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乾下坤上
泰-通爾。「易經」是明理天道,「察民情」,既講自然法則,又講社會人倫道理。自然有規律,社會有人有規律,而這兩個規律又有其一致性。「泰」字顯然是將自然法則和社會人倫法則結合起來看待的。根據《易經》的觀點,天地和人類社會之間,有時會出現一種隱秘而又和諧的最佳狀態。這個國家,這個時代,叫做泰。
泰是怎樣來到這裡的?在自然中,天地萬物相交,萬物因此發展生長,萬物順遂和諧,《易經》說:「此為泰,此為通。但天畢竟是上,地畢竟是下,天和地其實是無法相交的。所以古人說,天地不是形的交集,而是氣的交集。天空是晴朗的,陽氣下降;地是晴朗的,陰氣上升。五行和諧,萬物就有活力。因此,所謂天地之交,本質上是陰陽之交。陰陽是代表一切事物對立鬥爭的兩個方面。他們不僅處於對立的狀態,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可以很和諧地團結在一起。古代人的這一認識,很有意義。
以天道察民情之故,情況也很相似。人雖不分天地,然君上臣下君子之小人也。君王之陽,臣之陰;君子之陽,臣之陰。正如陰陽二氣能通,君臣之間亦能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君子居上居中,小人居下居中,君子與小人各得其位,君子與小人各當其位,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陰陽交融的形態。
天合地合,二氣相通,反映在卦的上邊。泰卦乾下坤天空中,天空代表天氣;地面上,天空中,天空中。上邊是下降,下邊是上升,兩者必然相交。如果否卦不是這樣的。否卦坤下乾上。天時未到,天時未到,地時未到,地時未到,兩者必然不相交。
履卦後置泰卦的《易經》六十四卦,是有原因的,而非偶然的,這反映了《易》作者的思想。作者按照歷史發展的先後順序,從乾坤二卦向下排列,大致可以找到一條發展脈絡。乾坤反映了天地即自然的起源,自然先於人產生;蒙說天地萬物與人的起源。人有物便有養,故有需;人有需又有養便有爭。爭端的結果,引起爭端。更大的紛爭要靠戰爭來解決,所以訟卦後面是師卦。有了這種爭取又有了力量,則必加團結親比,故有比。小獸以生聚,履以辨治。接下來是泰。泰是《易》作者心中最理想的時代,是古代極治的社會,大概相當於堯舜時期。泰過否、非非非泰,此後社會歷史便一治一亂地發展起來,而真正理想的泰似乎再也不會出現。
易學作家的歷史觀具有其可取的合理性。首先,他認為,人類社會歷史是一個可認識、可理解的過程;其次,這一過程具有內在動力和規律,不受超自然超人神靈的支配;
泰,小往大來,吉亨。
以陰為小,以陽為大的道理。向內走,向外走;向外走,向內走。內下卦,外上卦。小到大者為陽,陰到陰者為陰,陰陽和諧,萬物生機勃勃,這就是自然之泰。從自然中引申到人類社會,則大是君王,小是臣民。小往大來,是君以禮使臣,臣以忠為君,君與君志同道合,關係融洽。陽大者,君子也;陰小者,小人也。
小方向大,就是小方向外,而君子向內。君子取位,小人取位。簡言之,泰卦所反映的時代特徵是通。通卦,反映的是卦的小向大。小到中大」,在自然中,表現為天地交融,二氣相通。人的社會,是以君臣志通、君子和小人各得其所的。卦不言吉吉,元亨以吉吉為象,因為泰的程度不同,言吉吉以大小為象,泰皆包括在內。
「以泰為師,小至大,吉亨也。」天地之交,萬物通也;萬物之交,萬物之志也。內陽者,外陰,內強,外順。內部君子,外部小人。君子道長,小人消也。
雙交說明泰字的含義。天人合一不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天人合一陰陽兩氣的交合。君主與臣民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形交,而是志同道合,思想一致。在這裡,對於天地陰陽君臣上下,只強調了交與不交的問題。
陽明健順君子小人諸句,從內到外釋放大小。一方認為,陽健人居內,陰順小人居外,在內部,各得其所;另一方則認為,陽健人居內,在內部,各得其所。
人之道,小人之消,是以六爻之消為義。陰陽相加,陰陽便減。人臣,君之道長,小人之道短。此時此刻,心態已明朗,對陰陽的把握不止是抑揚頓挫,而是善陽而惡陰,以陽長陰消為福。然而,道長不消,論道不論人。君子道,則君子之道勝;小人道,則小人之道勝。也就是一般的趨勢是正氣勝邪,君子要信受他人的恩惠,小人要被冷落。但是這並不是說泰的時代只有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小人,因為君子無以為之。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與相天地之宜,使民左右。之後,君在南,天子在北。其卦「象」言君子、先王,此卦言後,因言君子包含卿大夫,而先王不含諸侯。法天地交泰,財成輔相,以民為先,是只有南地之君才有資格做事,與卿大夫無涉。可見,《周易》作者心中所推崇的中國古代國家制度是君主專制的。
「財」與「物」二句,意義與其卦相似,或講授此卦以此卦為思想,以之指導實踐。這個卦有點特別,是專門針對天子和諸侯講的,而且內容比較大,比較宏觀。天下天子、諸侯,應體認天地之象,裁裁天下之道(財與裁),使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有用之物。若天寒地凍,統治者便因其而治歷歷,定四時成年,然後告朔,視朔。又輔以相天地之宜,按照自然生物的生長與成熟規律,教民耕耘與養育。上下有扶養之意「左右民」,以財財相助,助民。
初九時,拔茅茹,以其為匯徵。
說著,「拔茅茹」。比喻初九之卦。茹,連茹,這茅的根和彼茅的根都牽連在一起了。拔掉這根茅草,就必然拔掉那根茅草。這茅草叫初九,而這茅草叫九二九三。初,陽剛居於下,遇天地之交之盛,其必先上。不單是自己提升,還連帶著九二九三一起提升。匯類;徵、動。君子如拔茅,自強不息,還須帶領同類,即同志,共同前進。那肯定是吉爾。
「象」曰:拔茅徵吉,有志之士。初九為什麼拔茅茹以匯徵吉?因「心在外」初與六四正應,故曰:「心在外」。初九以陽感陰,應初六四,初九以陰從陽,恰巧是陰陽二氣相交的現象。
該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場上講得很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在《周易》裡有數百種關於人生的實際問題,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輕鬆地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對我們自己人生真正有用的智慧!
人生,三分運氣,七分運轉。時間有高低,人生有浮沉,若悟性通達,操作得當,時間必是好運,運勢自然亨通。「周易」運用易學之法,通過風水八法的調節,結合奇門預言術,讓您運勢亨通,飛黃騰達!
《易經》一書,是一本可以學終生、用終生的書籍,書中的知識對我們的一生都是有幫助的。
但是很多人覺得《易經》都是全篇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根本看不進去。
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這套是白話文圖解版本的,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對應的注釋和插圖,書中蘊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無一不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多次公開推薦《易經》,感嘆越早讀越能比別人更進一步。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