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貴在相知,《周易》中的交友之道

2021-01-10 源易緣

朋友貴在相知,《周易》中的交友之道

(一)

朋儕,讀音péng chái,是朋輩、等輩,同類人之意。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以人論,我與王桐齡 、 李順卿雖曾在西安點首談話,卻並不當作朋儕。」

聖人孔子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古人說:同門為朋,同志為友。

跟同一個老師學習的人為「朋」」;志同道合的人為「友」。

在《周易·繫辭上》有句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思是兩個人要是志同道合,同心協力,那麼那個力量足以折斷金,同心人之間說的話,味道就像蘭花一樣芬芳。

(二)

人生如何交友,什麼的朋友又值得交往?

2000多年前,孔子曾告訴我們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是告訴我們,多結交正直、誠信、見識廣博的人,是對自己的人生發展有幫助的。

而結交阿諛奉承、曲意逢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無益的。

有一次,孔子向一個抓鳥的老人討教抓鳥的經驗。

老人回答說:「大鳥警惕性高,很難抓,小鳥貪吃容易抓。

不過如果小鳥跟著大鳥就不容易抓到了;如果大鳥跟著小鳥就容易抓到了。

孔子藉此來教導我們:跟從的人不同禍福也就不一樣了。

(三)

《比卦》卦辭說:「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比》卦大意是說考察佔筮,與人來往要真誠,知道長久不變地堅守正道,沒有災難。不安寧才來,要好好照顧他,讓他得以安寧,後來的會有兇。

《比卦》下坤上坎,坤為地,坎為水。《象》曰:「地上有水,比。」

水地比,水依附在土地上,相互親密無間,因此,「比」在這裡是親近的意思。

從「比」的字形來看,「比」就像兩個人挨近在一起,並列緊靠,一前一後,朝著一個方向走;

如果反過來就成了「北」,就是背道而馳了。

以前講比鄰而居,就含有親近的意思,所謂「遠親不如近鄰」。

北京大學的前黨委書記任彥申在《後知後覺》的序言中寫到:要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往。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的友誼至今傳為佳話。

如伯牙與鍾子期,管仲與鮑叔牙,李白與杜甫,劉禹錫與柳宗元,歐陽修與蘇東坡、辛棄疾與張孝祥,魯迅與瞿秋白等等。

直言敢諫的魏徵看到唐太宗有不對的地方,就當面力爭。

魏徵死後,唐太宗發出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的感嘆!

(四)

臺灣的黃來鎰教授,在日前的兩岸易經分享中,提煉出《朋儕貴乎相知 弗於巧言令色》一文。

黃來鎰先生還從易經:《泰》、《鹹》、《恆》三卦中受啟示,發出「朋友貴於心犀相通,惇誨金蘭,乃其一生之中最珍貴財富」的肺腑之言。

黃來鎰說,《易經》泰卦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

鹹卦彖曰:二氣感應以相與。

恆卦彖日:恆久而不已也。

《論語·公冶長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朋友踐於心犀相通,人生短暫數十載,所識朋儕或多或寡,倘能知汝之心者,笙磬同音,復有幾人乎?莫因瑣碎誤解而輕言疏遠。

