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勸朋友容易傷感情?《論語》裡這句話可以可以讓我們進退有度!

2021-01-09 每日一書分享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以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篇》

其實最早看到這句話,不是在《論語》這本書裡,而是在《北平無戰事》裡,這是方步亭說的一句話。當時深感這句話很有道理,所以記在了自己的本子上,後來讀《論語》才知典自此處。

就像昨天所說的那樣,關於溝通,我們首先要決定多說話還是少說話,其次才是跟誰說,說什麼?但是這句話話就很完美的解釋了,我們要因勢度勢的在該說的時候和對的人說對的話。

記得西方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說上帝造人的時候,給我們背了一個扁擔,把人的優點放在了前面的籃子裡,把人的缺點放在哪裡了?當然就是後面的那個籃子裡,所以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但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別人能看到我們的缺點,也能看到我們的優點。

所以當朋友相交的時候,他們看到我的缺點,要不要和我們說這是一個問題,我們也面臨著這個問題。當然在奉行沉默是金、世態炎涼的社會裡,想聽到真心話是越來越難了,其實好多人都不說那只是因為是點頭之交而已,沒必要為了別人的缺點來毀壞了還可以維持的表面情誼。我們也越來越不想聽人說,因為小時候聽父母說,後來上學後聽老師說,畢業後聽領導說。我們總是在不停的聽別人說,所以對於朋友說自己的缺點本能上肯定是反感的,畢竟有句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

那麼這句話對於很糾結要不要只做朋友缺點的就很有用的,如果說這個人他聽取你的缺點並且能夠表示感謝的話,那麼就可以跟他說。因為如果不說的話,那麼

我們就錯失了一個也許可以深交的好友。而如果一個人他拒絕聽從別人說自己的缺點,那麼其實這樣的人就不必跟他去說了。你說了的話他反而失去埋怨你。

在《孔子·顏淵篇》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也。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說子貢問交友之道,孔子說給朋友忠誠的勸告和委婉恰當的開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所以說如果說我們第一次向朋友說出了他的缺點,那麼他接受了我們可以繼續說。這樣兩個人的感情會越來越深。這叫知心之交。如果他不聽了,我們也不要再勉強了,我們做朋友的道德已經盡了。那麼再說反而連朋友都做不了,更顯得自己不會做人。

2000年前刻在阿波羅神廟上的有這麼一段銘文: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前面半句《論語》裡也有相對應的,後面再分享。所以我們說後半句,朋友相交,把握「度」!

