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新山東|歷經三年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2021-01-08 中國山東網

作為山東的省會城市,濟南兼具多重身份。在經濟發展中,它是今年衝擊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在區域發展中,它的目標是建成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中,它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濟南片區;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它是「三核引領」的「三核」之一,是先行區,未來還將是「京滬會客廳」,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省企總部中心,高端製造業創新基地……

利好政策疊加,給濟南帶來了發展機遇。機遇的背後,新舊動能轉換是不變的要求。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探路人」「先行者」,濟南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濟南黃河隧道東隧工程現場

今年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貫通。隧道一頭連著南邊的濟南主城區,一頭連著北邊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全線貫通後將打破黃河對濟南城市發展的制約,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攜河發展」。

2018年年初,《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提出要在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2020年,山東印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四至範圍,涉及天橋區、濟陽區、槐蔭區、歷城區、章丘區5區21個街道,總面積1030平方公裡。其中,黃河以北733平方公裡為重點控制區。

根據《規劃》,先行區將以「四新四化」為主攻方向,聚焦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培育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引領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

具體來看,在新智造方面,以推進新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加快培育發展智能製造產業。在新科技方面,聚焦氫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四個領域,提出加快「中國氫谷」建設,創建「氫能源應用示範區」。在新服務方面,加快補齊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短板,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山東科學城等重大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在新消費方面,圍繞文化、旅遊、健康、養老、體育等重點領域,發展幸福產業,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今年3月8日,先行區六大園區開工建設,包括綠地國際會展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和智慧物流產業園、濟南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總部經濟區、都市陽臺國際社區。

幾個月過去了,六大園區正加快建設步伐:數字經濟產業園已集聚190餘家企業,預計年產值10億元;綠地國際博覽城會展中心一期工程計劃明年10月竣工交付……記者從濟南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下一步,濟南將積極推進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山東綠建科學城等項目建設,引進培育智慧物流、高端會展、氫能源等產業領軍企業。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設計、節能建材、裝配式建築產業,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綠色建築產業示範區。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規劃建設黃河文化主題公園,高標準打造黃河生態風貌帶。

 擴大開放釋放新舊動能轉換潛力

自貿區濟南片區80%試點任務已實施

綠地(濟南)全球商品貿易港

對內「攜河發展」,對外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

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根據方案,山東自貿試驗區119.98平方公裡中,有37.99平方公裡位於濟南。按照規劃,這37.99平方公裡,濟南片區要重點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自貿區濟南片區首批籤約項目,今年3月19日,綠地(濟南)全球商品貿易港項目奠基暨產業籤約儀式舉行,項目計劃引入各類海外商品22000餘種,打造多品類、多渠道、常態化的進口商品展示交易服務平臺,推進「進博會」資源在濟南落地,打造「買全球、賣全球」貿易大平臺。項目建成後,預計開業次年可實現貿易額達40億元,稅收2億元,將全面激發濟南市進出口貿易產業活力,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發展。

多點支撐、板塊聯動的動能轉換格局正在自貿區濟南片區形成。2020年年初,濟南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實施方案》,確定7個方面162項具體創新舉措,並加快落地實施。金融、海關、稅務、自然資源和規劃、市場監管等部門先後發布100多項支持片區發展的新政策,80%以上的試點任務已進入實施階段,40%已落地。

不止自貿區,濟南還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濟南至法國巴黎、比利時列日、芬蘭赫爾辛基航線開通,至香港航線實現復飛。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順利推進。董家鐵路貨運樞紐加快建設,入選服務「一帶一路」物流大通道建設傑出城市。

記者從濟南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下一步,濟南將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開國際(地區)航線,加密歐亞班列班次,建設國際商品口岸。推進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建設,加快建設中日(韓)特色園區、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和非標黃金交易中心等產業基地。出臺促進濟南綜合保稅區、章錦綜合保稅區創新發展的具體政策。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推動消費升級,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新動能崛起 舊動能升級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成果顯現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北方)

