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文化事象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趙 書

節日是一個地域的人們由於自然原因、社會原因在歷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內涵的日子。端午節作為最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如果究其產生原因,歷史就更長了,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應對「夏至」節氣的季候變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應,藉助巫術進行驅疫防瘟;(二)應對農曆「五月初五」具有陰陽交合的數字所引起的心理反應,所採取的祈福禳災措施;(三)對中華民族龍圖騰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動。「夏至」是中華民族對天文學的偉大發現;「夏曆」是把陽曆和陰曆巧妙結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龍」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這三點,使端午這個節日塑造了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處世精神。「龍」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和合圓融的寬廣胸懷。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戰勝多少艱難困苦得到發展;正是這種厚德載物的民族品格,使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凝聚日益壯大;正是「龍」身上體現的多元一體的哲學思想,促使了多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樣深邃的思想必須體現到具體人物上才能生動具體,於是各地區就選擇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這種精神人格化。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斷有受人尊崇的賢德人物加入節日祭祀名單之中,最後形成了以屈原為代表的五大節日傳說人物。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的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也是傑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國家淪亡而悲憤投河自殺。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因遭到佞臣的誣陷被逼自殺,也是一位悲劇型政治家。陳臨是蒼梧太守,組織人民開溝設堤,疏導積水解決水患,因公殉職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讚揚,等等。從端午節所紀念的歷史先賢人物事跡來看,端午節的節日精神首先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人生價值觀、是一種感情寄託、是我們民族團結的精神旗幟。

節日雖然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界變化的應對措施,但節日的發展是靠歷史積澱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節日精神最初體現的是「以人為本」,是對人自身的生命關懷;通過不斷的發展,上升為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頌揚。節日文化上屬於人們的時間生活,人們用有聲、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過無形無聲的時間。不斷反覆,達到對節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認同,形成了一股偉大而又神秘的力量。這力量主要表現在人們共同約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

端午節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豐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個詩人節。把一個全民的盛大傳統節日和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結合在一起,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浪慢情懷。第二,端午是個體育節。龍舟競渡反映的是集體主義精神,只有齊心合力才能奪得勝利。除賽龍舟外還有「蹴球」「角球」「賽威呼」…等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第三,端午是個衛生節,表現的是對人身體健康的關懷,是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時間。第四,端午是個社交節。重點調節的是以地域為單位的社區人際關係,許多地方賽龍舟均是以鄉、鎮,村為單位組隊進行。第五,端午是個美食節。粽子集中反映了中華美食「食材廣泛,烹飪多樣,醫食同源,口味齊全」的特點。