相關焦點

  • 朋友間,最好不要談錢,談錢傷感情!
    朋友之間,越是關係好,越是不要談錢,正如古話那樣子,「談錢傷感情!」朋友與朋友之間,維繫關係依靠的是情感方面的東西,或是曾經一起經歷過崢嶸歲月,或是彼此有相同的過往,由此彼此間形成了那種旁人無法比擬的情感。這些是朋友關係延續長久的基石,朋友間要想長久,這種來之不易,千金難求的情意,千萬不要去和金錢這種利益和物質的東西關聯。
  • 緊記《論語》第三句話,可以減少很多煩惱
    圖文 / 曾鑑輝 孔子在《論語 受制於每一個人的閱歷、知識及理解能力的不同,你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別人理解不了,這本來就是極之尋常的,如果你非要別人理解,甚至認同,顯然就是你的不對了,若這樣,只不過是你自尋煩惱罷了。反過來看,別人的言行舉止,你又能夠理解多少?結果還不是一知半解。所以,理解固然萬歲,不理解亦是可理解的。
  • 《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
    在《論語.學而第一》裡面,有一句名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句話以前理解的比較膚淺,今天再稍微深入的分析一下。按字面意思,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巧言善辯、油嘴滑舌,阿諛逢迎,善於表面做作的人,很少能達到仁的境界。
  • 朋友向你借錢,高情商的人這樣回復,不傷感情和面子
    你是否遇到這樣的煩惱:朋友向你借錢,借了吧,害怕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不借吧,面子上過不去,害怕傷了朋友之間的感情。是不是感覺太難了。朋友向你借錢,如何高情商地拒絕別人,不傷感情和面子01、表達自己的難處朋友向你借錢,如果你直接拒絕對方,有可能讓你們連朋友做不了。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表達你很想幫助,然後說出自己的難處。比如說我真的很想幫你,但我最近正打算房子、買車、或者孩子正上培訓班,我手頭還缺一些錢,我這今天還犯愁在哪裡籌備錢呢。
  •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
    而《論語》是四書五經之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當然這句話可能有點誇張的成分,但是足夠說明了《論語》的歷史地位。02《論語》的內容那麼《論語》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歷史地位?或者說憑什么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呢?
  • 規勸一個人應該注意到:存心、時機、態度跟方法、還要很有耐性
    這裡提到的就是父母有過失,這個『親』我們也可以再把它意義延伸開來,就是你所有的親人、朋友有過失,我們都有責任去規勸,叫『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勸一個人也不容易,很有修養。您有沒有勸親友的時候,當場勸,他從此以後就改過,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假如有,你一定要介紹他給我認識,因為他可能是顏淵轉世。因為顏淵做到什麼?「不二過」。現在還有這樣子的人,一定要叫他出來弘揚中國文化。一般成年人因為很多行為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經凍了那麼久,你那個火要慢慢烤才會把它融化掉。
  • 「分手後依然可以做朋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分手後依然可以做朋友,能說出這種話的人,無論是男是女,肯定要麼就是不捨得的心理,要麼就是客氣的想留個備胎的心思。但是無論聽這句話的人,是男還是女的,都不要太過認真去對待。畢竟感情走不下去而選擇分手,就真的沒必要太過再去接觸對方了。畢竟不單單只是尷尬而已,還會帶來很多自己失落的心情。
  • 《論語》:在交友方面,需要善於採納意見,做到自我反省
    提到《論語》,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論語文化。在現實生活中,交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我們首先看一下論語中的交友篇。子貢請教交友之道。孔子說:「朋友若有過錯,要真誠相告而委婉勸導,他若不肯聽從,就閉口不說以免自取其辱。」顯然,這是孔子給子貢的建議。
  • 世上、最傷感情的、不是吵架,而是這「沉默」
    世上、最傷感情的、不是吵架,而是這「沉默」有人說:兩個人關係再好、都好不過牙齒跟舌頭的關係。牙齒跟舌頭關係那麼好、有些時候也會磕磕碰碰。人與人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又不完全相同。因為牙齒跟舌頭無論發生什麼樣的碰撞、它們都不會分離。
  • 年輕時容易傷感,但這幾個星座,能越活越豁達,安之若素
    年輕時容易傷感,連一點小事都看不開,但能越活越豁達,安之若素,淡然處之。像這類特質的星座又有哪幾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巨蟹座 巨蟹座的守護星是月亮,月亮的能量是陰柔隱形的,所以巨蟹座的人看起來沒什麼攻擊性。他們的顯性特質是溫和低調,氣質安靜,不喜歡噼裡啪啦講一堆話。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為政「為政」是什麼呢,就是去做官孔子說學而優則仕嘛,你的學識足夠豐富,就應該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讀書人也把學而優則仕當作人生的終極目標。《論語·為政》篇講的什麼呢,簡單明了地說就是求官、為官的基本原則,一言以蔽之——「以德為政」。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
  • 品讀《論語》中3句古語,真正理解古語中,朋友含義之所在
    品讀《論語》中3句古語,真正理解古語中,朋友含義之所在我們從進入學堂,學習中華文化開始,很多人就是從學習《論語》開始的,《論語》戰國前期成書,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今天我們來學習三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名句,可能現在的我們很多人理解錯誤了。這是大家從小都會背的。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這2件事最容易「積陰德」,大家記得要多做,可以福報綿綿
    這也應驗了古人的說法:自己雖貧窮,不能用物資去幫助別人, 但在遇到別人有迷惑的時候,能夠說上一句話,好心提醒對方;遇到別人有特別困難的地方,能說一句話去解救對方, 這也是功德無量的事。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通過「好言相勸」來積累陰德。
  • 規勸造句和解釋_規勸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規勸(guī quàn)。近義詞有:勸戒。鄭重告誡,使改正錯誤或接受意見。[鬱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她的黑晶晶水汪汪的眼睛裡,似乎是滿含著責備我規勸我的意思。」]規勸參考例句:1、在規勸無效後,工務局決定強行拆除違建。
  • 這幾個星座的「愛情學問」很好懂,比論語都容易,沒那些拐彎套路
    文/凌婷七七感情的事情,很多人將其定義為一場無止境的「宮心計」,你得懂得對方的各種套路,還得聽得懂他們所擅長的愛情學問,就好比學著孔子的論語一般,咬文嚼字不按正常路徑而走,一味地猜猜猜,一味地想想想,絞盡腦汁,難受得很,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愛情很容易懂,他們的愛情學問,沒那麼多的套路,可比論語簡單容易多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幾個很好懂的星座,他們的愛情學問比論語容易,沒那麼多文言的套路
  • 孔子與《論語》這5句經典名言,能讓我們受益終身、被人們信任!
    孔子是世界性的歷史文化名人他的主要論述和思想主張,通過很多跟他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弟子們,整理成了典籍文獻,其中《論語》一書,更是其中的重要聖典!下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他,關於誠信方面的話語吧。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應該是指的:說話要講信用,行為要有結果,這是孔子所主張的君子應該具備的基本美德,反之,就成了不守信用的小人了。
  • 世上、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愛人之間的吵架,而是這「兩個字」
    世上、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愛人之間的吵架,而是這「兩個字」有人說:兩個人關係再好、都好不過牙齒跟舌頭的關係。牙齒跟舌頭關係那麼好、有些時候也會磕磕碰碰。人與人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又不完全相同。其實,最傷人傷感情的、不是話言話語的爭吵,也不是拒絕,同樣不是生氣,而是沉默,什麼話都不說。01.兩個人相處,有甜蜜就會有苦澀,有歡喜就會有離愁,有歡笑就有爭吵,這是每一對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事情,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 《論語》很短,才11705字,道理卻很深
    眾所周知,《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孔子和儒家的主張、倡議、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為民都寫在了上面。這些對於我們做人、做事都具有積極指導作用。但是,很多人除了在課本裡學了一些「子曰:學而時習之」之外,對於其他的部分就不甚了了了。不過反過來想一下,如果《論語》要是那麼好理解的話,也就不會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了。孔子也就不會成為中國的聖人和萬世之師了。
  • 莊子:按照道家思想,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這2句話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論語》裡,「君子」共出現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而且大多是出自於孔子之口。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是非常看重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但是,聖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或者小人,都是以「仁義道德」為標準的。
  •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論語》是四書五經之一,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兩千年來讀書求學的必修課程,雖然僅僅一萬兩千字,但出自《論語》的成語竟達數百個之多,即使你沒讀過《論語》,但這些成語,你肯定很多都聽過、見過。下面我們就列舉五十個出自《論語》的日常成語:一,朝聞夕死。——《論語.裡仁》釋義:假如早上能聽聞到真理,就算晚上去死也心甘情願。比喻人對真理的追求非常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