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端午節的32個名稱,知道15個的、可稱作「端午專家」

2021-01-08 年之父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和春節、清明、中秋一起,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其中端午節是別稱最多的一個、名字或代稱多達三十多個,且每一個都有其文化淵源。下面,我們從這些名字入手、對端午節做一下深入了解吧。

1、端五節、端午節

西晉名臣周處《風土記》中云: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這是「端午」一詞的最早記載。《風土記》中還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參照元陳元靚《歲時廣記》中所說的「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不難發現「端五」的意思其實就是「初五」。

那麼,為什麼只有五月初五才叫端五,而沒有四月端五、六月端五的說法呢?這是因為,端五的五還有個隱含意思,「五毒」。五毒是指蛇、蜈蚣(也叫雷公蟲)、蠍子、壁虎(一說為蜘蛛)和蟾蜍等五種有毒的動物。舊時盛傳:從每年五月初五的午時開始,這五種毒物開始孽生。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五月初五稱作「端五」,是因為端還有「開始」的意思,端五有「五毒開始孽生」的含義。所以,其他月份的初五就不叫端五了。

那麼,我們平時寫五月端五、都寫成五月端午,又是為什麼?原來,在舊時月份紀法裡,午、五兩字通用。我國傳統的農曆以十天幹(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紀日,所以五日即為「午日」;以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紀月:正月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

端午節習俗

3、午日節、正陽節、上日

端午也叫午月午日節、或午日節。關於午五兩字的通用,還流傳一種說法稱: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故改五為午。

「端午」的另一層含義是「正午」的意思。陰曆五月初五臨近夏至;夏至在一年當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陽氣最盛。「端」字本身有「正」的意思,「午」時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辰,因此端午就是「正午」,或稱「正陽」。

舊時,正午也叫晌午,於是端午也被稱作「上日」(晌日)。也有說法稱,端午稱為「上日」,是因為這一天的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也就是正上面。

6、重五節、重午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月份和日期相同的特殊日子,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等,往往都會被賦予一些特殊的意義。五月初五的月日數字都是五,所以,端午節又稱「重五節」或「重午節」。

8、五月節、夏節

端午是在農曆五月份中的節日,故又稱「五月節」(中秋節稱為「八月節」)。端午節也是夏季當中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故又稱「夏節」。

10、端陽節、天中節

我國古時認為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也就是說,1、3、5、7、9是陽數。五是一個陽數,所以端五節也被「端陽節」。

唐宋時期,道教陰陽術數謂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故而端午節即為「天中節」。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天中節」,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餘》中也有「端午為天中節」的記載。

端午節習俗

12、躲午節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所以一些地方家中有未滿周歲兒童的,就在這天、將孩子送到姥姥家去躲藏,以避惡,故端午節也有「躲午節」之稱。

13、地臘節、浴蘭節

道教每年有「五臘」,即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五侯臘。五月五日是叫「地臘節」。臘的意思為一年當中的節日或祭祀日。

古人還有五月五日用蘭草湯沐浴的習俗。《禮記·大戴禮》曰:「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夢梁錄》亦有「五日重五節,又曰浴蘭節」之語。

15、端禮節

五月節時,一些地區有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的傳統。人們相信經過這樣的洗禮後,可以祛病闢邪、安全度夏,故端午節,也叫「端禮節」。

16、天醫節、草藥節

天醫節的由來,是因為端午前後陽氣旺盛,草藥在一年中藥性最強,民間有端午所採之藥最靈驗之說。古書也有云:「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

正因如此,我國很多地方都在端午節舉行一年當中最盛大的草藥交易活動,稱「草藥節」。

18、蒲節、菖節、艾節

五月菖(讀chāng)蒲成熟。古人在五月五日這天,懸菖蒲於門楣,或用菖蒲浸製藥酒飲用,以示驅邪防病。因此,這天也稱「蒲節」或「菖節」。《幼學句解》上說:端午是為蒲節。

端午這天,民間還有用菖蒲、艾葉、榴花(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百日紅)等製成人形(艾人),掛在門窗或屋簷之下僻邪驅瘴的習俗,故端午節又稱艾節。

