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傳遞了怎樣的生活之道

2020-11-30 騰訊網

[摘要]關於《周易》書名的爭論很多。比如「周」是什麼意思,就有多種說法。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家討論說這個「周」字應該是周代的意思。可這個「易」字就麻煩了,爭論頗多。

人們經常聽說:易經、易傳、周易等不同的名字。所謂易經,就是講《周易》古經的原文,就是佔卜用的話。所謂傳,是對經的註解。從易經到易傳是飛躍式發展,變成一部哲學經典。我們現在講《周易》,一般把經和傳放在一起討論,已經不可分割了

《周易》整個就是討論陰陽的。陰陽是兩個哲學概念,用來表現事物的性質、反映事物的關係。關於變化的概念,則強調「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我們祖先非常偉大,《周易》明確反對教條主義,根據變化處理問題,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與時俱進

有人推測它是天書,認為《周易》算命非常靈驗。還有人說《周易》好像代數學,可以從裡面推導出所有的知識。我個人認為,這是對《周易》的誇大。《周易》是一部偉大的經典,有很大的價值,但絕對不要神化它,要以平常心解讀它,且為我所用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它本來是一本算命的書,再加上文字古奧,還有一些不是漢字的神秘符號,導致大家覺得很難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神秘的外衣並不稀奇。今天讀《周易》,就是要褪去這件神秘的外衣,把握它智慧的內核。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良師指導,自學的話弄得不好會「走火入魔」。

先民共同智慧的結晶

我比較傾向認為,《周易》是我們先民共同智慧的結晶,集很多智慧於一身。世界著名圖書館的館長曾投票選出十部對人類影響最深遠的經典,其中就有《周易》。我們古人認為,《周易》是談大智慧的。你要做大事,請你讀《周易》;你要做宰相、將軍,要讀《周易》。

關於《周易》書名的爭論很多。比如「周」是什麼意思,就有多種說法:一個是哲學命題,一個是周全、周納,還有一種說法是指周代的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大家討論說這個「周」字應該是周代的意思,對此學界基本沒異議。可這個「易」字就麻煩了,爭論頗多,到現在還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大家都認為「易」有變化的意思。

人們經常聽說:易經、易傳、周易等不同的名字。所謂易經,就是講《周易》古經的原文,就是佔卜用的話。所謂傳,是對經的註解,是兩個不同的部分。在經那個時代,《周易》基本是一部佔卜的書,經過傳之後,才升華為哲學經典。從易經到易傳是飛躍式發展,成為了一部哲學經典。我們現在講《周易》,一般把經和傳放在一起討論,已經不可分割了。

講述陰陽變三個概念

莊子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莊子評論古代的學問,說「《易》以道陰陽」。《周易》整個就是討論陰陽的。怎麼理解陰陽這個概念呢?我前面說過,自從易傳注釋經之後,這本書就變成了哲學書。所以,陰陽的概念就是哲學的概念,屬於哲學的命題。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剛柔有體。」古人說,天陽地陰,熱陽冷陰,快陽慢陰,朝南是陽、朝北是陰,男的是陽、女的是陰,等等。打開中國地圖一看,好多陰陽概念。山南水北謂之「陽」,故衡山之南叫衡陽、洛水之北叫洛陽。這是因為,山的南面照著太陽,水的北岸曬著太陽。由此可見,陰陽是兩個哲學概念,用來表現事物的性質、反映事物的關係。

關於變化的概念,則是強調「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你不要把它當成教條,要根據變化情況處理問題。我們祖先非常偉大,《周易》明確反對教條主義,根據變化處理問題,用現在的話講就是與時俱進。

《道德經》也是反對教條的,「道可道也,非恆道也」。你寫的、你講的都不是世界本身,不要認為絕對正確,所以有個變化的概念。而陰、陽、變這三個概念,又是用來討論什麼的呢?討論的正是道德。

宿命論不是作者的理想

一般認為,經典帶有原創性,影響深遠。那麼,我們怎麼對待經典呢?

