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銀河系黑洞耀斑的天文學家認為古代外星人也看到了它

2021-01-08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銀河系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活躍很多。

在大約350萬年前的地球上,人類的遠古祖先開始出現在非洲大陸。與此同時,天空充滿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爆發耀斑的輻射。

圖源:6tuba

一個國際天文學小組發現了那場爆發遺留的證據,爆炸波及周圍20萬光年,並通過銀河系的兩極向太空釋放出一股短暫的能量爆發。雖然人類可能看不到這一耀斑,但如果銀河系其他地方有任何智能生物的話,他們可能有幸一見。

這項基於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耀斑餘輝的研究發表在2019年10月6號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圖解:銀河系中心黑洞發出的最大X射線耀斑放大圖 圖源:NASA

北卡羅萊納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該項研究的合著者傑拉爾德·塞西爾(Gerald Cecil)博士認為,耀斑是由氣體和破碎的恆星落入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引起的。

「然後我們便看到了這道耀眼的光,」塞西爾說,「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位於中心的爆發,但我們看到了它的反射光。」

帕森拉比(Passant Rabie)於2019年10月7日繪製

這項新研究基於2013年對麥哲倫流的新發現。如上圖所示,麥哲倫流是一種延伸到銀河系上方的氣體雲流。來自遙遠類星體或一些巨大的明亮天體的光,在抵達地球前通過了這團氣體雲流。這座「拱橋」的組成部分,能夠移除來自類星體的部分光波,這讓研究小組懷疑有什麼東西在加熱並照亮氣體流。

研究小組設法觀察的是正在逐漸消失的爆發殘餘物,在350萬年前發生爆炸時,這些殘餘物非常明亮。

圖解:這幅複合圖像 (結合來自哈勃望遠鏡和一個射電望遠鏡的數據)顯示能量和物質的噴射正在從武仙座A星系中心拋出。這些噴流幾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射出,展示這些天體的可怕的破壞力。圖源:NASA / Hubble

「大火已經過去了,我們看到的是那些還在發紅的煤塊。」塞西爾說,「或者說是觀察一個熄滅的電燈泡。」

研究人員估計,爆發可能持續了30萬年,不過根據無能量源受熱氣體的數學模型,爆發如今已不再活躍。

「銀河系內的超大質量黑洞總是在閃爍,如果是一顆小行星,而不是塵埃掉入黑洞,黑洞發出的耀斑可能會持續數個小時。」塞西爾教授說。

耀斑活動破壞了銀河系南半球的電離輻射場。

新發現表明,銀河系比我們最初認為的更活躍。過去,銀河系被認為活躍度較低,但根據塞西爾的說法,這項新研究表明,銀河系在數百萬年前的活躍度可能一百萬倍於天文學家過去所認為的。

「其他星系也有這種行為,」塞西爾教授說。「這讓銀河系融入主流。」

考慮到這一事件僅僅發生在數百萬年前——對於一個星系來說,這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這意味著它可能只是銀河系一生中發生的眾多類似事件之一。

圖源:bizhizu

「如果我們要考慮這些輻射的累積效應,就必須把它們納入當前銀河系的模型中。」 塞西爾教授說,「這尚未被可靠的完成。」

新研究認為銀河系的模型應該更加活躍,包括其中心黑洞的活動,如果它確實是這次爆發的幕後黑手的話。進行這項研究的團隊希望更好地了解耀斑的持續時間,以及它在那段時間是否再次爆發還是一直在逐漸減弱。

圖源:NASA

塞西爾教授指出,這項研究結果的另一方面是這次爆發可能已經被其他銀河系居民觀測到了。他堅信他們是存在的。這次爆發可以作為所有人在銀河系時標上同步的參考點。

圖源:NASA

塞西爾說:「這是一個全星系範圍的事件,因此無論銀河系居民們在星系的什麼地方都能看到它。」

摘要: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數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曾發生過一次高能(10的56到57次方爾格)的賽弗特爆炸。最明顯的跡象是倫琴衛星和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發現的x射線/γ射線「10千秒差距費米氣泡」。在先前的一篇論文中,我們提出了這種核心活動的另一表現,即由於來自人馬座 A*(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電離輻射爆發(或耀斑),沿著麥哲倫流的一段的Hα發射線密度提高了。

(Hα發射線是氫的一條紅色發射譜線,波長656.281納米,是天文學家追蹤氣體雲中被電離的氫含量最容易的方法。)為證明這個強大的耀斑事件存在,我們找出了進一步的證據: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紫外吸收線比率(特別是CIV/CII,Si IV/Si II)表明,一些流向銀河系兩極的雲流被一個能夠產生至少50電子伏電離能的能量源高度電離。我們製作的模型展示了這些雲流是如何被來自與人馬座 A*相關的賽弗特星系核的雙極輻射「電離錐束」所捕獲的。在我們的模型中,這個雙錐體的軸相對南銀極傾斜15度,其張角則為60度。對於如此大的星系距離(D>75千秒差距)下的流束,核心活動是所有觀測到的特徵的合理解釋:Hα發射線和氫電離比例升高(Xe>0.5)、CIV/CII和Si IV/Si II比值增大、高CIV和Si II柱密度。

