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哲學經典思想看人際關係相處之道

2021-01-15 半緣情感

筆者散人在去年和今年的情感諮詢中遇到幾個比較特殊的案例,因而專門寫了篇《易解人際關係一文》。

人與人之間就是情感的交流和表達,有的人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有的人卻不知所措,總是內角外困,總是找不到正確的相處之道。

正因為有感於此,散人特地將前期的文章進行刪減優化,減少關於命理預測方面的闡述,著重講述《易經》在人際交往和情感處理方面給予我們的啟迪。

根據散人的理解,人際關係無外乎以下幾種:

1、 基於血緣、姻親關係而形成的家庭關係、夫妻關係、親戚關係;

2、基於學業、事業關係而形成的同學、同事、戰友、合作夥伴、客戶(業務)關係;3、基於地域關係而形成的老鄉、鄰裡關係;

4、 基於興趣愛好而形成的諸如驢友、釣友、球友、麻友等;

5、 基於一定社會地位而形成的圈層關係。

人生天地間,行走江湖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懂得處事哲理,不掌握人際關係技巧,會事事難得順遂如意。

人與人之間的碰撞會帶來各種運勢的發生、變化,不管如何變化,必然需要遵從一定的規律,正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違背規律,勢必會影響到正常人際關係。其實《易經》很好的表達了人際關係的產生極其各種作用結果,如果能很好的領悟,自然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首先我們來看組成易經六十四卦的八經卦。

《易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這是對伏羲先天八經卦的解讀,也是易經的提綱挈領之文,可謂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也。今天散人則是從人際關係激蕩的視角來解讀,你會發現《易經》的神奇和玄妙。

從先天八卦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天地定位,乾金坤土相對,;

山澤通氣,艮土兌金相對;

雷風相薄,震木巽木相對;

水火不相射,坎水離火相對。

方位上兩兩相對的兩經卦,在屬性上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可以演化為世間萬事萬物,那麼當然包括各種人際關係了。

八卦人物象意很多,具體可以根據其表示的核心象意進行延伸,不一一贅述,部分如下,:

乾(天):代表男性,父親、長輩、公司單位的大領導、國家元首、……

坤(地):代表女性,母親、長輩、領導、……

艮(山):代表小兒子,小男孩、基層員工、……

兌(澤):代表小女兒,小女孩、助理、秘書……

震(雷):代表大兒子,高層領導、……

巽(風):代表大女兒,高層領導、……

離(火):代表二女兒(一般指16~35歲女性),中層領導、……

坎(水):代表二兒子(一般指16~35歲男性),中層領導、……

八經卦各自代表著不同的人物類象,那麼兩兩組合相互激蕩,自然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

上節散人闡述了八卦代表的人物類象以及經卦兩兩激蕩而形成的各種人際關係,本節散人將說明兩兩相對的八經卦組成的四組複合卦象,分別代表著不同類別的人際關係相處結果和方式。

乾坤:天尊地卑,揭示的是地位懸殊的人際關係;

坎離:水火相剋,揭示的是矛盾對立的人際關係;

艮兌:山澤通氣,揭示的是相互依存感應的人際關係;

震巽:雷風性同,揭示的是利益相近目標一致的人際關係。

易經講究萬物類象,可以以此延伸至萬事萬物間的各種關係。

一、地天泰與天地否----看地位懸殊關係的處理

乾為天,為陽,代表男性或者大領導,坤為地,為陰,代表女性。那麼天地陰陽組合則形成了地天泰和天地否卦。

天地陰陽相交為什麼會得到相反的卦象或結果呢?

