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幻,除了機器人還有什麼?

2021-01-12 虎嗅APP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賽爾曾經這麼說過「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為了使科學和社會之間的界面充滿活力,我們所缺少的就是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的確是起到了一個連接科學和社會的重要作用。


日本在大正時期和昭和初期開始盛行科幻小說。太平洋戰爭中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不可想像的破壞,戰敗後一些作家甚至想過自殺。海野十三、大下宇陀兒等一些作家痛定思痛,重新開始創作生活。面對普遍存在的「生存」這一問題,戰後的日本不僅需要科學的心智,更需要科學的精神。


1946年,科學哲學協會在信濃每日新聞社的資助下創辦《宇宙與科學》雜誌,以促進科幻小說的創作。之後,被稱作戰後科幻第一號專業期刊的《星雲》誕生,但僅僅出版了創刊號便銷聲匿跡。飛碟研究會、Ω俱樂部等科幻團體相繼湧現。在科幻小說這一題材尚不明確的時期,還產生了一名創作水平非常高的作家安部公房。



1952年,手塚治虫憑藉《鐵壁阿童木》轟動全日本,20世紀50年代末,面向業餘科幻愛好者的SF同人誌《宇宙塵》創刊,並推出包括星新一、小松左京、筒井康隆等在內的第一代SF作家。與此同時早川書房創辦了雜誌《SF Magazine》,為了發掘新人,開始舉辦徵文活動。


進入20世紀60年代,因為期刊的興盛和評選的挖掘,大批劃時代名作出現,《日本沉沒》應運而生。SF創作界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而變得十分熱鬧,1962年《宇宙塵》主辦了第一屆科幻大會,關於SF的討論也興盛起來。



大森望便誕生於這麼一個SF興盛、大師輩出的時代。學習美國文學的他,在學期間便翻譯了大量的西方科幻小說,有著深厚的科幻小說功底,翻譯了大量乃英文文學佳作,也編選了很多科幻小說集,如《21 世紀 SF1000》《現代 SF1500 冊》等。他編輯的《年刊日本科幻傑作選》系列、《NOVA》系列等,基本都代表了日本短篇科幻的最高水準;他主持的創元科幻短篇賞也是近年來日本科幻新秀出道的重要舞臺。與評論家豐崎由美共同編撰的系列評論集也是人氣佳作。


在文壇和評論界他發言大膽,另外他還慧眼識珠,幫助過落選小松左京獎的伊藤計劃和圓城塔。這兩個新星後來都成為日本SF界的傳奇人物。


大森望:機器人科幻也許可以稱為日本的祖傳絕技


大森望


原名英保未來,生於1961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美國文學專業。日本SF翻譯家、評論家、編輯。他在《本之雜誌》《周刊新潮》等雜誌擔任過評論,翻譯過包括菲利普·狄克、康妮·威利斯等諸多SF作家的作品。


知日:日本誕生了很多像星新一、小松左京、筒井康隆這樣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並且有很多日本科幻作品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帶來全球性影響。你認為日本 SF 發展的原因是什麼?日本SF可以說是想像力和科學性的集合體,其中來自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哪些呢?


大森:日本 SF 曾經隨著高度經濟成長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迎來了一個黃金期。日本科幻所擁有的未來前景相比和20世紀 60、70年代特有的時代感相符合。就像美國的宇宙冒險類作品仿佛是在描寫西部冒險一樣,日本科幻作品也受到很多歌舞伎、能樂、淨琉璃、落語等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從表面上看,還是受歐美科幻作品的影響大。


知日:在黑船來航時代,儒學者嚴垣月洲寫出了《西徵快心篇》,1973年,小松左京創作了《日本沉沒》,雖然各自描寫的世界不盡相同,日本科幻創作是否有共通的地方呢?在各自背景下,又分別有怎樣的特徵呢?


大森:指出日本科幻共通的特徵十分困難,但對於戰後日本科幻來說,初期人們喜歡閱讀俯瞰人類未來的視角描寫的宏大主題的作品,但在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從日常出發的 SF 作品慢慢增加,20 世紀 80 年代之後,隨著動畫和遊戲的流行,科幻作品的類型也逐漸多樣化了,出現了角色小說、硬科幻等多種方向。



知日:日本 SF 包括人工智慧、未來都市、機器人等許多主題。然而提起日本,還是《鐵臂阿童木》等機器人系列被全世界人所知曉。你認為日本的作家最擅長什麼主題?為什麼?


