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訊(通訊員 曾一玲)12月14日下午,由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長沙市嶽麓區銀盆嶺街道火炬城社區主辦的「牢記疫情之殤,保護野生動物」主題公益活動在火炬城社區舉行。
「社區鳥類保護」主題講座現場圖。圖:曾一玲
本次活動主要開展「社區鳥類保護」主題講座和鳥巢製作與安放兩項,共吸引了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113名學子的參與。由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為同學們介紹了長沙地區常見鳥類、鳥類救助的相關知識以及簡單易行的鳥類保護措施,在講座結束後,工作人員又組織同學們分組利用事先在野外採集準備的木板、樹葉、枯草、線絲等材料,在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像力,製作了多個不同類型的鳥巢,隨後,分散到火炬城社區及周邊的王陵公園內安置鳥巢。
同學們製作的人工鳥巢。圖:曾一玲
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黃鵬表示,秋冬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它們都會在越冬區域尋找或搭建自己的巢穴,在普通的社區,留鳥過冬也會需要巢穴。今天長沙天氣驟變,正好下雪,人工鳥巢也為鳥兒提供了一個禦寒場所。據國外記錄,一個人工鳥箱曾有數十隻小鳥擠在一起避寒。繁殖季的時候如果沒有合適的巢點,鳥兒的繁殖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世界上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經過我國主要有3條路線:西部通道、中部通道和東部通道。候鳥的遷徙通常為春秋兩次,春季從南向北,由越冬地飛向繁殖地,秋季從北向南,由繁殖地飛向越冬地。湖南有兩條候鳥遷徙通道,越冬的時候大量的鳥類從湘中地區鋪天蓋地地向南飛去,春暖時,再集體回到湘中地區。
本次活動共放置了10個人工鳥巢,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製作,並安放鳥巢,不但參與了勞動實踐體驗,也獲取到了更豐富的野生鳥類知識,學習到了救助鳥類的簡單技巧,同時激發了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強烈責任感。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長沙市民政局「三社聯動」項目在社區實施的一場落地活動,旨在提升社區居民參與程度及能力建設,推動社區生態理念的應用、社區環境的改造和野生動物知識普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係,實現社區生態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