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革命初心,弘揚長徵精神。為紮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10月8日晚,全景史詩話劇《雄關漫道》在鹿城文化中心上演。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特別籌劃推出的重點獻禮劇目,該劇用話劇藝術再現中央紅軍長徵中轉危為安的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用一種新穎脫俗、別開生面的方式,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紅色黨課。
「我們是85年前的紅軍,我們的靈魂仍然留在這片土地上。」晚7點半,話劇《雄關漫道》在眾演員的集體發聲中拉開帷幕。該劇將視角投向黨的長徵中極為獨特與嚴峻的一段歷史,以「湘江慘敗、翻越老山界、通道轉兵、黎平會議、強渡烏江天險、挺進遵義城、召開遵義會議」為主要敘事線索,將領袖、士兵和百姓,生者和死者融匯於時代命運的大環境中,講述了紅軍先驅們在遭遇湘江慘敗、強敵圍追堵截的境況後,堅定信仰,最終走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的偉大轉折。
天色暗沉,紅軍戰士們手舉火把排成長長的火龍,一直行進著,行進著……但這火光只照亮了眼前,前路感覺依舊黑暗。路,在何方?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41歲的毛澤東,36歲的周恩來,27歲的博古……在斑駁的光影中,這些人物穿越80多年的歷史煙塵,向觀眾走來。
天光斜照,山河風雨欲來。生死紛飛,時局動蕩,衣衫襤褸的戰士們投入關乎紅軍生死的背水之戰,電閃雷鳴間,一面面戰火斑駁的紅旗愈發鮮豔。從路在何方的迷惘、困惑、爭議到在血泊中爬起,堅定信仰、堅持真理。伴隨著震撼人心、令人恍忽回到歷史現場的音響燈效,在這曲鏗鏘有力的群像式史詩交響樂中,所有觀眾坐定在黑暗中,聚精會神感受燈光下舞臺中的紅軍初心信仰與生死時刻。
不同於傳統的話劇體式,該劇打破了習慣的臺詞對話式結構,採用了敘述體形式。演員們從典型的敘事模式中解脫出來,或介紹自己,或敘述事件,或發表意見,以全新的視角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個個震撼的場景,一段段悲壯的歷程,一組組感人的英雄群像……兩個半小時的全景紅軍故事中,眾多理想、親情、友情、愛情交織的「高光時刻」直擊觀眾心靈深處。
動人心魄的主旋律大劇,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的初心和信仰,此次演出贏得廣泛而熱烈的讚譽。演出場面氣勢恢弘、演員群戲震撼人心、整體節奏銜接流暢是不少觀戲群眾的共同反饋。「音效、燈光、演員表演都很到位。深深感受到紅軍長徵的不易與他們堅定的革命初心。」觀眾林女士說。「有很多感人的細節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黑暗中對革命未來的對話爭論,讓人身臨其境。」觀眾鄭先生說。
話劇結束,演員謝幕,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這堂生動的話劇黨課,激勵著全場觀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好地在本職工作上發光散熱。
區領導張純紅、曾偉、趙曉奔、朱啟龍、項曉、鄭建西等在場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