大森:與歐美科幻相比較,日本科幻小說很少以宇宙為舞臺,但時間旅行類的題材比較多,這也是日本科幻特徵之一。美國的「宇宙科幻」有著探險精神作為支撐,日本的「時間科幻」則是像重組拼圖一樣把故事的條理拼湊起來,情節上偏重戀愛方面的比較多。


從最近的傾向來看,涉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題材也在增加。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科幻也許可以稱為日本的祖傳絕技。隨著現實世界裡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不斷開發,機器人在身邊觸手可及,機器人科幻題材也展開了新的可能性。在日本,以 TV 動畫初始期的《鐵臂阿童木》為首,《魔神Z》《機動戰士高達》,便以機器人動畫的繁盛為榮,開始了獨創的進化之路。


永井豪《魔神Z》


知日:日本和美國的科幻文學分別側重於什麼?是否有表現出這兩國的文化差異的作品?


大森:美國科幻的源頭是「開拓」,而日本科幻則是「精煉」。或者說,以輕小說科幻為中心考慮的話,「幼態持續」也是特徵的其一。


知日:星新一的作品中描寫的世界,成功預言了現在的世界,近藤真琴的《新未來記》也是以近未來為內容進行的描寫。你覺得現在的科幻作家所描繪的世界會在未來變成現實嗎?


大森:雖然SF具有的一項功能是預測未來,但是否預測準確這一方面不是很經常提及。時間機器和超光速駕駛也許沒有辦法實現,但作為科幻主題,「發明」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十分有魅力。尤其是描寫可能會實現的未來,然而就算在未來實現的話,與作為對作品的評價還是不盡相關的。不如說,描寫不可能發生的未來,表現出別人想不到的可能性才是更加重要的。


知日:科幻小說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科學技術進步發展的現在,科幻小說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呢?


大森:科學技術的專業化不斷發展,使科學變成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存在。在以「水素水」為代表的偽科學蔓延的現代,科幻才更有存在的意義。將科學的有趣之處和可能性通過簡潔的語言用小說表現出來並不是科幻的使命,但今後這種機能想必會變得更加重要。


知日:許多日本的科幻作品通過動畫或漫畫廣為人知,那麼動畫、漫畫、小說在表現科幻的世界時,各自的優勢是什麼呢?


大森:打破了語言常規的題材首先是動畫,其次是漫畫,最後是小說。翻譯小說的時候很辛苦,受眾也比動畫和漫畫更加小眾,作為商業來看也是很難成功。但從世界的角度來看,日本的科幻小說還是維持在很高的水準,若是突破的語言的常規,被世界所認同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知日:《日本沉沒》充滿了日本人特有的冷靜的科學精神和自省精神,關於這點你怎麼看?


大森:雖然不認為只有日本人才能寫出來,但在作品中展示的「毀滅美學」的確非常具有日本色彩。小松左京對於日本歷史、傳統文藝及古典文化的造詣之深,在《日本沉沒》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日本沉沒》的暢銷,也表現了日本人的國民性吧。


知日:對於宮內悠介的《美國最後的實驗》,你評價為「超越了娛樂性的本質,邁向了新一個平臺」,為什麼會這樣評價?你對 SF 作品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呢?


大森:娛樂性作品具有一定的定式,遵守這樣的定式,可以讓作者獲得安心的閱讀體驗。《美國最後的實驗》一書的前半段遵守了這樣的形式,但在後半段通過對這種形式的破壞,帶來意想不到的結局,也給讀者的閱讀體驗帶來了衝擊。我會根據作品的獨特性、理論性、創意的衝擊性、設定的一致性等進行評價。但對具體作品來說,也有不適用於這套理論的情況,所以,在評判SF作品時,標準不止一個。


《美國最後的實驗》


知日:筒井康隆的《穿越時空的少女》《紅辣椒》等作品通過日本的優秀動畫家動畫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你對此怎麼看?另外,是否有隻有通過文字才能表現出來的作品呢?


大森:我認為,在筒井康隆的作品中,比起《穿越時空的少女》,還有更多更優秀的小說。當時在面向中學生、高中生的雜誌上連載,網羅了時間科幻等許多熱點,而且由很多想像上的留白所構成。在影視化、動畫化上,這些點都是非常有利的。雖然在原作中並沒有刻意強調,但在日本歷史上可以稱之為「時間循環的流行原點」的作品。


筒井康隆與《穿越時空的少女》


今敏導演的《紅辣椒》所表現的夢中世界的影像十分精彩,是名留史冊的作品。


同樣是筒井康隆的作品,《殘像上的口紅》《DANCING VANITY》等以語言實驗的要素為主的小說,影像化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最近的日本科幻的話,圓城塔、酉島傳法等以文字本身的魅力打動人的科幻,相比也是很難影像化的。


