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墅、賓利or雙R、埃爾法保姆,這是個在中國經典的組合,後來為什麼只埃爾法賣得好就不難理解了,因為這輛車帶來的暗示.......在別人眼裡,有了後一樣,就等於擁有了前兩樣,對有此需求的人是多麼划算的事啊!又有哪輛麵包車可以?所以國人心態成就了埃爾法。
當然,更多的還有明星效應。看到某某明星購買一輛其實不那麼值錢的「豐田麵包車」,他們有錢人馬上跟著瘋搶,從二三十萬一直搶到接近一百多萬。
由於埃爾法的價格在國內飆升,還有國產市場中優秀的MPV的確是特別少,因此不少人儘管喜歡,也不得不放棄這款車。而在市場嚴重空缺的條件下就會有車企推出替代品,於是,華晨旗下子品牌華頌耗資26億研發出來的被稱為「國產埃爾法」一款車型——華頌7就登上舞臺。
華頌7發動機動力一般,但是穩健,畢竟是寶馬發動機,操控一般偏下,點火都會延遲(極度不滿)。優點是乘坐感確實好,還算舒適,空間空間大,內部設計也不錯,外形嘛,車採用大7座的設計,車長足足有5米。
然而一打聽價格,oh my god!20多萬!雖然商務定位,但是價格與品牌又不成正比,要是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0萬起步,估計能來個井噴。
當初這款車就是因為推出的時候定價太高,因此一直到如今這款車已經創下連續多月0銷量的糟糕成績,仿佛被打入冷宮。
我覺得華晨對產品的分析是不到位的,認為有技術亮點就一定會有客戶買單。殊不知,丟掉了更為重要的用戶體驗,或者說根本不太在意這方面。看看華晨的做工,絕對算不上高級。而且這車身設計的也沒啥吸引力。技術是高技術,但估計就算對寶馬有情結的人也不太會為他買單。
其實華頌7剛上市的時候,其實按照當年的水平來說,做工並不算差。當年最火爆全國的是江淮瑞風,華頌內飾比瑞風那就要高級太多了。但是在當年那個時候。作為一款商務車來說也說得過去。最大的問題是華晨的運營以及整個車子的匹配並沒有做好。再也沒有以前華晨中華俊傑那時的輝煌。
不得不說,華晨作為國企,擁有寶馬的合作加持,卻依然走在二線國產車的邊緣,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更不可思議的將打著寶馬標的發動機直接放在華晨汽車上,並以此作為噱頭。其實,華晨汽車想改變現狀,最直觀的就是缺少一位好的設計師,在這個看臉的年代,外觀low到爆是致命傷,再有就是用料和配置也需要大步提升,利潤最大化已經不適合華晨汽車這個企業現狀。
加油吧華晨,路還很長,現在寶馬把股份都拿回去了,以後也不要想給技術合作的事兒了。華晨汽車離開寶馬自己還有啥研發實力啊!況且現在汽車行業不景氣,新一輪洗牌早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