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產品經理看不清自己的未來?

2020-11-29 人人都是..

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會剛到困惑、彷徨等,這樣的狀態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所以,當一個人以過來人的身份與你分享他的經驗時,不妨聽一聽。本文作者是一位產品出身的老闆哦~by小編^_^

最近在各個產品社區轉悠,發現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對自己的職業前景十分困惑。尤其是這兩個階段,從業2~3年和5年。前者大多是得不到團隊的認可,後者大多是得不到自己的認可。總之都很彷徨。

剛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還挺容易暴躁,你當初是怎麼混進這行的?但是冷靜下來想想,大家不清這個問題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本來「產品經理」就是企業或老闆給出的,也許有一天你當了老闆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那麼在沒成為老闆之前,也可以聽我這個產品出身的老闆給你聊聊看,或許有不一樣的收穫。

一個始終沒有變的問題

算一算到今年已經做了11年的產品工作,在傳統公司和騰訊在內的互聯企業都經歷了一番。06年開始為別人做網站策劃的時候哪裡知道什麼叫產品經理?當時也會做些簡單的前端頁面開發和資料庫操作,還記得為了畫矢量的icon去學習coredraw。所以被別人叫過美工(當時還不叫設計師)、技術、項目經理甚至簡稱「經理」。嗯,承認被叫「經理」的時候會啟動自嗨模式,沒辦法,人性。

對了,我現在是一名互聯諮詢顧問,為更多的企業進行產品諮詢與產品人才引入。涉及行業包括內容媒體、大宗交易、金融服務等等。雖然每天都接收到來自這些行業的各式各類的問題,但歸根結底,我最終要回答的還是——「眼下要做的是什麼?」。

十多年了,這個問題依然沒有變。只是來問的人越來越多,背景越來越不同而已。

一個被新發明的角色

坦率講,我在創業之前從來沒有像大家這樣仔細去想過「什麼是產品經理」以及「產品經理的未來在哪裡」等類似的話題。當時只是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辦法來回答那個問題,不僅僅是要給合作夥伴一個答案,更多地還是希望自己能搞明白,不然心裡不踏實。之所以創業後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也確實是由這兩個具體的緣由所致:

  1. 給客戶一個更清晰的理解,讓他明白我們服務的價值。
  2. 我也在尋找自己的產品經理,那麼就需要跟人家說明白我的期望。

其實這兩個原因都是一樣的,對於「產品經理」這樣一個客觀存在的職位來說,首先是為團隊服務的。那麼在當前這個被互聯技術要素加速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以往的技術、設計甚至老闆都只能更加賣命地守住自己的陣地的時候,就會發現多了一個回答剛才那個問題的空位——「眼下要做的是什麼?」。為什麼會多呢?就是因為這個個特別現實的原因——競爭太激烈啦,市場變化太快!

所以——

快得連我們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快得每個人只能拿了個在實戰中學習,甚至拿了個雞毛撣子就上戰場,首先拼命活下去然後一路鳥槍換炮。看看真實的市場是如何提問大家的:

  1. 老闆,錢到位了麼?人到位了麼?商業模式磨練得咋樣啦?什麼?完全想好了再出發?天真!
  2. 技術,你有沒有自己學習提高呀?新的技術有沒有學會呀?萬一咱們用呢?
  3. 設計,你有沒有自己學習提高呀?新的美感趨勢有沒有領悟呀?咱可不能掉隊呢!
  4. ……
  5. 產品,現在咱們做點兒啥給用戶呢?