今敏導演的《紅辣椒》


相關焦點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如果文中出現了神奇的戒指、會飛的掃帚、會魔法的精靈、打怪修仙的人等等,而又沒有給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那這就不是科幻,而是奇幻、玄幻了。除了軟、硬科幻之分,如前所述,科幻小說的分類見仁見智。在這裡,不算太老的科幻迷慄子跟大家分享自己對科幻小說的一種分類,希望既能幫助科幻「小白」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幻作品,也順便為一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和影視劇做個宣傳。
  • 科幻史話20 日本科幻的飛躍期
    日本科幻早期萌芽之後,科幻小說並沒有大行其道。除了個別作品科幻味兒較濃,多數作品科技色彩很淡,被淹沒在推理與恐怖之中。20世紀20年代,一批雜誌創刊,其中有些長期刊登科幻小說。1945年,日本戰敗,二戰結束,美軍再次進駐日本,美國科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日本。
  • 科幻的日本機器人動畫,六神合體雷霆王,超魔性的洗腦神曲
    日本動畫伴隨著70後、80後、90初的成長,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1980年,隨著《鐵臂阿童木》一飛沖天,越來越多的外國譯製動畫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們種類豐富,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歡聲笑語。而日本出品的機器人動畫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包括這部《六神合體》。
  • 住機器人酒店是交智商稅嗎?
    它平時除了呼叫酒店的前臺機器人和向酒店其他部門下達服務命令之外,還能和人聊天,尤其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奇怪酒店承認,就是這個萌萌的小機器人存在被入侵的風險。雖然奇怪酒店發表聲明公開做出了保證「今後,我們將以客戶的安全和保障為重,彌補安全漏洞。針對未經授權的訪問,我們已經想出了對策。」
  • 除了布拉德·皮特的《星際探索》外,還有哪些科幻電影值得一看?
    和其他的科幻電影一樣,在充滿了外太空想像力的同時,《星際探索》也聚焦了一個與命運做抗爭的故事。那麼除了布拉德·皮特的這部《星際探索》,還有哪些科幻電影值得一看呢?《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有關外太空電影傑作。很難相信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在1968年拍了這部電影。
  • 美國十大科幻大片推薦,值得觀看的美國科幻電影
    美國的科幻大片真的很多,舉不勝舉,因為科幻大片一直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題之一。科幻大片從投入資金到拍攝、後期特效製作都是大手筆。美國電影相比國內電影在投資上毫不手軟,隨便一個大片都是好幾億美金以上。大片裡面的種種超越現代科技往往讓人非常的嚮往,同時也覺得非常炫酷。因此科幻大片一直都是電影行業裡面非常受歡迎的類別。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好看的美國科幻大片。
  • 神經浪遊者——科幻中的人機關係演化
    巨大的網絡關係當中有非常一種重要的事情是改變的人與人的關係,人類社會關係是除了肉體特徵之外,非常重要的特徵,在新的網絡關係之下人與人關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點大家更有感觸,也許你過去能夠生活中交往的人不超過50人,但各位的微信當中可能已經快要爆棚了,還有各位在微博上關注的人的數量也有可能不下於1000,但這個數字在過去人類原始交往當中是不可能去實現和照顧到的,今天就是這樣發生了改變,以及今天的我可能跟這個星球上某一個角落裡的某一個人永遠不會發生關係
  • 《愛,死亡和機器人》腦洞大,尺度更大的科幻動畫!
    奈飛新上線的原創動畫短片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可以說它是我這幾年看過最好的科幻動畫短片!《愛,死亡和機器人》一共有18集,包括2D動畫和3DCGI,每集時長約為5——15分鐘,而且故事都是各自獨立的短篇動畫。涵蓋了科幻、懸疑、恐怖、搞笑、動作等多種類型元素。由於評級為R級更不缺色情暴力血腥鏡頭,可以說是一組質量非常高的成人動畫。
  • 一周加印10次,這本中國科幻小說在日本賣瘋了
    來源:視頻截圖上市一周加印10次《三體》日文版本月初正式在日本開售,僅一周時間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日本書市。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告罄,短短一周時間,這本售價為2052日元(約合人民幣130元)的科幻小說便加印10次,印刷數量達85000冊。「《三體》和世界上其他最高水準的科幻作品一樣,內容真的寫得非常巧妙。
  • 「中國科幻元年」已到《死在火星上》引爆科幻網文市場