21、女兒節、龍舟節、龍日節

明清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云:「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有關龍舟節,據專家考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早在春秋之前,百越之地(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屈原本人的詩作中,就有反映當時競渡風俗的,如《楚辭涉江》中:「乘舲(讀líng)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其中的舲船,狹長而輕小、是當時的一種競渡用船。

聞一多先生認為,在中國長江以南曾居住著一個龍的圖騰族群,即古百越族;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龍祖的節日,即「龍日節」。事實上,端午節的兩個最主要活動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用的是龍舟、則為表示「龍子」的身份。

端午節習俗

24、粽子節、解粽節、五黃節

端午節要吃粽子,故稱粽子節。古人端午吃粽子時會有遊戲節目,具體說來就是比較各人所解下的粽葉長度,粽葉長者為勝,故稱解棕節。

江浙一帶的民間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故稱「五黃節」。五黃,具體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其中的雄黃酒因有毒、多用普通黃酒代替,鴨蛋黃也可用黃豆替代。

27、屈原日、詩人節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因受當時貴族排擠,多次被流放,後因秦國名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自知救國無望,抱石跳入汨羅江。

屈原在詩詞上取得的成就非常高,被譽為「中華詩祖」,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很多經典名句,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被很多人視為座右銘。屈原日被稱為詩人節,是民國時期于右任先生倡導成立的;詩人余光中曾用詩的語言說過「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

29、河燈節

端午節在我國很多地方有放河燈的習俗,大家可以通過這種形式祝福健在的親人、悼念逝去的親人。

「河燈」又名「荷花燈」,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燈籠裡點上蠟燭,在黑夜裡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屆時,原本漆黑一片的河面上會燃起飄動的燈火,錯落有致,讓人覺得美麗又神秘。

30、當午節、五蛋節

因為口音問題,一些地方的五月端午被讀作「五月當午」。還有讀為「五蛋五「的,在這一天就要煮蛋、吃蛋。

清晨,人們去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桔枝等備中午使用;到了中午,把採集的這些「午時草」和雞蛋一起煮,這樣煮的雞蛋味道芬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

32、當五汛

年父猜想同樣也是因為是方言口音的問題,在上海附近的部分農村、尤其是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如奉賢、南匯等地,習慣上把「端午節」稱作「當五興」、或「當五汛」。