你看,產品的活兒就說出來了。以前沒有產品經理,是因為不需要,那時你寫個HTML放個導航目錄都能成功。現在你需要提供一整套完全不同的方案全方位去勾住你的用戶,還不一定成功。

回歸產品工作的本質

當然任何事都有正反面,極端複雜的環境下必然有極其簡單的被忽視的因素。大多數公司沒有做好產品最核心的工作是顯而易見的,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但你要知道這是客觀存在的,要麼你去做好,要麼你換一個能帶你做好的地方。不過前提是,你要能夠很清楚地了解產品工作的真正目標和價值。這裡也不再討論,不過給你一個簡單的方法:不要想著自己的能力怎麼發揮出來,要去看看團隊裡面還有哪個關鍵的問題是沒有人去回答的。

如果關於用戶和產品的問題沒有人能夠準確的回答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那就是你的機會和你的價值所在。

如果你也不願意,還對團隊沒有感情,早些離開吧!大多數年輕產品人往往忽視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時間。對於產品人來講,在過往的時間內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積累與總結要比能否一招制敵,殺出個成功產品更加重要。畢竟你是這個變化時代中的產物,你的核心能力是要在不確定性中給予團隊最佳的決策支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真實戰鬥中的自我總結與學習才能獲得。

沒有任何人能夠預見成功,產品經理是人,不是神。所以不要拿神來自居,不要期待被神一樣供著的待遇,避免年紀輕輕就有從神壇跌落的挫敗感,踏踏實實去做一名職業產品人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去問問你的用戶吧,你真正的客戶在那裡。

最後

還是分享一下我對產品經理這個新物種未來方向的看法——它是新商業環境下極有生命力的新產物,未來會走向更加清晰的職業化方向。不過那時隨之失去的是眼下各位身上的光環和高額薪水。

能否創業或者成為顧問,這個與行業無關,這是你個人的人生選擇。畢竟創業後你要負擔更大的責任,那是另外一個「專業」。

選擇安逸還是選擇到市場中了解真相,這才是有困惑的產品人真正要抉擇的事情。畢竟「安逸」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很危險的狀態。

最後的最後,還在困惑的你應該感謝現在能夠給你產品工作機會的人,感謝他們對你的信任,讓你別更多人擁有了成為未來商業社會中核心人才的機會。

 

