簡稱文星,或稱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運者,如杜甫詩:「北風隨爽氣,南鬥避文星」。又《東觀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場當有事」。由此觀之,學子應與文星有關。

     有關文昌星的說法,《星經》所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記天官書》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

到了明朝景泰年間,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廟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舉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間,更加崇奉此神,嘉慶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禮部,把此神編入祀典。

      人神又分為兩種指稱,一是「文昌帝君」,一是「五文昌」,包括關聖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呂洞賓)、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鬥(魁星爺),合稱為「五文昌」。

     《雲笈七籤》︰「文昌星神君,字先常,天子同命之符也。中央司命者。或曰制命丈人。主生年之本命,攝壽夭之簡禮。」文昌神源自星辰信仰。

《楚辭九歌》的少司命即指第四顆星。戰國已列入國家祀典。

     《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帝君本名張亞子,唐朝越雋人氏,後來遷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縣),因篤信道教,廣宣道教教義於四川,死後人們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廟,命名為「清虛觀」,並且於碑上刻上「梓潼君」,成為梓潼神,供人祭拜。唐朝唐玄宗、僖宗逃到四川期間,曾利用這種信仰,封梓潼神為左丞相、濟順王。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在歷代受封中,到此這個封號中出現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結合起來,從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學問之神,職責掌管文昌府的事務。由於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長,從一個地方神而成為全國性的大神,並逐漸與文昌神合而為一。

     宋元時期,人們把文昌稱為文昌帝君,尊為主仙、人鬼生死爵祿的神。古代士人仕進,以科舉為途徑,於是天下府縣,處處建立文昌宮。明代以後,每一所學校都將部分建築物用於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廟祭祀,文昌雖是道教之神,但帶有濃厚的儒教色彩。