我們首要的應該是尊重它,因為它對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周易》在中國的經典裡面是很特殊的。有人推測它是天書,認為《周易》算命非常靈驗,可以預測戰爭、年成、婚姻等。有人甚至覺得,它可以預測股市、樓市、球市等。還有人說《周易》好像代數學,我們把東西輸進去,可以從裡面推導出所有的知識。

我個人認為,這是對《周易》的誇大。我們知道,現在很多科學的重大發現和《易經》並沒有什麼關係。比如,牛頓沒讀過《易經》,達爾文沒讀過,愛因斯坦也沒讀過。所以,我們對這個經典還是要有一個平和的態度。《周易》是一部偉大的經典,有很大的價值,但絕對不要神化它,要以平常心解讀它,且為我所用。

算命這個行為,在很多民族都存在。算命文化,我們叫神判文化。問題拿不定主意時,叫誰處理呢?請神給你處理,幫你拿主意,幫你選擇。所有的算命文化都是神判文化,《周易》也不例外。它通過蓍草的演算,選擇卦;通過變卦的處理,斷定吉還是兇。

這種神判文化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呢?我覺得,很多地方存在著神判文化。我們回家打麻將,大家都爭著做莊,沒有辦法選擇,怎麼辦?那就擲骰子,這就是神判。福利彩票、體育彩票,也可稱之為神判。所謂神判,古人認為是神的旨意,現代人則認為是不可控因素。

其實,對待命運的事情,我們要採用一個平和的態度。第一條,我們不能搞宿命論。搞宿命論不是《周易》作者的理想,也不是一部經典的價值所在。痴迷於宿命論,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微觀生活蘊含大智慧

微觀的生活層面上,涉及很多的陰陽問題。比如,我們交朋友,加強聯繫叫陽,減少聯繫叫陰。你看有的朋友間為什麼會出事,不是不來往,而是來往過多,整天在一起吃飯、聊天、打麻將,攪在一起,結果就會鬧翻掉。也許有人要問,你們倆很要好為什麼還會鬧翻掉?犯了陽亢的毛病。反過來,如果朋友之間長期不聯繫、不往來,然後你希望這個朋友來幫你忙,通常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5年不通信,10年沒有消息,然後說我們好朋友,找你幫忙,你敢幫嗎?肯定不敢幫。所以,多年不聯繫的人突然找你幫忙,還是要注意評估一下的。所以,朋友之道是一個陰陽問題,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

我們再來看運動和休息。運動使人健康,這個理念大家都形成了。另外一個話題是休息。有人說,休息也讓人健康,使人長壽。你看,烏龜不運動但很長壽。這兩種觀點,看起來是對峙的,其實也是一個陰陽問題。運動使人健康,但不能過頭;休息使人健康,也不能過頭。運動過頭會出事,有一年馬拉松賽事跑死了兩個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不適合長時間運動。而休息使人健康,但變成不大動,這個麻煩就大了。特別中年以後,如果長期不運動,手都會慢慢抬不起來。中醫的語言很有意思,叫「凍肩」,就是把肩凍起來了。所以,運動和休息也是兩極,是陰陽的兩面,健康的健身方法是動靜適度。

再如,營養的多少問題。營養多了會出問題,營養不夠也會出問題。在困難時期,整個社會缺乏營養,當時最容易出毛病的是營養不良,如黃疸、浮腫等。現在生活改善了,特別在沿海地區、發達城市,問題不是營養不夠,而是營養過剩了。我們現在很多毛病不是營養不良造成的,是吃出來的,吃得太多吃出來的。所以,營養問題也涉及陰陽平衡的問題。

最後來看看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其實很有講究。你說是嚴好還是寬好?過嚴了可能要出問題,過寬了也會有問題。嚴就是陽,寬就是陰,其實應該是寬嚴相濟。民間有句話很有意思:「嚴父慈母。」父親扮演比較嚴的角色,母親扮演比較慈的角色;父親顯示陽,母親顯示陰。當然也可以反過來,畢竟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可是,你不能嚴父嚴母,那就麻煩大了。夫妻兩人整天向孩子瞪眼睛,肯定會出問題。反過來,夫妻兩個都是慈的角色,比誰對他好,這樣的溺愛也是要出問題的。所以,教育問題也要講究陰陽,不能太寬也不能太嚴,要寬嚴相濟。

