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于謙在李金鬥的引薦下,去拜會相聲名家石富寬,準備拜石富寬為師,卻被石富寬直接拒絕。但臨走前,石富寬的一句話,讓高情商的于謙捕捉到了機會。
1982年,于謙考入了北京相聲曲藝團,經過三年的學習,于謙的相聲水平突飛猛進。並且在這裡,于謙也認識了很多相聲同道,其中就有現在的相聲老藝術家李金鬥。
在相聲門裡,是講究師承的,如果沒有師父,那就非常麻煩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海清。在以前的相聲門,如果是海清,連上臺的機會都沒有。
這就能理解當初郭德綱想混跡北京相聲圈,為什麼要拜侯耀文為師了,學本事是其次,要一份師承才是最重要的。
在相聲門,甚至有很多死後徒弟代拉入門的事,比如相聲老藝術家李文華,臨死前也要代拉拜到馬三立門下,要不然死後進不了相聲家譜。
當時學有所成的于謙也面臨這個難題,畢業了得拜師,但拜誰好呢?李金鬥告訴于謙,你拜石富寬吧,剛好我認識石富寬,可以給你引薦。
當時石富寬在相聲圈已經很有名,還得過全國十大笑星,于謙是想拜,但石富寬能不能收呢?
李金鬥領著于謙到了石富寬家,說明了來意,沒想到石富寬直接拒絕了,石富寬把話說得很死,我從來不收徒弟。碰了釘子的于謙很洩氣。
既然人家不收,總不能死皮賴臉不走吧,臨出門時,石富寬說了句,沒事常來家裡玩。也許這只是石富寬一句客氣話,但卻讓于謙看到了機會。
其實說來也不奇怪,石富寬又不了解于謙,能力咋樣,人品如何一概不知,怎麼可能第一次見面就收徒呢?
後來于謙三天兩頭往石富寬家裡跑,一來二去石富寬通過接觸,發現于謙人不錯,這才答應收于謙為徒。石富寬曾說過,我收于謙,不是他的能耐有多大,而是他的情商確實高。
經過石富寬的調教與傳授,于謙的業務能力又上升了一大塊,這些年于謙與郭德綱搭檔,給我們奉獻了無數經典的段子。
很多人說,于謙僅從業務能力而言,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捧哏第一人,對於這個說法,您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