搭建載體拓展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空間。除了上面提到的先行區、自貿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載體還有不少。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進入快車道,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腫瘤質子臨床研究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高端醫療孵化研究中心等項目順利推進。

國際金融城初具規模,寓意「山、泉、湖、河、城」的五大標誌性超高層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區域內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2家、中國500強企業21家,各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達到330餘家,英國BP石油、蘇黎世保險、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等知名機構先後籤約落戶。

三年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還體現在新興產業集群的加速崛起。據濟南市發展改革委數據,濟南全市「四新」經濟比重達28%,數字經濟佔比達3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51%,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兩大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濟南入選了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獲批全國第二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擁有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0家,駐濟央企超過13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184家,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省級以上瞪羚企業80家,入圍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12家。

與此同時,濟南傳統動能升級改造步伐不斷加快。濟南「上雲」工業企業達2.7萬家,關停「散亂汙」企業7600餘家,建廠近60年的濟鋼1200萬噸鋼鐵產能全部退出,空天信息產業陸續導入,「無鋼」濟鋼實現華麗轉身,多式聯運、物流、出租等全面開花,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四新」產業園、濟鋼「創智谷」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小鴨、輕騎、康巴絲等老企業蝶變重生。產業發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成果初步顯現。

在創新驅動上,濟南制訂出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科技新11條」等政策措施,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政策鏈。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掛牌成立,大科學裝置落地實現零的突破;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設立運營,引領帶動空間行波管、齊魯衛星等50餘個高端項目在全省布局;全球首個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在濟成立,黨政機關量子通信專網擴容工程建成,量子通信「齊魯幹線」項目策劃實施。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全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獲批建設,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濟南)正式啟用,濟南科技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集群化態勢。

濟南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浪潮集團獲批國家級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其伺服器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前三;中國重汽全球首臺純電動無人駕駛貨櫃重卡成功下線;神思電子智能服務機器人入選國家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重大工程。超高功率雷射切割機、全5G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系統、中低速磁懸浮軌排F型鋼、高純半絕緣碳化矽襯底、大型全自動雙臂快速衝壓生產線等一批全國領先甚至全球領先技術先後取得突破。創新作為第一動能,正推動濟南市動能轉換工作穩步向前。