由星風驅動的「衝擊錐」被排除在外,因為費米氣泡在到達流束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就被銀冕吸收了動量和能量。含時銀河系電離模型(恆星群、熱日冕氣體、雲暈相互作用)太弱,無法解釋流束的電離。反之,核心耀斑事件的紫外輻射光度接近愛丁頓極限(fE≈0.11),因此含時弗特耀斑模型能夠充分解釋觀測結果,並顯示賽弗特耀斑事件發生在(3.5±1 )百萬年之前。這個時間估計值與輕子噴流/風模型中解釋x射線/γ射線氣泡所需的動力學時標(約2-8百萬年)一致。

作者:Passant Rabie

FY:光粒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最近黑洞,位於南天球,你甚至可以肉眼「看到」它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新的黑洞,距離地球僅有1011光年,位於HR 6819聯星系統當中,黑洞質量是太陽的4.2倍,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這之前,人類發現最近黑洞是2800光年外的麒麟座V616。
  • 黑洞到底長什麼樣?很快我們就可以看到
    想要看到黑洞,最大的問題在於,哪怕是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重幾百萬倍)也相對較小。「天空中最大的黑洞是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那個黑洞。」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迪米特裡奧斯·帕薩提斯(Dimitrios Psaltis)說,「拍攝黑洞的照片相當於拍攝月亮表面上一張DVD光碟的照片。」而且,由於擁有強大的引力,黑洞往往被其他的明亮物質所包圍,很難看到黑洞本身。
  • 天文學家看到星系開始死亡
    天文學家已經看到遙遠的星系開始消亡,這可能是我們對宇宙認識的重大突破。 當星系停止形成恆星時,它們開始「死亡」。天文學家已經觀察到了遍布整個宇宙的大量此類死亡星系,但無法確切說明其發生的原因。 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這種壯觀的事件有了清晰的認識,並希望它能闡明導致星系消失的過程。 觀測到的星系每年損失的天然氣價值約10,000太陽,這意味著它耗盡了製造新恆星的燃料。
  • 肉眼能夠看到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超大質量黑洞嗎?
    先說答案:人類肉眼無法看到黑洞,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發現和觀測。現代天文學發現,幾乎每個大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巨大的黑洞,銀河系也不例外。黑洞是什麼?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屍骸。銀河系中心黑洞就是這樣形成的,銀河系也是這樣形成的。銀河系中心黑洞天文學名稱為人馬座A*,科學觀測研究認為,銀河系黑洞質量相當於430萬個太陽,根據史瓦西半徑公式計算,其史瓦西半徑可達1290萬千米。那麼這個黑洞我們能夠看得到嗎?是肉眼能夠看到,還是望遠鏡能夠看到呢?
  • 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對於微小型黑洞,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在大爆炸後的早期混沌宇宙中形成的。為什麼此前看不見黑洞?看不見黑洞,並不完全因為它是「黑」的。在此之前,我們實際上能夠觀察到的黑洞,是視界以外的部分。黑洞的質量幾乎都集中於最中心的「奇點」處,但仍有一個臨界半徑「視界面」,我們能看到視界面外的物質。但真正讓我們看不到它的原因是,即使是超大質量黑洞,對我們來說也太小了!
  • 銀河系中心黑洞突然爆發:科學家很迷茫
    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黑洞叫做「人馬座A」(Sagittarius A*/Sgr A*),平常都是比較安靜的,但是根據最新監測數據,它釋放的X射線耀斑正在明顯增加。科學家現在還不清楚,這是因為以往監測有限未曾注意到,還是最近一個神秘天體靠近的結果。
  • 為什麼沒有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看見過黑洞?
    為什麼沒有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看見過黑洞大質量恆星自我塌縮,產生一個強大的引力區域,就連光也無法逃脫,這時黑洞便誕生了。天文學家推測,一些黑洞可能形成於大爆炸後混亂的早期宇宙。想要看到黑洞,最大的問題在於,哪怕是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重幾百萬倍)也相對較小。
  • 科學家觀測到蛇夫座黑洞大噴發,這是銀河系在打噴嚏?
    人類自通過望遠鏡觀測宇宙以來,看到了許多此前從未見過的廣闊世界,也看到了在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然而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依然非常有限,宇宙中許多事件依然還只是理論中存在,直到去年科學家首次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首次證明了這個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真實存在,近日天文學家觀測到距離地球3.9億光年的銀河系中心的蛇夫座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宇宙事件——黑洞大爆炸,根據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
  • 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已發現60多個黑洞,但實際數量或達其百萬倍