端午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繼承它、享受它、發展它。人民是節日的主人,每個人均可以為節日增加色彩。通過端午節的民俗活動要使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責任、文化前途更加熱愛和明確。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文化精神
    汪振軍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端午節,不僅僅是粽子的聚餐,也不單單是龍舟的賽會。傳統節日,剝去其物質載體後,留下的精神內核,才是一個民族最關鍵的文化基因。
  • 薦書 |李祥林《民俗事象與族群生活:人類學視野中羌族民間文化研究》
    在借鑑前賢及他人成果的基礎上,本書從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這個特別的視點切入,立足人文關懷,著眼災後重建現實,關注當下社會生活,結合田野走訪材料和相關學科理論,不僅僅是對其作資料搜集和現象描述,而是把重心放在對川西北地區羌族民俗文化與族群生活進行文化人類學的整體審視和深層解讀,既從民俗事象探視族群意識,又從族群意識解讀民俗事象,在兩方面結合中以期對羌族文化有較深入的認識、理解和把握。
  • 原生態的「生活相」,民俗事象傳承著不可不知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一些極具生活化的影像世界裡,我感受到了一方之地淳樸的民風,那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也將中國古老的民俗事象呈現於我們的眼前。極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口語,極具民族風味的傳統服飾,極具文化內涵的民事民俗,都讓我們領略到了古老的文化所積澱的美與善。
  • 任何一項民俗文化事象,都要結合多角度來審視,試以龍文化來分析
    任何一項民俗文化事象,除了人與社會統一的理論前提,民俗還是各種社會元素的綜合。要深入解剖一個民俗事象,就不能把目光停留在簡單的或者單一的因素上。這就需要多種學科的知識結構和多角度、多層次的審視。我們為了說清問題,不妨以華夏民族傳之既久的龍文化以及其他動物事象來做一番審視。
  • 藝術文化事象的研究方法&自我道路的清晰化【2020.12.30藝術史論課程記錄和思考】
    導師談到了藝術文化事象的結構,主要包括這三個層面:符號形態、象徵連結、意義系統。★符號形態:表象層面,也是研究的入手層面,對於符號形態的研究切忌假大空,要對符號層面進行具體細緻的描述和全面詳細的了解,符號層面包括材質、工具、技術路線、作品、形象等等。
  • 細品紅樓:透過《紅樓夢》探究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
    賈府過端午:排場壯闊、安排緊緻書中在第31回是最後一次提到端午節,在這一次的描述當中主要是將端午節在明清時期主要的民間習俗講述的比較清楚和徹底。在講述這個過程當中,說到了端午節,人們要掛艾草在門邊,同時還要用虎符系在自己的手臂間,同時家人也要團聚在一起吃粽子,這些都是當時一些重要的民間習俗。二、透過《紅樓夢》品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1.
  • 端午節的由來,注意,民俗禁忌
    端午節將至,今天講一講民俗文化,端午作為民間四大節日之一自古對中國文化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難能可貴我拋棄各種靈異故事一本正經的講一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覺得是時候展現一下我出色的中國文化功底了,實際上是周天醫院沒人來,我就很好奇這一點,周天大家都休息正是看病的好時機,幹嘛周天要放假,輪休它香嗎?
  • 魯迅作品中的民俗事象
    服務於這一批判性底色,收入魯迅筆端的民俗事象本身大多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和原始性特徵,但魯迅出於自己的創作需要,對民俗事象的這些特徵進行了不同的藝術處理:在散文創作中極力淨化之,在小說創作中則賦予藝術渲染。  民俗一經形成,對內來說是一股凝聚力,對外來說猶如一道無形的籬笆,具有極大的不可變更性。
  • 「韓國文化小知識」端午節和端午祭有什麼區別
    端午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延續至今的國家,其他的文明古國的文化都失去了傳承,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文化影響力非常大,輻射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圍繞著中國形成了一個漢文化圈。在整個亞洲,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交流最頻繁,產生的摩擦也最多,文化相似最多的三個國家,雖然很多文化都出自中國,但到了各個國家後經過演變,變成了本國特色的文化,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關於端午節的不同文化。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李子柒端午節視頻被韓國網友舉報下架:是時候為端午節發聲了
    01.端午節起源於中國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時間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也有說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又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哪一天 今年端午節放假幾天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哪一天 今年端午節放假幾天時間:2020-06-22 14: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哪一天 今年端午節放假幾天 由於今年閏了一個農曆四月份,本該五月份到來的端午節,在今年延遲到了六月底左右,那麼2020年端午節一般會放幾天假呢?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表是怎麼樣的? 端午節時間 2020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端午節      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 《詩經》中「斯」字物類事象眾多
    《詩經》中「斯」字物類事象眾多 2015年08月28日 12:08 來源:《西北師大學報》2015年3期 作者:陳鳳仙 字號 內容摘要:  《詩經》中的「斯」字出現在38篇作品中,共計77次,覆蓋風、雅、頌三個板塊。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有哪些禁忌和習俗?
    每天的端午節,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了,因為在那天,自己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看到好多有趣的節目。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因戰國時期楚國人屈原,在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為了紀念,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位端午節,這天人們的主要習俗就是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可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被稱為角黍。關於粽子你們知道哪些?
  • 端午節的起源及民俗活動
    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也是迄今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唯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註:2005年11月24日,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申遺」之爭暫時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消息傳來,在中國學術界及民間再度引起軒然大波。2009年10月30日,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端午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端午節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秦滅楚後,他悲憤欲絕,不想做亡國奴,便抱石縱身一躍,投進了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 端午節活動:我們的節日 端午
    端午節活動:我們的節日 端午2017-05-26 15:37:0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湯池中學20xx年「我們的節日 端午」主題活動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傳統佳節。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午。
  • 「民俗文化」端午節的32個名稱,知道15個的、可稱作「端午專家」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和春節、清明、中秋一起,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其中端午節是別稱最多的一個、名字或代稱多達三十多個,且每一個都有其文化淵源。下面,我們從這些名字入手、對端午節做一下深入了解吧。1、端五節、端午節西晉名臣周處《風土記》中云: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這是「端午」一詞的最早記載。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