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又稱屬相或十二年獸,是以十二種動物代表年份,稱為十二生肖,各文化有不同的動物,其中漢文化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華人常以農曆新年作新一年的生肖,及作其出生年的象徵動物為生肖,循環一次為一輪。
中國除了用生肖紀年外,還用與之相應的十二支紀月、紀日、紀時(時辰)。十二生肖(獸歷)也廣泛流行於亞洲諸民族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
生肖屬相作為紀年的圖騰本意是便於民眾記憶使用,而非達成精確計算的科學性目的,一般而言大多是以陰曆正月初一為轉換點。古代曆法由官方制定並頒布,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歷代官頒曆書,均有記載幹支紀年和生肖,且都是從正月初一轉換幹支和生肖。[1] 不過從命理學嚴格定義,應從立春算起。二十八星宿配廿八種動物名稱之起源不明,應早於東漢《論衡》著作時期,將廿八星宿對應周天360度再分成十二地支,各佔30度,可完全對應十二生肖,如下表: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紀錄,最早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例如《周書·列傳第三》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宇文護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一些中國西部、漠北的國家如黠戛斯、吐蕃、蒙古等則以生肖紀年,例如《唐書》中記載:「黠戛斯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宋史.吐蕃傳》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兒年,斡歌歹出徵金國,派出者別為先鋒,擊敗金軍,殺得金軍積屍如爛木堆」,也說明大蒙古國是採用兔兒年、馬兒年等動物紀年。
當時的中原地區仍然只以天幹地支紀年,在雙方的文化交流下,兩種紀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現在的十二生肖。這個學說被清朝趙翼所提出,他在《陔餘叢考》中指出:「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傳說
說上古時代,人類知識有限,連年、月的計算與區分都不知道。於是,玉皇上帝應人類的請求,想出以十二種動物來做各年的名字,讓一般平民百姓方便記憶。但選什麼動物呢?經過左思右想,玉帝決定在自己生日當天辦個動物渡河比賽,取前十二名的動物作為十二生肖,以為紀年。
消息傳開後,所有動物無不卯足勁,躍躍欲試,想在十二個生肖裡取得一席之地。其中,感情很好的小老鼠和小貓咪也想赴會,卻苦於體形小又不會遊泳。於是便商請平日早起又脾氣溫和的水牛幫忙載它們一程。
玉帝生日當天一大早,小老鼠去叫醒睡眼惺忪的小貓咪。可是小貓咪醒不來,水牛就叫老鼠不要理會他,趕快啟程。就在他們快到達終點時,水牛心裡想著「得第一」的念頭,但是老鼠跳到牛前面,搶得第一。
水牛隻得到第二名。老虎全身溼答答的趕來,得到第三。兔子透過別的動物幫忙渡河,再飛快的蹦到玉帝面前,取得第四。因為職責所在,降了場雨才趕來赴會的巨龍,錯過第一,只排到第五。
接著是馬,但其實蛇隱藏在馬下面。蛇一出現,馬就受驚。因此蛇搶得第六位,而馬則奪得第七位。接著羊、猴和雞坐在木筏上,到了岸邊。三個決定將第八名讓給了羊。接著是猴(第九)和雞(第十)。然而,狗很會遊泳,但在水裡嬉戲太久,只搶得第十一名。最後一名的豬則偶然間勝出。
正當玉皇大帝鄭重宣布:「十二生肖經由比賽結果,排名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時,落後的小貓咪狼狽的趕到:「我呢?我呢?我得第幾名?」
玉皇大帝告訴它來晚了,比賽已經結束。這時,小貓咪氣到極點,以為小老鼠故意不叫它,因此伸出了利爪,往小老鼠抓去。原本是好朋友的小老鼠,雖然在十二生肖中拔得了頭籌,從此卻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生怕貓咪隨時找它報仇。所以每當遇上了貓咪,只有死命地竄逃,甚至躲在牆洞裡或天花板上,不敢隨意到處自由活動。
卻也有人認為是小老鼠故意不叫小貓咪,便說:「這就是做了虧心事應得的報應。」
(另一說為老鼠、貓坐在水牛背上一起渡河,快上岸的時候老鼠把貓推到河裡,然後爬上牛頭,一上岸老鼠就跳下搶得第一,而貓因為不會遊泳,所以到終點只得到第十三名,所以十二生肖沒有貓,貓也因此很氣老鼠。)