    然而由於黑洞並不發光,也不會反射光,因為光線到達它的視界邊緣將會被吸入,所以很難以電磁波的形式被我們觀察到,即使它來到我們的太陽系附近,只要它還未對其他天體產生影響,我們就無法發現它,但是等我們發現它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宇宙中的恆星級黑洞都要比太陽的質量還大,那黑洞來到太陽系附近時就會影響整個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將靠向它的附近,毫無疑問,它將會顛覆整個太陽系
  • 銀河系又一奇異景象:黑洞周圍的絲帶
    銀河系的核心一直是天文學家神秘和迷戀的源泉。這部分是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嵌入在銀河系盤內 - 從核心向外延伸的扁平區域。這使我們看到了銀河系中心的隆起相當困難。不過,多年來我們學到的東西已經證明是非常有趣的。
  • 天文學家或將得到首張黑洞照片!
    當最後一波數據匯集到天文臺後,他看到射電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們在聊天室裡競相慶賀。有人說要開一瓶珍藏了50年的威士忌,還有另一個說他正在感受《波希米亞狂想曲》的狂歡節奏。「我特別高興,也感到如釋重負,希望能好好睡上一覺。」Fish說道。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
  • 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出現異常活躍現象,或由經過天體造成
    藝術家對星系中心黑洞的描繪。(圖片:NASA/JPL-Caltech)天文學家觀察我們星系中心的黑洞已經有20年了,今年5月,他們看到了一些前所未見的東西。嚴格來說科學家們並不是在觀察黑洞本身,相反,他們關注的是黑洞周圍的物質。科學家們將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稱為人馬座A*或Sgr A*,當它比平常更活躍時,吸積盤的物質會摩擦升溫,黑洞的視界會變得更亮。通常情況下,Sgr A*相對於其他黑洞來說是相當安靜的,但在5月份,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Sgr A*變得活躍了起來。
  • 2020年外星人十大發現:比鄰星外星人向人類打電話?|外星人
    兩年前,科學家探測到一個雪茄狀物體穿過太陽系,它被命名為「Oumuamua」,該物體被多數科學家認為是一顆從其他恆星周圍彈射出來的星際彗星,但近距離觀察表明,Oumuamua正在加速,似乎有什麼物質在推動它前行
  • 類星體與黑洞到底有什麼關係?它的中心就是由黑洞構成的嗎?
    不過天文學家對其中一些無線電波源卻是一無所知,例如3C 273。天文學家在仔細比對3C 273的位置後,發現3C 273在可見光是一個像星星的天體,看起來相當於13等星。因為這類的天體看起來像是一顆星星,所以稱它們為「類星體」。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3C 273影像,3C 273看起來就像是一顆星,它的十點鐘方向有一個從黑洞噴發出來的噴流。
  •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嗎?
    一些科學家假設TNOs的路徑是由一個比地球大5到10倍的物體的引力塑造的(儘管其他人認為TNOs可能只是相互拉扯)。這個巨大的「擾亂者」,如果它存在的話,可能是一顆行星——所謂的「第九大行星」,或者「X行星」或者「下一顆行星」,對於那些總是把冥王星視為第九大行星的人來說。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性:引導物體可能是一個黑洞,它將所有的質量壓縮到一個葡萄柚大小的球體中。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的全過程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觀測到位于波江座的一個螺旋星系裡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併吞噬恆星的全過程。該黑洞就位於圖中中央的核球中心上。左邊旋臂上的藍色恆星估計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該星系距離我們約66百萬秒差距,即約2.15億光年,在目前在光學波段探測到的所有潮汐瓦解事件中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起。AT2019qiz就發生在上圖左下角星圖紅點處和上圖星空正中央處。在接下去的6個月,天文學家在多個波段下進行了持續的觀測,地面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在光學波段的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銀河系現巨型黑洞,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天文學家早就提出,在銀河系中央一個名叫人馬座 A 的區域可能盤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但一直沒有直接的觀測證據支持這一假設。美國科學家最近報告說,他們在這一區域邊緣觀測到了一次 X 射線爆發,從而首次為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科學家推算出,這個黑洞質量超過 260 萬個太陽的質量,直徑約 1.5 億公裡。
  • 科技視界|人類認識黑洞的小小一步
    當它持續坍縮,半徑收縮到史瓦西半徑時,黑洞就誕生了。現在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存在著成千上萬個恆星質量級的黑洞,確認了20多個存在。史瓦西半徑: 史瓦西半徑是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都存在的一個臨界半徑特徵值。當然,如果以質量劃分,黑洞還有其他幾種類型,如超大質量黑洞(數百萬倍太陽質量)和微型黑洞(理論上小於太陽質量)。科學家還不清楚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推測是黑洞吸收了其附近的恆星和氣體雲等逐漸長大而成。對於微小型黑洞,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在大爆炸後的早期混沌宇宙中形成的。為什麼此前看不見黑洞?看不見黑洞,並不完全因為它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