1、交感、互通

陰氣下沉,陽氣上升,則會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泰安。所以才能地天泰,反之則天地否。

那麼對應人際關係而言,就需要彼此交流、互通才會泰安。另外乾卦有如領導,而坤卦有如下屬,領導深入到下面,表示對下屬的友好和親善。下屬從下面到了上面,表示對領導的擁護和愛戴。領導和下屬交相呼應,你有求我有應,你有事我來幫。上位者與下位者彼此往來,心意相通,一派安泰的場面。

綜上:地天泰卦揭示了地位懸殊的人際關係的處理方法。

2、外柔內剛的做人道理

乾卦代表剛健、剛強的性格,在內卦。而坤卦代表順從、平和、柔弱,處於外卦。這就形成了外柔內剛,外圓內方的處事格局。

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順之態,既有敢于堅持原則、前進不退縮的品質,對人又謙和、柔順,處事圓滑通泰。

3、包荒

引申之意可以解讀為具有包容荒穢之物的心胸,唯有開闊的心胸才能包含世間萬事萬物。

散人想起蘇東坡與佛印間的是佛是屎的趣事:「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顆包荒之心、大度之心、仁義之心、慈愛之心、善良之心、誠懇之心、感恩之心、憐憫之心……,用這樣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雙目所及皆是世間、人間真情。

心中有快樂,所見皆快樂;心中有幸福,所見皆幸福。

學會包荒,懂得去品嘗生活蘊含的美好,人際關係不是會更溫馨、更和諧、更是如沐春風嗎?

4、小往大來與小來大往(捨得)

泰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否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從泰卦辭字面意思來看,可以理解為失去小的得到大的,那麼否卦意思剛好相反。如果將這個含義進一步延伸的話,那麼就是取捨、捨得的哲理。

對於人際關係交往來說,只要做到了真正的交感、互通,就會小往大來,一切通泰順遂。

5、否極泰來

泰即通泰,否即壞、不好,如果當下處於天地否的狀態,其實也不用擔心、迷茫,修心養性,保持進取之心,自會否極泰來。

二、水火既濟與火水未濟----看矛盾對立關係的處理

俗話說,水火不容。那是因為水火屬於對立的兩種物質,兩者屬於相剋的。但是用易經思維,我們就不能這麼簡單的理解。

我們可以用變易的思維進行解讀,同樣是水火,不同的位置的處理得到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水火看似對立其實可以既濟。濟指完成、度過(渡過),既濟就是說已經完成,未濟表示未能完成。

1、 當位(名位相符)

易經64卦中唯有水火既濟卦六爻全部當位,所謂當位,就是名位相符。對於人,則為人道。如人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則順應天道,自會順遂,反之則多舛。

2、 交感、互通

水主潤下,火主炎上,則水火相容,呈既濟之象。這點與地天泰道理一致。就不再贅述了。

3、 對立統一

水火一陰一陽,表面上看處於兩種對立的關係。但正因為這種對立的關係才有道,也就是說事務總有其兩面性。

《易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佛曰: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

《矛盾論》: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從古至今,水火不容的矛盾對立關係就存在一切事務之中,相互依存,那麼人際關係中自然就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對立和矛盾。

如果僅僅提出這種現象,那也不足為奇。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他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易經》中的水火既濟以及道德經的衝氣以為和的觀點以及現代的矛盾論的哲學思想,都說明了矛盾的轉化論,是可以解決的。

我們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尋求矛盾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根據和條件,達到對立轉化為統一。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沒有交感互通的人際關係,勢必死水一潭,沒有一點漣漪。通觀易經64卦,關於交感互通的卦象多有敘說,可見其重要性。因此,矛盾的解決需要首先建立在交感互通的基礎之上。

水火既濟還是火水未濟或許在你決定去改變的那一瞬吧。

三、澤山鹹與山澤損----看相互依存情感關係的處理

澤山鹹卦散人曾經專門寫過此卦,澤為少女,山為少男。鹹在此為感,是鹹在心之上。是心與心之間的感,是感動、是感觸、是感覺、是感應、是感情等等。因為此卦也是主要描述少女少男的情感感應之卦。

1、交感

澤在山上男女交則有感,山臨澤上男女不交則為損。交既代表心靈的溝通,也表示身體的交融。

交感通泰的含義與前面所述的地天泰天地否、水火既濟火水未濟類似,說明不同的位置和方式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2、尊重

古代形容夫妻關係時常用舉案齊眉來形容,雖然有男尊女卑之嫌,但是說明了夫妻之間關係的長久其實也需要尊重彼此。當然該卦是相反的,將少女處於少男之上位。

將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放置在高位,用自己作為依託,去呵護,彼此才會有長久的感應。

3、相輔相成、默默奉獻

鹹卦卦象為山上有水,水澤滋潤下面的山體,下面的山體承託上方的水澤。二者相輔相成,相依相偎。彼此成就對方,用自身的優勢默默為對方付出,彼此交感,心意相通。如此,關係怎能不長久?