本文由 @王珏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未來五年產品經理必死
    因此,很多產品經理做了兩三年,成長不大,感覺自己分分鐘會被應屆畢業生所比下去,這也是其焦慮點之一。焦慮5:對行業前景不明白最根本的焦慮點還在於看不到這樣一個行業的未來,由於產品行業較為年輕,行業內還沒有太好的標杆指明產品經理的未來之路在哪兒,也沒有看到一開始做產品經理,未來之路就非常暢通的,傅盛,雷軍,俞軍這些人都不是做產品出身,都是半途出家,更不用說,很多產品經理做到了CPO就到了頭,或者不少人遇到了職業瓶頸就出來創業
  • 未來,產品經理會消失嗎?
    因為一旦把原型都交給別人來做,意味著只能找產品經理人群,但對於產品的原型並不意味著一定要auxre、墨刀,其實用手繪也算。甚至不知道產品經理的人,其實已經自己做了漂亮的產品原型稿。等著找設計、開發落地完成即可 原型的門檻低、以及包含企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導致了鮮有人找原型外包、產品經理外包。 是不是因為這樣,產品經理的未來是消失嗎?
  • 產品經理35+後還有未來麼?
    (題主只是在疫情期間想到了自己對未來的一個思考,也感覺是現在大部分產品人的思考)這個想法我在知乎,在貼吧在各個論壇中搜索這個內容的時候總會有一大批35+即失業的產品經理或者混得不好的產品經理給我各種答案,我先梳理一下現在的行情和現狀,分析一下當下的痛點,最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1:
  • 未來,什麼樣的產品經理才是不可替代的?
    她認為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體現在思考力:產品經理們必須對自己有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從而對於問題,能夠釋放出自己的這種思考力。對此我相信各位最關注的問題應該是: 我能不能把這個思考帶回日常的工作中,指導進一步要做的事情,並發揮自己在崗位上的價值?回歸到今天主題,既然叫重新定義產品經理,那麼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它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哪裡?我的理解是一種核心的思考力,這種思考力是具有一種任何工種所不可替代的價值,但前提是你必須有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能夠釋放出自己的這種思考力。
  • 2020年快到了,聊一下產品經理的現在和未來
    所以,產品經理可以憑藉行業經驗快速跳槽。但反過來,如果該行業萎靡時,產品經理要進入其它行業,是較為困難的。直白一些,就是產品經理的選擇面要狹窄一些。對於大多數成熟且穩定的產品,產品經理的工作將會減少。特別是在一個缺乏競品的環境中。產品經理從工作內容上說,大部分都集中在的在產品的前期和成長期。
  • 產品經理建立信任感為什麼那麼難?
    產品經理為什麼建立信任感那麼難?讓我們先看看以下場景:「我覺得這個沒有問題啊,要是我的話我肯定會去點擊的...」「這個是某總的需求,他說要那麼做比較好...」「哥,這個問題沒那麼複雜吧,你看這需求多簡單啊,幾行代碼肯定可以搞定的,幫幫忙咯!」
  • 寫給產品新人:如何直觀認識產品經理職位?
    文章看了很多,光是覺得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好多,可是那些才是重點呢?」——一些準備轉崗產品的朋友如是說。筆者同樣為半路出家,轉崗成為產品經理。非常幸運地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摸爬滾打了幾年後,對產品的入門有了自己簡單的積累。在此僅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寫出來,希望能夠對一些新入行的朋友有所啟發,也歡迎各路神仙指點。
  • 深度|人人都不想當產品經理了
    「我的骨子裡隱藏著一股不安於現狀的衝勁,總期望做一些什麼事情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經韜想起自己腦海裡曾經浮現出過一些小創意,思索創業的過程中,他注意到了產品經理——「某些人口中,CEO的學前班」。流水線製造產品經理如果能再做一次選擇,於益虎還是願意在十多年前進入產品經理這一行。在中專畢業的同學圈子裡,他現在稱得上工作穩定,收入光鮮。除了幾個要好的社團成員,他已經鮮少和同學來往,他們大多數留在家鄉做了公務員,或者跟著家裡做點小買賣,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
  • 中年執行產品經理,你幾乎沒有未來
    作為80後的產品經理,在這個充滿活力的網際網路公司裡,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在這裡,90年的都是哥、姐,大部分人都是95年左右。可想而知,一個80後的人,該作何感想。前段時間,招聘小夥伴在群裡發了下面這樣一條求職信息,並扎心的說「這個人都快趕上我爸了,還在找工作,不容易呀」。
  • 以產品經理角度,解讀視頻號背後邏輯