相關焦點

  • 新動能·新山東丨歷經三年 濟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
    在經濟發展中,它是今年衝擊GDP「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在區域發展中,它的目標是建成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在對外開放中,它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濟南片區;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中,它是「三核引領」的「三核」之一,是先行區,未來還將是「京滬會客廳」,央企、跨國公司北方總部基地,省企總部中心,高端製造業創新基地…… 利好政策疊加,給濟南帶來了發展機遇。
  • 濟南歷下:優化營商環境 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人民網濟南5月2日電(宋翠)「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任在前,使命在肩。」日前, 由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發改委、區投促局、歷下國稅局聯合舉辦,歷下智庫承辦的「歷下區優化營商環境、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座談會在濟南舉行。 歷下區是山東省會城市中心城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旅遊和科教中心。
  • 走在前列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迎來天時地利人和
    走在前列 謀定而動  ——寫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獲批之際  在國家發展中挑大梁,在新舊動能轉換中闖新路。日前,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消息一出,猶如平地春雷,響徹齊魯大地。
  • 2020年,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勢猛勁足
    過去的一年,濟南緊緊扭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發展新業態、迸發新動能。新的一年,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再次蓄力出發,詮釋著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責任擔當。
  • 搶抓新舊動能轉換歷史機遇 吹響高質量發展進軍號
    春節假期後第一天,濃濃年味還未散去,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在濟南召開。把事關全省發展的重大會議安排在這一天,山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迅速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吹響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邁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步伐的信心和決心,搶抓歷史機遇,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可見一斑。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什麼意思 臨沂推進一城兩廊三園建設
    這些日子,很多山東人如果看新聞想必都知道新舊動能轉換,不過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小編具體介紹一下。   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持續不斷地尋找新動力、釋放新動能、實現新跨越。新舊動能轉換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概括地說,即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 既要「無中生有」,又要「有中出新」 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各地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深刻認識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全面把握新動能的內涵和外延。經濟發展新動能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指第三產業中的「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也包括工業製造中的智能製造、大規模定製化生產等,還涉及第一產業中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股份合作制企業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
  • 緊抓新舊動能轉換歷史機遇, 五大舉措助力魯商集團高質量發展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  已由研究謀劃全面轉入推進落實階段。  這吹響了山東向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邁出了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步伐。  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為魯商集團提供了轉型發展的難得良機。作為省屬企業,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全力以赴投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實現集團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 「魯民投」揭牌籤約儀式濟南舉行 民企抱團投身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省政協常委、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致辭  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郭建禮代表省工商聯致辭時指出,魯民投不僅僅是一家民營企業,更是我省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肩負特殊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 山東押注動能轉換:項目支撐基金扶持,欲爭取更多國家試點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省長龔正在發言中講到「山東正堅持騰籠換鳥,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後,習近平作了如上強調。今年以來,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大動作不斷。1月10日,國務院將新年的第一份批覆文件籤給山東,原則同意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1月12日,山東成立6000億元規模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加大對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領域投入;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2月22日),山東省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省委書記劉家義自揭短板。
  • ...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力度持續加大 資本市場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權威發布丨山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持續提升 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力度持續加大 資本市場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2020-10-23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成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器」
    周村區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在實施科技項目、高企培育、平臺創建等方面給予重點關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淄博上百家企業因科技而興,科技而強。這得益於該市全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 孫立成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調研時強調: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本報1月3日訊(記者王端鵬)今天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立成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高水平規劃、強有力推進,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推動「北起」取得突破性進展
  • 聊城高質量發展氛圍濃 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聊城新聞網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桐)近年來,我市以健全「四個體系」為抓手,持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氛圍日益濃厚,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推動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遊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擴量提質。新能源汽車、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型產業集群,東阿阿膠、聊城信源、魯西化工入選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十強」產業增加值增長2%,「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6%。
  • 新舊動能轉換出實績 東營千億級產業集群握拳成勢
    新舊動能轉換就是時代的答案。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年間東營搶抓國家在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機遇,瞄準新動能開闢新局面,東營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再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三年初見成效」的質量和底色堅實、厚重,東營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認繳規模超七千億元
    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共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545隻,認繳規模達7371億元,已投資項目1977個,實現基金投資2036億元,帶動其他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4740億元,實現了「十強」產業全覆蓋。
  •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今日,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在會議上表示,2020年是先行區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一年。2020年4月28日,省市主要領導到先行區調研,2020年7月23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北起戰略,2020年8月31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先行區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機遇。2021年,先行區將聚焦落實黃河戰略,加快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十三五」期固定資產投資8147億元山東交通唱響新舊動能轉換協奏曲
    原標題:山東交通唱響新舊動能轉換協奏曲來源:中國交通報駐山東首席記者 王賡 通訊員 陳明「『十三五』期,山東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省八大發展戰略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三大支撐之一
  • 【般陽城裡探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淄川「高新」數據翻番 高新技術...
    數據變化的背後,不僅是一個個喜人成果的取得,更是淄川區揮動高新技術翅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秘訣」。淄川區這座老工業城市,正在創業、創新中脫胎換骨,在高新技術產業的落地轉化中再沐榮光。  在山東省上下聚力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國家綜合試驗區,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趨勢下,淄川區作為一座依託資源發展起來的老工業城市,始終以「改革謀出路、靠實幹求新生」。
  • 看株洲新舊動能的轉換
    1月5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新舊動能轉換為例,講述了過去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的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清水塘老工業區依長江重要支流湘江而建,曾聚集了株洲冶煉集團、株洲化工集團等261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