這裡面,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也是一樣的問題。現在的情況下,如果你說我不管學校那一套,那好了,孩子進不了好的學校,未來難免受到影響。就此而言,要搞一些應試的,這個沒有辦法。但是,如果完全看重分數,把分數當成最根本的教育目的,也要出問題的。因為忽視能力的養成,容易帶來高分低能。所以,不能只要分數不要能力,也不能只有能力不要分數,應該儘量平衡素質教育。(文/胡守鈞)

(作者為復旦大學教授,本文在上海圖書館與上海文史館主辦的「大家講壇」演講稿基礎上改寫而成)

相關焦點

  • 《周易》恆卦,夫妻之道
    《周易·序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君道、臣道、孝道、師道《周易》中的經國濟世之道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尊崇的君道、臣道、孝道、師道,就來自於《周易》上經前四卦,乾卦、坤卦、屯卦、蒙卦。乾講君道,弄通了乾卦,就會知曉中華龍文化的思想內涵,中國龍究竟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精神,從而知曉作為叱吒風雲的政治、商業領袖,內,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道德品質,外,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坤講臣道,懂了坤卦,就懂了作為肱骨之臣、賢妻良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為人謀為,佐君輔相,成人成己、善始善終之道是什麼;屯卦孝道,孝的行為,貌似付出, 實際有著巨大的收益,中華文化的德育教育始於「孝道」,她是立人之本,是個人最終能夠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
  • 《周易》泰卦:君子之道盛長,小人之道消減。災消福至,左右逢吉
    《周易》泰卦:小往大來,吉,亨。意思是:由小利轉為大利,吉利亨通。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順之態,既有敢于堅持原則、前進不退縮的品質,又謙和、柔順,處事圓滑。泰卦啟示人們,處在大有可為的階段,要堅持正道,以保持事業的暢通無阻的道理。告誡人們,要想達到安泰的局面,就要齊心協力、上下一心,遵循萬物相輔相成之道,這樣互相呼應,團結一處,才能左右逢源。不順道而行者,則是離心離德,難成大事。
  • 朋友貴在相知,《周易》中的交友之道
    朋友貴在相知,《周易》中的交友之道(一)朋儕,讀音péng chái,是朋輩、等輩,同類人之意。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以人論,我與王桐齡 、 李順卿雖曾在西安點首談話,卻並不當作朋儕。」聖人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古人說:同門為朋,同志為友。
  • 你日用而不知的周易!生活,就在《易經》中!
    原標題:你日用而不知的周易!生活,就在《易經》中! 《易經·系詞》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今天老巴就先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帶大家走進周易,了解周易,做到日用而知。
  • 《周易全解》之泰卦(一)
    人之道,小人之消,是以六爻之消為義。陰陽相加,陰陽便減。人臣,君之道長,小人之道短。此時此刻,心態已明朗,對陰陽的把握不止是抑揚頓挫,而是善陽而惡陰,以陽長陰消為福。然而,道長不消,論道不論人。君子道,則君子之道勝;小人道,則小人之道勝。也就是一般的趨勢是正氣勝邪,君子要信受他人的恩惠,小人要被冷落。但是這並不是說泰的時代只有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小人,因為君子無以為之。
  • 《易傳》的變化觀與宇宙生成論:一陰一陽之謂道,威麒拉杆箱君研《周易》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居則觀象,動則玩佔,故『不可遠』也。」韓康伯曰「擬議而動,不可遠也」,《周易正義》曰:「言《易》書之體,皆仿法陰陽,擬議而動,不可遠離陰陽物象而妄為也。」「為道也屢遷」,《周易》所體現的道,經常變遷。周易正義曰:屢,數也。言易之為道,皆法象陰陽,數數遷改,若《乾》之初九則「潛龍」,九二則「見龍」,是屢遷也。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道德經:陰陽之道,就是處世之道,陰陽平衡,就會一生太平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陰陽觀認為,天地與人無不包含看似矛盾的陰陽雙方,一切事物無不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此消彼長,此長彼消,陰陽觀是東方哲學的主要思想。影響著東方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左右著我們的行為。
  • 《周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書屋】作者:劉春雷(煙臺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引用《周易》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顯示出總書記對這一民族經典的熟稔和重視。