    在評選榜單的過程中,大家意外發現,除了傳統的期刊文學和圖書作品,科幻網文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IP富礦。隨著日益擴大的閱讀規模和年輕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多的小眾題材開始進入大眾視野。春節檔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更是激發了觀眾對科幻這一小眾類型的興趣。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前不久黑洞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也說明大眾對自然科學越來越感興趣。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在夢中,兩人完成了時空穿越來到了60年後的上海灘,見到許多新奇發明:五秒定型的理髮機、晶瑩璀璨的地下城、木質機器人、能監聽人內心聲音的心音機、能控制天氣的氣候晴雨機等。此外,影片中還有建築塌陷、廠房爆炸、大橋陷落等災難場面。《六十年後上海灘》上映之後,票房很好。這與身處孤島上海的人們的內心狀態有關,時刻可能爆發戰爭,內心焦灼、惶恐,這種幻想未來的電影,給他們提供了逃避現實的出口。
  • 阿里要賣的機器人詳解:「小辣椒」是什麼鬼?
    一家日本電信巨頭、一家中國電商巨頭、一家「代工廠」巨頭,當這三方合力欲在全球推動適用於家庭和工作環境的機器人的生產和銷售時,帶來的會是怎樣的產品與服務?本周六起,SBRH將在日本開售軟銀旗下的人形情感機器人Pepper,第一批計劃銷售1000部。(Pepper目前沒有官方披露的中文名,不過,與它同名的除了「胡椒」,還有《鋼鐵俠》裡的「小辣椒」。)軟銀、阿里、富士康表示,在日本開售後將計劃每月生產約1000部Pepper,且Pepper在日本市場外的銷售需等到明年才會啟動。
  • 《太空堡壘》:從拼接動畫到科幻史詩
    以此觀之,最初只是一部拼接動畫的《太空堡壘》,如今卻成為一個眾人趨之若鶩的「IP」,從科幻小說進而搬上銀幕,只怕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湊集數的產物上個世紀70年代末,日本動畫迎來了自己的新時代。著名動畫導演富野由季執導的《機動戰士高達》成了日本動畫史上裡程碑式的巨作。
  • 日本推出玩具機器人能說能唱會算命
    原標題:日本推出玩具機器人能說能唱會算命 據新華社電 日本玩具商多美公司15日在東京機器人周展會上推出新款玩具機器人「小羅比」,能說大約1000個短句,會唱大約50首歌。「小羅比」高約20釐米,圓腦袋,大眼睛,模仿6歲兒童言行,LED燈雙眼能發出10種光,配合手腳動作,代表不同感情。
  • 剛推出伴侶機器人,日本又推出人工智慧配婚,光棍問題能否破冰?
    日本真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國家,前段時間推出的「伴侶機器人」被網友吐槽地熱火朝天,智能化和人類大腦類似,男性和女性機器人都有,有網友開玩笑:除了不能生育,幾乎囊括了所有能想到的功能。拋開一些歷史因素,日本在工業科技方面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如工業機器人,日本就佔據了全世界60%的份額,像牧野、小松等耳熟能詳的品牌;半導體的核心材料在全球份額也佔到了50%上下。
  • 中世紀的科幻小說
    此外還有《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這是一本15世紀的書,用一種神秘的符號書寫,內容不明,充滿了超凡脫俗的植物和超現實主義風景的插圖。這些只是中世紀文學中發現的科幻小說的一部分。其餘的還有一些關於皇家宮廷娛樂機器人,未來烏託邦或反烏託邦社會的故事,以及測量和探索外部時空的文學。
  • 娛樂「知乎」|科幻電影的「軟」和「硬」排行榜
    有了「硬科幻電影」,那麼,是否還有「軟科幻電影」麼?別急,接下來就為大家答疑解惑——  距離我們最近的「硬科幻電影」——《星際穿越》  11月12日起在內地上映的《星際穿越》帶動起來的熱潮,直到現在都還未消散。
  • 日本推能說能唱會算命的玩具機器人
    據新華社電 日本玩具商多美公司15日在東京機器人周展會上推出新款玩具機器人「小羅比」,能說大約1000個短句,會唱大約50首歌。「小羅比」高約20釐米,圓腦袋,大眼睛,模仿6歲兒童言行,LED燈雙眼能發出10種光,配合手腳動作,代表不同感情。「小羅比」裝有聲音識別裝置,能與主人對話。
  • 中國機器人未來出路在哪兒?
    試想智慧機器人產業如果像展會上呈現的那樣,恐怕我們會愧對這些年我們在這條路上做出的努力,我不是一個善於唱衰產業的人,也不是一個歐美狗的歌頌者,對於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交互,我想褪去我原有的角色,以一位普通參觀者的角色跟大家說說我真實的感受。
  • 「女性機器人」廣受歡迎,但3大問題卻讓男性望而卻步
    機器人是女性的 對於機器人的認知可以說是有多方面的,在影院有很多科幻電腦,那麼機器人就成為了裡面必備的元素。 比如變形金剛的擎天柱,影視中的擎天柱可以說非常功能非常的強大,也非常的智能,那已經塑造成一個有超能力的機器人,在市面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擎天柱的模型,並且價格還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