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心思,大人你別猜,猜來猜去也不明白」,1歲前是寶寶嬰兒期,還不會說話,日常交流都靠哭,有時候寶媽不能理解寶寶意圖,帶娃難度不斷提升。
執筆:安野風
編輯:安野風
定稿:歐陽比文
帶娃之難,難於蜀道,難於上青天。
最難的就要數寶寶一歲前的嬰兒期了,「小祖宗」的吃喝拉撒都要伺候到位,一言不合就開哭,最難的就是寶媽還不知道,自己「錯」哪了!
寶寶4個月,睡覺總是「扭來扭去,哼哼唧唧」
亦如的寶寶剛滿4個月,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是亦如自己一手帶的。而且在帶娃這件事兒上她一直很細心。
最近一段時間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總是不安穩,總是扭來扭去的像是「毛毛蟲」,還總愛哼哼唧唧的。
剛開始覺得沒什麼,時間久了,就開始擔心,寶寶這樣睡不好覺,會不會影響發育。求助寶媽群,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等到老公休息,就一起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醫生給出結論:寶寶很健康,沒什麼大問題,平時多注意一點兒就行了。
聽到醫生這樣說,亦如才算是放心,但自己帶娃,還是有很多坎坷。
1歲前的寶寶肢體「摩斯密碼」很難懂
剛出生的寶寶頭部重量在350g-400g之間,相當於成人頭部重量的1/4;1歲時,達到成人頭部重量的一半;3歲時,大腦重量才能接近成人。
寶寶從出生之後就一直很「忙」,忙著發育自己的大腦,忙著發育自己的肌肉骨骼,忙著發育自己的臟器等,發育速度之快,相當於坐上了「火箭」。
1歲前的寶寶處於嬰兒期,因為各項發育還在「火熱進行」,但還是無法表達自己的意圖,語言能力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哭」成為寶寶最簡單的表達形式,但讓寶媽手忙腳亂的是,不知道到底是哪裡不對。
想要理解寶寶,除了說話之外,肢體語言也是一種「摩斯密碼」,寶媽如果可以掌握正確「解碼方式」,掌握寶寶的肢體「嬰語」,帶娃的難度係數就直線下降了。
第一類 寶寶肢體「摩斯密碼」解讀
睡覺變成「毛毛蟲」
寶寶睡覺的時候變得不老實,喜歡扭動身體或者搖頭。像是變成了可愛的「毛毛蟲」。
寶寶的這種表現是在「暗示」媽媽:我的睡眠周期調整了,不用你哄就可以自己接著睡了,快誇我吧!
如果不是這種,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就是寶寶睡覺的時候穿多了,覺得熱,這樣不安的扭動,可能很快就會出汗了。
以上兩種情況,需要寶媽注意區分。
手腳像是塗了蜜,總往嘴裡塞
0-2歲的寶寶會出現不同原因的吃手吃腳的行為,按照寶寶的發育規律分為三個階段:
① 0-3個月:喜歡將抓來的東西都塞到嘴裡,用舌頭舔一舔,這階段吃手吃腳是一種生理反射,寶媽只要注意寶寶能夠到的地方,沒有利器、藥物等危險物品就先可以了。
② 2-24個月:這階段是寶寶的口欲期,通過口腔感受物品,來逐漸形成自己的心理認知。7、8個月寶寶進入高峰期,2歲左右會逐漸消失。
寶寶會爬、會走會逐漸擴大活動範圍,寶媽要做好「清場」,注意寶寶的安全。
③ 3歲以上:這個年齡段寶寶孩子吃手吃腳,可能是身體不適或者心理因素導致的,寶媽需要重視起來了。
第二類 寶寶「眉目傳情」解讀
寶寶的揉眼「暗號」
寶媽帶娃的時候,寶寶揉眼睛是比較常見的,收到寶寶這樣的「眉目傳情」,寶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哄娃睡覺了。
寶寶的這一「信號」,就是明確的告訴你,「本寶寶困了,趕緊伺候就寢!」
寶寶皺眉「使眼色」
在微表情中,皺眉代表對看到的事物反感、排斥,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認真思考。
不過嬰兒還沒有這麼複雜的心理活動,如果寶媽看到寶寶皺眉,不要一下子想太多。
如果是皺眉,伴隨著扭來扭去,很有可能是在放屁;如果是皺眉,伴隨臉憋得通紅,很有可能是在拉便便,正在使出「吃奶的勁兒」。
寶媽接受到信號之後,拿出尿不溼,準備給寶寶及時換新的就好了。
寶寶盯著一出很「慵懶」
寶寶醒來吃飽喝足之後,躺在那裡不哭不鬧,四肢很放鬆,安安靜靜的的在那裡,眼睛到處看,看起來很慵懶,很享受的樣子。
偶爾媽媽隨手給扔個玩具,可以吸引注意力。
寶寶是在自娛自樂,隨著抱的不斷成長,對睡眠的要求也就逐漸減少,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多,用這種方式自我娛樂,寶媽只要做好配合就可以了。
第三類 寶寶「抓狂」表現解讀
寶寶有時候會出現「抓狂」的表現,不斷的伸手抓自己的頭髮和帽子,這種肢體「秘密」,一般是在告訴媽媽,「我好熱呀,快幫我把帽子拿掉!」
看到寶寶這種表現,寶媽可以用手觸摸寶寶的後頸,如果溫度偏高,就是捂太多了,適當增減衣物緩解。
糖果愛嘮叨
1歲前的嬰兒,因為語言能力薄弱,給寶媽的帶娃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寶寶正在努力長大,讓媽媽快一點省心哦!
想要帶好寶寶,多了解這些「小動作」背後的含義,帶娃也會省時又省力的。
糖果互動:你的寶寶上面幾類小動作,經常出現的有幾種,歡迎分享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