    本為作者就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為大家解讀視頻號背後的邏輯。2020年註定不平凡,疫情期間,一個新的短視頻平臺悄悄上線,很多人正好在家辦公,也有時間做短視頻,很多視頻號作者反饋是因為在家也沒什麼事做,嘗試寫腳本、剪輯、找素材,是以娛樂的心態。而現在有很多人把他當做一件事來做,甚至有的人已經辭職All in在了視頻號上,為什麼他的魅力這麼大呢?
  • 產品經理崗位職責
    到底什麼是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主要職責是什麼?在IT產業的不同領域,甚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公司,這個職位的定義似乎都有不同。雖然在不同的公司,產品經理的角色和職責互有差異,但是有一些關鍵職責是任何一個產品經理都應承擔的。
  • 《奇葩說》連續7季爆火,產品經理能得到什麼啟示? | 人人都是產品...
    我們來談談作為一款內容產品,《奇葩說》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年齡長達7歲的網綜爆款?01 殺死過去的自己,不斷推陳出新從2014年,「包裹著嬉笑怒罵的外衣,解讀著當下年輕人最深層次的焦慮」。《奇葩說》曾一度點燃網綜風口,創下贊助費、播放量、討論量等多個紀錄。而到近一兩年來,整體市場環境風貌大改,傳統棚內綜藝面臨了多重全新的危機與挑戰。
  • 商業產品經理崗位分析及個人能力養成計劃
    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3年以上移動端產品設計經驗。有從0到1孵化產品或獨立負責過完整產品線相關經驗優先;有良好的洞察力,善於利用數據分析,以及場景分析等專業手段發現潛在用戶需求;有紮實的產品基本功,完成高可用性的產品設計;有敏銳的市場意識,廣闊的視野,並有實際的案例;有良好的創新意識,適合自己的創新思維體系,並能結合實際的創新案例講出你的創新過程中的思考方法。
  • 產品經理的高階能力:架構圖的設計與畫法
    架構圖是一個產品經理對整個產品,服務&商業模式有一個高階抽象理解後的可視化的表達方式,同時也是產品研發初期最應該去規劃設計的東西。二、產品架構圖的設計思考與畫法2.1 為什麼要畫梳理自己對產品方向的判斷:思考這張圖如何設計的過程,也是幫助你梳理「半年內自己的產品該往何處去?需求應該如何分期和落地?和其他產品的依賴 & 競爭關係是什麼?
  • 產品經理2020進階指南:如何養成你開掛的職業技能樹?
    那麼,最合理的標準需要考慮公司內部業務和人才的現狀、未來發展預期,來決定公司未來一段時間應該側重激勵什麼?比如側重短期績效,則人人爭先,短期內公司會有較強的戰鬥力。產品經理如果也按上述標準去評估自己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必有遠憂。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思維決策能力,不是這些外在表象,真正優秀高潛的產品經理是很少的,按這些表象挑人很容易錯過真正的人才。比如說「畢業學校好」這一點,通常在招產品經理時被當作加分項,但對有些公司來說,在招應屆生或低年限新手時,其他條件相近的情況下,畢業於清華、北大是減分項而不是加分項。
  • 網際網路行業產品經理(PM)的月薪一般是多少?
    不然就會面臨↓上周三知道的是:前公司新招的產品經理比我在的時候多四五千,比我跳槽出來後現在公司給我的還多。中午剛知道的是:前前公司現在的產品經理是我在的時候的工資的兩倍還多,比我跳槽出來又跳槽後現在的公司給我的還多的多,比我上家公司給他們產品經理的還多。
  • 都是產品經理,憑什麼數據PM工資高?
    產品經理的功力,往往體現在工作中的很多細節,俗稱「打雜」。在小白階段,要做很多打雜的事情,日常背鍋、被diss也是常事。而我今天想和大家講講,我們如何跳出小白階段,把握住時代的機遇以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建立起自己的行業壁壘。
  • 產品經理「不囉嗦」和「說清楚」
    我的朋友keith說,「一個寫不好文案的產品經理,就像一個瘸了腿的武士」。現實中看,能寫好文案的產品經理確實是少之又少。文案的幾個層次,把事情說清楚、不囉嗦、傳遞情感。大多數產品經理倒在把事情說清楚這裡了。把事情說清楚,第一看用戶所處的場景,其次看語境。
  • 王欣的奔跑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可直到那個時候,王欣依然沒覺得自己會出大多事。當天下午他還在內部郵件裡安慰大家:「不要擔心。公司沒有問題,律師在來的路上。」四個月後,王欣被捕於韓國濟州島。二、王欣奔跑王欣是盛大系最好的產品經理,這話是周鴻禕說的。他不光自己說,他還不止一次的向陳氏兄弟提起,為此陳天橋還派朱海發去深圳專門拜訪王欣,但這是很後來的事了。
  • 30元看王菲演唱會VR直播:天后,為什麼我看不清你的臉?
    如果你不想參與這些娛樂圈的日常,同時為自己省下可能是數千元可能是幾百元(看是不是崩盤時候買的)的話,還可以選擇花30元買一張VR直播的票在家裡看。VR不就是讓你身臨其境嘛。結果,願望如此美好,現實卻如此冰冷。天后,為什麼我看不清你的臉?花30元看VR直播值不值,如果要簡單回答,答案就是: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