4、 其他

鹹卦可解讀的東西非常非常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心去感悟,在此散人就不再贅述了。

四、雷風恆與風雷益----看利益相近目標一致人際關係的處理

1、堅守正道

雷、風五行均屬木,說明二者五行屬性相同。在自然界,為風雷交加之表象,二者常是相輔相成而不停地活動的形象。因為取此象成卦風雷恆,表示恆久堅守正道。

在人際交往中,只有堅守正道的人際關係才能長久,不建立在正道上的只能稱之為狐朋狗友,豈能恆久?

2、 同一個使命,同一個願景,同一個團隊

風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因此利用共同目標、願景,形成統一的行動,求大同存小異,方能實現恆久的合作關係。

3、 見賢思齊,過而改之

風雷益《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散人大致闡述了人際關係激蕩而形成的類象以及從卦辭、卦象、爻辭進行的一些簡單解讀,並提供了一些解決的辦法。

個人因素為主因,外在因素為次因,次因可影響主因。因此,我們應修身養性,積極作為,完善自身不足。只有完善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在人際交往中處於積極主動地位。

同時也只有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才能順其道而行,才會順風順水。

相關焦點

  • 這與莊子的道家哲學思想有關嗎?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這段記載和「莊周夢蝶」典故完全吻合,說明莊子的個人經歷也十分傳奇。這其實也為道家學派以及道教,出現、形成和發展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老子與莊子同為道家代表人物,只不過一個是創始人另一個是傳承人。但是這兩位古代道家聖賢,卻都有比較傳奇的人生經歷,這說明道家思想本身就具有一定「玄學」色彩。
  • 天文、宗教與哲學:「太一」與老子之「道」的同源互構!
    作為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宗教神話和哲學思考的「連接點」的「太一」,內涵豐富,儘管「同出而異名」,但體現了中國古人特有的「關聯性」思維模式。 三、哲學之道 「道」作為《道德經》中的最高範疇,
  •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得饒人處且饒人,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在古代,聖賢常常會留下一些話、道理來闡述一些觀點,一些事情的本質。用話流傳於世的,經常是朗朗上口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收錄聖賢們智慧的書籍。增廣賢文:講的全是人生哲學,說的都是處世之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面的這3句原文與翻譯。
  • 哲學人必讀:中國哲學經歷過哪幾個主要思想形態?
    中國古代哲學的起點比較模糊,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老子和孔子共同生活的時代。終點是確定的,終結於1840年鴉片戰爭。此間中國古代哲學基本上保持著獨立發展的態勢,尚未受到西方哲學全面而根本的影響。東漢時期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固然發生較大的影響,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固有哲學的思維方式。佛教漸漸融入中國固有哲學,實現了中國化,成為中國古代哲學的組成部分。
  • 佛教經典,佛說孛經,朋友相處之道,有十種事可得厚愛!
    佛教文化中,佛教的經典有許多。其中《佛說孛經》吳支謙譯,全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在佛教文中,「孛」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為沙門時的名字。孛在這部經典中記載,是一個比丘的名字,孛的家中有三個兄弟,他最小最好學。孛在山中學道修行下山後,入藍達國城,被藍達國王聘為國師。
  • 中國古代哲學,五行之學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
  • 中國古代佔卜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
    中國佔卜學,古代或稱玄學,近代或稱中國預測學,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太極、八卦、陰陽、天幹、地支、五行、生克、神煞、曆法等基礎上的龐大學問,用於預測人、事、物過去現在未來的成敗吉兇。在中國古代民間算命中流傳下來了不少經典的算命書籍,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佔卜經典書籍有哪些?下面巴拉排行榜網就給各位介紹下中國古代佔卜十大經典名著,易經名列榜首,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古代老師教學生什麼內容?精通儒家經典,是古代老師的基本要求
    儒家經典是儒家學派的典範之作,被世人奉為經,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在古代教育授課進本都圍繞這些內容進行,所以,古時候的老師需要有很全面傳統文化知識。2,《周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3,《詩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4,《儀禮》研究中國古代禮儀的著作。二、古代儒家課程大綱古代文論是官學還是私學,基本都是教授儒學典籍,主要是十三經,是指十三部儒家的經典,同時也包括各個時代儒家學者的評註和解說。其中,經的地位最高,傳與記次之,《爾雅》又次之。
  • 「學悟」《道德經》弘揚經典 啟迪智慧