經過這場比賽,十二生肖各有其生理缺陷。依明葉世傑「草木子」:鼠無牙(《說文》段註:「兩旁曰牙」,鼠缺犬牙),牛無齒(《說文》段註:「當中曰齒」,即門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筋,人則無不足也。
有民間神話傳說用「鼠騙貓」的說法來解釋這個問題,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古時無貓,貓原產於埃及,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說則由唐三藏從印度帶回(其實是漢朝)。所以貓在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論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經有了老虎這隻大貓,所以小貓就不用值班了。因此中國的十二生肖沒有貓,而越南的十二生肖當中把兔改了貓。
道教中有本命星君的說法。據《北鬥經》記載,十二生肖生者有相應的本命星官主掌禍福,人們可祭祀本宿星官,祈求護佑。祂們是:
1. 子年生屬鼠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陽明貪狼本命星君。
2. 丑年生屬牛之人、亥年生屬豬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陰精巨門本命星君。
3. 戌年生屬狗之人、寅年生屬虎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真人祿存本命星君。
4. 卯年生屬兔之人、酉年生屬雞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玄冥文曲本命星君。
5. 辰年生屬龍之人、申年生屬猴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丹元廉貞本命星君。
6. 巳年生屬蛇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北極武曲本命星君。
7. 午年生屬馬之人的本命星君是中天北鬥解厄延生,天關破軍本命星君。
又本命星君座下有六十位本命太歲,每年一位降臨人間,審查善惡,司本命禍福吉兇。祂們是:
1. 甲子太歲辯公金星君 乙丑太歲林公陳星君 丙寅太歲興公沈星君
2. 丁卯太歲章公耿星君 戊辰太歲達公趙星君 己巳太歲燦公郭星君
3. 庚午太歲清公王星君 辛未太歲熹公李星君 壬申太歲玉公劉星君
4. 癸酉太歲忠公康星君 甲戌太歲廣公詹星君 乙亥太歲保公伍星君
5. 丙子太歲嘉公郭星君 丁丑太歲文公汪星君 戊寅太歲光公曾星君
6. 己卯太歲仲公方星君 庚辰太歲德公董星君 辛巳太歲祖公鄭星君
7. 壬午太歲明公陸星君 癸未太歲仁公魏星君 甲申太歲傑公方星君
8. 乙酉太歲崇公蔣星君 丙戌太歲敏公白星君 丁亥太濟文公封星君
9. 戊子太歲鏜公鄭星君 己丑太歲佑公潘星君 庚寅太歲柏公鄔星君
10. 辛卯太歲寧公範星君 壬辰太歲泰公彭星君 癸巳太歲斝公時星君
11. 甲午太歲嗣公章星君 乙未太歲賢公楊星君 丙申太歲仲公管星君
12. 丁酉太歲傑公唐星君 戊戌太歲武公姜星君 己亥太歲燾公謝星君
13. 庚子太歲超公虞星君 辛丑太歲信公楊星君 壬寅太歲諤公賀星君
14. 癸卯太歲時公皮星君 甲辰太歲成公李星君 乙巳太歲遂公吳星君
15. 丙午太歲祈公文星君 丁未太歲丙公繆星君 戊申太歲昌公俞星君
16. 己酉太歲寶公程星君 庚戌太歲秘公倪星君 辛亥太歲堅公葉星君
17. 壬子太歲德公邶星君 癸丑太歲雍公朱星君 甲寅太歲朝公張星君
18. 乙卯太歲清公萬星君 丙辰太歲亞公辛星君 丁巳太濟彥公易星君
19. 戊午太歲卿公黎星君 己未太歲儻公傅星君 庚申太歲粹公毛星君
20. 辛酉太歲政公石星君 壬戌太歲克公洪星君 癸亥太歲經公盧星君
同時,生肖的一輪周期為12年。人的歲數等於12的倍數稱為本命年。另外,由於地支的周期也為12年,與「生肖」首尾完全對應,本命年也可以認為「地支」周期的倍數。推算規則為依據農曆。如1956年為丙申年,到1968年(戊申年)和1980年(庚申年)均為本命年。這三個年份均為「生肖」的猴年,依照幹支紀年,這三個年份分別為「丙申」、「戊申」和「庚申」,其中「地支」部分均為「申」。
每歲值相應太歲,稱為「犯太歲」、「刑太歲」、「害太歲」、「衝太歲」、「破太歲」等等,也稱為「本命年」。按民俗來說,一般在本命年,依各地風俗有不同習慣和禁忌,例如:戴「紅腰帶」、「紅手鍊」等要戴「紅」、穿「紅襪子」的習俗,有些地區則流行佩戴相合生肖的飾物,而且一戴就是一年。臺灣、香港則本命年和正衝年出生者有安太歲的習俗,即是當衝所屬之生肖年,如生於虎年者,太歲當衝該年容易發生意外 (如車禍&39;官司纏身),如果有這些以上問題產生,在傳統習俗裡會求助在宮廟點光明燈「安太歲」,以祈求該年一切事情平安順利,安太歲也需對照本命年太歲官祈求幫助今年禍事能減少無傷。
本命佛