南宋間,一本以文昌帝君名義勸說世人行善積德的勸善書《文昌帝君陰涉文》,此書影響很大,與《太上感應篇》和《關帝覺世真經》為三大勸善真書。

相關焦點

  • 三皇宮之「文昌帝君」
    一走進三皇宮右邊就供奉著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掌理考試命運、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祿,比孔子還受讀書人的歡迎。
  • 代客拜文昌帝君,求學業考試事業工作,在這裡
    文昌帝君,是古時讀書人的守護神。
  • 欒加芹談讀書考試,拜文昌帝君
    看到解人頤的一篇文章,介紹文昌帝君的。文中說:「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聖誕。文昌帝君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主功名、科考、俸祿,又被稱作文昌梓潼帝君。」農曆二月初三,卯月。這天是文昌帝君聖誕,意味著文昌帝君與卯有直接關聯。
  • 高考前如何拜文昌帝君保佑考試得中
    文昌帝君是中國古代士子科舉考試前祈求考試得中最常拜的神。
  • 文昌帝君是東華帝君還是司命星君 文昌帝君和司命是什麼關係
    文昌帝君是東華帝君還是司命星君 文昌帝君和司命是什麼關係時間:2017-02-27 13:5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文昌帝君是東華帝君還是司命星君?文昌帝君和司命是什麼關係?
  • 文昌帝君與文昌筆
    文昌帝君不只是掌管文運、主宰功名的神仙,文昌帝君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應驗經》載,文昌帝君居混元內輔三清內宰大都督府,都統三界陰兵,行便宜事,管天地水三界獄事,收五嶽四瀆真形虎符龍券,總諸天星曜,判桂祿二籍,上仙英顯元皇真人,司祿職貢舉真君,預編修飛仙列籍,掌混天造化輪迴,救苦無礙。因此,文昌星成為文人崇拜的星座,人們為了旺學業、旺事業運便興修文昌塔,而後來又衍生出了文昌筆。文昌筆利於讀書、功名及事業。令人頭腦敏捷,思維發達。
  • 文昌帝君聖誕日
  • 文昌帝君
    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
  • 【道教神明】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稱更生永命天尊,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聖誕。
  • 文昌梓潼帝君 助佑學子考運亨通
    時逢考試月,文昌帝君降臨人間巡察考校文運、祿籍,賜福助佑學子考運亨通,高考中考小考順心順意,金榜題名。
  • 除了玉皇大帝,文昌帝君也姓張!
    「天地君親師」牌位文字 其實這個文昌天子,就是道教裡的「文昌帝君」。全稱為「文昌梓潼帝君」,這「梓潼」二字,指的是地名,即今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了解了這個意思,我們就說說文昌帝君的來歷。據《明史》裡記載,這個文昌梓潼帝君,真名叫「張亞子」,居住在四川梓潼地。有一種說法是,他曾為東晉的官員,後來五胡亂華,戰而死,家鄉人們立廟紀念,碑上銘刻「梓潼君」,用當今的語法用詞,大概就是「梓潼縣抗擊五胡烈士」的意思。
  • 道教神靈中掌管文運的文昌帝君
    去年有部熱播電視劇叫《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其中便有文昌帝君的演員形象出鏡,影視文學戲說無傷大雅,實際上,在道教神靈體系中,確實有主掌文運和士人功名祿位的神真——文昌帝君。影視劇形象文昌帝君,亦稱梓潼星君,是掌管功名祿位之神。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北鬥星上方有六顆星組成一個星座,象筐形,它就叫文昌宮,六星的最後一顆星是司祿之星,它的職責是「司祿賞功進士」,也就是主宰人間賞罰功名、提拔士人為官。
  • 非人哉:小機靈鬼哪吒總有奇招,考試找文昌帝君,沒錢找財神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在《非人哉》當中,他是一個執掌文運和功名利祿的星神,他的工作就是掌管各位考試的考運了。成績不太好的哪吒,自然要時不時來拜託一下文昌帝君,以保佑自己的成績能過或者滿分,這樣子才不會被大士罵。而哪吒也深諳如何讓文昌帝君毫無原則地幫助他,那就是誇他!!!
  • 「二月二龍抬頭」後是文昌帝君的生日,準備升職加薪考試的看過來
    文昌帝君,道教稱文昌司祿宏仁帝君,又有其他稱謂:「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等」,主宰功名祿位。文昌帝君聖誕為每年的農曆二月三日(2018年3月19日)。01文昌帝君是誰?
  • 農曆二月初三,今日文昌帝君聖誕!拜文昌步步高升,金榜題名!
    佛音妙法大智慧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2020年2月25日(農曆二月初三),恭賀文昌帝君聖誕!
  • 高考將近,不來拜拜文昌帝君嗎?
    不要緊,快來求求文昌帝君吧!文昌帝君,掌握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的神,世人常稱呼他「文曲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有關文昌星的說法,《史記天官書》所載:「鬥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將,二日次將,三日貴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祿。」《星經》中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 三生三世三生石上文昌帝君是誰? 文昌帝君和東華帝君什麼關係
    三生三世三生石上文昌帝君是誰? 文昌帝君和東華帝君什麼關係時間:2017-02-27 14:5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生三世三生石上文昌帝君是誰? 文昌帝君和東華帝君什麼關係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三生石上文昌帝君是誰?文昌帝君是東華嗎?
  • 升學考試,中國人禮拜佛菩薩、孔子和文昌帝君,日本民眾竟然拜他
    文廟文昌星簡稱文星,或稱文曲星,是星宿中主文運者。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的神靈,是讀書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文昌帝君掌理考試命運、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祿,比孔子還受讀書人的歡迎。
  • 文昌帝君坐像一尊
    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與張亞子合而為一,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屬二十八宿中的文昌星,傳說主「文運」、「司科舉」。道家與張亞子合而為一的年代,應是宋朝。道教那時大舉,人們尊神而輕佛。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使文昌帝君聲威大震,成為影響全國的、掌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 文昌帝君像
    我仔細觀察後,告訴他這尊造像叫文昌帝君,這種造像有多種形態,應是明代之物。文昌帝君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他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四川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並尊奉他為雷澤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