    ,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是道教的重要經典。初次入道者,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入道者須交五鬥米,故又稱「五鬥米道」。公元141年,即東漢永和六年,張道陵作道書二十四篇,為道教成型的開始。他奉老子為教主,尊稱為「太上老君」。《道德經》作為道家思想的主要經典,與道教相互依存,相互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人類文化的創造,就是意顯現為象,象著明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個核心,天,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表象的生生體驗,有德者,受天命,失德者,天降喪。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
  •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考點1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1)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世界觀人皆有之,但自發的世界觀還不是哲學。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第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劃分哲學中基本派別的依據,對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對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區分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第三,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普遍存在於人類的實際生活中,決定著人們思想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方向。
  •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呢?
    答:建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問題又來了,我們怎麼建立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呢?答:讀哲學。魏徴說: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哲學不是小部分高級知識分子的文化專利,他是人民群眾需要掌握的一項基礎性知識儲備,哲學不是大學象牙塔裡能看不能用的漂亮裝飾,他是建立完整思想理論體系的奠基石。一句話,科學帶給我們知識,哲學帶給我們智慧。
  • 2021教師招聘備考之古代文學經典選擇題(三)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1教師招聘備考之古代文學經典選擇題(三),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1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微信號】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5202602573  今天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教師招聘備考中古代文學方面的經典選擇題!一起來看看!
  • 對周易文化設計思想的內在承繼——論《墨子》的義利觀設計思想
    而《墨子》在義利之辯中敢於肯定「利」,主張謀取公「利」,體現了鮮明的人本主義立場,它的一系列基於人本主義立場的設計原則,帶有明顯的功能主義特點。在這一點上,它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既與《周易》「道器」思想的設計原則相通,又實現了重要的突破,在中國古代造物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 其實它是破除迷信的哲學
    無論是卦爻的推演,還是卦爻辭的書寫和詮釋過程,都體現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是世間變化之主宰的主導思想。所以可以說,《周易》基本沒有迷信的成分,沒有對超越世間之天神的執迷不悟和盲目信仰,也否定被外在力量迷惑和輕易信從超自然力的傾向。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要說服這些「理論家」,就必須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方法論高度講清和回答一些基本問題,特別是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軍事鬥爭的核心問題是軍事戰略問題,只講軍事戰術問題說服不了人。而戰略思維問題,其實是哲學思維問題。從戰略上看問題,就是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看問題。要講清楚軍事戰略問題,必須有足夠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 哲學是無用之用?還是完全沒有用?
    一提到哲學,很多對哲學不熟悉或是沒有入門的人會覺得哲學離我們很遠,哲學似乎就是屠龍之術,甚至一些只關心自己生活實際處境的人更直言哲學完全沒有用途,其實哲學就在我們身邊,解決著我們的生命、國家等大事,關心著我們個人的生活小事,哲學就是無用之大用。
  • 玄學中的「三玄」指什麼 為何獲萬經之王括囊百氏大道之源等讚譽
    玄學本來是道家(道教)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 《周易》傳遞了怎樣的生活之道
    《周易》是一部偉大的經典,有很大的價值,但絕對不要神化它,要以平常心解讀它,且為我所用《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它本來是一本算命的書,再加上文字古奧,還有一些不是漢字的神秘符號,導致大家覺得很難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神秘的外衣並不稀奇。
  • 人要活得有趣一點,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
    能讓我們回歸的一個思想流派,就是道家。人要活得有趣一點,道家思想就很耐琢磨。而《道德經》是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黃明哲:學點道家思想,生活變得有趣一些2020年,《黃明哲正解道德經》出版了,成為中華書局出版的哲學著作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