惇誨金蘭,乃吾人一生之中最珍貴財富,讓此生路途弗再孤寂。

古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乃生命成長之旅程碑。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人生路上會碰到各色各樣的人,而這些人中就有人會成為你的朋友、知己。朋友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 從達官貴人到佞幸之臣,陸遊不拘一格的交友之道
    一、陸遊一生交友無數,但很少有純粹之友誼,最為純粹的應該就是與韓吉元、姜特立二人的友情,一人交心,一人談詩韓元吉是陸遊交往最密、情感最深之人,也是陸遊與姜特立相識的契機,這二人與陸遊的交情較為純粹,不受外界雜物的參雜,是很單純本真的友誼,韓元吉是陸遊交心的朋友,姜特立便是陸遊以詩交會之友。
  • 君道、臣道、孝道、師道《周易》中的經國濟世之道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尊崇的君道、臣道、孝道、師道,就來自於《周易》上經前四卦,乾卦、坤卦、屯卦、蒙卦。乾講君道,弄通了乾卦,就會知曉中華龍文化的思想內涵,中國龍究竟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精神,從而知曉作為叱吒風雲的政治、商業領袖,內,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道德品質,外,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坤講臣道,懂了坤卦,就懂了作為肱骨之臣、賢妻良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為人謀為,佐君輔相,成人成己、善始善終之道是什麼;屯卦孝道,孝的行為,貌似付出, 實際有著巨大的收益,中華文化的德育教育始於「孝道」,她是立人之本,是個人最終能夠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
  • 交友之道:真正的朋友是良師益友,而非豬朋狗友般的「損友」!
    當然,從感情上來說,豬朋狗友之間的感情紐帶也可能很牢固,他們彼此間可以為了朋友兩肋插刀,表面上看起來比真正的朋友還夠朋友,所以,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他們之間的「哥們義氣」之坦誠,也不能否認他們之間為了朋友而可能發生感天動地的故事。但是,如果一個人整天纏著你讓你去參與賭博,讓你把家庭事業全拋開去陪他遊手好閒、玩物喪志,這樣的人算得上朋友嗎?
  • 《周易》恆卦,夫妻之道
    《周易·序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 佛教經典,佛說孛經,朋友相處之道,有十種事可得厚愛!
    佛教文化中,佛教的經典有許多。其中《佛說孛經》吳支謙譯,全一卷,收錄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在佛教文中,「孛」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為沙門時的名字。孛在這部經典中記載,是一個比丘的名字,孛的家中有三個兄弟,他最小最好學。孛在山中學道修行下山後,入藍達國城,被藍達國王聘為國師。
  • 《周易》傳遞了怎樣的生活之道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它本來是一本算命的書,再加上文字古奧,還有一些不是漢字的神秘符號,導致大家覺得很難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神秘的外衣並不稀奇。今天讀《周易》,就是要褪去這件神秘的外衣,把握它智慧的內核。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良師指導,自學的話弄得不好會「走火入魔」。
  • 一首詩讓你讀懂古人交友之道,第一句成經典成語,很多人都知道
    友情自古以來被人們重視,被描述為一副美好的藍圖,男人之間的友情,大多俠肝義膽,愛恨情仇,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為朋友兩肋插刀,可見豪氣幹雲和情真意切,湧現出無數個佳友良伴的感人事跡,當然也出現無數厚黑無恥的反面教材。
  • 《周易》泰卦:君子之道盛長,小人之道消減。災消福至,左右逢吉
    內秉剛健之德,外抱柔順之態,既有敢于堅持原則、前進不退縮的品質,又謙和、柔順,處事圓滑。泰卦啟示人們,處在大有可為的階段,要堅持正道,以保持事業的暢通無阻的道理。告誡人們,要想達到安泰的局面,就要齊心協力、上下一心,遵循萬物相輔相成之道,這樣互相呼應,團結一處,才能左右逢源。不順道而行者,則是離心離德,難成大事。
  • 古人十大交友感悟,句句走心,終身受用!
    這句話說的是交友時一定要謹慎,要了解清楚之後,再選擇是否交往。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真正地了解和認清一個人,確實很難。我們在交友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後行。二、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睚眥:瞪眼睛。受人一頓飯的恩惠也要報答,被人瞪一眼的怨恨也要報復。反映的是古人恩怨相報的標準。
  •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周易中蘊含的持家之道
    《易經繫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對一個家庭來說,一夫一婦就是陰陽,陰陽相合相攜就是道。易經理論,是孤陰不存,獨陽不長的,萬事萬物都如此。所以一個家庭的夫妻雙方也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依存,才能使家道興隆昌盛。每個家庭莫不希望如此。
  • 交友不慎的兩大星座,本已愛得沉重,朋友又在從中作梗
    人是離不開朋友的,朋友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好朋友可以與你談心相知,在愛情與事業上,助你一臂之力。不好的朋友,可能會不斷地傳遞給你負能量,甚至在背後捅你一刀。可是,朋友的好壞,朋友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與一個人的性格開郎與否相關。但是,所遇到的朋友的人品好壞,朋友方面是得力還是受阻,這都是我們自己所無法左右的。
  • 交友的困惑——給青年的幾點建議
    寧可孤獨一生,也不要為了擺脫孤獨而去交友。這是健康交友的前提之一。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去交友。為了取悅別人去交友也是一種心靈脆弱的表現。我們在交友過程中固然要讓我們的朋友在交往中得到快樂,但我們不能為了取悅別人而去交友。懷著取悅之心去交友,等於徹底喪失了人與人平等性原則。
  • 古人的這些交友之道雖言簡意賅,但其蘊藏的深意足以普照當今之世
    意思是:和高尚的人交往,好像在濃霧中步行;雖然沒有被沾溼,但也不知不覺地被滋潤了。語出《抱樸子·微旨》。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意思是:以權勢相交的朋友,權勢垮了,交情也就沒有了。以金錢、財富結交的朋友,錢沒有了,朋友也就走開了。語出《文中子·禮樂篇》。勢利之交, 難以經遠。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 《易傳》的變化觀與宇宙生成論:一陰一陽之謂道,威麒拉杆箱君研《周易》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居則觀象,動則玩佔,故『不可遠』也。」韓康伯曰「擬議而動,不可遠也」,《周易正義》曰:「言《易》書之體,皆仿法陰陽,擬議而動,不可遠離陰陽物象而妄為也。」「為道也屢遷」,《周易》所體現的道,經常變遷。周易正義曰:屢,數也。言易之為道,皆法象陰陽,數數遷改,若《乾》之初九則「潛龍」,九二則「見龍」,是屢遷也。
  • 紫微鬥數:交友宮
    今天更的是交友宮,交友統稱為外人。什麼是外人?就是你以外的人都稱之為叫外人。古書上都把交友叫做僕役宮。那這個交友能不能代表奴僕功能,這個我覺得是不靠譜的。可能是當初非要說紫微是叫什麼帝王之學,專門給皇帝看的。那皇帝之外的人,絕大多數人都是奴僕,都是他的下人,因為皇帝最高嘛。
  • 《周易全解》之頤卦(一)
    無論養人或自養,所要看的端在養之道正與不正。正與不正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標準。養以道義或養以衣食,所謂正,以孰為先,全視所處時宜而定。從爻來看,觀養人之道正不正,全看兩陽爻。看自求口實以自養之道正不正,全看中間四個陰爻。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云云,是把卦爻之頤養之義推廣開來,故曰「頤之時大矣哉」。天地聖人所養公而不私。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周易裡蘊含的持家之道
    ​《易經・繫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對一個家庭來說,一夫一婦就是陰陽,陰陽相合相攜就是道。易經理論,是孤陰不存,獨陽不長的,萬事萬物都如此。所以一個家庭的夫妻雙方也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依存,才能使家道興隆昌盛。每個家庭莫不希望如此。那麼,在具體的生活中,夫妻應該把自己各自的位置擺在哪裡?​夫為陽,妻為陰。夫為天,妻為地,夫為乾,妻為坤。夫妻合在一起就是乾坤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