  • 怎樣用周易取才思敏捷的新生兒名,讓孩子擁有詩意般的生活
    《易經》自古以來,被譽為群經之首,所以很多人都想從周易中給寶寶取名。比如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清政治家,理學家。名字就出自《易-晉卦》:「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所以,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樂得其所,樂得其時,周易豫卦讓您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快樂之道
    周易第十六卦,豫卦,豫為歡樂之意,卦象為雷聲在大地上震動,天地萬物聽到感受到雷動,都隨之快樂的動起來。這就是上震下坤,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卦強調一個「順動」的概念。什麼是順動,什麼算順動?順著什麼動?
  • 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它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
    幾千年來,《周易》的智慧源遠流長,歷久彌真,古老的卦象演繹出自然規律,展望未來。《周易》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它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易經》:四大難卦之「困」卦,寓示怎樣的脫困之道
    所以《序卦傳》說:「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生活中,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抑或企業的發展,都會經歷這一過程,此時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採用更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去加以改變,從而突破當前的困境,繼續向前發展,向上提升。
  • 《周易全解》之頤卦(一)
    頤之義儘管含蓋廣泛,然而歸納起來不過養人與自養兩方面。觀頤,觀其所養。觀其所養,不是觀其所養的對象,而是觀其所養之道即怎樣養。自求口實,觀其自養。觀其自養,是觀其養身養德之道即怎樣自養。養人與自養,最重要的問題是看他養的正與不正,正則吉,不正則不吉。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 周易天火同人卦告訴您的處世之道,如何贏得周圍人的認可和追隨
    周易第十三卦是天火同人,為什麼叫同人卦?我一再表明一個學習易學的起點就是觀象,只有理解出了卦象所體現的核心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六十四卦的核心。不能一味地去死摳周易文中那些晦澀難懂的詞語。首先我們看到了這個天火同人的卦象結構是上乾,下離。也是內離外乾。
  • 《周易》益卦:增益之道
    益有增加的意思,益卦也就是在揭示增益之道。聖人效法天道,利益萬物而不爭,損有餘而補不足。損卦是教人能夠減損自己,益卦是教人能夠利益別人。能夠利益別人,這是在順應天道,這樣是利於有所前往,也是利於做成大事的。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 《周易》:八卦之乾卦
    八卦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相傳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一畫開天。易經有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被道家用作標識,包括,三清觀裡的三位尊者也有說法,玉清元始天尊的原形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當然,也有一說伏羲即是盤古氏,排名第二的是上清靈寶天尊;另外一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太上老君,他的原形就是老子,有傳世名作《道德經》。其中,三清的來歷與意義也是出自《道德經》的三一學說,經文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五:說「復」
    用《周易》作者自己的話說,這個規律應該叫做「反覆其道」。這句話,恰好就寫在以「復」為卦名的卦辭中。把「反覆」和「道」聯繫起來講,這是《周易》作者自己親手寫下的觀點。作者還說「復自道」(《小畜》),「無往不復」(《泰》),可見「復」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也是「道」的顯著特徵。在先秦時期,「復」通常都是用來描述「天道」或者說「天行」的。
  • 周易六十四卦之始—變革之力
    周易六十四卦始於乾卦,何以始於乾卦?乾卦所訴說的真正思想內涵是什麼?眾所周知,文王所演周易六十四卦只有卦圖和卦名及卦辭。我們目前所看到卦象,爻辭、爻象、彖辭均在周公,孔子及後世之人所做。而我們思索乾卦的真正思想內涵務必要尋根溯源,還原到作者文王姬昌當時的心境及其那個時代人們對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