相關焦點

  • 「韓國文化小知識」端午節和端午祭有什麼區別
    在整個亞洲,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交流最頻繁,產生的摩擦也最多,文化相似最多的三個國家,雖然很多文化都出自中國,但到了各個國家後經過演變,變成了本國特色的文化,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關於端午節的不同文化。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是開始的意思,一年中的五月又如一日中的正午,後來「五」漸漸通為「午」,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被稱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端午也稱「端陽」。自端午節誕生以來,由於不同地區民俗文化差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地臘、詩人節、夏節、女兒節、天中節等多種別稱。
  • 端午節為何賽龍舟、吃粽子?民俗專家這麼說
    端午佳節臨近,「我們的節日——海上暢談·話端午」日前在浦東三林塘舉辦,划龍舟、包粽子、點雄黃等民俗民風都在現場一一展示。這些浸潤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獨特智慧和文化底蘊的節日風俗,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到傳統節日的「味道」。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為什麼要在孩子們的額頭上點雄黃?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6月3日23 宣南文化博物館端午節活動 「五月端午送香囊 博物館裡飄粽香」民俗活動:邀請十餘個家庭參與現場包粽子,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參加活動的遊客還可免費領取香囊一枚。活動期間,博物館同時展出《端午節民俗知識展》。
  • 端午節冷知識:別名超過20個,能否互祝快樂?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豐富多樣的習俗至今仍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別稱龍舟節,日期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
  • 端午節的由來,注意,民俗禁忌
    端午節將至,今天講一講民俗文化,端午作為民間四大節日之一自古對中國文化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難能可貴我拋棄各種靈異故事一本正經的講一講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覺得是時候展現一下我出色的中國文化功底了,實際上是周天醫院沒人來,我就很好奇這一點,周天大家都休息正是看病的好時機,幹嘛周天要放假,輪休它香嗎?
  • 農曆五月初五 迎端午 齊歡慶 品民俗
    端午節前後,各地都有不少傳統習俗,比如說:包粽子、划龍舟、掛艾草、戴香囊等等。近日,全國各地就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歡度端午佳節。在山東青島即墨區騰馬社區,居民們捋粽葉、舀糯米、塞紅棗,歡聲笑語間,沒一會的功夫,居民們就包了近200隻粽子。這些香甜的粽子,也成為了社區裡的愛心粽。
  • 端午節活動:我們的節日 端午
    端午節活動:我們的節日 端午2017-05-26 15:37:0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湯池中學20xx年「我們的節日 端午」主題活動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傳統佳節。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午。
  • 祝「端午節快樂」到底行不行?行!祝!
    @中國新聞網端午節的不少習俗都比較有娛樂性,也可以互祝快樂。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了人倫溫情的重要生活節點。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豐富多樣的習俗至今仍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不過,近來有關端午節文化內涵、習俗的一些討論成為熱門話題:它為何有那麼多的名稱?它在古代最初並非是吉祥的節日嗎?能不能互祝「快樂」?
  • 有民俗的旅遊,端午旅遊特色活動景區盤點
    粽情端午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這一天,諸多傳統習俗如吃粽子、飲雄黃、賽龍舟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端午三天小長假,全國景點活動精彩紛呈,想好去哪兒了嗎?既然是端午,玩得一定要與眾不同端午這幾個景區有特別民俗活動安排哦!同樣是去景區旅遊,來看看別人家的景區,玩得多野!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到端午節,離不開屈原。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生。作為屈原的故鄉,端午比年大,有各種文化活動。那麼其端午節盛大到什麼程度呢?
  • 端午節的文化事象
    趙 書節日是一個地域的人們由於自然原因、社會原因在歷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內涵的日子。端午節作為最有民族特色的節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端午節所紀念的歷史先賢人物事跡來看,端午節的節日精神首先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人生價值觀、是一種感情寄託、是我們民族團結的精神旗幟。節日雖然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界變化的應對措施,但節日的發展是靠歷史積澱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節日精神最初體現的是「以人為本」,是對人自身的生命關懷;通過不斷的發展,上升為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對愛國主義精神的頌揚。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端午安康丨那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冷知識!
    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天文專家表示,這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端午由來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從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端午最初是為拜祭龍祖,即所說的圖騰祭祀;後有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說法,以紀念屈原的說法為主。
  • 原來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風俗禁忌知道多少?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節之一。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 【曙光·連結】專家溯源:端午節為何既是防疫節,又是愛國節?
    媒體 | 聚焦今天是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6月24日,上觀新聞app以「專家溯源:端午節為何既是防疫節,又是愛國節?」為題,普及了端午節的意義與傳統。曙光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副會長崔松也在文章中分析了「古人防疫」方法中的科學道理,並從「今人沿用」的角度給出了意見,一起來看一看吧。
  • 安海「嗦囉嗹」——傳承千年的端午祈福民俗
    (海峽之聲記者 鞠先鶴 黃偉華 江德能)在安海古鎮,每到端午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手舉採蓮旗,抬著龍王頭,載歌載舞,登門入室為人們送祝福。這就是安海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嗦囉嗹」。  「嗦囉嗹」民俗文化傳承人顏昌瑞老先生介紹說,「嗦囉嗹」也叫「採蓮」,因遊行時唱的歌詞中反覆出現「嗦囉噠」而得名。「有專家研究說『嗦囉嗹』是佛教的梵語,含消災納福之意,這也許是群眾樂於稱之的原因吧。」  歷史上,中原時常戰亂,部分居民移民福建,帶來了「嗦囉嗹」等中原文化。最初「嗦囉嗹」在泉州多個鄉鎮都有盛行,但現今只有安海鎮仍完整保留這一傳統民俗。
  • 你可能都不知道 端午節竟然有二十幾個別名
    你可能都不知道 端午節竟然有二十幾個別名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古語中有開頭、初始之意,五與午相通,端午也就是初五。據晉代人周處《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   原標題:漲知識了!
  • 端午節秘法【午時水】轉好運!錯過再等一年
    【明日預告】六月「迎來新戀情」星座男女。【好文推薦】今日第二篇測出你適合的老公;第三篇要說說最討厭的十二星座男。上午11:15~13:00)從水龍頭或是飲水機接的水,也可尋找自然湧出來的山泉水,效果會更好!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等。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民俗活動差異,飲食各有不同。除了傳統的吃粽子,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