在漢傳佛教中,根據《大集經》的記載,十二生肖的來源是佛菩薩的化身,當世界初成、人類誕生時,祂們化身為神獸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方,護佑、教化眾生,「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十二神獸分別為:南方:蛇,馬,羊;西方:獼猴,雞,犬;北方:豬,鼠,牛;東方:虎,兔,龍。和中國的生肖類別一致,都以鼠開始,且也表明神獸晝夜不舍地輪流當值守護眾生,與中國十二時辰、十二月、十二年輪流的生肖也能對應。[10][11][12]有觀點認為佛教吸收了古印度信仰中的十二神獸,在印度神話中這十二神獸原是神靈的坐騎,但印度神獸略有不同,如印度神話中是大鵬金翅鳥而非雞。佛教《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的十二藥叉大將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十二神祇。
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會佩戴相應的生肖守護尊,稱之為本命佛。如,屬雞的人會佩戴不動明王像。祂們的對應關係為:
· 鼠:千手觀音菩薩
· 牛:虛空藏菩薩
· 虎:虛空藏菩薩
· 兔:文殊菩薩
· 龍:普賢菩薩
· 蛇:普賢菩薩
· 馬:大勢至菩薩
· 羊:大日如來
· 猴:大日如來
· 雞:不動明王
· 狗:阿彌陀佛
· 豬:阿彌陀佛
與年的算法對應,生肖紀月可以二十四節氣的十二氣節為起點,也可以朔(即各月初一)為起點。
生肖紀年可以立春為起點,也可以正月初一為起點。
生肖與時辰
子(鼠)時(23點~01點)、醜(牛)時(01點~03點)、寅(虎)時(03點~05點)
卯(兔)時(05點~07點)、辰(龍)時(07點~09點)、巳(蛇)時(09點~11點)
午(馬)時(11點~13點)、未(羊)時(13點~15點)、申(猴)時(15點~17點)
酉(雞)時(17點~19點)、戌(狗)時(19點~21點)、亥(豬)時(21點~23點)
· 夜間23點至次日0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
· 01點至0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餵牛,故稱「醜牛」。
· 03點至0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 05點至0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
· 07點至0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 09點至11點,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
· 11點至13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 13點至15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 15點至17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
· 17點至19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 19點至21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
· 21點至23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
關於生肖紀時辰也會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應不應該考慮時差。顯然,如果將生肖推廣到全球,時差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即便僅考慮在中國使用,各地實際所處的時區也不相同。類似地,生肖紀日也會存在這個問題。目前習慣性的做法是以UTC+8的時間為準;但在命理學上,各地處理方法不盡相同。
生肖與屬相
嚴格地說,生肖與屬相的含義並不完全相同。「屬相」一詞強調的是對於個人而言,與自己出生的時間相對應的「生肖」。
理論上,屬相可以用年、月、日、時辰四種方法計算。目前,人們習慣於以生肖年作為屬相。不過在命理學上,時辰生肖的算法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重視程度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生肖紀年月的爭議在計算屬相時也是存在的。一種折衷的解釋是,習慣上所稱的屬相以正月初一為準,命理學屬相以立春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